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课堂提问是激发学生积极思维的动力,是开启学生智慧之门的钥匙,是沟通师生思想认识产生情感共鸣的纽带。数学课中如何提问,是一门艺术,本文就数学课中的提问艺术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数学课 提问艺术 沟通
课堂提问是激发学生积极思维的动力,是开启学生智慧之门的钥匙,是沟通师生思想认识产生情感共鸣的纽带。因此教师要充分发挥课堂提问的效能,提高提问的艺术性。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发现千千万,起点是一问,智者问得巧,愚者问得笨。”恰如其分的提问能唤起学生的创造力,反之会挫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以下就此谈一点个人的看法。
一、提问要有明确的目的
课堂提问的目的必须明确,提问要能促进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促进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从而增加学习数学的动力。教师备课时根据教学需要设计目的明确的提问。比如,复习型提问,包括对概念、公式、定理的回忆,引入型提问、启发型提问、理解型提问等。
二、提问要注意深浅适度,层次分明
提问的根本目的在于发展学生的思维,要发展思维,就要求提出的问题要面向学生的思维发展区。问题太简单,不利于学生锻炼思维;问得太难,学生回答不出,失去意义。这就要求教师在备课设计时要把握提问的深浅,应该是由表及里、由浅入深、层层深入、环环紧扣,体现知识结构的严密性、科学性、条理性,给学生以清晰的层次感,使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从未知到已知层层推进,步步深入。提问前要有一个明显的界限标志,表示将由语言讲解或讨论等转入提问。例如“同学们,下面让我们共同回顾这样一个问题……”、“好,通过上面的回顾请大家考虑……”等,在此起学生对提问的注意之后,教师需对所提问题做必要的说明,引导学生弄清要提问的主题,或使学生能承上启下地把新旧知识联系起来。
三、提问要有启发性
课堂提问不是教师对学生学过知识的简单重复,它应是对知识深入的理解和运用,所以应设计启发性较强的问题,才能收到好的效果。比如,在讲正多边形时,教师可先让学生自学,再提出如下问题:正边形是怎么定义的?满足了哪几个条件的多边形就能判断它是一个正多边形呢?少一个条件可以吗,请举例?正多边形有哪些性质?让学生带着问题去理解正多边形的概念,也可分小组讨论。数学中有些概念很精炼,这需要教师在分析定义过程中提出一些有启发性和针对性的提问,让学生自己思考理解教材,从而获得知识往往比单一听教师讲一遍概念印象要深刻得多,教学效果更明显。
四、提问要有科学性
课堂提问是教学过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一定要注意科学性。这就要求设计的问题要精炼,便于回答,语言要生动。比如:比较两个数2003和2004的大小,要求不用计算器。可以作如下提问:比较下列各组数的大小:1-2,2-3,3-4……?从问题的结果经过归纳,可以猜想出n和(n+1)大小关系是什么?由上面归纳猜想得到一般结论当n<3时,n<(n+1),当n大于3或等于时,n<(n+1),这样就能比较这两个数的大小。
五、提问要灵活
围绕教学目的,设计几个提问是必要的。但教学过程是师生双方知识交流的过程,在此过程中不排除一些意外问题,这就要求教师灵活根据教学活动中的情况加以调整,学生回答问题有错误是正常的,教师应迅速准确地判断出学生的回答,错在哪里?为什么会错?从而灵活地提出针对性问题。在提示方面,教师可预先提醒学生有关答案的组织结构,如提示时间、空间、过程顺序等作为回答的依据:“请注意,在回答这个问题时应注意以下几点……”、“对于这个问题的回答请注意教材中所提供的时间顺序”等。
学生对老师提出的问题总有一个思考的过程,因此从问题提出到点名让学生回答应有一个适当的停顿,至于停顿的长短,可根据问题的难易程度和学生反应情况(如举手情况)而定。对学生的回答,教师应及时做出反应。一句“很好”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当学生的回答与众不同有创新时,一句赞许的话会鼓励他。及时的反应也可以让学生对自己的不足有了解,促使学生改进。
六、提问要面向全体学生
提问是老师了解学生学习情况、激发学生探求性知识欲望的重要手段。全体学生都应参与进来,不应是少数“尖子生”的专利。老师提问题应把回答的机会平均分给全班学生,应尽量避免先点名后提问,或按次序回答,否则被问者会紧张,匆忙作答,其余学生则觉得事不关己而不积极思考,要让学生学会梳理问题。研究表明,责任心和自主选择有着密切的联系,“要我做”与“我要做”的主动程度,表现在学生身上大不一样。主动选择带来主动的学习,提供学生选择的教育,才可能是有效和成功的教育。选择大多数学生关注的问题作为课堂教学的学习目标,让学生自己掌握学习的主动权,学会梳理、比较和选择。在上《函数的奇偶性》这一节时,课后结束时问奇函数和偶函数有什么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等。
(河北省永年县第四中学)
关键词:数学课 提问艺术 沟通
课堂提问是激发学生积极思维的动力,是开启学生智慧之门的钥匙,是沟通师生思想认识产生情感共鸣的纽带。因此教师要充分发挥课堂提问的效能,提高提问的艺术性。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发现千千万,起点是一问,智者问得巧,愚者问得笨。”恰如其分的提问能唤起学生的创造力,反之会挫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以下就此谈一点个人的看法。
一、提问要有明确的目的
课堂提问的目的必须明确,提问要能促进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促进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从而增加学习数学的动力。教师备课时根据教学需要设计目的明确的提问。比如,复习型提问,包括对概念、公式、定理的回忆,引入型提问、启发型提问、理解型提问等。
二、提问要注意深浅适度,层次分明
提问的根本目的在于发展学生的思维,要发展思维,就要求提出的问题要面向学生的思维发展区。问题太简单,不利于学生锻炼思维;问得太难,学生回答不出,失去意义。这就要求教师在备课设计时要把握提问的深浅,应该是由表及里、由浅入深、层层深入、环环紧扣,体现知识结构的严密性、科学性、条理性,给学生以清晰的层次感,使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从未知到已知层层推进,步步深入。提问前要有一个明显的界限标志,表示将由语言讲解或讨论等转入提问。例如“同学们,下面让我们共同回顾这样一个问题……”、“好,通过上面的回顾请大家考虑……”等,在此起学生对提问的注意之后,教师需对所提问题做必要的说明,引导学生弄清要提问的主题,或使学生能承上启下地把新旧知识联系起来。
三、提问要有启发性
课堂提问不是教师对学生学过知识的简单重复,它应是对知识深入的理解和运用,所以应设计启发性较强的问题,才能收到好的效果。比如,在讲正多边形时,教师可先让学生自学,再提出如下问题:正边形是怎么定义的?满足了哪几个条件的多边形就能判断它是一个正多边形呢?少一个条件可以吗,请举例?正多边形有哪些性质?让学生带着问题去理解正多边形的概念,也可分小组讨论。数学中有些概念很精炼,这需要教师在分析定义过程中提出一些有启发性和针对性的提问,让学生自己思考理解教材,从而获得知识往往比单一听教师讲一遍概念印象要深刻得多,教学效果更明显。
四、提问要有科学性
课堂提问是教学过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一定要注意科学性。这就要求设计的问题要精炼,便于回答,语言要生动。比如:比较两个数2003和2004的大小,要求不用计算器。可以作如下提问:比较下列各组数的大小:1-2,2-3,3-4……?从问题的结果经过归纳,可以猜想出n和(n+1)大小关系是什么?由上面归纳猜想得到一般结论当n<3时,n<(n+1),当n大于3或等于时,n<(n+1),这样就能比较这两个数的大小。
五、提问要灵活
围绕教学目的,设计几个提问是必要的。但教学过程是师生双方知识交流的过程,在此过程中不排除一些意外问题,这就要求教师灵活根据教学活动中的情况加以调整,学生回答问题有错误是正常的,教师应迅速准确地判断出学生的回答,错在哪里?为什么会错?从而灵活地提出针对性问题。在提示方面,教师可预先提醒学生有关答案的组织结构,如提示时间、空间、过程顺序等作为回答的依据:“请注意,在回答这个问题时应注意以下几点……”、“对于这个问题的回答请注意教材中所提供的时间顺序”等。
学生对老师提出的问题总有一个思考的过程,因此从问题提出到点名让学生回答应有一个适当的停顿,至于停顿的长短,可根据问题的难易程度和学生反应情况(如举手情况)而定。对学生的回答,教师应及时做出反应。一句“很好”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当学生的回答与众不同有创新时,一句赞许的话会鼓励他。及时的反应也可以让学生对自己的不足有了解,促使学生改进。
六、提问要面向全体学生
提问是老师了解学生学习情况、激发学生探求性知识欲望的重要手段。全体学生都应参与进来,不应是少数“尖子生”的专利。老师提问题应把回答的机会平均分给全班学生,应尽量避免先点名后提问,或按次序回答,否则被问者会紧张,匆忙作答,其余学生则觉得事不关己而不积极思考,要让学生学会梳理问题。研究表明,责任心和自主选择有着密切的联系,“要我做”与“我要做”的主动程度,表现在学生身上大不一样。主动选择带来主动的学习,提供学生选择的教育,才可能是有效和成功的教育。选择大多数学生关注的问题作为课堂教学的学习目标,让学生自己掌握学习的主动权,学会梳理、比较和选择。在上《函数的奇偶性》这一节时,课后结束时问奇函数和偶函数有什么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等。
(河北省永年县第四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