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数学课的提问艺术

来源 :教学世界·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aoyangw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课堂提问是激发学生积极思维的动力,是开启学生智慧之门的钥匙,是沟通师生思想认识产生情感共鸣的纽带。数学课中如何提问,是一门艺术,本文就数学课中的提问艺术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数学课 提问艺术 沟通
  
  课堂提问是激发学生积极思维的动力,是开启学生智慧之门的钥匙,是沟通师生思想认识产生情感共鸣的纽带。因此教师要充分发挥课堂提问的效能,提高提问的艺术性。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发现千千万,起点是一问,智者问得巧,愚者问得笨。”恰如其分的提问能唤起学生的创造力,反之会挫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以下就此谈一点个人的看法。
  
  一、提问要有明确的目的
  
  课堂提问的目的必须明确,提问要能促进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促进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从而增加学习数学的动力。教师备课时根据教学需要设计目的明确的提问。比如,复习型提问,包括对概念、公式、定理的回忆,引入型提问、启发型提问、理解型提问等。
  
  二、提问要注意深浅适度,层次分明
  
  提问的根本目的在于发展学生的思维,要发展思维,就要求提出的问题要面向学生的思维发展区。问题太简单,不利于学生锻炼思维;问得太难,学生回答不出,失去意义。这就要求教师在备课设计时要把握提问的深浅,应该是由表及里、由浅入深、层层深入、环环紧扣,体现知识结构的严密性、科学性、条理性,给学生以清晰的层次感,使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从未知到已知层层推进,步步深入。提问前要有一个明显的界限标志,表示将由语言讲解或讨论等转入提问。例如“同学们,下面让我们共同回顾这样一个问题……”、“好,通过上面的回顾请大家考虑……”等,在此起学生对提问的注意之后,教师需对所提问题做必要的说明,引导学生弄清要提问的主题,或使学生能承上启下地把新旧知识联系起来。
  
  三、提问要有启发性
  
  课堂提问不是教师对学生学过知识的简单重复,它应是对知识深入的理解和运用,所以应设计启发性较强的问题,才能收到好的效果。比如,在讲正多边形时,教师可先让学生自学,再提出如下问题:正边形是怎么定义的?满足了哪几个条件的多边形就能判断它是一个正多边形呢?少一个条件可以吗,请举例?正多边形有哪些性质?让学生带着问题去理解正多边形的概念,也可分小组讨论。数学中有些概念很精炼,这需要教师在分析定义过程中提出一些有启发性和针对性的提问,让学生自己思考理解教材,从而获得知识往往比单一听教师讲一遍概念印象要深刻得多,教学效果更明显。
  
  四、提问要有科学性
  
  课堂提问是教学过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一定要注意科学性。这就要求设计的问题要精炼,便于回答,语言要生动。比如:比较两个数2003和2004的大小,要求不用计算器。可以作如下提问:比较下列各组数的大小:1-2,2-3,3-4……?从问题的结果经过归纳,可以猜想出n和(n+1)大小关系是什么?由上面归纳猜想得到一般结论当n<3时,n<(n+1),当n大于3或等于时,n<(n+1),这样就能比较这两个数的大小。
  
  五、提问要灵活
  
  围绕教学目的,设计几个提问是必要的。但教学过程是师生双方知识交流的过程,在此过程中不排除一些意外问题,这就要求教师灵活根据教学活动中的情况加以调整,学生回答问题有错误是正常的,教师应迅速准确地判断出学生的回答,错在哪里?为什么会错?从而灵活地提出针对性问题。在提示方面,教师可预先提醒学生有关答案的组织结构,如提示时间、空间、过程顺序等作为回答的依据:“请注意,在回答这个问题时应注意以下几点……”、“对于这个问题的回答请注意教材中所提供的时间顺序”等。
  学生对老师提出的问题总有一个思考的过程,因此从问题提出到点名让学生回答应有一个适当的停顿,至于停顿的长短,可根据问题的难易程度和学生反应情况(如举手情况)而定。对学生的回答,教师应及时做出反应。一句“很好”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当学生的回答与众不同有创新时,一句赞许的话会鼓励他。及时的反应也可以让学生对自己的不足有了解,促使学生改进。
  
  六、提问要面向全体学生
  
  提问是老师了解学生学习情况、激发学生探求性知识欲望的重要手段。全体学生都应参与进来,不应是少数“尖子生”的专利。老师提问题应把回答的机会平均分给全班学生,应尽量避免先点名后提问,或按次序回答,否则被问者会紧张,匆忙作答,其余学生则觉得事不关己而不积极思考,要让学生学会梳理问题。研究表明,责任心和自主选择有着密切的联系,“要我做”与“我要做”的主动程度,表现在学生身上大不一样。主动选择带来主动的学习,提供学生选择的教育,才可能是有效和成功的教育。选择大多数学生关注的问题作为课堂教学的学习目标,让学生自己掌握学习的主动权,学会梳理、比较和选择。在上《函数的奇偶性》这一节时,课后结束时问奇函数和偶函数有什么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等。
  (河北省永年县第四中学)
其他文献
新的历史条件下的高中语文教学应该是培养学生主体的自我创新精神,解决认识论和方法论问题的向大学教育过渡性的教育阶段。突出学生主体中的自我发展,以培养主体自我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解决主体的认识、思维问题是这一阶段的要务。当我们的视角发生这一转向时,高中语文教学的前景就会豁然开朗。  这一阶段的学生,往往都有强烈的逆反心理和自我扩张的要求,竭力追寻主体的自我张扬,认识和思维极为活跃激荡的状态之中,
期刊
摘 要:砌体的裂缝是质量事故最常见的现象,砌体的强度不足、变形失稳损伤和可能出现的局部倒塌等情况也可通过出现的裂缝形态来分析和判别。  关键词:结构 截面 强度    砌体结构是由块体和砂浆砌筑而成的墙、柱作为建筑物主要受力构件的结构。众所周知,采用砌体结构建造房屋符合“因地制宜、就地取材”的原则。和钢筋混凝土结构相比,可以节约水泥和钢筋,降低造价。因此几十年来砌体结构在新中国的发展建设中起到了不
期刊
摘 要:当今高职学生是在和平环境下成长起来的一代,在求学过程中,除了需要掌握必要的专业知识之外,更需要在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中渗透如何做人处事的哲学,素质拓展理念可以让知之解之者磨练意志、完善人格、培养合作精神、挑战自我、完善自我。面对我国素质教育和高职教学的发展现状,笔者在本文中通过在课堂中纳入了素质拓展理念,在实践中,通过课后对学生的追踪访谈、感受畅谈、资料整理等环节,探究了素质拓展理念纳入高职
期刊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三百九十五条第一款规定:“国家工作人员的财产或支出明显超过合法收入,差额巨大的,可以责令说明来源。本人不能说明来源是合法的,差额部分以非法所得论,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财产的差额部分予以追缴。”在实践中,人们对该罪的理解和把握还存在一些模糊的认识,现结合这几年的办案工作,谈一谈对该罪的一些观点。     一、巨额财产来源不明罪的犯罪构成及其特征     (一)该罪所侵
期刊
职业学校学生由于在生理发展和心理特征上的差异,因而对数学的兴趣和爱好,对数学知识的接受能力也存在差异.在教学中如果仍采用“一刀切”的教学方法,显然不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分层次教学”是一种符合因材施教原则的教学方法,它能面向全体学生,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创造条件,有利于学生素质的普遍提高。本文结合自己的实践和探究,对“分层次教学”的指导思想、模式和具体做法、结果、启示等做以阐述。   "分层定标,分类
期刊
摘 要:现行高中生物必修教材是在《高级中学课本生物(乙种本)全一册》的基础上改编的。全书的编排体系合理,教学内容选取适当,深、难度适中,在实际教学中得到了中学生物教师和各级教研人员的肯定和好评。  关键词:高中生物 遗传学 改革    遗传学是生物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高中生物学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内容。如何编好这部分教材,深入浅出地向学生传授遗传学知识,是许多生物学教育工作者致力于探索的课题。本
期刊
摘 要:环氧砂浆以环氧树脂为基料,加入适量的固化剂、增塑胶剂及填料配制而成,它具有施工简便、固化后强度高、与混凝土匹配性好,抗老化、抗磨损等优点,被广范用于混凝土的缺陷处理上,在小型预制件中,经常用于处理一些裂缝或进行表面装饰。  关键词:砂浆 固化剂 配制 裂缝    1. 前言    环氧砂浆是一种改性环氧树脂双组份的胶粘剂、采用专用固化剂及其特种填料等为基料而制成,具有性能优良,施工简便、快
期刊
摘 要:数学本身具有的应用价值、文化价值和智力价值,确立了它在学校课程中总是占据重要地位。数学学习已成为中小学学生人人面对的一项重要活动。因此,认识数学学习、数学课程的内涵及彼此的关系,显得极为重要。本文就数学学习与数学课程改革进行了简单的论述。  关键词:数学学习 数学课程 改革     数学本身具有的应用价值、文化价值和智力价值,确立了它在学校课程中总是占据重要地位。数学学习已成为中小学学生人
期刊
党的十七大明确提出建立覆盖全社会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文化建设同改善民生、保障民生愈来愈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可以说,文化是民生之魂。搞好文化民生是广大人民的新期待,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途径。    一、明确认识建设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是新形势发展的阶段特征    随着文化体制改革试点和解放文化生产力相关政策的紧密出台,建设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已经成为人民群众的迫切需
期刊
摘 要:任务型语言教学立足于学生本身,把学生作为教学的主体,教师从学生“学”的角度设计出各种教学活动,使学生在完成各种任务的过程中逐步形成运用语言的能力。  关键词:任务型语言教学 小组合作学习     任务型语言教学的研究始于20世纪80年代。Prabhu在印度南部的Bangalore进行了一项强交际法的实验,提出了许多任务类型,并把学习内容设计成各种交际任务,让学生通过完成任务进行学习。Pra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