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针对农村小学教育的现状,本文从“特殊男孩”的特征、问题剖析、良性发展策略十法及其教学效果作了深入浅出的阐述,以形象的案例展现了良性发展策略。
关键词:特殊男孩 良性发展 策略十法
一、研究背景
据资料调查表明:在各人口社会学分类中男孩儿都落后于女孩儿,男孩的标准化测试成绩和大学入学率都在下降,而被诊断为学习障碍的比例却在上升。其中除了学习问题之外,更多的就是行为个性给他们带来的麻烦。由于目前的教学模式和考试模式似乎更适合女孩子的生理特点,应试教育体制又是仅凭考试成绩这个单一评价标准来评价一个学生,这就使得男孩子所擅长的运动技能、视觉和空间技能得不到很好的承认。而他们活泼好动的天性又常常被认为是调皮捣蛋,是违反纪律,他们善于思考发问又被认为扰乱课堂秩序,致使他们学习不占优势,特长得不到发挥,性格发展得不到引导。
二、“小学特殊男孩”的特征
1.学习能力
泛指小学阶段学习能力低下、用日常教育方式难以见效的、量化为学科成绩离及格线10分以上的男生(即包括学困男生);小学阶段学习能力超常、每門功课基本为满分的男生(暂时未发现);小学阶段学科间差距异常大,等级差为两个档次或分数差为20分以上的男生;思维方式反传统、破常规,他人经常难以预料的男生。
2.身体技能
小学男生中身体器官或功能因先天或后天因素受损,对生活造成影响的;因生理或心理因素难以与人沟通的男生等。
3.品德修养
小学男生中道德修养极度低下或高尚,突破常人接受底线的;个性特点与行事风格女性化倾向严重的男生。
4.家庭环境
单亲或孤儿家庭、留守家庭里的小学男生。
三、“特殊男孩”问题剖析
1.家庭因素
过分的爱,已经使孩子们不懂得什么叫作爱、什么是关心、什么是感谢。过分的关照,使孩子失去了独立生存能力,能干的母亲培养出不能干的孩子。过分的干涉,使得孩子无所适从。过分的严厉,使得孩子的人格扭曲。男孩子特别是在年龄十岁左右开始,逆反心理逐渐被唤醒,开始出现赌气、倔犟、叛逆现象,轻者闹情绪,重者与父母对着干。爱的缺失,特别是父爱的缺失,使男孩子在成长过程中少了榜样与依靠,单亲家庭、孤儿及留守家庭中的男孩在学习、行为、思想等方面往往会表现出消极、落后的状态,严重的像脱缰的野马,做起事来无法无天。
2.学校因素
小学阶段的女教师比例大大高于男教师,授课方式、思维习惯、行事风格女性化倾向严重,使男孩子在成长过程中缺少阳刚之气、英武之美。女教师细致入微式的管理使男孩子缺少自我成长的空间,同时心理距离随着年级升高渐行渐远。教师一般较喜欢听话乖巧的学生,对于调皮捣蛋、作风另类的男孩往往会戴有色眼镜看待,致使部分男生少有受关注、被重视的机会,缺少翻身时机。
3.社会因素
社会对男孩的包容度要比女孩小得多,经常以“你是男子汉”等为由,要求男孩承受比女孩更多的责任、义务、任务等。
当前的教育体制较适应的是女性的生理、心理特质,从小学开始,无论中考、高考,呈现出女性优秀率、上线率远远高于男性的现象,使男生的学业竞争力总体偏低。
四、“特殊男孩”良性发展策略十法
1.立竿见影法
通过心理辅导教师或班主任对学生家长、任课教师作正面沟通,帮助家长或任课教师认清现状、纠正不合理信念,使相关人员在处理与“特殊男孩”的关系时,能在适当时间内改变原有习惯、改变教育态度、改变说教方式。这样,能使“特殊男孩”了解到心理辅导教师或班主任的力量,树立起相关教师的威信,从而使“特殊男孩”对这些教师产生信任感、依赖感,产生立竿见影的效果。
2.如沐春风法
“特殊男孩”在与人交往过程中往往受够了那些异样的眼光和腔调,那是因为教师、家长或强势学生在他们面前经常采用“垂直交流”的方式,居高临下、颐指气使地讲话。相对的,教师采用了“平行交流”方式,以思想上的“知心朋友”、降低身姿的“大朋友”、谈得来的“好朋友”的形式,让“特殊男孩”们如沐春风,能够敞开心扉,自信、自如、自主地与人交往。
3.成功复制法
人们常说失败乃成功之母,须知成功更能造就成功。“特殊男孩”们取得一次成功不容易,取得更多的成功就更难了。课题组教师根据学生各自特点,找寻相对容易成功的切入点,通过帮助他们早做准备、做好功课、认真参与、获得成绩、赞扬激励、再做准备、再获成功的方式,让孩子们从小成功到大成功、从一次成功到多次成功,在不同的活动中逐渐获得了自信。
4.岗位服务法
学校少先队在校园内、各中队在班级中都设置了不同的岗位,照传统许多岗位是由各班成绩、表现较好的学生或班队干部去负责的。课题组通过协调,让“特殊男孩”们参与一些岗位的工作,通过坚持为师生提供服务,获得广大师生的认可。岗位服务让“特殊男孩”锻炼了恒心与毅力,获得了劳动的光荣感与成就感。
5.爱心奉献法
小学二年级有篇文章《我不是最弱小的》,“特殊男孩”虽然由于各种原因显得与众不同了些,但只要他们愿意并且用行动去帮助周围的人、完成身边的事,他们就会变得强大起来,充满自信,充满阳光。在学校举行手工小制作暨爱心拍卖活动上,有他们亲手做成的作品,也有他们出资买下的拍品;在“爱传千里,情系怒江”的“冬日暖心”活动中,有他们捐出的一套套新的棉衣棉裤,帮助云南怒江州贡山县捧当红塔小学的学生们在寒冷的冬日能穿上暖和的棉衣棉裤,走在上学、放学路上;在学习雷锋走进各村孤寡老人家庭打扫庭院、烧菜做饭、表演节目活动中,有他们忙碌的身影……通过一系列的爱心活动,让“特殊男孩”融入集体,变得自强不息、奋斗不止、爱心无限。 6.目标激励法
根据前苏联教育家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教师应该围绕“最近发展区”大做文章,通过联系簿、周记、作业本、期末鉴定、书信等载体给学生写评语,让学生看到成功的希望,明确努力的目标,获得前进的动力,一步一步地发展自己,一点一滴地完善自己。面对“特殊男孩”的教育,课题组教师根据这一理念,寻找孩子们的最近发展区,并引导学生树立相应目标,为之而努力;在近期目标实现后,给予表扬激励;经过一段时间,再引导孩子们更新目标,实现下一阶段的目标,循序渐进,不断地由小目标的实现向更大更远的目标迈进。
7.故事说理法
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小学生比较喜欢听故事,因此通过讲故事让学生特别是让“特殊男孩”明白事理,更易于让他们接受。教师只要有丰富的储备,能恰当地运用名家名作、经典名著、儿童作品、传统故事中的内容吸引孩子们的注意力,调解他们的情緒,启发他们的思维,引导他们正确认知,就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8.自主惩罚法
教育禁止体罚,但教育并不能简单地废除惩罚。学校为此还专门学习了《教育需要合理的惩罚》,引导教师就体罚与惩罚的尺度、方式、性质、后果等进行充分的讨论。课题组教师认为:合理的惩罚不能少,但对待“特殊男孩”时,某些惩罚措施可能适得其反,容易引起他们的特殊心理反应,造成对立、逆反、偏执等不良举动。因此,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之前,和“特殊男孩”约法三章,定下君子协定,由他们自己定下某些违规违纪的惩罚措施,从而在出现问题之后能心悦诚服地接受处罚。当然,前提是君子协定必须是“特殊男孩”自愿定下的,如果教师包办代替或以势压人,搞假民主,孩子们还是口服心不服的。
9.定时(量)学习法
学习问题是大多数“特殊男孩”的障碍所在,而学习的难度、完成作业的速度、作业完成的有效度等是这些学生对学习“发怵”的几个方面。对此,教师不妨因材施教,分层教学,给孩子一个缓冲,让“特殊男孩”的作业时间或作业量不超过一定的限度,以使他们继续保持对学习的兴趣、对教师的信任、对自己的自主(有自由活动的时间)。当然,这个时间与量要根据同龄学生及个人特点适当调整,并能分阶段逐渐与大多数学生实现“合拍”,避免特殊现象长期存在。
五、实施“策略十法”教学效果
1.学生成长
通过对14个个案追踪调查,发现这些学生在学业成绩、行为习惯、学习兴趣、道德修养等方面有了明显的改善与进步,有相当比例的“特殊男孩”正从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等方面获得帮助、取得进步、健康成长。
2.家长满意
通过对家长的抽样调查,了解到家长对于“特殊男孩”的成长对学校教育满意度是较高的。对于子女在学校中的成长、进步、变化,家长们看在眼里,喜在心里,从而为改善家庭环境奠定了一定的心理基础。
3.教师成功
教师重视心理健康知识的学习和培训,三年前我校有心理健康C证教师2名,到今年已经有9名教师获得了C证,并且有两名教师通过了国家三级职业心理咨询师考核。学校教师近年来参加庵东镇成人教育学校举办的心理咨询师辅导班已经超过150学时,参加了杭州馨舟健康咨询组织的《箱庭疗法理论与实践》的实务培训课程。深厚的心理学理论功底和扎实的实践操作技能,帮助教师在开展“特殊男孩”心理辅导与咨询时游刃有余。
在教育过程中,教师们撰写的有关论文、案例,在慈溪市教科所、教研室等组织的各类评选中,获得市级二、三等奖的有十来人次。部分教师在德育工作、师德表现、教学业务等方面表现出色,被评为市镇两级优秀教师、优秀班主任、德育先进等。
4.学校发展
对“特殊男孩”的研究提升了学生的认知和行为表现,从而促进了学习成绩的提高,间接提升了学生整体的学习能力,学校在市镇两级的升学测试、学科抽测、专项竞赛活动中成绩斐然,部分学科长期保持镇内领先。体艺活动少不了男同学的身影,课本剧展演活动镇内知名度高,节目屡获市级二等奖。
随着教师专业成长的加快,在基本功比武、教坛新秀评比等活动中,我校教师的能力水平引人瞩目。
学校根据教育教学实际,形成了一系列的应急机制,包括《突发事件应急处理机制》、《学生心理危机干预机制》等,有利于在紧急状态下介入事件、处置事件、平息事件、减少影响。
经过大量的教育实践和长期的调查、交流、研究,“良性发展策略十法”,使“特殊男孩”在教育活动中乐意接受教育、服从管理、控制自我、作出努力、展现才能;使教师在教育过程中自我提高、有的放矢、针对性强、手段多样、见效迅速。
关键词:特殊男孩 良性发展 策略十法
一、研究背景
据资料调查表明:在各人口社会学分类中男孩儿都落后于女孩儿,男孩的标准化测试成绩和大学入学率都在下降,而被诊断为学习障碍的比例却在上升。其中除了学习问题之外,更多的就是行为个性给他们带来的麻烦。由于目前的教学模式和考试模式似乎更适合女孩子的生理特点,应试教育体制又是仅凭考试成绩这个单一评价标准来评价一个学生,这就使得男孩子所擅长的运动技能、视觉和空间技能得不到很好的承认。而他们活泼好动的天性又常常被认为是调皮捣蛋,是违反纪律,他们善于思考发问又被认为扰乱课堂秩序,致使他们学习不占优势,特长得不到发挥,性格发展得不到引导。
二、“小学特殊男孩”的特征
1.学习能力
泛指小学阶段学习能力低下、用日常教育方式难以见效的、量化为学科成绩离及格线10分以上的男生(即包括学困男生);小学阶段学习能力超常、每門功课基本为满分的男生(暂时未发现);小学阶段学科间差距异常大,等级差为两个档次或分数差为20分以上的男生;思维方式反传统、破常规,他人经常难以预料的男生。
2.身体技能
小学男生中身体器官或功能因先天或后天因素受损,对生活造成影响的;因生理或心理因素难以与人沟通的男生等。
3.品德修养
小学男生中道德修养极度低下或高尚,突破常人接受底线的;个性特点与行事风格女性化倾向严重的男生。
4.家庭环境
单亲或孤儿家庭、留守家庭里的小学男生。
三、“特殊男孩”问题剖析
1.家庭因素
过分的爱,已经使孩子们不懂得什么叫作爱、什么是关心、什么是感谢。过分的关照,使孩子失去了独立生存能力,能干的母亲培养出不能干的孩子。过分的干涉,使得孩子无所适从。过分的严厉,使得孩子的人格扭曲。男孩子特别是在年龄十岁左右开始,逆反心理逐渐被唤醒,开始出现赌气、倔犟、叛逆现象,轻者闹情绪,重者与父母对着干。爱的缺失,特别是父爱的缺失,使男孩子在成长过程中少了榜样与依靠,单亲家庭、孤儿及留守家庭中的男孩在学习、行为、思想等方面往往会表现出消极、落后的状态,严重的像脱缰的野马,做起事来无法无天。
2.学校因素
小学阶段的女教师比例大大高于男教师,授课方式、思维习惯、行事风格女性化倾向严重,使男孩子在成长过程中缺少阳刚之气、英武之美。女教师细致入微式的管理使男孩子缺少自我成长的空间,同时心理距离随着年级升高渐行渐远。教师一般较喜欢听话乖巧的学生,对于调皮捣蛋、作风另类的男孩往往会戴有色眼镜看待,致使部分男生少有受关注、被重视的机会,缺少翻身时机。
3.社会因素
社会对男孩的包容度要比女孩小得多,经常以“你是男子汉”等为由,要求男孩承受比女孩更多的责任、义务、任务等。
当前的教育体制较适应的是女性的生理、心理特质,从小学开始,无论中考、高考,呈现出女性优秀率、上线率远远高于男性的现象,使男生的学业竞争力总体偏低。
四、“特殊男孩”良性发展策略十法
1.立竿见影法
通过心理辅导教师或班主任对学生家长、任课教师作正面沟通,帮助家长或任课教师认清现状、纠正不合理信念,使相关人员在处理与“特殊男孩”的关系时,能在适当时间内改变原有习惯、改变教育态度、改变说教方式。这样,能使“特殊男孩”了解到心理辅导教师或班主任的力量,树立起相关教师的威信,从而使“特殊男孩”对这些教师产生信任感、依赖感,产生立竿见影的效果。
2.如沐春风法
“特殊男孩”在与人交往过程中往往受够了那些异样的眼光和腔调,那是因为教师、家长或强势学生在他们面前经常采用“垂直交流”的方式,居高临下、颐指气使地讲话。相对的,教师采用了“平行交流”方式,以思想上的“知心朋友”、降低身姿的“大朋友”、谈得来的“好朋友”的形式,让“特殊男孩”们如沐春风,能够敞开心扉,自信、自如、自主地与人交往。
3.成功复制法
人们常说失败乃成功之母,须知成功更能造就成功。“特殊男孩”们取得一次成功不容易,取得更多的成功就更难了。课题组教师根据学生各自特点,找寻相对容易成功的切入点,通过帮助他们早做准备、做好功课、认真参与、获得成绩、赞扬激励、再做准备、再获成功的方式,让孩子们从小成功到大成功、从一次成功到多次成功,在不同的活动中逐渐获得了自信。
4.岗位服务法
学校少先队在校园内、各中队在班级中都设置了不同的岗位,照传统许多岗位是由各班成绩、表现较好的学生或班队干部去负责的。课题组通过协调,让“特殊男孩”们参与一些岗位的工作,通过坚持为师生提供服务,获得广大师生的认可。岗位服务让“特殊男孩”锻炼了恒心与毅力,获得了劳动的光荣感与成就感。
5.爱心奉献法
小学二年级有篇文章《我不是最弱小的》,“特殊男孩”虽然由于各种原因显得与众不同了些,但只要他们愿意并且用行动去帮助周围的人、完成身边的事,他们就会变得强大起来,充满自信,充满阳光。在学校举行手工小制作暨爱心拍卖活动上,有他们亲手做成的作品,也有他们出资买下的拍品;在“爱传千里,情系怒江”的“冬日暖心”活动中,有他们捐出的一套套新的棉衣棉裤,帮助云南怒江州贡山县捧当红塔小学的学生们在寒冷的冬日能穿上暖和的棉衣棉裤,走在上学、放学路上;在学习雷锋走进各村孤寡老人家庭打扫庭院、烧菜做饭、表演节目活动中,有他们忙碌的身影……通过一系列的爱心活动,让“特殊男孩”融入集体,变得自强不息、奋斗不止、爱心无限。 6.目标激励法
根据前苏联教育家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教师应该围绕“最近发展区”大做文章,通过联系簿、周记、作业本、期末鉴定、书信等载体给学生写评语,让学生看到成功的希望,明确努力的目标,获得前进的动力,一步一步地发展自己,一点一滴地完善自己。面对“特殊男孩”的教育,课题组教师根据这一理念,寻找孩子们的最近发展区,并引导学生树立相应目标,为之而努力;在近期目标实现后,给予表扬激励;经过一段时间,再引导孩子们更新目标,实现下一阶段的目标,循序渐进,不断地由小目标的实现向更大更远的目标迈进。
7.故事说理法
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小学生比较喜欢听故事,因此通过讲故事让学生特别是让“特殊男孩”明白事理,更易于让他们接受。教师只要有丰富的储备,能恰当地运用名家名作、经典名著、儿童作品、传统故事中的内容吸引孩子们的注意力,调解他们的情緒,启发他们的思维,引导他们正确认知,就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8.自主惩罚法
教育禁止体罚,但教育并不能简单地废除惩罚。学校为此还专门学习了《教育需要合理的惩罚》,引导教师就体罚与惩罚的尺度、方式、性质、后果等进行充分的讨论。课题组教师认为:合理的惩罚不能少,但对待“特殊男孩”时,某些惩罚措施可能适得其反,容易引起他们的特殊心理反应,造成对立、逆反、偏执等不良举动。因此,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之前,和“特殊男孩”约法三章,定下君子协定,由他们自己定下某些违规违纪的惩罚措施,从而在出现问题之后能心悦诚服地接受处罚。当然,前提是君子协定必须是“特殊男孩”自愿定下的,如果教师包办代替或以势压人,搞假民主,孩子们还是口服心不服的。
9.定时(量)学习法
学习问题是大多数“特殊男孩”的障碍所在,而学习的难度、完成作业的速度、作业完成的有效度等是这些学生对学习“发怵”的几个方面。对此,教师不妨因材施教,分层教学,给孩子一个缓冲,让“特殊男孩”的作业时间或作业量不超过一定的限度,以使他们继续保持对学习的兴趣、对教师的信任、对自己的自主(有自由活动的时间)。当然,这个时间与量要根据同龄学生及个人特点适当调整,并能分阶段逐渐与大多数学生实现“合拍”,避免特殊现象长期存在。
五、实施“策略十法”教学效果
1.学生成长
通过对14个个案追踪调查,发现这些学生在学业成绩、行为习惯、学习兴趣、道德修养等方面有了明显的改善与进步,有相当比例的“特殊男孩”正从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等方面获得帮助、取得进步、健康成长。
2.家长满意
通过对家长的抽样调查,了解到家长对于“特殊男孩”的成长对学校教育满意度是较高的。对于子女在学校中的成长、进步、变化,家长们看在眼里,喜在心里,从而为改善家庭环境奠定了一定的心理基础。
3.教师成功
教师重视心理健康知识的学习和培训,三年前我校有心理健康C证教师2名,到今年已经有9名教师获得了C证,并且有两名教师通过了国家三级职业心理咨询师考核。学校教师近年来参加庵东镇成人教育学校举办的心理咨询师辅导班已经超过150学时,参加了杭州馨舟健康咨询组织的《箱庭疗法理论与实践》的实务培训课程。深厚的心理学理论功底和扎实的实践操作技能,帮助教师在开展“特殊男孩”心理辅导与咨询时游刃有余。
在教育过程中,教师们撰写的有关论文、案例,在慈溪市教科所、教研室等组织的各类评选中,获得市级二、三等奖的有十来人次。部分教师在德育工作、师德表现、教学业务等方面表现出色,被评为市镇两级优秀教师、优秀班主任、德育先进等。
4.学校发展
对“特殊男孩”的研究提升了学生的认知和行为表现,从而促进了学习成绩的提高,间接提升了学生整体的学习能力,学校在市镇两级的升学测试、学科抽测、专项竞赛活动中成绩斐然,部分学科长期保持镇内领先。体艺活动少不了男同学的身影,课本剧展演活动镇内知名度高,节目屡获市级二等奖。
随着教师专业成长的加快,在基本功比武、教坛新秀评比等活动中,我校教师的能力水平引人瞩目。
学校根据教育教学实际,形成了一系列的应急机制,包括《突发事件应急处理机制》、《学生心理危机干预机制》等,有利于在紧急状态下介入事件、处置事件、平息事件、减少影响。
经过大量的教育实践和长期的调查、交流、研究,“良性发展策略十法”,使“特殊男孩”在教育活动中乐意接受教育、服从管理、控制自我、作出努力、展现才能;使教师在教育过程中自我提高、有的放矢、针对性强、手段多样、见效迅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