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生活中学习数学 在数学中感受生活

来源 :北京教育·普教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bc11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从古到今,数学及其发展与人类社会的进步息息相关。尤其在当代,数学的影响已经遍及人类活动的各个领域,成为推进人类文明不可缺少的重要因素,从而使得社会也不断地对公民的数学素养提出新的要求。显而易见,生活,既是学好数学的出发点,又是学好数学的归宿。因此,小学数学教师在教学中必须突出数学与生活之间的联系。
  创设生活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为学生的学习提供丰富的素料,适当地创设一些生活情境,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
  例如:我在教学比例尺这节课前,先给学生上了一节准备课,让学生们带好上课需要的工具:卷尺、测绳、标杆等,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测量我们学校的操场,并进行详细的记录。然后,再让学生画出操场的示意图,为新课的教学做铺垫。
  运用生活实例,领悟数学知识
  数学学科高度的抽象性,决定了数学教学必须遵循从感性到理性、从特殊到一般、再从一般到特殊的认知规律。这就要求教师要善于运用鲜活的实例,通过观察比较、操作实验和感性化的材料唤起学生的感性认识和生活经验,引导学生通过自主探索领悟并获取所学的数学知识。
  “周长”和“面积”是两个极易混淆的概念,为帮助学生理解,我在教室地面上画了几个平面图形,让学生沿着图形走一周,使之明白这就是“周长”;并告诉他们用笤帚扫过的地方便是“面积”。这样,学生就很直观地感受到 “周长”与“面积”的联系和区别。在学习求商的近似值时,我设计了一组对比题:(1)每套成人服装用布2.6米,150米布可以做多少套?(2)每个油桶最多装2.5千克油,要装36千克油,至少需要多少个这种油桶?通过对比这两道题,学生们明确了这样的题目要结合生活实际,而不是单纯地“四舍五入”。
  开发生活素材,丰富教材内容
  由于受教学时间和其他因素的限制,编入教材作为学生学习的数学事实,有的离学生实际生活较远。所以,教师在教学中要联系生活实际,对教材进行二度开发,把生活中学生喜闻乐见的题材引入到数学课堂。
  例如:在教学“最小公倍数”时,我结合寄宿班加餐的情况设计了一个练习:餐盒里的荔枝,如果每个人分6个正好能分完,如果每个人分8个也正好能够分完,说一说,这个盒子里最少要有多少个?学生们对这样的题目可感兴趣了,很快就得到了答案。这样,就把教材中缺少生活气息的例题改变为学生感兴趣的生活原型,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中去。
  重视生活实践,培养应用能力
  学习数学的目的之一,就是为了解决现实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这就要求学生学会把实际问题转化成数学问题,运用数学的观点、态度去观察事物、解释事物。只有让学生多做有创意的实践作业,才能培养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自觉应用数学的意识,缩短学生心中数学与现实世界的距离。例如:在讲完正比例应用题后,我让学生分小组运用所学的知识,测出学校旗杆的高度。这样的实践活动丰富了学生的感性认识,培养了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教师也可以让学生根据生活的素材自编生活习题,使学生明白数学就在身边,应用数学知识可以解决许多生活中的问题。
  有人说,生活的边界是教育的边界,是数学的边界。的确如此,现实生活是数学的丰富源泉。小学生学习的数学应是生活中的数学,是学生自己的数学。作为教师,必须要留心学生的生活内容,关注学生的生活范围,记录有关学生的生活资料,收集生活中的数学问题,把这些活生生的内容移进课堂,让学生用数学的眼光去审视它们。教师还应当根据学生的生活实际,让学生从课本走向生活,去开拓生活,使他们真正体验到数学的应用价值,体验到自己所获得的是真正有价值的数学,体验到数学学习的乐趣,获得成就感,从而为学生的一生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 编辑 吴君
其他文献
关于古代人类的音乐感知,没有任何实际的证据,研究人员在历史中寻找远古人类能够产生音乐的迹象,从而大致上了解音乐才能进化的时间表.其中一种方法是通过考古学.毫无疑问,最
期刊
“走进去”是学生通过眼睛、大脑等器官将文本输入的过程。“说出来”是读有所思、读有所悟的外在表现形式,是将内化的文本经过思考输出的过程。要真正让学生“走进去、说出来”,以下几点是我们要做到的:  精心设计自学提示,引领学生深入阅读  教师要搭建起学生和文本之间的桥梁,就要寻找学生与文章的切入点,设计具有一定深度、能够实现引领作用的自学提示。例如:在教学《穷人》一课时我提出:“桑娜抱回两个孩子后进行了
课程是学校文化育人功能的直接体现,是实现学生培养目标的载体,优秀的课程体系能立足学校的定位及其发展,促进学校育人质量的提升。多年来,我校为了打造富有中国韵味的墨香校园,在充分挖掘和利用学校周边地域资源优势及多年来开展书法教育所积淀的独特的人力资源优势上,构建富有特色的校本课程体系。  传承理念 遵循文化 确立校本课程核心  “传承翰墨文化,奠定做人基石”一直是我校的办学理念。我们认为,“传承翰墨文
随着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推进,各种各样的英语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层出不穷,使得一线教师眼花缭乱,应接不暇,身心俱疲。在刻意模仿和不断适应中老师们不知所措,逐渐失去了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其实,仔细分析这些教学模式,其最终目的大都是通过英语教学,培养学生持久的英语学习能力,而实现这一目标的关键是使学生长期保持对英语学习的兴趣。学生的学习兴趣源于各种心理需求,当这些需求不断得到满足时,兴趣也就随之产生、保持
《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学习科学的思想方法,激发想像力和创造潜能。”在这一目标中明确指出要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增强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自我意识和自我调控能力的培养。教师可以通过反思,让学生对学习任务、目标、方法、结果等诸方面进行自我提问,激发学生探求知识的欲望,达到预期的学习效果。  课前预习阶段:改进方法,促进学生积
学校自建校以来,一直坚持“以师生发展为本,中西文化兼容,彰显优质个性”的办学理念。创办一所让普通百姓信赖的外语特色学校是学校的办学任务,围绕这一中心任务,学校以课题为抓手,在2007年申请并立项了全国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课题《创建中学外语特色学校办学模式的研究》,之后又陆续承接了区级多项课题的研究,有力地促进了学校特色的建设与发展。  学校主要围绕发展特色,在学校管理模式、学校文化建设、学校德育
中华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沉积着几千年的文化之精华.然而,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中华传统文化在当今社会发展各个领域中的痕迹已越来越淡,呈现出后
现代教学论研究指出,产生学习兴趣的根本原因是问题。没有问题难以诱发和激起求知欲,学生就不会去深入思考,学习也就只能停在表层和形式。问题策略是语文有效教学中非常重要的策略之一。那么,在中职语文有效教学过程中,究竟该“问什么”,又该“怎么问”呢?  问题策略之一 ——问什么  针对最近发展区提问。前苏联著名心理学家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认为,学生的发展有两个水平:一是学生的现有水平,另一个是学生
<正>在当前中国的社会文化生活及其相关语境中,备受重视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这一范畴,其实与汉语文献中的"民俗"、"民俗文化"、"地方文化"、"传统文化"等概念关系极其密切。十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