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语文教学观

来源 :中国人民教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r_rus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提起这个话题,是因为几个从师院毕业,刚走上语文讲台的老师很诚心地问我:“黄老,请教今天的语文教师该怎样当?”其实才疏学浅的我,根本是回答不清这个问题的。但是自己毕竟在中小学的语文讲台上站了近40年,于是就谈了下面的一些体会,姑且叫做我的语文教学观吧!
  上海著名语文特级教师于漪在回顾自己的教学时,深有体会地说:“我做了一辈子教师,但一辈子还在学做教师。”于漪的话不仅是对自己的鞭策,也是对青年教师的勉励,告诫我们在今天如何去当好语文教师。
  我也是边教边学做语文教师的,但是至今还没有什么大的建树,只是在某些方面有自己独到的做法和见解。韩愈说:“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文以载道”,语文教师要传给学生做人之道,因此更具有特殊的教育力量。语文教师既要对孩子言教,更要身教。语文载道和传道的力量,只能从语文教师活的人格中来。因此,当一个好的语文教师,首先要努力追求人格的完美,要及时看到自己的不足,并迅速弥补。所以当语文教师是最艰辛的,当好的语文教师要熬得住艰辛的磨练,在艰辛中锻造自己的人格和师魂。
  语文教师务必要勤于读书。“教然后知困。”语文学科博大精深,不紧跟时代的脉搏去抓紧读书,那么就总是底气不足,教学中就难以游刃有余。语文教师读书务必要抛弃那些世俗观点,不要去“学而优则仕”,不要去书中获得“黄金屋”、“颜如玉”之类。语文教师读书要立足于提高自己的修养学识,要有利于促进对学生的进步提高,明白地说:语文教师的读书不是光为自己。
  语文教师是“杂家”,因此读书宜杂,除读名著外,经史子集博涉为佳,天文地理通晓为妙,在自己深钻专业的基础上,广泛涉猎是最好的读法。
  语文教师务必要与写作同行。语文教师为了指导学生作文自己要写作,因为自己都不会写哪能去指导别人写。语文教师为了提高自己要写作,写教学反思,写教学后记,写教学得失、写教育随笔、写教育日记、写自己平时的所思所想等等,坚持下来,必定大有好处,因为这是对自己最廉价最简朴而又最实惠最有效的继续教育、自律教育和自我教育。语文教师真的比其他教师忙,但是不要因为忙而丢了写作。语文教师要树立写作的“最高境界”,就是“我要写、我每天必须写”。这种写与职称无关,与经济无关,与名声无关,是自己提高自己,自己教育价值的体现,是吐露教育中最真切的感悟。写出来,就是最高尚最难得的精神享受!多少语文教师,都是因“善写”而精彩!
  语文教师要富有理想和激情的教学艺术。理想的语文教师应该是胸怀理想、充满激情的教师。他的行囊里始终装有“理想”与“激情”两种粮食,他随时用饱含理想的言行给学生精神鼓舞和振奋。他那精妙的教学艺术来自他丹心一片对学生,要舍得燃烧自己,才能照耀学生。于漪说:“语文教师“要心中有一团火,这团火是爱祖国、爱学生的激情。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激情是语文教师的基本素质。”国外有教育家说:“学生的头脑不是一个要被填满的容器,而是一支需要被点燃的火把。”所以,语文教师要善于用自己的教学艺术去点燃,点燃学生的兴趣,点燃学生的智慧,点燃学生的理想,点燃学生的人格,点燃学生对生命的渴求与追求。
  语文教师要对学生有严有爱。严出于爱,严在有理,以理服人。板起面孔训人不是“严”,讽刺挖苦不是“严”,以理服人,以情感人才是真正的严,才是教育艺术。孩子是活泼的生命,语文教师要鼓励他们充满自信,要给他们维护自尊,要教育他们学会自控。语文教师不仅要走进孩子的知识世界,更要走进他们的精神和生活世界,把课上到孩子们的心中,让学生的心灵受到震撼。语文教师要运用宽容与爱的艺术,去影响去沟通学生,在潜移默化中使教师的人格转化成学生的人格,教师也就完成了人格化教育的任务。
  语文教师要在教学中教会学生积累。语文是人生活中的重要工具,语文教师要传给学生终身有用的知识。因此,语文课堂不能是死记硬背的吟堂,不能是枯燥做题的死堂,不能是解题技法的讲堂,不能是功利化的交易场,应是充满情感激荡的语文学习,应是喜怒哀乐情感的自由表达,应是质疑创新的思维启迪,应让学生有自由思考的驰骋空间,有独立探索的高尚精神。这样,让学生积累起支撑人生的健康情感,积累起开创人类创新的思想,积累起良好的阅读、观察、批判的习惯。
  语文教师要为学生营造健康成长的好环境。当今,社会上许多低级腐朽的东西时刻都在侵袭学生心灵,如道德沉沦、思想浅俗、金钱至上、个人主义等等,致使不少学生误入歧途,语文教师要全力坚守思想阵地,要为学生筑起“防火墙”,为他们营造健康成长的良好气候,用先进的、健康的、向上的文化因势利导地引导他们成长成材。
  语文教师是最辛苦的,但也是最快乐的。既然选择了教语文,就要无怨无悔。语文教师要善于自我释放心灵的沉重,要在教学实践中不懈地开拓,创新教学艺术,实现轻轻松松教语文,快快乐乐学语文的愉悦目标。
  语文教师只要能成为学生登高的人梯,那就是人生最有幸的好事。
  (作者联通:445420湖北利川市团堡镇小学)
其他文献
体育课是学生学习体育知识、技能的主阵地,是学生掌握终身体育锻炼方法的重要场所。然而,现实的体育课堂现象却是:“多数学生喜欢体育,但不喜欢体育课”。因此,优化体育课堂因素,不断提高学生的体育兴趣,是新时期体育课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  兴趣就是一个人的大脑两半球内的有关部位由于附近已形成特殊的暂时神经联系,因而特别易于感受某类事物的刺激,并且特别易于在这类事物的刺激作用之下,形成最优越的兴奋中心的倾向
期刊
随着新的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越来越多的教师投身其中,经过洗礼,一些教师教学观念的得以更新,教学策略不断改进,教学的方法和过程也渐趋优化,这是以往的历次课改所难以企及的。然而相对于成绩来说,问题也在所难免。在一些地方,新课改也有步入误区之虞,特别是曾备受职责的语文教学。我们必须防微杜渐,使得语文教学沿着正确的道路健康地发展。现对其常见误区阐述如下:    一、全盘吸收,忽视语文教学的个性    语文
期刊
教材是落实课程标准,实现教学计划的重要载体,也是教师进行课堂教学的主要依据。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教师必须科学地、创造性地运用教材,打破教材对学生思维的禁锢,还学生自由创新的空间。就我所任的初中数学而言,教材的转变,给学生带来的有利发展空间,我有以下几点体会。    一、教材内容生活化    数学学习的基础首先是学生的生活经验。当学习的材料与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相联系时,才能激发学生学习
期刊
世界著名科学家爱因斯坦说:“想象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智力进化的源泉,没有想象力就不可能有创造。”作文是一项创造性的劳动,没有想象力,就不能写出构思独到、别开生面的作文。相反,学生有了丰富的想象力,就等于给写作文插上了翅膀,学生的作文就会飞跃到一个更新更高的广阔天地。所以,一个优秀的语文教师,必须重视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所谓想象,就是根据头
期刊
很长一段时间以来,学校德育相对于其他各育而言,是低效的。为什么学校德育在现实面前总显得苍白无力,效果低微呢?原因之一,德育内容缺乏现实性。在新课程改革中,《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提出:儿童期是品德与社会性发展的启蒙阶段,教育必须从他们发展的现实与可能出发,不求“高、大、全”面面俱到,重在追求品德教育的实效性。我在教学中有如下体会:    一、 结合教材内容增添相应的实践活动    《思想品德》课是对
期刊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教师是学校发展最有效的资源。学校应注重教师队伍建设,着力教师培养,营造教师成长氛围,强化教师继续教育,增强教师的职业意识、主人翁意识和发展意识,培养教师的团队精神,全面提高教师的整体素质,提升教师品位,为学校发展打下坚实基础,增强力量之源。在教师培养上,应着力营造激励教师成长的五种氛围:    一、勤于读书的氛围    为了更好地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学校应在学习
期刊
随着新课程的实施,教研活动越来越受到重视,区域性研究活动、送教下乡、大型竞赛、校本教研等各种形式的教研活动越来越多,而校本教研无疑是各种形式中与广大教师联系最紧密,对教师的教研水平提升作用最大的教研活动。  以校为本的教研,是将教学研究的重心下移到学校,以课程实施过程中教师所面对的各种具体问题为对象,以教师为研究的主体,理论和专业人员共同参与,强调理论指导下的实践性研究。它既注重解决实际问题,又注
期刊
小学生学习语文不仅获得语言知识,同时还可以学到其它各科知识,所以语文是基础工具学科。改革开放以来,小学语文教学出现了前所未有的繁荣。新一轮小学语文教学改革正在全国迅速铺开并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在小学语文教学改革中,还要正确处理好以下几个关系:    —、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我们常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国学大师梁启超说:学生时期能否养成读书兴趣和读书习惯是件人生大事,将影响其一生的幸福和发展
期刊
“儿童将作为艺术活动的主人,到艺术活动中去学习认识自己和表现自己”,这是加德纳和阿恩海姆的观点,代表了当代儿童艺术教育观念的一种新潮流。怎样让儿童自由自在地遨游于音乐海洋中,让美好的音乐与快乐同在呢?这是一个令人深思的问题,纵观小学音乐教育的发展,发现音乐教育看似简单,其实儿童对于音乐的理解、对于音乐的欣赏、对于音乐的表现却远远不够,怎样让儿童对音乐感兴趣,使儿童的音乐能力得以发展呢?笔者认为,在
期刊
在我们的传统教法中,教师总喜欢把知识直接灌输给学生,如要让学生自己去探索,教师总是不放心,不放手,怕这怕那。当然在组织学生探索过程中,会出现一些新的问题,但我们不能因此而放弃培养学生的探索能力。  记得在一次课外活动中,我问学生:“你们谁知道甜橙皮有何功能?”学生们感到新奇,但无言以答。我要求学生回家剖开一个甜橙和另一个没剖开的甜橙进行对比观察,并做好记录。几天以后,剖开的甜橙干瘪了,变小了,又过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