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艺术类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早期干预的重要性

来源 :艺术科技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chunte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当我们在关注艺术类学生在高校阶段的心理健康辅导的同时,更应该针对艺术类学生,在艺术专业学习时期的不同阶段,予以特别关注,并且针对性的进行心理辅导,正确的引导艺术类学生的心理健康,同时开发其创意潜力。
  关键词:艺术类大学生;艺术类学生;心理健康问题
  进入21世纪后,高校教师在注重大学生的专业能力培养的同时,也开始关注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各校也顺应趋势,开设了相关的心理课程,设立的心理咨询教师。而艺术类学生因为其特殊的培养方式和产生时代背景,也有着独特的心理特征和心理健康问题。
  1艺术类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
  根据多年的观察和教学,发现大多数艺术类学生在进入大学后,一直处于目标彷徨,极度缺乏自信,对于专业学习缺乏积极性等问题。并且,这种趋势和范围正在逐年扩大。我通过参考SCL-90心理卫生测验设定的《艺术类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表》的调查问卷,从人际关系学习计划、孤独倾向、自责意识、过敏倾向、恐惧倾向、焦虑倾向、抑郁倾向、身体状况这9个方面维度进行调查分析。调查分析发现艺术类大学生在高校的学习和生活中非常普遍的三个心理问题:(1)环境适应障碍。学生反映与高考前对于大学的设想存在巨大的落差感,对新的校园环境有失落感,从而对文化和专业学习感到困惑或者厌倦,对新的生活环境也有不适应心理;(2)人际关系障碍。艺术类大学生从初高中单纯的学校班级和艺术培训学校大集体生活,到大学后面对专业、年级、学校﹑社会的复杂交际环境后,表现出人际关系的失调和冲突;(3)自我认识障碍。艺术类大学生多表现为过低的自我评价。他们在把理想我与现实我进行比较时,对理想自我期望较高,又无法达到。理想自我与现实自我的距离过大,导致了自我矛盾冲突,于是,他们往往会产生否定自己、拒绝接纳自我。
  2艺术类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的原因
  我根据课堂上的问卷调查分析和生活中的沟通了解,对形成艺术类大学生这种复杂的心理问题的原因,总结出四种因素:
  (1)社会因素。为适应21世纪社会高速经济发展的需要,高校开始大面积扩招,艺术类学校和艺术类专业的办学规模逐步扩大,每年艺考时,各省专业学生的聚集被社会所专注。许多媒体在关注和报道艺考的同时,在缺乏对于艺术专业的全面了解下,片面的进行评价和解读,而社会大众也因为缺乏对于艺考类学生的全面认知,对艺术考生和艺术专业的进行片面负面评价。这在一定程度上误导了学生和家长,形成错误的理解和印象。
  (2)学校因素。学校因素分为中学和高校两个层次:高中教学注重文理科的教学,而艺术教学在中学处于停滞状态。不少中学教师对于艺术类的学生存在片面的理解和偏见,在学生和家长中形成了对于艺术生的错误解读——艺术生即等于“差生”,这是将学生等级化和边缘话的做法,在艺术类学生心中形成了阴影;高校扩招后,在大面积扩招的同时,很多高校只注重教学设施的投入,却忽略了师资力量的提升,这就造成了很多大学生的专业能力稂莠不齐,从客观上影响了艺术类毕业生的整体专业能力,造成了一定行业认知度底,就业困难的问题。这又与学生入校前通过社会和媒体了解的情况相驳,产生了较大的心理落差。
  (3)家庭因素。著名教育家马卡连柯说:“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父母的每句话、每个举动、每个眼神、甚至无法看见的精神世界,都给孩子潜移默化的影响”[1]。家庭因素对艺术类学生心理的影响也是非常关键的。部分艺术类家长事事都为子女安排妥当,对他们期望值很高,希望学生能够考入知名的院校;而另一部分家长为了让学生升入本科院校,在高中后,才开始培养学生的艺术专业能力,强行让学生接受艺术专业的学习;与此同时,艺术类专业社会需求比较小,目前已基本呈饱和状态,艺术岗位占所有需求岗位的5%以内。艺术类大学生就业问题让家长心理有些心态失衡,从而对学生心理产生巨大冲击和压力,使一些学生在入学之初,就产生焦虑、抑郁等心理,影响他们的心理健康。
  (4)自我因素。艺术类学生是一个特殊的群体,个性鲜明、表现欲强、自我定位较高,对专业的学习更加执着,家庭对他们的期望值也较高,他们有自己的理想和抱負,更渴望施展和实现它们。但艺术类学生不善于认识问题和分析问题,不能正确认清自我、全面了解社会,理想和现实往往脱节,当他们所追求的理想不能实现时,他们就会产生严重的失落心理,而且无法自我调节,重新设定目标,当他们一旦遇到困难和失败就容易产生抑郁心理和偏执心理。
  3艺术类学生艺术专业学习阶段划分
  很多教师和研究者在研究解决这些问题时,总是从问题的表面入手,利用谈话,心理辅导进行干涉。但是,当我们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对高校的艺术生进行各种心理辅导和干涉的后,发现其成效甚微。因为学生在进入大学后,其学习习惯、心理认知和对于事物的分辨判断,都已基本定型,没有较大的外界触动和刺激,不会对学生的心理产生较大的改变。我们从源头寻找,发现很多问题都是在其进行艺术教育的初期阶段,就已经开始产生。我将艺术类学生的艺术专业学习时期分为四个阶段:
  (1)启蒙阶段,3~6岁。皮亚杰将3~6岁年龄阶段的儿童划为“运思准备期”,这一时期的儿童开始准备思考了,虽然很多时候思考的不准确。但是,因为对现实世界的未知,儿童这一时期,是最富有艺术创造力的[2],富有创意。我称之为“艺术创造黄金阶段”。
  (2)引导阶段,7~11岁。这一年龄段的儿童进入为“具体运思期”,开始接受外界的评判标准,形成自我的评判准则,这时的儿童开始思考一些问题,但是他要用他的日常生活来帮助他思考,用具体的世界和事物来帮助他思考。这一时期,是最适合进行专业兴趣和学习习惯培养的阶段。
  (3)基础阶段,12~16岁。人们进入“抽象运思期”[3],十二岁以后,人只要用符号,用概念的推演,就能够推出结论,其抽象思维能力开始逐步强化。在这一阶段,学生对于事物的判断能力已经增强,但是还未形成完全独立的思考和辨别,适合开始基础艺术专业知识的学习,
  (4)专业阶段,16~21岁。人们进入学习的巅峰时期,在记忆力和逻辑思维能力都增强的前提下,人们可以快速高效的进行专业知识的学习。而在这一阶段,除了专业知识的学习之外,更应该注重创意能力的再次培养和塑造。
  4结语
  艺术类学生常见的心理健康问题,多是在“启蒙阶段”、“引导阶段”、“基础阶段”,这些艺术专业知识学习的初期开始产生,而中途没有教师和家长,进行正确而有效的教育和引导,最终“积劳成疾”。而这些心理健康问题,会影响学生的专业学习,培养不当的学习习惯,甚至会阻碍学生艺术创意潜力的发展。当我们在关注艺术类学生在高校阶段的心理健康辅导的同时,更应该针对艺术类学生,在艺术专业学习时期的早期阶段,予以特别关注,并且针对性的进行心理辅导,引导艺术类学生健康的心理发育,同时开发其创意潜力。
  参考文献:
  [1] 沈伟.和优秀教师一起读马卡连柯[M].中国青年出版社,2011.
  [2] 加德纳.艺术?心理?创造力[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
  [3] 皮亚杰.心理发生和科学史[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
其他文献
1992年党的十四大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到现在我国已基本建构了市场经济体制的框架。但由于长期实行计划经济,所以我国的市场经济体制还有许多不完善的地方。目前,
我国是世界第1西瓜种植大国,生产无籽西瓜的面积每年都在6.67万hm^2以上.也是无籽西瓜的种植大国.近年我国西瓜栽培面积基本稳定.但更重视发展优质西瓜类型。无籽西瓜产量高、抗病
【摘 要】 目的:观察舒适护理在外科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70例外科接受治疗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3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研究组实施舒适护理。结果:研究组护理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护理工作满意度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护理方法 给予对照组患者常规护理,包括入院指导、疾病介绍、医护人员介绍、病房规章制度介绍、用药指导等。而研究
化学与环境科学之间的关系十分密切.化学教师充分利用学科优势对学生进行环保教育,使学生在学习化学知识的同时,也潜在地受到环境保护的教育.
中学的工作千头万绪,不同处室各有任务,各项工作均有特点,要保证这个“大家庭”的活动有序进行,全靠领导班子这个指挥中心。学校又不同于其他单位,它负有培养人的重任,要把学
【摘要】目的:探讨颈动脉粥样硬化与脑梗死的相关性。方法:选取50例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设为观察组,同期50例非脑血管疾病患者作为对照组,彩色多谱勒超声检测颈动脉,分析颈动脉粥样发生率与脑梗死的关系。结果:观察组颈动脉斑块形成率高达76.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28.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使用仪器为 ACU—SONX300彩色超声仪,用 5~13 MHz
逆向思维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思维方法。由于这种思维方法规律性较强,学生比较容玛掌握,因此,在中学物理教学中常常可以以此方法为突破口,解决物理问题;学生可以从惯常的顺向思
期刊
实施素质教育,是我们党和国家发展基础教育的一贯方针。早在1985年,《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的决定》中就明确指出:“教育体制改革的根本目的是提高全民族的素质。”在后来
鸡蛋是“世界强者”?它哪儿“强”?轻轻一磕就能磕破。它能成“世界强者”,你信吗?要是不信,就跟我走进我的课堂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