颈动脉粥样硬化与脑梗死的相关性研究

来源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下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S2322ABC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探讨颈动脉粥样硬化与脑梗死的相关性。方法:选取50例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设为观察组,同期50例非脑血管疾病患者作为对照组,彩色多谱勒超声检测颈动脉,分析颈动脉粥样发生率与脑梗死的关系。结果:观察组颈动脉斑块形成率高达76.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28.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颈动脉粥样硬化是脑梗死发生的重要危险因素,利用彩色超声检查仪器对高危人群进行早期筛查,对预防脑梗死患者的发生有一定意义。
  【关键词】颈动脉粥样硬化;脑梗死;相关性;彩色多谱勒超声
  【中图分类号】R543.4【文献标志码】 A【文章编号】1007-8517(2015)10-0104-01
  颈动脉粥样硬化作为人体动脉硬化的高发部位,内膜出现复合糖类积聚、局部脂质以及纤维组织增生且伴随动脉中层病变,继发性病变则会出现斑块出血、破裂,待局部血栓形成后会导致心脑血管疾病发生。研究表明,颈动脉粥样硬化是脑梗死的高危因素,对颈动脉粥样硬化高危人群进行早期筛查,在一定程度上能防止脑梗死发生[1]。本文利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对颈动脉粥样硬化与脑梗死相关性进行研究,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2010年3月至2013年3月我院收治的50例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设为观察组,其中男32例,女18例,年龄41~75 岁,平均年龄(62.3± 3.5)岁,均符合“第四届全国脑血管病会议修订的脑梗死诊断标准”[2],且经磁共振成像或脑CT确诊,排除因为心源性血栓栓子上行引发脑血栓者。选择同期治疗的50例非脑血管疾病患者作为对照组,其中男30例,女20例,年龄 40~72 岁 , 平均年龄 (63.7± 4.1)岁,两组年龄、性别等一般资料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使用仪器为 ACU—SONX300彩色超声仪,用 5~13 MHz 超宽频探头进行检查,患者仰卧,暴露颈前部,从颈总动脉起始处开始,沿血管走行纵向扫描,依次对颈总动脉、双侧颈内动脉与颈外动脉分支进行检查,观察血管形态与斑块情况,测量颈总动脉与颈内动脉颅外段的内径,于颈总动脉分叉位置近端 1.5 cm位置检测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 IMT)。
  1.3诊断标准依据2001版冠心病超声诊断学诊断标准[3],颈总动脉分叉位置 IMT≥1.2 mm、颈总动脉IMT≥1.0 mm为斑块形成,颈动脉内膜光滑完整为正常。
  1.4统计学方法应用SPSS13.0软件进行统计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 ± 标准差 (x±s) 表示 ,采用t检验 ;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观察组50例有38例(76.0%)颈动脉内形成斑块,对照组50例中14例(28.0%)颈动脉内形成斑块。观察组患者颈动脉内斑块形成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
  观察组患者左、右颈总动脉IMT以及颈总动脉的内径均明显大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两组IMT、颈总动脉内径比较(x±s,mm)
  组别
  IMT颈总动脉
  左右左右
  观察组1.14±0.24*1.16±0.17*0.76±0.14*0.78±0.16*
  对照组0.73±0.140.75±0.130.67±0.080.71±0.11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
  3讨论
  近年来报道显示,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中有20% ~ 30%是因颈动脉颅外段狭窄引发的,颈动脉粥样斑块形成且不断增大后,会突入到管腔,在斑块自身或管壁的应力作用下以及不稳定的血流冲击下,斑块出现破裂,导致远端血管栓塞,且斑块表明粗糙,显露的管壁脂质及胶原纤维通过激活血小板从而引发凝血反应,引发血栓,颈动脉是脑供血的重要通路,颈动脉狭窄使远端灌注压下降,导致供血不足从而出现低灌注性梗死或边缘带梗死,斑块的形成、破裂、形成血栓、栓子脱落一系列的进程导致脑梗死发生。且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可分为软斑与硬斑,含有大脂质核与薄纤维帽的软斑发展快,且不稳定,出现出血和脱落后会加大脑梗死风险,由于表面钙化形成的硬斑主要由纤维组织构成,不易破裂和脱落较稳定,产生脑梗死的可能性较小[4]。
  颈动脉粥样斑块的发生机制:正常动脉内膜内皮细胞光滑,管腔均匀,而患者颈内动脉分叉与成角位置血管内皮表面不规整甚至粗糙,使流经血流受到干扰出现漩涡流,使内膜受损,出现功能紊乱或解剖损伤,且长期高血脂症状使低密度脂蛋白与胆固醇在血液中聚集,使颈内动脉血管产生扩张,改变了原先成角角度,血液的不规则流动使血管内层流扭转加剧,因此产生的漩涡流进一步损伤动脉内膜。随着颈动脉分叉处血流速度加快,血管内膜所受压力增加,血栓形成附着于血管内膜壁,随着时间延长出现斑块增厚,当斑块破裂后会由血液循环进入颅内血管,出现脑梗死。
  本研究结果显示, 研究组患者左、右颈总动脉内径、IMT 明显增加 , 颈动脉粥样硬化发生率达到 76.0%, 与对照组的28.0%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由此可见,颈动脉粥样硬化是脑梗死发生的重要危险因素,利用彩色超声检查仪器对高危人群进行早期筛查,对没有症状的患者进行早期干预和治疗,对预防脑梗死患者的发生有一定积极意义。
  参考文献
  [1]赵春水.颈动脉粥样硬化与脑梗死相关性研究[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09,12(24):24.
  [2] 中华医学会第四次脑血管病学术会议. 各类脑血管疾病诊断要点. 中华神经科杂志,1996,29( 6) : 379-380.
  [3] 陈瑞英 , 高素玲 , 郑清存 . 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与急性脑梗死患者血脂、血压的相关性研究 [J]. 中国老年学杂志 , 2011,31(12):2220- 2221.
  [4] 刘翠玲,袁国奇.脑梗死与颈部动脉粥样硬化的高频彩超探查及其相关性的探讨[J].中国现代医生,2009,47(1):144-145.
  (收稿日期:2015.02.24)
其他文献
介绍了机载计算机研制过程中质量控制的关键即计量保证.详细论述了计量保证工作为保证机载计算机量值统一,实验数据准确可靠所发挥的巨大作用,以及科研生产中所使用的计量器
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肺血栓栓塞症(PTE)的临床特征及诊断思路。方法:回顾性分析入住我院治疗的54例COPD合并PTE 患者的临床表现资料,使用16排螺旋CT机为患者进行肺
创新教育是素质教育的核心,本文就目前在中学化学教学中,如何实施创新教育做了初步的探讨,即从化学史、教学内容的时代性、教学方法、实验教学以及课外活动等方面多层次多角
番茄的吃法可谓是花样百出,有些品种的番茄实现了商业化生产,然后做成番茄酱;还有“祖传”的有机番茄价格不菲,是美食家碟中的一道佳肴。可是哪种番茄营养价值更高,味道更好呢?    1 一望无际的番茄田    没什么比沐浴在8月阳光下的那一望无际蔚为壮观的番茄田更能证明加州农业的工业化程度之高得了。蜷曲干枯的叶子下面,满目是暗红的累累果实。晨星番茄加工公司(Morning Star)将近两层楼高的机械收
近年来,姜堰市不断调优种植业结构,发展高效规模农业。其中经多年摸索总结出了大棚早熟西瓜、水稻轮作高产高效种植模式,不仅有钱有粮,而且实行水旱轮作,瓜、稻田间病虫草害明显减少,加之西瓜田底子肥、让茬后的根茎叶还田后又能有效地改土培肥,显著减少了后茬水稻的用肥量,实现了经济、社会、生态效益同步发展。    1 茬口安排及经济效益    西瓜:1月下旬育苗,3月上旬移栽,“五一”前后开始上市,6月中旬让
1992年党的十四大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到现在我国已基本建构了市场经济体制的框架。但由于长期实行计划经济,所以我国的市场经济体制还有许多不完善的地方。目前,
我国是世界第1西瓜种植大国,生产无籽西瓜的面积每年都在6.67万hm^2以上.也是无籽西瓜的种植大国.近年我国西瓜栽培面积基本稳定.但更重视发展优质西瓜类型。无籽西瓜产量高、抗病
【摘 要】 目的:观察舒适护理在外科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70例外科接受治疗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3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研究组实施舒适护理。结果:研究组护理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护理工作满意度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护理方法 给予对照组患者常规护理,包括入院指导、疾病介绍、医护人员介绍、病房规章制度介绍、用药指导等。而研究
化学与环境科学之间的关系十分密切.化学教师充分利用学科优势对学生进行环保教育,使学生在学习化学知识的同时,也潜在地受到环境保护的教育.
中学的工作千头万绪,不同处室各有任务,各项工作均有特点,要保证这个“大家庭”的活动有序进行,全靠领导班子这个指挥中心。学校又不同于其他单位,它负有培养人的重任,要把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