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观察力有多重要
【案例1】 菁菁今年7岁,是小学一年级女生。期中考试,菁菁成绩不佳,老师的评语里没有说以后要努力学习,也没有说要改进学习方法,而是说要拓展知识面,多观察周围的事物。原来,因为父母在外地工作,菁菁常年跟姥姥生活,被姥姥管得很严,平时很少下楼跟小朋友玩耍,更别提节假日外出旅行了。久而久之,菁菁的知识面确实比较窄,甚至分不清燕子和麻雀,对简单的图形也很陌生,难怪她不适应小学生活。
【分析】观察力是家教盲点
如果孩子在幼儿期没有养成观察事物的习惯,没有掌握基本的观察方法,常识性知识的储备就会出现匮乏现象。但这种匮乏是隐性的,幼儿园老师和家长都不容易发现,等到孩子上了小学,问题就暴露出来了。调查显示,0~6岁幼儿在家长带领下接触新事物的机会是足够的,但很少家长有意识地培养孩子的观察力,致使幼儿普遍认知浅薄,知识面狭窄,给入学后的学习带来许多负面影响。由此可见,观察力要从小培养。
【策略】培养观察力就是培养聪明
观察在人类实践活动的各个领域中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科学研究、生产劳动、艺术创作、教育实践都需要对所从事的对象进行系统、周密、精确的观察,获得有价值的第一手材料,从而探寻出事物发展变化的规律。历史上许多有成就的人,科学家、革新家、教育家、作家,都是以具有高度的观察力而著称的。达尔文曾说:“我既没有突出的理解力,也没有过人的机智。只是在觉察那些稍纵即逝的事物并对其进行精细观察的能力上,我可能在别人之上。”巴甫洛夫指出:“应当先学会观察、观察,再观察。不学会观察,你就永远当不了科学家。”可见观察是创造力的重要因素。
观察对于儿童积累知识,发展智力极为重要。在日常生活中,人们往往把智力水平较高的人称为“聪明人”,用“聪明”二字来概括智力,充分说明观察力在智能方面的重要作用。因为在汉语中,“聪明”顾名思义就是耳聪目明,讲的正是听觉和视觉的观察力。观察力强的学生对事物的感知准确、完整,在脑子里储存的信息就丰富、深刻;相反,观察力差的学生,尽管他也在看、在听,可是看到或听到的东西却不多,甚至是错误的。例如有的高年级学生还分不清“己”和“已”,“礻”和“衤”,写起作文来只有几句干巴巴的口号。究其原因,主要是没有养成良好的观察习惯。许多教学经验证明,从培养观察力入手,是提高学业成绩的重要途径。由于观察在积累知识经验中的重要作用,一些科学技术发达的国家非常重视对观察力的培养。例如,日本小学一至六年级规定要做180多个观察,200多个实验,一年级课本中就有关于动物、植物、光线、磁铁、岩石等的观察、模仿和游戏,让儿童积累对自然现象的感性经验,从小就培养他们的观察兴趣和习惯。这些经验,我们是可以借鉴的。
观察要讲究方法
【案例2】 小虎是一名小学三年级男生,活泼好动,聪明乖巧,可就是害怕写作文。小虎妈不解,三年级的作文要求那么简单,有什么为难的?为了培养小虎的观察兴趣,平时父母没少带他去公园和博物馆,遇到展览,只要小虎感兴趣,父母总是毫不犹豫地买票。“看了那么多东西,为什么孩子就是记不住呢?”虎子妈无计可施。
【分析】观察不是走马观花
观察是有目的、有计划、比较持久的知觉,而知觉是事物整体在人脑中的直接反映。观察具有一般知觉的特点,同时又比一般的知觉具有更大的理解性。也就是说,观察不是走马观花,而要讲究方法。对幼儿来说,更应该注重观察习惯的培养,因为养成良好的观察习惯,对孩子的一生具有奠基意义。
【策略】养成好习惯最重要
家长应该培养孩子以下观察习惯:
1.制订计划的习惯。观察的效果如何,取决于目的、任务是否明确。观察的目的、任务明确,对某一事物的感知就比较完整、清晰,相反,目的任务不明确,孩子就会东看看,西望望,抓不住要领,得不到收获。有人曾做过试验,带小学二年级学生去参观盆景展,预先没有向儿童提出观察的目的、任务,让他们走马观花地看。看完后让他们说出几种花的颜色,结果很多学生都说不出来,甚至说没有看到这些花。要使孩子的观察取得成效,家长要明确地向儿童提出观察的目的、任务。例如,让孩子观察鱼缸里的金鱼,应向孩子提出具体的观察任务:注意鱼的形状,身体的表面覆盖着什么,背部、胸部、腹部、尾部长着什么。这样,孩子才能观察到鱼的身体结构的特点。观察的目的越明确、越具体,效果就越好。
家长给孩子指明观察的目的、任务固然重要,但更加重要的是培养孩子给自己提出观察的目的、任务。如果孩子总是依赖家长的指示,观察力的培养就事倍功半。要使孩子能独立地给自己提出观察任务,最重要的是培养他们的观察兴趣。观察兴趣可以通过下列途径进行培养:一是经常带领儿童去参观、游览,同时给他们讲些有趣的故事,如春游时,让儿童观察竹子的生长,给他们讲讲竹子的故事,使他们逐渐熟悉大自然,热爱大自然。二是启发儿童对周围的事物多问几个“为什么”。例如,天空为什么会出现彩虹?萤火虫为什么会发光?鱼儿为什么会浮上水面?等等。
2.全面观察的习惯。家长要反复告诉孩子,观察事物要全面细致,世间万事万物都有一个发生、发展的过程,事物的各部分之间、事物与事物之间都有着某些必然的联系。如果我们不注意全面细致地观察,就会以偏概全,犯片面性错误。所以观察事物必须从头至尾,全面观察,只有了解到全面的情况,才能进行概括分析,认清事物的特征和本质。
3.反复观察的习惯。因为人的观察力是相对有限的,一次观察往往会忽略细小的却很有价值的东西,所以要进行重复观察,直到对事物全面掌握。家长可以指导孩子做记录,观察后依照记录做总结,既可增強观察力,还可以锻炼孩子的文学表达能力。
从观察生活开始
【案例3】 为了培养聪聪的观察力,聪聪爸买回了各种积木、识字卡、图画书和影碟,但聪聪似乎对这些东西不感兴趣,他每天都盼着妈妈带他出去玩,还对小区里的沙堆、水池十分迷恋。聪聪爸感叹道:“看来,野孩子的孩子还是野孩子,成不了什么高级人才!” 【分析】重要的是兴趣
培养孩子的观察力,家长不必费尽心机地为孩子营造环境,培养的力度也不是用投资多少来衡量的。孩子首先要适应的是当下真实的物质环境,那就应该从现实环境入手,使孩子的每一点进步都能给孩子带来真实的成就感,有助于孩子增强观察的信心。另外,培养孩子的观察力,抓住孩子的兴趣就等于抓住了成功的尾巴。对有兴趣的事物,孩子容易集中注意力,也愿意服从家长的指导,而孩子的兴趣,多半源于家长有意识地启发。
【策略】循序渐进,水涨船高
从孩子1岁开始,家长就应该经常带孩子到大自然中去,在观察中学习,在学习中观察。家长可以从以下5个方面入手:
第一,观察色彩。大自然中充满了五颜六色的东西,当孩子通过接触有限的事物获取了颜色的概念之后,家长可以让孩子留意:天空是什么颜色?云是什么颜色?树是什么颜色?草是什么颜色?花又是什么颜色?水的颜色是什么?雪的颜色是什么?
也可以在孩子观察或玩耍之后提出:你今天见到的蓝色的东西是什么?什么是绿色的?什么东西有不同的颜色?小朋友穿了什么颜色的衣服?
第二,观察形状。大自然中,存在着三维空间中的各种不同的形状。家长可以编制游戏或故事,让孩子有意地注意:楼房的形状与结构;树的形状,树叶的形状;汽车的形状,车轮的形状;你所在活动场所的形状。
也可以提出:我们今天看到的东西哪些是三角形的、长方形的、正方形的?哪些是圆形的、椭圆形的?总之,要在游戏中培养孩子对图形的观察、辨别及有意注意的能力。
第三,觀察方位。家长可以提出以下问题:树上有什么?台阶上面有什么?楼房前面有什么?草地上有什么?马路旁边有什么?与你一起玩的小朋友有哪些?那些小朋友住在什么方位?
第四,观察状态。家长可以提出下面的问题,或以游戏的方式指导孩子:鸟是怎么飞的?太阳、月亮、星星什么时候出现?水、烟雾的形状变化怎样?什么东西能漂在水上?什么东西会沉下去?
第五,观察自然现象。家长可以让孩子观察以下事物:春天看微风细雨;夏天看电闪雷鸣;秋天看万物变化;冬天看雪花飞舞;植物四季的变化;人们不同时期的生活习惯;烧水时壶上有什么现象?对每一个自然现象都要让孩子认真地观察,为了养成良好的观察习惯,可以在孩子对自然现象观察之后,让他进行描述,若描述得不全面,可以让他再次观察,再次描述。
随着观察力的增强和视野的扩大,家长可以对孩子的观察活动提出更高要求,比如收集样本、声像记录、制作标本、绘制图表、撰写论文等,孩子的观察力一定会随着要求的提高而水涨船高。这不算过高要求,国外的小学生家庭作业大多如此。
【编辑:陈彤】
【案例1】 菁菁今年7岁,是小学一年级女生。期中考试,菁菁成绩不佳,老师的评语里没有说以后要努力学习,也没有说要改进学习方法,而是说要拓展知识面,多观察周围的事物。原来,因为父母在外地工作,菁菁常年跟姥姥生活,被姥姥管得很严,平时很少下楼跟小朋友玩耍,更别提节假日外出旅行了。久而久之,菁菁的知识面确实比较窄,甚至分不清燕子和麻雀,对简单的图形也很陌生,难怪她不适应小学生活。
【分析】观察力是家教盲点
如果孩子在幼儿期没有养成观察事物的习惯,没有掌握基本的观察方法,常识性知识的储备就会出现匮乏现象。但这种匮乏是隐性的,幼儿园老师和家长都不容易发现,等到孩子上了小学,问题就暴露出来了。调查显示,0~6岁幼儿在家长带领下接触新事物的机会是足够的,但很少家长有意识地培养孩子的观察力,致使幼儿普遍认知浅薄,知识面狭窄,给入学后的学习带来许多负面影响。由此可见,观察力要从小培养。
【策略】培养观察力就是培养聪明
观察在人类实践活动的各个领域中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科学研究、生产劳动、艺术创作、教育实践都需要对所从事的对象进行系统、周密、精确的观察,获得有价值的第一手材料,从而探寻出事物发展变化的规律。历史上许多有成就的人,科学家、革新家、教育家、作家,都是以具有高度的观察力而著称的。达尔文曾说:“我既没有突出的理解力,也没有过人的机智。只是在觉察那些稍纵即逝的事物并对其进行精细观察的能力上,我可能在别人之上。”巴甫洛夫指出:“应当先学会观察、观察,再观察。不学会观察,你就永远当不了科学家。”可见观察是创造力的重要因素。
观察对于儿童积累知识,发展智力极为重要。在日常生活中,人们往往把智力水平较高的人称为“聪明人”,用“聪明”二字来概括智力,充分说明观察力在智能方面的重要作用。因为在汉语中,“聪明”顾名思义就是耳聪目明,讲的正是听觉和视觉的观察力。观察力强的学生对事物的感知准确、完整,在脑子里储存的信息就丰富、深刻;相反,观察力差的学生,尽管他也在看、在听,可是看到或听到的东西却不多,甚至是错误的。例如有的高年级学生还分不清“己”和“已”,“礻”和“衤”,写起作文来只有几句干巴巴的口号。究其原因,主要是没有养成良好的观察习惯。许多教学经验证明,从培养观察力入手,是提高学业成绩的重要途径。由于观察在积累知识经验中的重要作用,一些科学技术发达的国家非常重视对观察力的培养。例如,日本小学一至六年级规定要做180多个观察,200多个实验,一年级课本中就有关于动物、植物、光线、磁铁、岩石等的观察、模仿和游戏,让儿童积累对自然现象的感性经验,从小就培养他们的观察兴趣和习惯。这些经验,我们是可以借鉴的。
观察要讲究方法
【案例2】 小虎是一名小学三年级男生,活泼好动,聪明乖巧,可就是害怕写作文。小虎妈不解,三年级的作文要求那么简单,有什么为难的?为了培养小虎的观察兴趣,平时父母没少带他去公园和博物馆,遇到展览,只要小虎感兴趣,父母总是毫不犹豫地买票。“看了那么多东西,为什么孩子就是记不住呢?”虎子妈无计可施。
【分析】观察不是走马观花
观察是有目的、有计划、比较持久的知觉,而知觉是事物整体在人脑中的直接反映。观察具有一般知觉的特点,同时又比一般的知觉具有更大的理解性。也就是说,观察不是走马观花,而要讲究方法。对幼儿来说,更应该注重观察习惯的培养,因为养成良好的观察习惯,对孩子的一生具有奠基意义。
【策略】养成好习惯最重要
家长应该培养孩子以下观察习惯:
1.制订计划的习惯。观察的效果如何,取决于目的、任务是否明确。观察的目的、任务明确,对某一事物的感知就比较完整、清晰,相反,目的任务不明确,孩子就会东看看,西望望,抓不住要领,得不到收获。有人曾做过试验,带小学二年级学生去参观盆景展,预先没有向儿童提出观察的目的、任务,让他们走马观花地看。看完后让他们说出几种花的颜色,结果很多学生都说不出来,甚至说没有看到这些花。要使孩子的观察取得成效,家长要明确地向儿童提出观察的目的、任务。例如,让孩子观察鱼缸里的金鱼,应向孩子提出具体的观察任务:注意鱼的形状,身体的表面覆盖着什么,背部、胸部、腹部、尾部长着什么。这样,孩子才能观察到鱼的身体结构的特点。观察的目的越明确、越具体,效果就越好。
家长给孩子指明观察的目的、任务固然重要,但更加重要的是培养孩子给自己提出观察的目的、任务。如果孩子总是依赖家长的指示,观察力的培养就事倍功半。要使孩子能独立地给自己提出观察任务,最重要的是培养他们的观察兴趣。观察兴趣可以通过下列途径进行培养:一是经常带领儿童去参观、游览,同时给他们讲些有趣的故事,如春游时,让儿童观察竹子的生长,给他们讲讲竹子的故事,使他们逐渐熟悉大自然,热爱大自然。二是启发儿童对周围的事物多问几个“为什么”。例如,天空为什么会出现彩虹?萤火虫为什么会发光?鱼儿为什么会浮上水面?等等。
2.全面观察的习惯。家长要反复告诉孩子,观察事物要全面细致,世间万事万物都有一个发生、发展的过程,事物的各部分之间、事物与事物之间都有着某些必然的联系。如果我们不注意全面细致地观察,就会以偏概全,犯片面性错误。所以观察事物必须从头至尾,全面观察,只有了解到全面的情况,才能进行概括分析,认清事物的特征和本质。
3.反复观察的习惯。因为人的观察力是相对有限的,一次观察往往会忽略细小的却很有价值的东西,所以要进行重复观察,直到对事物全面掌握。家长可以指导孩子做记录,观察后依照记录做总结,既可增強观察力,还可以锻炼孩子的文学表达能力。
从观察生活开始
【案例3】 为了培养聪聪的观察力,聪聪爸买回了各种积木、识字卡、图画书和影碟,但聪聪似乎对这些东西不感兴趣,他每天都盼着妈妈带他出去玩,还对小区里的沙堆、水池十分迷恋。聪聪爸感叹道:“看来,野孩子的孩子还是野孩子,成不了什么高级人才!” 【分析】重要的是兴趣
培养孩子的观察力,家长不必费尽心机地为孩子营造环境,培养的力度也不是用投资多少来衡量的。孩子首先要适应的是当下真实的物质环境,那就应该从现实环境入手,使孩子的每一点进步都能给孩子带来真实的成就感,有助于孩子增强观察的信心。另外,培养孩子的观察力,抓住孩子的兴趣就等于抓住了成功的尾巴。对有兴趣的事物,孩子容易集中注意力,也愿意服从家长的指导,而孩子的兴趣,多半源于家长有意识地启发。
【策略】循序渐进,水涨船高
从孩子1岁开始,家长就应该经常带孩子到大自然中去,在观察中学习,在学习中观察。家长可以从以下5个方面入手:
第一,观察色彩。大自然中充满了五颜六色的东西,当孩子通过接触有限的事物获取了颜色的概念之后,家长可以让孩子留意:天空是什么颜色?云是什么颜色?树是什么颜色?草是什么颜色?花又是什么颜色?水的颜色是什么?雪的颜色是什么?
也可以在孩子观察或玩耍之后提出:你今天见到的蓝色的东西是什么?什么是绿色的?什么东西有不同的颜色?小朋友穿了什么颜色的衣服?
第二,观察形状。大自然中,存在着三维空间中的各种不同的形状。家长可以编制游戏或故事,让孩子有意地注意:楼房的形状与结构;树的形状,树叶的形状;汽车的形状,车轮的形状;你所在活动场所的形状。
也可以提出:我们今天看到的东西哪些是三角形的、长方形的、正方形的?哪些是圆形的、椭圆形的?总之,要在游戏中培养孩子对图形的观察、辨别及有意注意的能力。
第三,觀察方位。家长可以提出以下问题:树上有什么?台阶上面有什么?楼房前面有什么?草地上有什么?马路旁边有什么?与你一起玩的小朋友有哪些?那些小朋友住在什么方位?
第四,观察状态。家长可以提出下面的问题,或以游戏的方式指导孩子:鸟是怎么飞的?太阳、月亮、星星什么时候出现?水、烟雾的形状变化怎样?什么东西能漂在水上?什么东西会沉下去?
第五,观察自然现象。家长可以让孩子观察以下事物:春天看微风细雨;夏天看电闪雷鸣;秋天看万物变化;冬天看雪花飞舞;植物四季的变化;人们不同时期的生活习惯;烧水时壶上有什么现象?对每一个自然现象都要让孩子认真地观察,为了养成良好的观察习惯,可以在孩子对自然现象观察之后,让他进行描述,若描述得不全面,可以让他再次观察,再次描述。
随着观察力的增强和视野的扩大,家长可以对孩子的观察活动提出更高要求,比如收集样本、声像记录、制作标本、绘制图表、撰写论文等,孩子的观察力一定会随着要求的提高而水涨船高。这不算过高要求,国外的小学生家庭作业大多如此。
【编辑:陈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