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反思之路上成长

来源 :当代教研论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ole45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反思是教师职业生涯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是影响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因素,它对教师整体素质的提高起到很大的促进作用。本文基于兰州市S小学三位语文教师的反思实践来探讨教师反思的原因、过程和对教师实践智慧养成的价值,以期对一线教师的反思实践提供借鉴。
  【关键词】
  教师专业成长 反思思维 反思实践
  【中图分类号】 G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6517(2014)01—0094—03
  教师专业成长贯穿于教师的整个教育、教学生涯,是教师不断反省、更新其教育信念,增加其对教育、教学的忠诚,批判地获得并提高专业知识、专业技能和专业精神的过程。
  美国心理学家波斯纳提出教师专业成长公式:成长=经验+反思。尽管说的有些概念化,但从中可见反思对教师整体素质的提高起到很大的促进作用。
  笔者基于对兰州市S小学三位语文教师的访谈和课堂观察,在本文中着重探讨反思在教师专业成长中的价值。
  一、教师为什么要反思
  (一)处在操作性实践中的教师需要通过反思来纠正自己的实践
  好的匠人就是技术熟练的人。虽然我们说教师不是匠人而是专业工作者,但这是一种理想状态。实际上,并非所有教师实践都是反思性实践,也并非所有教师都已成为专业工作者。真实的情况是,很多教师的教学实践仍处于操作性实践的层面。
  处于操作性实践层面的教师从适应期的忙乱,到胜任期的忙碌,再到熟练期的习以为常,教师业务在日渐“熟练”的同时丧失了创造欲望,滋生了惯性惰性,在日复一日的“熟练”工作中,教师无法对自己的实践着迷,反过来,这种东西又强化着这种操作性实践,从而陷入恶性循环。这些教师有时候会在某个教学环节或是某个课后回顾总结一下,但他们对有没有另一种更有效的教学策略,如果重新进行教学设计的课是什么样的,这种实践的合理性到底有多大,还有没有建构另一种实践的可能等更深层次的反思却很少涉及。他们的思维渐渐趋向于平面化。
  操作性实践中的教师,很多生活在一个怪圈中——总是抱怨忙,却又不愿意不忙。“我们都太忙了。当时我签上工作时还以为会相对比较轻松,毕竟没有升学压力。但我怎么也想不到会这样忙,真不应该是这样忙。像我每天就是改作业,给孩子们处理学习上的事情,我就觉得忙得时间不够用。现在在这个楼道里我没有走的时候,都是一路小跑,连上卫生间、喝水的时间都紧张得很,偶尔有点时间都是上办公室狼吞虎咽赶紧喝两口,赶快下去。(办公室在二楼,班级在一楼)”①这个怪圈对这些教师来说是不幸福的。“领导也没有给什么压力,也不知道是为啥,大家都这样忙。反正现在上班快两年了,我一直觉得特别累。是身心俱疲的那种累。”①很多教师在忙得脚不沾地的过程中已经在不知不觉中走入了一个简单的循环往复之中,这种现象在心理学中称为“磨道效应”,路走了很多,却是一直在围着原地打转,实际上并没有走出多远,自身的素质并没有得到长足的提高。“我们还是有研究的热情的,只是我们每天实在是太忙了,每天就被这些琐碎的事磨光了热情和意志……”①“走上讲台的最初几年,我也曾经在平淡的教学生活里机械地、一点点地消耗过青春。”②反思,是汲取经验教训的有效手段,不反思,自然就失去了进步,发展也就无从谈起。
  通过反思是可以打破这种怪圈的。Y老师在《长征》教学课后说:“可能今天的课看起来比较零碎,以前的课上起来让听课的人感觉更清晰。我以前讲这首诗时,就是从第二句入手,因为这是总起句,然后再这样顺着下来。我感觉这样上课,第一,节奏特别容易把握,而且,整节课的环节也特别清晰,孩子们学习的热情也很高,效率好像也比今天要高。但总感觉把孩子们捆得太死。我曾经尝试过几次改变这种教学流程,一次是从‘难’字入手。今天我是让学生们从预习入手,先解决他们能解决的问题,然后再解决孩子们自己还不能解决的问题,在交流中解决,在读中解决。再就是靠老师的语言,语文的问题最好的解决方法就是用语文的方法,我今天采用的语文的方式,一个就是读,还有一个就是老师的旁白,也就是讲解。再就是借助多媒体的手段。但我今天上完课之后,如果再让我上一次这一课,我还是取舍两难……”③可见,单纯技术层面的反思还只在于手段与目的的匹配、技术熟练等,不足以打破怪圈,还需要反思教学的复杂性、存在多种互相竞争的实践目标、不断出现的两难问题、师生互动、实践伦理,以及制约它们的学校文化、各种教育制度等更深层次的问题。
  (二)处在反思性实践中的教师需要通过反思来提升自己的实践
  通过反思,使自己的实践变成了反思性实践的教师,也是需要继续反思的。
  第一,反思和专业成长都是一个螺旋,它们没有终点。“我从教育名家那里尝到了‘甜头’之后,更加注重向名家和名师学习。每到一个地方,我必须去的就是新华书店,总要解囊购买教育书籍。如今,在我的案头摆放了诸如钱梦龙、魏书生、于漪、朱永新、李镇西等名家、名师的大作;每有名师的报告,我都想尽办法去听一听……教育大师的思想使我激情满怀,教育名师的实践经验又使我心潮澎湃。我决心追随名家的足迹,采他山之石,让自己更快地进步。”④反思性实践中的教师不会因为自己的实践发生了变化就满足了,要继续通过反思促进专业进一步成长,进一步提升自己实践的合理性,让反思成为一种习惯,成为专业生活的存在方式。
  第二,处在反思性实践中的教师如果不反思,其实践马上就会退化为操作性实践。操作性实践可以进步到反思性实践,反过来,反思性实践也可以退化为操作性实践,二者之间完全依靠反思来划清界限。
  二、教师如何反思
  一般认为,教师反思是有载体的,如课堂录像分析、课后小结、反思日记、教师传记等。其实,有无载体并不是教师反思的关键问题,关键问题是教师自己要清楚反思的基本路线。
  综合笔者从S小学搜集来的一些课后小结和反思日记中的片段,对教师反思的基本路线可以窥见一斑。教师反思一般分为以下四个过程:   (一)我做了什么
  问“我做了什么”,要明确以下三点:一是要沿着一定的逻辑回溯;二是以一段时间以来的问题或困惑为线索,用这些问题或困惑把相关事情串起来,也就是要把自己做的事情问题化。“在这一单元里,我和孩子们一起欣赏了春天的景,认识了春天的人,了解了春天的事,同学们用眼欣赏,用耳倾听,用心感悟。我相信这一单元的学习,对培养他们关注生活、乐于观察、善于欣赏、勤于动手,起到了很好的作用”;⑤三是表述要以教师自己的原生态语言为主。“比如说《失物招领》这篇课文的题目就取得妙,教学时我就紧扣题目,抓住‘失物’,层层剥笋,达到了深度解读课文的效果。”⑥
  (二)这说明了什么
  这是对“我做了什么”中所反映的自己体会较深的方面(包括问题或困惑)的进一步聚焦。“一句诗就是一幅画,孩子们能读好诗就能理解诗,‘以读代讲’应是诗歌教学永远的‘金钥匙’。”⑤ “在今天的教学中,我突然意识到,自己对字词的教学平时教得浅了、窄了,以后要注意。”⑦
  (三)我怎么会这样
  找原因,找方方面面的原因。“在这篇课文的学习中(我)采用随文识字(的方法),效果较好,以后应多尝试。”⑦明确了自己做了什么及对问题或困惑的聚焦,下一步就是对原因的挖掘和思考。“《长征》虽然只有八行五十六字,但它记录的时空内涵,却有着世界历史上罕见的沉重和深远。如何让学生把诗读‘厚’——透过这八行五十六字与伟人毛泽东一起回顾这段惊心动魄的历史;如何让学生读懂长征之‘难’,悟红军藐视困难、克服困难的革命英雄主义和乐观主义精神,并对学生进行扎实的语言能力训练,这是本课教学的重难点。”⑥
  (四)我怎样以不同的方式做
  “随着学生识字量的增加,我开始注重他们组词的多样性,重视语言的积累,如做‘春’的‘一字开花’游戏:春雨,春天,春风……又如,体会‘了’的用法:醒了、软了、绿了、飞了……语文是滴水穿石之功,我们要做的就是持之以恒的引导。”⑥这是针对所发现的困惑或问题的应对方式,思考怎样才能减少或避免问题或困惑。
  三、教师反思有助于教师实践智慧的养成
  教师反思不是教师专业成长的目的,只是手段。教师反思的目的是教师实践智慧的养成。
  (一)教育真理在教师反思中“越辩越明”,使教师依“真理”行事
  教师反思本质上是一种思考,是对教育问题的思考,而且它还是一个过程,这个过程是对问题的连续拷问,直到弄清、解决为止。
  (二)教师反思积累起来的经验有助于教师产生顿悟
  “我比较爱思考。虽说手可能比较懒,写得不多,但我脑子一直在想着呢。有时候想着想着再看到某篇文章和自己一直想着的问题一碰撞,就会有豁然开朗的感觉。也可以说,就是这样的方式我感觉到自己在不断地进步。”⑧每一次反思都是教师专业生活中重要的真正的经验,经年累月地反思,必将使教师拥有丰富的开放的经验。经验多起来后,教师就可以依靠这些经验产生火花,“去蔽”自己已经习惯的方式,产生顿悟。
  (三)教师群体反思可以使教师共享隐形知识,从而有助于教师实践智慧的养成
  相对于教师个体反思,这是教师群体反思。反思时,专家教师、骨干教师、胜任教师和新手教师都要参与。在这种群体性的反思过程中,不但使教师各自的隐形知识显性化了,更能促进教师间的知识与实践资源的互补与共享,推动教师群体实践智慧的养成。
  【注 释】
  ① Z老师访谈整理片段。
  ② Y老师访谈整理片段。
  ③ Y教师在教学完《长征》后访谈整理片段。
  ④ Y教师学期总结片段。
  ⑤ Y老师反思日记片段。
  ⑥ H老师访谈整理片段。
  ⑦ Z老师课后小结片段。
  ⑧ H老师访谈整理片段。
  【参考文献】
  [1] 马克斯·范梅南.教学机智——教学智慧的意蕴[M].李树英,译.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
  [2] 邓友超.教师实践智慧及其养成[M].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
  [3] 刘捷.专业化:挑战21世纪的教师[M].教育科学出版社,2002.
  [4] 李金巧,等.思考·追问·探究——培养反思型教师的探索[M].复旦大学出版社,2006.
  [5] 申继亮.教学反思与行动研究——教师发展之路[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6] 王枬.论教师职业的内在价值[J].教育研究,2009(9).
  [7] 王福益.反思——教师专业成长的强大力量[J].当代教育论坛,2008(3).
其他文献
【摘要】 产业集群自20世纪90年代被美国经济学家迈克尔·波特提出以来,广泛用于研究其对一个地区经济发展的影响与作用。文章从地理位置、人力资源、产业基础、交通状况、政府政策五个方面分析盱眙县为小龙虾产业提供的便利,从旅游业的发展、经济效应、衍生产业发展三个方面探求小龙虾产业的发展为盱眙县经济发展做的贡献,得出产业集群与区域经济互动发展的结论,即产业集群的发展需要区域经济的支持,一个产业集群的深化又
期刊
【摘 要】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对语文知识教学态度暧昧,用“五不”的提法对语文知识教学予以否定;然而“三维”目标中似乎又给予“知识存在”以一席之地,课程标准的科学性与明晰性与此截然相对,致使语文新课程实施步履维艰。  【关键词】  新课标 语文新课程 语文知识 态度  【中图分类号】 G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6517(2014)01— 0034—02 
期刊
【摘 要】  度量衡为测验一切物品之标准,人们对它的认识历史悠久。近年来,量词的研究早已受到人们的重视,但是对于度量衡词汇所反映出的各个文化层次的研究还不多见,本文以衡量词为主要考究目标,试图对其进行剖析,进而挖掘其背后蕴藏的文化意识和文化背景,以期揭示其关于物质、精神等各个层次的文化内涵。  【关键词】  衡量词 权 衡 文化  【中图分类号】 H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6
期刊
【摘 要】  教学鲁迅文章时,可以充分利用其文章思辨性强的特点,结合青少年的实际,从他们的思维训练开始,培养其辩证思维能力及思维的广度和深度;再通过层递设问、举一反三的方法促使他们掌握常用的论辩方法;最后采用理论联系实际的办法培养他们的论辩能力。  【关键词】  论辩能力 辩证思维 论辩方法  【中图分类号】 G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6517(2014)01—0059—02
期刊
【文章摘要】  本文就文学风格在文艺行为社会学研究过程中的中介机制,对文学风格在文艺社会学研究中的中介性质及其可能性作初步探析,并对文学风格的内涵和外延作出新的理解和把握。  【关键词】  文学 风格 中介 文艺 社会学  【中图分类号】 I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6517(2014)01—0013 —05  “中介论”文艺观认为, 文艺与社会生活之间是经过一系列复杂的中介而
期刊
【摘 要】  曾被苏轼誉为“文起八代之衰,道济天下之溺”的唐宋八大家之首——韩愈,历来备受文学界推崇,然其文在周作人眼中却是“一无可取”的“坏文章”。本文究其原因为:两人的生活理想、政治追求和处世态度以及其文学观的差异是造成周氏无法认同韩愈的缘由之所在。  【关键词】  周作人 韩愈 生活理想 政治追求 处世态度  【中图分类号】 I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6517(2014
期刊
【摘 要】  本文从关注“语文元素”,就是关注语文自身的特点,发掘“语文元素”,就是发掘语文自身的价值,彰显“语文元素”,就是彰显语文自身的魅力三个方面,层层深入地论证了语文教学要把握好“语文元素”这样一个核心问题。  【关键词】  语文 教研 元素 魅力  【中图分类号】 G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6517(2014)01—0040—03  在一次语文教研活动中,我听了一位
期刊
【摘 要】  利用现代科技技术应用于语文教学是大势所趋,尤其相对于课程整合,其优势与效果更是显而易见。利用现代科学技术手段,可以从创设情境、增加课堂知识容量,以及与学生之间信息的对称与反馈、培养学生的主动探求精神等方面,完善语文教学的容量与质量,从而逐步提高课堂教学,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进而取得事半功倍的成效。  【关键词】  语文 现代技术 思考  【中图分类号】 G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
期刊
【摘 要】  素质教育也是学习教育,给学生合适的学习条件,他就会有所成长。养成积极学习心理在于发掘自信,激励情感,培育意志。学校教育梦在于实现有意义的课堂教学。  【关键词】  学习 自信 情感 意志  【中图分类号】 G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6517(2014)01—0085—02  人类是在向自然、科学学习中得以生存、温饱与发展的。学而习之是人的本能,是天生具有的基因,
期刊
【摘 要】  诗歌教学历来是阅读教学的重点、难点,如果只是枯燥的讲解和乏味的分析,则会使学生与诗歌的距离越来越远,而在诗歌教学模式中大胆尝试创新,使用美读法、音乐法、专题法、想象法,使诗歌教学生动化,才能让诗歌真正走入学生的心中。  【关键词】  美读法 音乐法 专题法 想象法  【中图分类号】 G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6517(2014)01—0071—03  诗歌是语言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