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教育:始于学会质疑

来源 :教师·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oskatecomc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化学教学中,可通过教会学生发现问题的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实践精神。首先,可以通过对插图、示意图、注释和资料卡的解析,在细节中找到质疑的切入点;其次,结合实验,激励学生质疑、实践和探索的创新精神;最后,还可以在社会生活中发掘问题,营造创新氛围,以质疑促创新动力,培养具有创新意识和创造精神的时代新人。
  关键词:化学教学;质疑;创新
  人才是国之瑰宝。在这个日新月异的信息化时代,要想立于不败之地,一个民族就需要大批具有综合素质的创新型人才。而创新教育就是素质教育的核心之一。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学会提出问题,是实施创新教育的重要方法。因为思维的火花源自问题的出现,而创造力的培养,不单体现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之中,更是体现在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综合思维过程之中。
  纵观历史,凡是新旧替换,无不体现了怀疑、质疑这一思路。任何发明创造,都是在后者对前者的怀疑和否定之中实现超越和发展的。教育亦如此。正如古人所说:“读书无疑者,须教有疑。”有疑,方可质疑;质疑,方可释疑。所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发挥学生创造能力的有效途径,首先是教会学生提出问题。那么,如何教会学生提出问题呢?下面笔者就化学教学谈谈自己肤浅的认识。
  一、激发学生在细节中质疑,唤醒创新意识
  1.从课文的插图和示意图中发现问题
  例如,从“氧化汞分子分解示意图”中,就可以设计以下几个问题:
  (1)这是几个什么形状的图形?
  (2)平面图是圆形,而对应的立体图是什么?
  (3)为什么不把圆形绘制成正方形或者其他的图形?
  (4)在今后的学习中,如果图中出现大小、阴影都不相同的几个圆应该如何理解?
  (5)如果图中出现大小、阴影都相同的几个圆应该如何理解?
  通过对这些问题的思考、解答,同学们对于原子既有种类的区别又有数目的区别就有了深刻的印象,同时也理解了原子可以构成分子,分子可以分成原子,分子可以由相同的原子构成,也可以由不同的原子构成等知识。
  现行教材图文并茂,尤其是涉及微观方面看不见、摸不着的知识时,图示可以进行形象生动地解释和说明,还可以从量的方面启发诱导学生。
  又如,学习“质量守恒定律”,可以从“水分子分解示意图”中挖掘问题:
  (1)一个水分子由几个什么原子构成?
  (2)一个水分子能分解成几个氢原子?几个氧原子?
  (3)图中绘了几个水分子?
  (4)图中为什么要绘制两个水分子?
  (5)图中为什么不绘制四个水分子或者六个水分子?
  (6)这个图对于理解质量守恒定律有什么帮助?
  这些问题的提出与解答,一方面可以揭示化学反应的实质是原子的重新排列和组合,另一方面可以直观地解释质量守恒定律中“原子种类不变”“同种原子的数目不变”这两个要点。
  2.从注释和资料卡片中发现问题
  注释和资料卡片是对课文有关内容的解释和提高性说明,从中可以提炼出一些有价值的问题。例如,针对资料卡片——“生物细胞中的元素”和“宇宙中氢的含量”,可以结合课文中“地壳中各元素的质量份数”,将其糅合成这样一道题:“宇宙中含量最多的元素和生物体中含量最多的元素形成的化合物是
其他文献
张利萍,女,中共党员。湖南省教师队伍建设专家库成员,“国培计划”2012年湖南省农村小学数学骨干教师短期集中培训项目首席专家,全国义务教育语文教学研究中心湖南中心第一届理事会理事,湖南省小学管理协会理事,湖南省教育学会小学品德课程教学研究专业委员会第一届理事会理事,湖南省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研究会班主任工作专业委员会首届理事会理事,湘潭市小学高级教师职称评定委员会评委,湘潭市教育學会会员,湘潭市第十
据统计,全国约有上千万的单亲孩子,并且每年都在大幅递增,逐渐增多的单亲孩子,在社会上形成了特殊的弱势群体。这些单亲孩子过早地失去了正常的父母之爱,在智力、性格、情绪、思想和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的形成和良好的发展方面都受到了压制或扭曲,行为异常和心理偏差成为了他们当中大多数人存在的问题。那么,如何对这样一批单亲孩子进行教育呢?  一、释放学生的心情,让学生在学习中体会爱、表达爱  美好的家庭突然不
上篇 踏着名师的脚印  1994年4月9日 星期六 雨过天晴  坐在窗前的我,就如这雨后的睛天,开朗而兴奋。最近这几天一直为参加学校的赛课而发愁。精心设计了《寒号鸟》,唉!一试教竟糟糕透了。今天上午,一筹莫展的我一头扎进图书馆用功,没想到竟是“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我居然找到了全国著名特级教师于永正的一篇教学实录——《壁虎》!而《壁虎》这一课又恰巧是我所教的这一册书的课文!最妙的是,此
很多名校,很多重视师资队伍建设的学校,历来对推动听课活动十分重视,而且效果显著。进课堂听课已成为很多教师的自觉行动。比如我们学校(江苏省阜宁县第一高级中学),每学期校长、副校长听课基本在百节以上,教师听课也普遍在50节以上。那么,如何进一步深化听课特色,在听课之后将听课的效益最大化呢?我想,高效评课是必由之路。  评课是在听课活动结束之后的教学延伸。如听后不评,也就失去了听课的意义。评课过程,要求
任何一个中小学教师培训项目都是一项复杂而系统的整体工程,必须在一定理论指导下科学设计培训项目组织实施的全过程,才能取得理想的绩效,正如北京教育学院余新教授所说,教师培训有效性的实现必须解决七个基本问题:一是多维理解“为什么培训”:做好培训需求分析;二是深度分析“培训谁”:掌握学员个体学习特征;三是准确揭示“培训他们什么”:聚焦培训目标;四是精心设计“用什么内容培训”:设置有针对性的培训课程;五是严
按照音乐学的定义,歌唱是人声按一定的乐音结合规律所形成的听觉艺术。当人有感于外界事物或需求的刺激时,通过大脑及情感器官的自动调节和控制,就能发出一连串谐和、流畅、起伏、动听、夸张而又有规律的艺术语言,这就是我们所说的声乐。它是音乐的一种表现形式,也是音乐(旋律)与文学(歌词)的综合体。不管是美声,民族还是通俗,都少不了歌者适当的,恰到好处的形体语言相辅。而其中的“形”就是指发于内而形于外的声乐表演
我有幸聆听了1~6年级六堂语文课,即姜老师上的《荷叶圆圆》,程老师上的《三个儿子》,杨老师上的《可贵的沉默》,邓老师上的《白鲸》,陈老师上的《胡杨赞》,王老师上的《我很重要》。在此用十六个字来概括听课感悟:关注细节,把握动态,随时改策,力求高效。  一、可看可学的亮点  1.注重开课情境的创设,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每堂课开课都能做到了声情并茂,情景交融,趣中悟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姜老师以“观‘
班主任和学生相处的时间最多,所做的工作辛苦又繁琐。但要把这些细小的事样样做好,可真不是件容易事。当然只要我们尽力了、用心了,才有了这真正意义上的体会。班主任就是在这细碎的工作中体验着人生,享受着快乐。一个个动人的故事便由此而来。  一  放学了,我正在照常布置家庭作业,突然一只小手高举了起来,我一看是调皮又聪明的王XX。我示意他讲话:“老师,有人今天不想写你的作业。”大吃一惊的我忙问:“为什么?”
摘 要:如何提高学生的作文成绩,一直是老师、学生和家长经常犯愁的事情。有时为了得到高分,学生“铤而走险”,标新立异,结果却因此而得了零分作文。初中作文是为高中甚至大学的作文所打下的基础,因此,提高初中生的作文写作能力就是语文老师所不得不面对的一个难题。但其实让学生写好作文也并不是一件难事,只要掌握有效的策略,写一篇好的文章并不是难题。  关键词:拓展;积累;创新;练习  很多学生因为作文写得不好,
她,是一位单身妈妈,她的丈夫因为忍受不了长年累月的两地分居最终还是选择了离婚,留下了她和女儿相依为命。不过,这么多年来,她并不孤单,因为她教过的学生都记得她的好,逢年过节都会送上贴心的祝福和暖心的问候。  她,是一位普通教师,22年的教学生涯,22年的班主任工作,她始终如一,坚守在黄龙山脚下。岁月消磨了她的青春,但浇灭不了她教书的热情。  她,出身于教育世家,外公是老师,父亲是老师,从懂事起,她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