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住房要不要“阳光制度”

来源 :财经国家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wenqqw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要解决公务员住房“乱象”,亟待强化公务员“阳光住房”制度。统一给公务员住房福利保障,定规矩、立标准、划权责;对于过去曾经明令的某些公务员住房制度改革原则及方向(比如货币化的原则),有必要再次重申;对已构成事实僭越者,应杀一儆百
  
  最近两个月,全国各地一连串的公务员“福利分房”事件,让大众舆论的神经持续紧绷。被点名及曝光的,包括农业部等中央部委,深圳和海口等特区城市,以及相对偏远的山东日照、陕西梅县和山西忻州。这些公务员因为在经济适用房和限价房的配售过程中独享某种内部优先和优惠,而被认为是“与民争利”。这些事件,无一不成为迅速激化社会矛盾的导火索。
  自1998年“房改”以来,实物化的福利分房制度就已经寿终正寝。从中央机关部委到地方省市,也曾数度明令规范公务员的住房问题,反复强调公务员住房制度改革的最终方向,应坚持货币化分配这一国际通行惯例。然而,近年来各地或明或暗地修建公务员住宅小区,秘而不宣地将保障房配售指标向财政供养人员倾斜,又使得福利分房变相地死灰复燃,出现回潮。
  公务员住房问题极度敏感,公开场合讨论总要背负舆论风险。2008年地方两会期间,广东省政协委员唐永汉提交的《关于完善公务员住房保障制度的提案》就曾引发轩然大波。唐委员提出,房价飞涨已与工薪阶层收入不成比例,“自己单位的20位青年公务员中,买房的只有4人,还都是靠父母才付了首期”。“如果处理不好公务员住房问题,少数掌权者很可能铤而走险,以权谋私,孳生腐败”。唐建议集中建设一批青年公务员公寓,以优惠价格出租,并完善住房补贴制度,提高公务员住房消费能力。
  本是就事论事,却遭到意想不到的抨击。有人指出:公务员出身的唐委员不问民间疾苦,只替自己人说话,是“天外来客”。
  有此教训,合理解决公务员住房问题,成了一个政府和专家都“避之唯恐不及”的话题。于是,问题在桌面上得不到解决,私下里便催生了一桩接一桩的“黑灯操作”。一些地方政府“只做不说”。及至被舆论揪出,又一场哗然在所难免。
  然而,公务员的住房需求当真就不能提吗?这似乎是一个不应遮掩的命题:所有公民都应当享受适当的住房权利,其中也包括公务员。公务员是受社会委托维护公共利益的职业群体,这个群体的稳定,符合公共利益的稳定和最大化。从道义上说,给予公务员岗位对应的住房保障,是有必要的。
  仔细分析,当前各地爆出的公务员住房“黑灯”现象的背后,实际上是一些悬而未决的社会矛盾。
  首先是住房保障建设速度迟缓、覆盖范围过窄的问题。虽然各地政府自2007年开始纷纷加大保障房的建设力度,但至今仍停留在规划数字层面,真正现实配售的保障房仍旧杯水车薪。尤其是在有些城市住房保障缺口严重的情况下,公务员却能优先、优惠解决,怎能不成为民怨沸腾的发泄口?
  其次是收入分配改革问题。从2004年起,我国各级公务员实行“阳光工资”制度。在简化工资之外的补贴、津贴和奖金等隐性收入的同时,强调“同级别同薪酬”的原则(俗称“三五八零”工资制度)。然而近年来,公务员工资的动态调整滞后于市场变化,与房价水平存在巨大现实差距。这是不是公务员谋求不正当住房福利的诱因之一?
  因而,要解决公务员住房“乱象”,亟待强化公务员“阳光住房”制度。统一给公务员住房福利保障,定规矩、立标准、划权责;对于过去曾经明令的某些公务员住房制度改革原则及方向(比如货币化的原则),有必要再次重申;对已构成事实僭越者,应杀一儆百。
  建立公务员“阳光住房”制度,核心在于明確其住房保障的福利标准。可以参考国际上大多数国家的经验,强调公务员住房福利以“适中”为宜,控制于社会中等水平位置,坚决废除超出社会其他群体的“超国民待遇”。
  具体来说,在我国当前暴露出的公务员住房制度缺陷中,“先占先得”的潜规则要坚决抵制,“4室2厅超豪华经适房”的过度保障、超标保障现象,更应该被严厉禁绝。
  此外,还有合理建议是否可以考虑?比如,集中建设只租不售的青年公务员公寓,相对于容易被“低价内销”的经济适用房和限价房,这种住房形式少了“寻租”的空间,既能解决公务员的住的问题,又能由国家控制产权,使用权在公务员内部充分循环。
其他文献
在日本,我一般不用“收购”这样的词,这与在欧洲不一样,因此我们总是讲资产重组、强强联合、优势互补、合作共赢,等等。  此次重组源起于2009年10月,当时日本声望要在中国找一家企业合作,要求这家中国企业的技术、产品、市场及能力都比较好,而如意是中国纺织业领军企业之一,双方就这样联系上了。  山东如意处于自身的战略转型期,即由原来中国制造的优势企业转向国际知名的时尚产业集团,正想并购重组全球比较好的
期刊
在西方文化中,体育运动原本是精英阶级的专利,奥林匹克运动会也起源于只有贵族男性才能参加竞赛的古希腊盛会。直到工业革命初期,体育运动仍然是有钱(因而有闲)阶级的专享。    美国多位总统都是运动好手  英国上层社会有个传统说法:“滑铁卢战役的胜利来自伊顿公学(贵族子弟)的操场”。虽然目前“戎而优则仕”已随着美国社会演变而被“好男不当兵”的世风取代,但“健而优则仕”仍在美国上层精英中盛行不衰,并且从精
期刊
在山西轻工第一国企汾酒集团身上,正在上演一出“民进”大戏。  1993年就在沪市挂牌的的中国白酒第一股“山西汾酒”,上市10余年,不过募集资金数亿元。而此次,30余个煤老板,将携手为山西汾酒集团注资50亿元。  陡获巨资的汾酒集团,正在筹划“蓝图”——将汾酒的年产量增至15万吨,是现在产能的3倍。  这一消息,将全国的白酒市场搅起阵阵波澜。    “酒缸荒”惊现  吕梁市中阳县的“下岗”煤老板白卫
期刊
是藏汇于民、放开大部分管制让中国小分队在国际资本市场打游击战,还是把外汇集中到正规军,让主权基金与外管局替全国外汇投资者当家作主?    未 来中国在经济领域面临两场硬仗,一是人民币国际化,二是经济结构转型。  人民币国际化紧锣密鼓。短短半个月内,央行高层就汇改7次表态。7月15日起,央行副行长胡晓炼连续5次发表署名文章,其间国家外汇管理局局长易纲和胡晓炼还就汇改问题接受媒体采访。8月4日,外管局
期刊
王学典是一名“学院派”的知识分子,尽管在学术圈内人所共知,但与当下学院派之外自封并喧嚣为“公共知识分子”者相比,却沉静得很。这一方面与他低调的为人有关,另一方面,也与他是历史学者有关。“板凳要坐十年冷、文章不写半句空”,先贤的教诲是浸润到骨髓里的。不过,眼望历史的天空,为的是对现实的关照,这也是历史学者大半会与思想界融汇的缘由。从上世纪80年代跻身于启蒙思潮主流之中的青年思想先锋,到90年代学界中
期刊
当0.25元/股的投入,获得了42元/股的产出时,套现巨额财富或许就成了最迫切的事情。近日,探路者(300005.SZ)前董秘范勇建就在其资本增值近200倍、达到千万规模时,选择了“因为个人原因”提前辞去董秘职务。  据《财经国家周刊》记者统计,自创业板挂牌至今,已经有5家公司的6位高管人员辞职;披露董、监、高管人员辞任情况的公司,也多达24家。  和范勇建一样,辞职高管们离任的理由都是“因为个人
期刊
在日本购物,秋叶原是中国游客最爱去的地方。近日,《财经国家周刊》记者走访了日本老牌电器零售企业Laox设在离东京不远处的秋叶原店。  在秋叶原店,家用电器、计算机、数码相机、手表、化妆品、工艺品等应有尽有。据负责家电销售的冈野智彦说,现在Laox确实有变化,过去两三周时间促销才能见效,现在一周就可以看到成果。店内每层都有很多顾客,绝大多数是中国人。服务员除中国人外,还有其他国家的人,肤色不同,据说
期刊
如果不苦练内功,不摒弃在A股市场上的心态,在产品设计、投资方法和理念上不结合中国投资者的需要和海外市场的特点,QDII很难谋取大的突破    沉寂一年之后,第三批QDII(合格境内机构投资者)基金开闸,于2010年夏季掀起了新的一波“出海”潮。  天相投资顾问数据统计显示,目前已经成立的QDII基金达到17只,另有1只正在募集,如果计入建信全球机遇、鹏华环球发现、华安香港精选、嘉实恒生中国企业、南
期刊
2010年10月30日,是夏衍先生诞辰110周年。据说早在今年年初,有关方面就开始行动,准备以夏衍故居为核心,打造一个大规模的“夏衍电影文化特色街区”。为此,当年投资1600万元巨款的杭州汽车东站,在运行不到20年就被拆迁。许多老乘客为此而感到心痛,纷纷前来摄影留念。  以开发旅游、发展经济为借口,把纪念文化名人与土地拆迁结合起来,乃是当代社会的一大特色。我不知道这样做于国于民有何益处,但总觉得对
期刊
此次出口高增长反映了前几个月出口订单的反弹,而欧洲爆发主权债务危机是在4月底之后,其对于中国出口的影响还没有显现出来    肖友元近几个月的工作虽然繁忙,但与2009年相比,心情却轻松许多。作为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海外销售公司总经理,看着今年企业海外订单每月同比增幅都超过50%,肖友元少了金融危机时的那种巨大压力。  “目前我们的订单已经超出了生产线的生产能力10%~20%,需要通过员工加班加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