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小说三篇

来源 :大地文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shine36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黄叶飘零
  
  路如一根细藤在山间缠绕。
  山,失去了青翠和丰腴,淡黄而消瘦。时值深秋,冷风萧萧,落叶纷纷。
  他独自在山径上艰难行走,还没爬到半山腰,早已满身大汗,气喘吁吁了。
  他本是政坛上一颗冉冉上升的耀眼新星,众人瞩目。老局长即将退居二线,三个副局长中他最有优势:最年轻、学历最高、群众基础最好、与老局长关系最密切。大家都说只要老局长一退,新局长就是他了。他嘴上说自己压根儿就没想过要当局长,可是做梦都在想,心里也早就认定老局长那把交椅迟早该他坐。
  然而,不知是哪些王八蛋告了他,说他受贿,便被停职交待。黄梁梦破,又气又恨,惶惶不可终日。一想到将被撤职甚至坐牢,更是心惊肉跳,全身瘫软。这些年他到底受了多少贿,心中无数。因为他多次在大会上慷慨激昂地痛斥腐败现象,老局长又赞扬说他是反腐倡廉的一面旗帜。那些行贿者自然不会把钱物直接送到他手里,但他完全意识到有人向他行贿了,而且人数还不少。问老婆究竟收了好多钱物,老婆也说不清楚。
  咋交待?交待多少?他整天把自己关在家里,像一只被暴风雨袭击得断了双翅的鹰,再也飞不上天了;更像一头关在笼子里的的虎,威风不再。老婆倒坦然,还给他宽心,笑他没经过战阵:“看你愁得那个样儿!怕啥嘛?雷声大,雨点小!这些年好多事不都是鸡公屙屎——头头硬,怕个屁呀!”他却痛苦地摇摇头说这次可能要动真格的了。
  正惶急,老家来了电报:母病危速归!如雷轰顶,真个是雪上加霜!他拿着电报泪流满面向老局长请假,老局长叹口长气又向有关部门汇报后准他回去探望,但只给了五天时间,要他务必按时返回尽快交待清楚自己的问题,争取主动。
  要是以往,小车早就伺候了,局里上上下下谁不争着表达心意?可现在,谁还正眼看他?小车坐不成了,只好自己掏钱去赶客车。
  老家在山里,没有直达客车,到了古桥镇得另转车。请了假出来,已是下午,给老婆交代了几句就急匆匆往车站走。车到古桥镇时,进山的最后一趟客车已开走了。没办法,只得走山路。
  古桥镇距他老家少说也有五十华里远。他生在山里,也长在山里,走山路原本不怕。在县城读中学那些年,到校和回家他都一直走路,读大学甚至参加工作后很久回老家和从老家出来仍是走山路。那时好像并不觉得费力。现在却有些吃不消了,爬不了几步石梯又想坐下来歇歇,一坐下来,就再也不想起身。啥时开始坐车回老家的?是他被破格提拔为副局长以后,他走哪儿都是坐小车,回山里自然也是小车接送。记得他第一次坐小车回山里简直轰动了整个乡场,他的母亲哥嫂侄儿侄女都成了村里人们羡慕的对象。
  一转眼就是五六年了。想不到这次却是这么灰溜溜地回去。他看过《枕中记》,荣华富贵真个是过眼烟云,人生如梦啊!要不是母亲病危,他决不会回山里去的。他怕见母亲,也无颜见山里父老!
  想到母亲,他就万分难过。父亲去世得早,是母亲吃了多少苦受了多少委屈才让他从小学一直读完大学。母亲对他寄予了多大的期望呀!特别是他当了副局长以后,母亲专门把他叫回老家一再叮嘱他要当清官,千万莫当贪官。他当时曾含泪向母亲发誓决不当贪官。然而他终究没记住母亲的教诲,成了母亲和人们切齿痛恨的贪官!他咋有脸回去见母亲?
  天气阴冷,寒风过处,一片一片的黄叶随风飘落,山径上已铺了厚厚的一层,有的已开始腐烂。
  他浑身一颤,一下子与自己的处境联系起来。本来应该也可以成为一片常绿的叶子,而今却也像飘零的黄叶那样落入尘埃,很快就会腐烂掉。越想越伤心,不觉悲泪泉涌。
  好不容易爬上了山垭口,天快黑了,隐隐约约已看得见老家的村落。他仿佛看到了老家屋后的那树鲜红的柿子。他多么希望母亲没病是想他才假称病危的,更希望母亲正站在柿树下盼他回去!要真是那样,他回去住一晚,好好陪陪母亲,很可能再没机会陪伴她老人家了。明天一清早就赶回城里去。为了母亲,他已下定决心。
  一阵寒风吹过,几片黄叶飘落到了他的面前。他咬了咬嘴唇,将一片落叶重重地踩在脚下,然后迈开大步朝老家奔去。
  
  山里秀才
  
  大巴山里重崖叠嶂。
  红崖山是其中一条山脉,最高峰老鹰岩海拔一千二百米。
  半山腰里散落着几十户人家。多年来,每遇红白喜事,谁都少得,唯独少不得李老爹。
  山里穷,读书人少,能写会算的人实在是凤毛麟角。近些年来也出了几个高中生,甚至还有两个大学生。但他们对祭文、碑文和对联之类的东西却一窍不通,而且字也太差劲,有的中学生连毛笔都拿不来。也难怪,学校看重的是每年考起了多少学生,不大重视素质教育;中学生普遍喜欢数理化,对语文课缺乏兴趣,而语文课也不会教学生写对联,更不会教写什么碑文和祭文了;两个大学生又是学理科的。
  李老爹读过私塾,教过私塾,又当过干部,不仅会对对子,做祭文,撰碑文,而且还写得一笔好字,被称为“山里秀才”。
  他的对联用典多,没几个人看得懂。乡村贴对联,图的是喜庆,认真推敲内容的极少,绝大多数人看的是字写得怎么样。李老爹每写一副对联出来,都会赢得人们的啧啧赞叹。偶尔遇上懂书法的人说老爹的字有柳体的筋骨,又有赵体的妩媚。李老爹就大为感慨,仿佛遇到了知音,连说:行家呀!行家!做祭文更是李老爹的拿手好戏。无论谁家死了人,都要请他去做祭文,而他做的祭文也的确好。每每宣读时,宣读者拖腔拿调,声情并茂,读着读着就声泪俱下;听者含悲,而死者亲属更是哭声震耳。事后有人问老爹为啥写得那么动人,李老爹却笑而不答。我看过他的祭文底稿,终于破解了这个谜:他深谙为文之道,特别注重死者生前的生活细节描写。通篇就是一个个细节加上撰写者恰到好处的议论和抒情。我对老爹既佩服又惋惜。他确实有才华,可惜发挥得不是地方,多数时候在为死人服务!随着他年岁的增大和境遇的艰难,我的感慨和惋惜越发强烈了。
  李老爹为人恃才傲物,说话口无遮拦,常无意中得罪了不少人。别人越求他,他越抖架子。请他做事,往往要三请四请;去后,人家也难侍候,动不动就把笔一甩,拂袖而去。害得主人又只好去向他赔礼道歉,再三央请。因此,红崖山的人们既离不得他,有求于他,又对他不满。更有人嫌他脾气太大,不请他.跑老远去请别人。李老爹总说人家这不对,那不好。不是说字写得差,就是说文意欠通。
  我看李老爹写的碑文或祭文,不时也有错别字。当我委婉地向他指出时,他先是脸一红,随后便不大高兴地辩解,说是异体字。我爱钻牛角尖,翻出最新的《现代汉语词典》给他看;他说《康熙字典》有,我跟他较劲,又搬出《康熙字典》,他黑着脸,不吭声了。但依旧爱对别人说三道四,真像村里人背后讥讽他那样:老鸦嫌猪黑,自己不觉得。
  李老爹兴趣广泛,打牌下棋看书看电视,只是不大喜欢做农活。李大妈一个人,里里外外,起早贪黑,够辛苦的了,忙累了,免不了就要发牢骚,埋怨李老爹;李老爹吃软不吃硬,于是老俩口吵嘴就成了家常便饭。别看李老爹满肚子文化,说话却粗鲁,还爱骂人,气得大妈三天两日就要抹一次眼泪。儿孙都在外,家里只有两位老人,本来就少生趣,加上李大妈又爱唠叨,所以李老爹在家里总呆不住。他最希望有人请。本来半天可完的事,比如写几副对联,或一篇简短的碑文,以他的才思,还不是大笔一挥就成的;而他却总要磨磨蹭蹭一两天。这样,不仅可以免听李大妈的碎语,而且还能享受到贵宾的待遇。东家两三天,西家两三天,特别是冬季嫁女接媳,修房造屋的多,有时一天几处办酒设席,李老爹便十天半月不归家。
  我曾劝李老爹学点科学技术,用来发展生产。可李老爹不信科学不讲科学。他烟瘾极大,我说吸烟有害身体,他回答得很干脆:生死有命!
  一个不信科学不讲科学也不学技术而又懒于劳动的人,手头自然拮据。因经济窘困,李大妈没少跟李老爹吵嘴。李老爹便开始生财。以前给人做祭文、撰碑文、写对联,全是无赏帮忙。懂事的人家事前或过后还送几包香烟或一两瓶酒;不懂事的,啥也不给,白帮了。自与李大妈为钱吵了几回架后,再遇上有人请时,李老爹就先讨价:“给多少钱?”请的人一怔。李老爹说人家请小工一天五、六十元,现在哪个还白做?少了,他还不去。这样,李老爹一年到头也能挣个千把元,就有些飘飘然了。每当怀揣了几十元钱回家后,李老爹就像一位得胜归来的将军,不只喜形于色,还要在李大妈面前夸耀一番。李大妈却很少有好脸色,或者不理,或者抢白几句,弄得李老爹讨了没趣,恼羞成怒,便破口大骂,于是两人又吵了起来。
  李老爹有时也想儿孙们。他曾去过他们那里,儿孙们都忙,他也不习惯,总觉得不如家里方便,每次没住多久就回来了。
  但在家里又常常感到无聊,既不愿下田做农活,费力,又烦李大妈的唠叨。李老爹除了半天半天守在电视机前看没完没了的电视连续剧外,就是睡在床上看武侠小说。无论李大妈如何唠叨甚至怒斥,他都不予理睬,心里却老盼着有人来请。
  
  故乡土
  
  儿子初中没读完便不肯进学,被李成全举起柴棒骂着打出家门,却成了梨花坪最早外出的打工仔。
  儿子读书不成,打工却有能耐,两年后带回一包钱,将旧木房改建成了梨花坪上第一幢小平房。又过了几年结婚生子,先后把老婆和儿子聪也带出去了。当梨花坪的人们都比着修新房时,他倒好,却在古桥镇买了一套百多个平方的商品房。
  古桥镇是全国百强镇之一,离铁路和公路都近,南到重庆,北通陕西,属城乡结合部。因而不少人特别是山里的农民都在古桥镇买房。
  儿子两年前就想在古桥镇买房了,李成全没同意。理由挺简单:不愿离开梨花坪。
  儿子小时都不服管,现在长大了,翅膀硬了,手里有钱了,没再与他商量就在古桥镇买了房又装修好了才回到山里。
  儿子说过了年就搬家。
  李成全没吭声,说不上是喜还是悲。
  山上房子咋办?李大妈问。
  卖了。儿子看来早就成竹在胸。
  还有田地、柴山、果木……
  卖的卖些,送的送些。
  李大妈撩起衣襟揩泪,无论卖还是送,她都心痛。
  妈,我也是为你们好。我们长年累月不在家,光你们两个老人太辛苦了,有个伤病,离医院又远,我们咋个放心?还有,聪儿跟着我们在外读书也不方便,山里的教学质量又差。你和爸搬下去后,只照看聪儿,让他好好读书!我没把书读出来,现在很后悔。
  没有田地,啥都要靠钱买呀。
  妈,你放心,我们能挣钱。
  山上住惯了,人生地不熟。
  儿子笑着安慰,说时间一长就熟了。
  李成全一直没开腔,坐在一旁光顾埋头抽旱烟。
  他想的比老伴还多,也远。
  他家共有四亩多田两亩多地,都不远,也方整。虽说辛苦,但每年的收成也是很让人羡慕的。
  忙时李成全放下碗筷就下田下地;现在农闲,没啥活,还是隔三岔五又到地头转转。眼看不搬家不行了,他带着一种沉重的心情去向他的田园告别。看着绿油油的油菜苗,他舍不得离去。
  走进自留柴山,他深情地抚摸着一株株挺拔的白杨树,也是一呆就是很久。
  他更丢不下他那些果树:苹果、李子、枣、梨、核桃、枇杷、杏、柿子。每年都吃不完,除了送给左邻右舍和亲友外,还可卖。山里乡场上当然比不上古桥镇,古桥镇的东西都贵,一个大点的梨就要卖一两块钱。
  对于祖祖辈辈都生活在梨花坪的李成全来说,割舍不下的多着呢。正月初一,他一大早就提着两挂爆竹去了自家坟园。那里埋有他的父母和祖辈好几代人,也有他和老伴的墓。山里人大多生前就修好了墓。他和老伴百年之后也会归葬祖茔。放完爆竹,他久久地伫立在父母的墓前,想到以后还不知魂归何处,不觉流下了眼泪。直到儿子走到他旁边大声喊他回家吃饭,他才如梦中醒来。
  梨花坪的人们对李成全一家将搬迁到古桥镇去住,看法不一,议论纷纭。有人羡慕,有人嫉妒,有人不想他们走,有人又唯恐他们不走。
  不管别人怎么看怎么说,正月初八,李成全一家就搬家了,租了一辆货车。儿子的意见,可要可不要的东西,坚决不要。一再精减,还是装得满满的。李大妈流着泪上了车,李成全却转眼不见了。儿子去找,只见他站在自家的一块地里发呆,脚边是一个半新旧的瓷盆里装了一盆新泥。
  装这做啥?儿子不解地问。
  这里是我们祖祖辈辈生活的地方,现在……李成全哽噎了。
  儿子体谅老人们的心情,没有阻拦,让父亲将那盆泥土带上。车厢里放不下,李成全就搁在膝盖上双手抱着。儿子叫他放到座位下边,不肯;要替他抱,也不让。从梨花坪出发,李成全就一直抱着那盆泥土。看他的神情,抱着的似乎不是一盆泥土,而是生怕别人夺走的珍宝!整个行程中,李成全一句话也没说,两眼定定地望着前方。细心的儿子还是看到了他眼里的泪花。
其他文献
汪平在音乐和书法领域里有着非凡的表现,因为他是一位跨领域的艺术家。他把“书”以及与“书”相关的审美元素发挥到了极致,使书法浑然是真正意义上的“写意”。  汪平的书风,贵在写意,他的书法很多都是“有我之境”。他的作品有一种形式上的张扬感,能让人立刻感受到他“想说些什么”,或者他“主张什么”。以书代言,不失为一种表达的风格。  假艺术写人生,假形式铸块垒,遵循传统又不在意传统的细枝末节,意气风发,挥斥
期刊
项目名称:青岛东方时尚发布体验中心  项目面积:3720m?  项目地点:山东·青岛  主要材料:5mm厚冷轧钢板、复合木地板、铝板、 地砖、木饰面、钢化玻璃  完成时间:2016年4月  设计单位:FCD浮尘设计工作室  设 计 师:万浮尘  Qingdao Oriental Fashion Publishing Experience Center  青岛东方时尚发布体验中心  本案位于山东省青
期刊
八月十五    中秋过十五  月亮成饼形  千秋尽人事  缘起又人情  十七赏明月  酒后看炊烟  世上多少事  二人半日谈    大气歌    大天大地  人有大气  日月星辰  我在其中  识我象者  必成大事  知我音者  皆为我朋  跨冰山  入海洋  万里无草之地  谁敢闻  百尺竿头跃一步  悬崖撒手自承当  孔老耶回家中客  须弥山上搬睡佛
期刊
生命意义    贴近于大自然  谢天谢地必须保留两种声音    要么一串婴儿的啼哭  要么许多鸟儿的呜唱    以生命的名义  我们仍可以充满信心地挽留一些  可爱的事物……    乳名    在飘摇的茅屋里萌芽  又在扬子山的沟沟坎坎上扎下根须  被老娘的目光抓得牢牢的    无论走遍天涯海角  只需轻轻一唤  他就会在老屋里答应……    记忆    为了不浪费撒在桌子上的饭粒  我要抽空给远
期刊
彤彤,我们的小孙女  白天,你像天上的太阳  让爷爷奶奶享受——充足的阳光     彤彤,我们的小天使  夜晚你美丽的像一轮月亮  让爷爷奶奶憧憬  ——美好的希望    彤彤,听见你的声音  十二分欢欣  看见你泉水殷的眼睛  真的让人迷往    和你在一起  心像花几一样绽放  和你在一起  就像步入了天堂  爷爷奶奶的心肝肺  天天含在嘴里捧在手心上    我钔多么爱你啊,彤彤  尽我们所能
期刊
绿纹新醅酒    拒绝他人的预示,专心安慰廊前冷漠的枯草,那丛紫菊是在悄然中离开的,她不让我知晓她的不舍,只留下一笺简纸,我的泪眼开始婆娑。  关上所有的门窗,将一场夜宴酝酿成功,今晚,都有谁应邀而至,都有谁不请自来,都有谁怠慢我的期盼,都有谁与我心事一般?  你听:后湖的柳绿意至今尚未褪色,临水的杯盏,因了红酥手的呵弄更加精美。是的,我压住昨日风声,就是为了迎接清醒的人儿凯旋归来……    红泥
期刊
夜雨停歇,地面还湿着。走过校园,晨鸟鸣声上下,短音清脆长歌婉转。不经意间抬头望去,旗台旁边的树上有一团雪白,是玉兰花开了。  小时候在大西北农场中学读书,课余偶尔也读到江南作家的小说,倷侬吴语间,时有素衣的白净女子,手提竹篮,在幽长的深巷里走过,轻声叫卖茉莉花栀子花,还有玉兰花。  那时,茉莉倒是常见,小朵小朵干缩成一团,被人混在茶叶里。玻璃杯中虽是花香依稀,可花容憔悴,已然不堪欣赏了。  栀子花
期刊
说他土,是因他一辈子从来没离开山沟沟,虽有进高等学府的宏志,但好梦难圆。说他秀才,是他发表了几十篇诗歌、散文,并获奖。  他叫孙玉才,今年63岁,原和静钢铁厂退休工人。这位仅有初中毕业文凭的孙玉才是如何走上文学创作之路的呢?近日,作者利用老孙来乌鲁木齐探亲之机拜访了他。  孙玉才在安徽上小学的时候,有一天放学,他躲在学校偷听老师办公室窗下一个木杆子上的盒子里唱歌,他听得入了迷,一直到天黑才回家。从
期刊
那年暑期,我高考又落榜。回到乡里为了避开七嘴八舌的议论,我去一砖厂干活,没出三天被工头辞退,真是屋漏偏逢连阴雨。原因很简单,按工头的话就是个子虽不低但干活没劲。母亲看着我消瘦又晒黑的脸,叹息地说:“看来唯有考学了。”但面对涨价的十二元补习学费,父亲愁了又愁地说:“还是求大山帮忙吧。”  的确,那时我们农村人经济来源主要靠秦岭大山。父亲说的求大山帮忙无非就是进山肩椽肩檩,出山后上集市卖了换钱。可到晚
期刊
1  2008年北京奥运前夕,宋为茂打电话说要过来看奥运,也看看我。奥运期间肯定人多,去哪都不方便,我也不喜欢热闹,就说过完奥运,等有机会再来也一样。我知道宋为茂在砖厂打工,工作辛苦,收入不高,不想他乱花钱,把血汗钱都好好攒下,改善生活。  宋为茂再打电话时,人已到了北京,我请他去吃烤鸭。很随意的聊了几句,宋为茂说我是他的恩人。“恩人”一词太重,我无法承受,我们只是文友。忽然宋为茂就流泪了,我不知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