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电力系统场景下抽水蓄能的应用探讨

来源 :水电与抽水蓄能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q61960919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旨在理清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中抽水蓄能功能定位,提出抽水蓄能功能模型,以及促进抽水蓄能行业快速健康发展的提升路径,为有效发挥抽水蓄能作用、保障新型电力系统安全稳定经济运行提供支撑.
其他文献
为进一步分析青藏高原低涡的分布特征,对1979-2018年的高原低涡进行客观识别并引入图像学方法展开分析.结果 表明:40年间,高原低涡年均生成35.1个,1997与2005年高原低涡出现频次最高,达53个,1984年出现频次最少,为21个;图像学分析显示,在高原低涡初生时,24.1%的正涡度中心位于高原低涡的南部,占比最高,东部和北部的正涡度中心分别占19.5%和16.5%;在高原低涡发展时,正涡度中心有29.9%集中于高原低涡重心附近,西南部和西部占比达到了20.3%和17.9%;东北、西南和北部占比
为研究近60a银川气温变化特征,利用银川1960-2019年逐月气温资料,通过线性倾向趋势分析、小波分析、M-K检验对年平均气温、各季气温、年最低和最高气温变化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近60 a来,银川年平均气温呈显著上升趋势,增温速率为0.45℃/10 a.各季节中,冬季增温速率最快,为0.60℃/10 a,其次是春季,增温速率为0.57℃/10 a,夏季和秋季的增温速率相对较慢,分别为0.34℃/10 a、0.33℃/10 a.(2)银川近60 a,年平均气温和春、夏、秋季气温主要震荡周期均为2
为全面了解大渡河流域降水变化规律,将大渡河流域分成4个区域,利用降水融合数据、地面观测数据和NCEP/NCAR再分析资料,对大渡河流域降水时空分布特征,降水变化主模态及其与大气环流的关系进行研究.结果 表明,大渡河流域降水时空分布差异较大,最大中心位于二区,其中一、二、三区的降水呈现减少趋势,主要发生在夏秋季,而四区呈现增加趋势,主要发生在春季和夏季.大渡河流域降水变化前三主模态为全区一致型,西北东南反向型和“+-+”三极子型.合成分析表明大渡河流域夏季降水偏多时,西太平洋剐热带高压位置偏西,南亚高压偏东
为更好掌握典型半山地形下天津蓟州区短历时强降水特征,利用蓟州区39个区域自动气象站2014-2019年汛期(6-9月)逐小时降水资料,统计分析蓟州区汛期短历时强降水的多时空尺度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暴雨对雨量累积的贡献高达34.6%,北部半山区是降水中心;(2)各站小时降水量99%分位数计算的短历时强降水阈值高值区位于半山地形的迎风坡,87%测站阈值集中在20~30mm/h;(3)7月上旬-8月中旬是蓟州区短历时强降水事件高发时段,半山地形下,逐月短历时强降水自南部平原向西北高地势区移动,最后快速南撤
针对从季节上分析海南岛气候康养特征的研究较少,缺少相关的理论基础与科学依据,探析海南岛气候康养特征,获取了海南岛最佳的气候康养时期与区域.利用全国560个气象站点58年(1961-2018年)的逐日常规气象观测资料,根据中国气象行业标准(QX/T 152-2012)对海南岛进行气候季节划分,在此基础上分析海南岛各区域气候特征,并利用基于“黄金分割率”的体感温度计算人体舒适度.研究结果表明:根据标准法规定,海南岛属于无冬区,即春季起始时间为1月1日,夏季起始时间为3月14日,秋季起始时间为11月30日.其中
2021年5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进一步完善抽水蓄能价格形成机制的意见》发布,提出坚持并优化抽水蓄能两部制电价政策.9月,《抽水蓄能中长期发展规划(2021—2035年)》发布,提出着力推进抽水蓄能快速发展,适应新型电力系统建设和大规模高比例新能源发展需要.10月,《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意见》发布,提出加快推进抽水蓄能和新型储能规模化应用.随着中长期发展规划和价格政策进一步落地,抽水蓄能迎来加快发展的重要窗口期.
为提升四川盆地极端降水短临预警能力,利用2013-2019年5-9月SWAN系统新一代天气雷达组合反射率因子资料和常规观测资料,对四川盆地极端短时强降水中尺度对流系统(MCS)组织类型特征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1)四川盆地极端短时强降水MCS可分为6种类型:尾随层状云类(TS)、邻近层状云类(TL/AS)、平行层状云类(PS)、后向扩建类(BB/QS)、涡旋类(VS)和无组织对流类(UC).(2)TS、TL/AS和PS组织形态都为线状对流,但其系统移动以及新生单体发展等特征有所不同.TL/AS和PS通
抽水蓄能是当前技术最成熟、经济性最优、最具大规模开发条件的电力系统绿色、低碳、清洁、灵活调节电源,与风电、太阳能发电、核电、火电等配合效果较好.为贯彻落实“碳达峰、碳中和”自主贡献目标,2021年9月,国家能源局印发《抽水蓄能中长期发展规划(2021~2035年)》.本文在综合研判抽水蓄能发展形势的基础上,研究了抽水蓄能电站在新型电力系统中的功能和定位,分析了抽水蓄能发展基础条件,并提出了促进抽水蓄能发展的意见和建议.
抽水蓄能是当前技术最成熟、经济性最优、最具大规模开发条件的电力系统绿色低碳清洁灵活调节电源,是构建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的迫切需要,是保障电力系统安全稳定运行的重要支撑,是可再生能源大规模发展的重要保障.开展抽水蓄能在新型电力系统中功能作用的研究分析,对于更好地促进行业政策完善,提升规划建设水平,推动抽水蓄能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结合新型电力系统的特征和面临的挑战,分析了抽水蓄能在新型电力系统中的基础性调节作用、综合性保障作用和公共性服务作用,认为抽水蓄能本质上是新型电力系统的基本组成部分,并
本文主要探讨了高质量服务新型电力系统目标下抽水蓄能面临的新形势以及需要加强研究的几个关键发展问题.抽水蓄能作为新型电力系统的基础支撑,本文详细分析了抽水蓄能面临的市场新需求、发展新基础、规划新支撑和开发新要求等新形势,提出了要加强抽水蓄能服务新型电力系统功能、资源优化配置、能耗双控管理、行业碳管理和实现调节技术协同融合等发展事项的研究,并就有关事项提出研究和完善管理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