醒茶罐,为茶留香

来源 :海峡茶道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nhua16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茶友相约,总有好茶招待。这次,茶叶是装在一个古色古香的茶罐里,刚掀开盖子,茶香四溢,储放了两三年的茶叶色泽和香气没有太大变化,倒是多了缕缕陈香。茶友解释道,这个神奇的罐子名为“醒茶罐”,专门醒茶之用。
  现在市面上和茶友收藏的醒茶罐是各式各样,材质上有黑陶的、紫砂的、藤编的,图案上有民族图腾、龙凤、花木等,醒茶罐在存储茶叶、醒茶之余,也可供茶人日常欣赏把玩,成为茶人的私人收藏之一。
  
  为何醒茶
  
  刚刚从竹筐、竹壳中拆出来的老茶,往往味道沉闷、香气涣散,很难展现老茶深沉饱满的韵味。要想品饮到一泡口感上佳的陈年茶,冲泡前的“醒茶”是一个重要的处理环节。醒茶就是通过改变茶的存储方式,唤醒茶质,凝聚茶香。
  将撬开通风后的散茶收入醒茶罐中。浸泡后的罐子务必晾晒干透,否则罐内残存的水分会令茶叶受潮霉变。确保茶罐干透的方法是将一把生茶投入罐中,盖好盖子闷放一日,茶叶不会吸潮变软即可。同时罐中放入一些干净的竹炭,更有利于吸附杂味,提升茶品的品质。竹炭最好同样用水煮透、晾干。
  经过这样处理后的茶叶,会因茶质凝聚而迅速产生饱满、厚重的香气与口感。通常干净的老茶入罐后约一个月,口感就会有明显的转化,约在三至五个月后达到巅峰,蜜香凝聚、汤滑质厚。对于湿仓茶,则可加速仓味、杂味的消散,促进残留在茶上的白霜退净。
  
  民族风情的彩雕黑陶
  
  黑陶古色古香,“望之似漆、叩之如馨”,富墨玉之美。用黑陶制成的工艺品,做工细腻考究,形意丰富统一,古朴典雅,奇丽华贵,具有丰实的艺术内涵,颇宜室内装点,更具欣赏、收藏价值,深受各界人士喜爱。
  彩雕黑陶茶罐是在古滇藏式黑陶基础上,用藏传佛画艺术表现手法和纳西族雕花填彩传统工艺制成的。彩雕黑陶醒茶罐一般以云南少数民族人文习俗、文化符号、宗教礼仪以及他们顶礼膜拜的精灵、图腾、民间艺术和丰富的人文景观为素材,精心刻画人与自然的和谐,具有浓烈的云南民族艺术风味。
  随时间陈化的、用岁月天然加工的普洱茶,弥留陈香,成为传承中华文化的品茗珍品。香格里拉原生态的、青藏高原陶土特有的吸光性、透气性和储存性能,使彩雕黑陶成为后发酵普洱茶的最佳存储、醒茶和陈化容器。
  
  古韵生香的紫砂罐
  
  紫砂矿土,是一种自然特殊的矿土,即含铁质黏土质粉砂岩,除紫泥外还有绿泥、红泥,这三种泥统称紫砂泥。除由三种基泥单独造制外,或以不同成分配比,不同温度气氛烧成,呈现紫而不姹、红而不嫣、黑而不墨之色,如铁如石,如金如玉,如在泥中和以粗粒生、熟泥沙,或调、铺缸沙则谷皱周身,珠粒隐现,更自夺目。
  由于紫砂具有良好的隔热、避光性能和一定的透气性能,可以调节、维持罐内温度、湿度的相对稳定,茶储存在这种环境中,可以令茶质和香气快速凝聚。选取紫砂罐,最好使用烧结度比较高、没有异味的旧罐。新制紫砂罐内含有土气与火气,会导致茶品变质出现杂味。
  新罐简易的处理方法是用开水冲烫、浸泡。每日换水一至两次,反复数日后晾晒至足干就可以盛放茶叶了。
  
  田园气息的藤编罐
  
  腾冲与缅甸接壤的边境一带原始老林里,盛产一种质地坚韧、身条极长的藤本植物——藤条,其外皮色泽光润,手感平滑,弹性极佳,似篾而非篾,故称藤篾,是一种上好的天然编织材料。腾冲人用此编制的藤椅、藤箱等日常用具工艺精巧,品种多样,经久耐用,古往今来深受消费者喜爱。
  用藤条编制的醒茶罐。造型别致通透,制作精细。式样美观,牢固耐用,轻巧软滑,古雅而不乏时代新意,具有很强的实用性和艺术性以及都市人向往的田园情趣。藤编醒茶罐置于寒室不觉其奢。布于华堂不觉其陋。
其他文献
茶是我们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种消费品,大家都知道茶能生津止渴、提神醒脑、清心除烦、美容健身;还能助文思、添诗兴、除疲劳,实际上茶也是日常生活中常用的一种家庭便药良方,以下几种茶的药用实践奉献给茶友:    一、治急性胃肠炎  急性胃肠炎为最常见的消化道疾病,民间常用茶叶煎成浓汁灌服,治愈率可达90%以上。临床试验性观察验证200例,成人可用50%煎液每次服10毫升,日服4次;小儿可用10%煎液,
期刊
最近在央视热播的《乔家大院》引起了众多茶人的关注,主角乔致庸发现因太平军起义而封锁多年的茶路蕴藏着巨大商机,便不顾艰险,南下武夷山贩茶。随后,乔致庸带着贩来的茶叶又北上恰克图,直到中俄边境,和俄国商人签定了长期合作贸易合同,这条封锁多年的茶路被再次疏通。但是,在山西,还有一个因茶而发迹的“大院”,那便是常万达和他的常家大院,而他的万里茶路和乔家竟有着惊人的相似。  常家先人常万达,在经商小有积累后
期刊
曹墩,一个在武夷山九曲溪最上游的著名茶乡。走在这个被清清溪水环绕的古色古香的小村子里,你整个人都会被扑鼻的茶香包围起来,如果刚好遇上春茶制作的高峰期,那么,你就只能醉倒在那里了……    古民居里弥漫出的茶香  去曹墩,你第一件要做的事是,拼命深呼吸!而茶香,从我们在村口下车开始,就猝不及防地扑面而来。  这是一个典型茶村。从远古时期的"村人筑曹墩小居"开始,武夷山岩茶就与这里的人们结下了不解之缘
期刊
朱正文简历:  朱正文出生于湖南长沙,擅书画精篆刻,先后师从李立、钟增亚、田原等书画名家。  八十年代曾在北京中央工艺美术学院书籍艺术系学习。九十年代至今客居深圳。其作品多次获全国大奖,尤其在茶文化、茶艺术方面颇有建樹,2000年曾以台历形式出版个人书画印作品专集《中国茶艺》; 2002年和朱正安合作出版台历《茶缘》;同年,还作为茶文化艺术家特邀参加“2002年香港国际茶艺博览会”。现为香港古文化
期刊
禅意地品茗    茶会取名“禅意茶香”,是因为湖北古卓刀泉寺的法云法师亲临,并题写“禅意茶香”。法云法师18岁时在黄梅五祖寺出家,现年34岁,是武汉地区百余宗教寺庙中最年轻的住持。他对茶和泡茶用水都非常有研究,曾提出善用卓刀泉水质好的优势来发展茶文化。这位对中国茶文化颇有研究的法师,不仅以功夫茶自饮和待客,还拟创办茶社,普及茶道,让卓刀泉水真正惠及大众。  茶会上,法云法师和客人们一同品饮了蒙顿茶
期刊
第一次邂逅八仙荼并不是在诏安+而是在武夷山。特殊的香气和滋味还让我以为它是奇种。而几道茶的工夫让我认识了这闻香识味的八仙茶:它是建国以来新选育的第一个国家级乌龙茶良种;它曾掀起了两次发展高潮;它还具有“鸦片茶”、“味精茶”的别称、喝过它的人总会对它的香味念念不忘,但是也会有些悯怅,因为在市场里,难觅它的芳踪,或许这一次品饮则是日后很久很久的想念……    闻香品八仙 岩茶工艺制成的八仙茶    干
期刊
冬日午后,些许阳光,稍冷。  老杨难得一天中在这个时候有点空闲,拿出自己珍爱的一款茶,在忙里偷闲的时光里自斟自饮;迎着太阳的光线,老杨的白头发格外显眼。老杨属猪,不老,只是因为这几年来在茶叶上花费的心思让他的两鬓过早染霜,不过换来业界的种种荣誉以及茶人对他事业上的肯定,他觉得值。    冬日茶思     对茶叶,老杨是半路和尚,他说,走了一半的人生路,发现很多行业的人都会在一杯清茗上找到共通点。茶
期刊
普洱茶,已经以其谜一般的身世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在短短几年时间里让无数爱茶人沉迷其中。俗话说“好茶配好器”,随着这股普洱热的兴起,与普洱茶相关的用具也“母凭子贵”般地成为市场的新宠。从一张简单的白纸到动辄上千元的云南黑陶重彩包装盒,普洱茶配件从另外一个角度印证了这场普洱神话。  但在这场神话背后,我们也听到了这么一则笑话,说一茶友不知如何把紧压的普洱茶撬开,情急之下只能直接用牙齿去咬,结果牙齿都快咬
期刊
  
期刊
提起中国茶庄老字号,从北京的“张一元”、“吴裕泰”到云南易武的“易武车顺号”都是老茶人们耳熟能详的,尽管其中有不少老字号已经“店老字黄”,但史料中依稀的文字却仍然在向人们诉说着它曾经的繁华。从本期开始,我们将陆续推出“中国茶庄老字号发现之旅”系列,关注在中国历史上辉煌过的茶庄老字号,翻开它们那沉重的历史,和它们的命运同呼吸。  本期我们首先走近福州的“太和堂茶庄”和“良友茶行”,对于“老福州”的茶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