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第一章 馈赠
山川,河流,湖泊,泥土,草木,小鸟和蚂蚁都是来自上苍的馈赠,这些馈赠组成了完整的大自然,为人类的衣食住行提供了物质保障。阳光照射下来,大地上呈现出欣欣向荣的气象,雨水瓢泼,万物勃勃生长。同样是来自于上天的恩赐,春天的花,夏天的鸟鸣,秋天的风,冬天的雪,又为人类在劳作中提供了朴实的精神基础。于是,祖先们便具备了想象未来和创造未来的条件,并充分运用他们的智慧,开拓出拥有本民族特色的文明世界。
我们不得不感恩上苍的馈赠,感恩它赐予人类繁衍生息的自然环境。上苍有大爱,我们必须尊重自然规律,心怀敬畏之心与大自然和谐相处。
第二章 陌上
纵观人类的进步史,我们从中发现,人类文明的进步具有规律性。谁在社会发展中走在前沿,这个民族将获得无限的生机。而在社会发展中要想跟前进的步伐或者要想走在时代的前沿,这个民族必须具备优秀的民族文化,除了拥有敢于创新的民族精神,还要拥有开放的胸怀。位于滇东南的砚山是一个多种民族聚居的地方,其中,壮族在春秋时期就已进入阶级社会,秦汉时期进入奴隶社会,唐末宋初进入封建领主制……在中华民族的大家庭里,只有每个民族都进步了,才能说这个时代进步了。
我们不得不为之感到自豪:我们的祖先偏居一偶,紧紧地追随着社会前进的步伐,用他们的智慧,在砚山这块古老的土地上,书写下厚重的篇章。
第三章 一隅
对一个陶罐的赞美,不能只赞美它忍耐烈火的焚烧,也不能只赞美它拥有盛装五谷杂粮的胸怀,而要更多地赞美制作陶罐的人。是他们,用精湛的技艺让人们的生活变得多姿多彩。同样是这些技艺精湛的人,用勤劳的双手,劳作,再劳作!创造了具有地方和民族特色的物质产业。
赶街去吧!向着三七花开的地方,牵着马,驮着自家的劳动成果,卖了,换几两碎银,然后买一些生活用品,骑在马背上,一路高歌,沿着三七花开的路,回家。
第四章 添雅
“砚”字当头,“石”为山,它本身就拥有着坚硬的风骨,而大地上的生灵便在这坚硬的风骨中慢慢地成长起来,最终形成具有民族特质的艰苦朴素,勤俭节约,尊老爱幼……这些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同样扎根在砚山的土地上。
自古以来少数民族能歌善舞,在生产生活中,常常用歌舞表达他们内心的喜怒哀乐。砚山人民用歌声唱响这片辽阔的土地,用舞蹈感恩上天的馈赠。只要到过砚山的人,必定会被淳朴的民风感化,必定会记住它的人文,地脉和矿藏,也必定会记住他所路过的每一条河流和村庄。
第五章 心传
语言是民族的象征,也是民族文化发展的首要条件。每一个民族,都有自己的语言,在语言的基础上,发展本民族的特色文化。砚山是多种民族聚居的地方,而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居民,都拥有宽广的胸怀,不同民族之间,通过语言的交流,进行文化的触碰,融合,最终凝结成团结友爱,血浓于水的亲情。在亲情中,你可体会弦子的欢快飞扬,你可感受棒棒灯的恢弘场景,你可领略草人舞的肃穆神情,你可欣赏陶器的古朴和精致,你可徜徉在刺绣的火焰上。
在砚山,祖先为我们留下了美好的记忆——质朴,纯净。今天,我们在这些光辉的熏陶下,不但要传承,还要发扬光大。
第六章 艺韵
一方轻灵俊秀的山水,必然孕育出具有灵性的画卷。走进砚山,一座座古老的村落沉浸在岁月里,展现出豁达的风度,散发出浓郁的文化气息。深居简出,一支支古老的民族,衣着光鲜,喜欢花草,就在衣服上绣满春天;喜欢鸟兽,就在衣服上镶嵌动物的世界。时光背后,婉转悠扬的歌声在田园里飘荡,这是对山水的赞美。柴火旁,舞动起来,奔放激扬的舞蹈表达了对生活的热爱。
山河深处,古老的建筑、质朴的民歌、优美的舞蹈,在沧桑的岁月中,沉淀,再沉淀,构成了一幅幅灵性的画卷,向人们呈现了祖先们的生活方式和艺术水平。以山为邻,以水为伴,向着阳光照耀的地方,前进,再前进!
第七章 成城
巍峨的六诏山横穿砚山腹地,它绵延不断的山脉昭示着滇东南的子民奔涌奋进。你可看见砚山的人民摇动五星红旗,紧紧跟随着党的步伐进行轰轰烈烈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你可听到砚山的人民在呐喊:祖国,我为你自豪!春回大地,阳光普照,四十多年来,在党的领导和关怀下,各民族高举社会主义旗帜,团结互助,众志成城,在滇东南书写下了辉煌的乐章!
青山悠悠,泉水淙淙。如今,在砚山这片热土上已经吹响号角,紧紧团结在党的周围,为创造幸福生活努力前行,为实现“十三五”目标奉献自己的力量!
第八章 乡恋
缓缓的晚风,并不能吹散从瓦楞上飘起来的炊烟,更不能吹散父老乡亲们的音容笑貌。还记得,蓝天白云下,清澈的流水穿过石拱桥,在桥上玩耍的孩子,爬上桥頭的老树,被母亲呵斥后,迅速地窜进玉米地躲藏起来。还记得,在无数个夜晚,篝火照亮了整个村庄,乡亲们怀抱弦子,环绕着火堆尽情弹唱,舞蹈!还记得,不同的节日里,乡亲们忙碌的身影和他们欢喜的表情……时光流逝,很多事物被忘记,但是故乡的影子让人激动而清晰,这些美好的事物,一直温暖着一个人的旅途。
亲不亲故乡人,美不美家乡水。路途漫漫,青草芳香,感谢父母给予我们的生命,感恩砚山这片土地滋养着一代又一代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