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艺术创作的决定性瞬间

来源 :青年生活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imoogi840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讨论艺术创作的决定性瞬间之前,如何进行艺术创作是一个重点。艺术家以一定的世界观为指导,运用一定的创作方法,通过对现实生活观察、体验、研究、分析、选择、加工、提炼生活素材,塑造艺术形象,创作艺术作品的创造性劳动。
  一、内心情感的发现
  艺术创作是人类为自身审美需要而进行的精神生产活动,是一种独立的、纯粹的、高级形态的审美创造活动。艺术创作以社会生活为源泉,但并不是简单地复制生活现象,实质上是一种特殊的审美创造。在现代的艺术创作是是生命自我确证的一种方式。决定性的瞬间也许很多人会想到在摄影快门按下的那一刻将一切定格从而形成的作品,在纸面上定格的绘画也瞬间性定个位永恒。但艺术创作的决定性瞬间还不止于此。
  人们面对纷繁复杂的色界变幻,通常都会产生一种无力感。世界早就不是我们想象中美好的样子,我与世界、我与他人、我与自我之间的关系,都需要重新作出认知。因此,自我危机,不仅来自于我与世界的疏离,更来自于我与自我的疏离——当我成了自己的旁观者,这是一种更为内在的孤独。缺乏安全感的现代人如何找回生命的意义,如何重释人与世界的关系,这是每一个现代人都要直面的难题。是焦虑,悲伤,还是孤绝地反抗?这不仅是个体的选择,也是艺术的选择。艺术诞生于孤独的个人。确实,当一切坚固、确定的东西都烟消云散之后,作为一个现代人,你已无所依凭、无从逃遁,只能一个人独自面对世界的荒原。
  有一部电影《至爱梵高》,我们都知道“孤独”是梵高一生当中最重要的标签,他也是艺术史上最为人熟知的单身人士。在梵高短暂的生命里,经历过一如常人的疯狂痴爱,与痛彻心扉的失恋经历的他似乎在向世人叫嚣着,我来告诉你,一个不想活了的人,有多热爱生命。如此孤独的人,却对生命有着极其强烈的膜拜。甚至,可以说,画画就是梵高膜拜生命的一种仪式。这种仪式感让他对光,对黄色有着极致的追求。如被世人所熟知的《向日葵》就具有这种“仪式”的特征。它以饱满而纯净的黄色调,展示了梵高内心对光和生命的崇拜,炙热如火。梵高平时不断画着速写记录身边的每一件事每一个东西,灵感的到来一闪即逝,而他通过这些碎片化的记录结合灵感造就出了他的创作。一个完整的创作的诞生,往往是艺术家深思熟虑之后的成果,但那些凌乱的思绪、恍惚的经验、梦境般的影像只能通过碎片來表达。一位美国后现代主义小说家巴塞尔姆说,碎片是惟一值得他信赖的形式。碎片代表此时、当下、不确定性,也代表瞬间的真实。面对这种蜂拥而来的真实,更没有时间等待一种形象的完成———完成就意味着一种思考已经终止,一种状态业已板结,他更愿意选择具有生长性的碎片,来书写“我”在此刻的体验与幻象。现代艺术拒绝回忆,它最重要的特征是活在现在和此时,它解析时间与人的当下状态,并描绘那些瞬间的感觉。现在比曾经更为重要,未来也蕴含在了现在之中。曾经、现在、未来这三种时间维度上的统一,才是真正具有生存感受。但现在是中心,而现在又以意识绵延之时的瞬间、碎片为象征。谁能捕捉、描述出了这个具有代表性意义的瞬间,谁就为人的现在作出了属于他自己的诠释。许多现代艺术,之所以成了一片混乱的图景,或者成了笨拙的观念堆砌,就在于这些作品全部都缺乏决定性的瞬间,散乱而不知所云。绘画,是对自我的追问,也是对人类存在状况的一种写照,我们试图通过对意识、梦境、不确定情绪的瞬间凝固,发现人存在于世间的新的可能性。人与物的共存,或者物的单独存在,人的面具化、碎片化,甚至人在画面上彻底消失,这都是现在作出的属于我们自身的对人的重新了解。
  二、表达与实践
  一件完美的艺术创作不可或缺其创作时脑海中那一瞬间由于灵光一现而迸法案出的灵感,但如果创作仅仅依靠那短暂的智慧是远远无法创作出伟大的作品的,况且灵感也不是凭空而来的。灵感就像一种粘合剂,让我们把更多碎片化的细节更多碎片化的观念与瞬间拼凑在了一起。倘若没有生活的积累和经验,灵感恐怕也是无源之水的臆想,甚至与生活脱节。灵感来自忘我的实践。灵感并非来自自然界对作者突然的赐于。它是以作者长期艺术实践和思考为基础,是思想意识的成熟与升华。一切伟大的艺术作品,是作者沉浸在忘我的工作中时所产生的。就像文艺复兴时期伟大的画家莱昂纳多达芬奇在创作名画《蒙娜丽莎》的过程中,他为了画好蒙娜丽莎的嘴唇曾经练习画了几万次嘴唇,因为有了成千上万次的观察和练习的积累,所以才有了这幅作品的灵光一现,才有了这样流传千古的无价之作。由此可见,艺术创作不可缺少生活,更不可缺少对生活的观察和积累,因为所谓的灵感绝对不是偶然现象,也并非心血来潮、灵机一动就能产生的,只有当自己观察了感悟了,才有可能会激发灵感。所以说灵感是积累的结果,是厚积薄发的过程,他来源于生活,缺又高于生活。没有灵感就谈不上艺术的创作。有灵感,才有升华,才能使作品达到“妙”的境界。灵感是瞬间的震撼。一个成熟的画家,才能抓住瞬间的震撼。灵感需要悉心地保持,与迅速地表现,艺术创作要一气呵成。根据作品的不同,艺术创作的时间可以有长有短,因人而异。灵感之于艺术必不可少,它是一件作品涅槃而出的催化剂,但灵感并并不是凭空而来的,它虽无迹可寻,却是对生活的高度提炼,对真善美和道德的高度把握而成。一件伟大的作品就是在对灵感的充分把握后提炼而成的。
  三、结语
  在当下寻找自我与状态借由灵感再次拼凑,这才是艺术创作的决定性瞬间。我觉得艺术创作是心境、心像的载体。每个人人生活独特之处,在独特的语言和观念之外,我们都能成为一个有力量的艺术家,决定性的瞬间也就是他我们艺术创作的生命力所在。
  参考文献
  [1]丁虹,《小议艺术的创作思维》[J]《美苑》-,2008.
  [2]谷莉 牛晓敏,《浅谈艺术创作的过程和相互关系》[J]《时代文学(下半月)》, 2010.
  [3]周成豫,《要想出类拔萃就要与众不同——探析艺术教学中逆向思维与解放个性》[J]《现代装饰(理论)》-,2015.
其他文献
摘要:秦腔是我国西北地区流传十分广泛的戏剧品种之一,而小生是我国秦腔艺术表演中十分重要的角色之一。本文主要从秦腔小生的类型出发,分别从嗓音感染力、小生音色以及真假嗓音的使用等方面,对秦腔小生的演唱用嗓特点进行深入分析,以期对如何更好的用嗓进行秦腔小生的演唱提供一定的理论参考。  关键词:秦腔;小生演唱;用嗓特点  引言:  秦腔作为中国国家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是我国重要的戏曲之源,对我国戏曲艺
期刊
摘要:原物与孳息本为区分由原物依自然规律所生新物所有权之义,孳息的分类取决于财产权客体范畴,并与用益权的效力(利用形式多样性)息息相关,现有法定孳息分类理论与我国物债二分的体例不相契合,没有独立存在的价值功能,应从现有法学概念体系中退出,孳息的定义应回归到物依自然规律生产所得之物的本义中,一方个人财产婚后所得收益的分配是政策考量的因素,与孳息无涉。  关键词:法定孳息;原本;收益;孳息;权利  一
期刊
摘要:二十世纪初,三位中国早期新闻界的巨擘林白水、史量才、邵飘萍先后任教或就读于由当时杭州知府林启创办的新式学堂——蚕学馆和 求是书院,他们继承并发扬了这两所同根同源的学校自成立以来便倡导的“求是精神”,以自己的新闻实践推动了中国报刊由政论本位向新闻本位的回归。  关键词:求是精神;林白水;史量才;邵飘萍;近代新闻界  二十世纪初,中国报业经历了从未有过的辉煌,一群杰出的报业知识分子更是令人怀念。
期刊
《观音送子图》白描 絹本墨色
期刊
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企业与企业之间的竞争化为企业相同部门之间的竞争,而人力资源也成为了企业与企业之间竞争的一种形式。那对于人力资源管理的优化就可以从绩效考核入手,绩效考核使得相关职能部门人员的工作能力得以加强。所以要注重人力资源绩效管理,并将其运用到企业的每个职能部门,利用绩效考核的结果对员工予以监督和激励,最后实现企业的最终效益。本文将从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和绩效考核入手,通过对其重要性分别陈述,
期刊
摘要:数千年来,舞蹈由于自身艺术特征,只能靠自己身体机体将其传承下来,学科研究也是客观的分散在其他文化史,艺术史,文化交流史的各种著述中,对于中国舞蹈文化的传播与影响也是如此。但是对于整个中国舞蹈文化的传播来说,其范围宏观颇大,所以本文主要以宋元杂剧与向东传入日本以及日本能乐中所体现出与宋元杂剧相似的部分元素加以比较分析,从而进一步研究宋元杂剧对其产生的影响。  关键词:东传日本;戏曲元素;意境美
期刊
摘要:在非具象油画展中,领略到当今中国的非具象艺术的巨大发展。通过2018年的这次展出我浅析了一下非具象艺术的发展,抽象与具象等的发展。尤其一幅作品名为《1/2》更是引起了我的关注,这幅作品在我看来就是当今社会一个缩影即有着非黑即白的部分但在交会处之时又有一定的融合,所以带着对这幅画的强烈兴趣来研究非具象艺术。  关键词:非具象;油画;几何形状;《1/2》  非具象艺术是在具象艺术和变形抽象艺术中
期刊
摘要:插花与焚香、煮茶、挂画并称为“中国古代生活四艺”,深受文人、名士、贵族阶级的喜爱,把它视作一种高雅的艺术创作活动,经过几千年中国传统文化的浸润,渐渐形成了中国特有的插花审美趣味和表现手法。如今,插花艺术在不仅在餐厅、展览馆、商场等场所被广泛应用, 在普通家庭也越来越普及,它不仅能增加视觉美感,还能陶冶性情,提高审美能力。现代的插花在秉承中国传统艺术的前提下,吸收了国内外插花艺术的优点,与时俱
期刊
摘要:作为涉及民生诸多方面问题的民商法,它与人民之间的关系是最为密切并且有着社會各界广泛关注的。尤其是在生活中出现债务纠纷和责任侵权等多种方面,民商法可以很好的对于当事人合法权益进行保障,这也是民商法实施的目的所在。然而在实际使用民商法的过程中,也发现法律在民事纠纷过程中连带责任问题方面有着可探讨的内容,这也是本文对民生法进行优化讨论的重点所在,也希望民商法相关法律责任在实施层面上得到更好的发展。
期刊
線描 山海经夫诸2019(60x90cm)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