响应面优化油茶籽油游离型特征酚和总酚工艺

来源 :中国粮油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ukai11003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使用甲醇提取溶剂,采用超声波辅助提取冷榨油茶籽油中以反-肉桂酸和4-羟基苯乙酸为主的游离型多酚化合物.基于单因素实验和响应面分析,优化了游离型特征酚和总酚提取工艺,建立了数学回归模型,分析了各因素间的交互作用.结果 表明,影响油茶籽油游离型多酚含量的显著因素为料液比、超声功率和提取时间,最佳工艺为料液比1∶19.73 (g/mL)、超声功率265.77 W、提取时间31.86 min,此时总酚、反-肉桂酸和4-羟基苯乙酸含量分别为99.10 mg/kg、520.70 μg/kg和348.14 μg/kg.验证结果与理论预测拟合度高,可为后期油茶籽油不同形态多酚提取与鉴定、油茶籽油适度加工过程多酚保留与调控提供理论依据.
其他文献
考察芸豆蛋白与多酚在25、70、80、90、100℃下的抗氧化活性、溶解性、乳化性、起泡性等活性,并结合十二烷基硫酸钠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DS-PAGE)技术以及傅里叶红外光谱技术对复合物结构进行分析.结果 表明,在温度80℃时,芸豆蛋白-多酚复合物具有较强的自由基清除能力;且复合物的溶解度达到77.4%,较常温下溶解度提高10%以上;乳化性和起泡性分别为60.4%和98.75%,显著高于常温条件处理组,而碱性环境下乳化性较对照组增加了26.95%,起泡性也有相同的趋势,结合红外和电泳分析推测芸豆蛋白与
通过建立高效、准确、适宜批量测定甘薯块根多酚含量的方法,为筛选评价高多酚含量甘薯种质提供技术支持.对提取溶剂、福林酚、碳酸钠等浓度及反应时间进行系统优化,并对建立的甘薯多酚高效检测方法的稳定性、可靠性进行评价;采用优化的方法对国内83个甘薯品种的多酚含量进行测定.结果 表明,以乙醇做提取剂,最佳体积分数为70%,最佳福林酚体积分数为15%,碳酸钠质量分数为5%,最佳反应时间60 min;采用酶标仪及96孔板可同时检测30份样品;该方法的平均加标回收率为98.4%,3次重复测定相对标准偏差为2.4%,表明建
从黑糯米、血糯米中提取淀粉,对其表现结构、球晶结构、支链链长、结晶结构、短程结构、黏度性质、糊化性质、老化性质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表明:2种淀粉颗粒形态类似,均具有双折射现象;黑糯米淀粉支链中A链、B2链所占比例较低,B1链、B3链所占比例较高;X衍射结果表明,2种淀粉均属于A型晶体,黑糯米淀粉相对结晶度较高;红外结果表明,黑糯米淀粉有序程度较高,无序程度较低;黏度结果表明,血糯米淀粉峰值黏度、崩解值较高,回升值、糊化温度较低;热力学结果表明,黑糯米淀粉起始温度、峰值温度、终止温度均较高,且更容易发生老化
为了提高淀粉基复合膜的力学性能和阻水性能,以酸解淀粉和聚己二酸-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PBAT)为主要成膜基材,通过挤出吹塑法制备了酸解淀粉/PBAT复合膜,研究了淀粉/PBAT比例对复合膜结构、力学性能和阻隔性能等的影响.结果 表明,随着PBAT含量的增加,淀粉/PBAT共混物的流动性增强,模量与复合黏度降低,淀粉与PBAT之间的氢键作用减弱.添加PBAT可显著提高淀粉膜的力学性能和阻隔性能,复合膜纵向最大拉伸强度和断裂伸长率分别为7.86 MPa和532.67%,最低水蒸气和氧气透过系数分别为3.74
将湿热处理(HMT)作为一种预处理手段,对HMT淀粉进行特定高温短时间的硫酸酸解并研究其对淀粉纳米晶(SNC)制备过程的影响.湿热处理(HMT)后淀粉的热稳定性、抗酸解性得到增加.对其水解率、X射线衍射特性、粒径分布特性、热特性和外观形貌特性等研究后发现:湿热处理淀粉在69℃时用硫酸酸解30 min即可制备SNC,产率为11.6%,相对结晶度为43%,平均粒径为300 nm.制得的SNC呈不规则形状且干燥过程中发生团聚;69℃酸解湿热处理淀粉不仅可以提高酸解效率,还赋予SNC一定的耐热性,可以拓宽SNC的
以玉米淀粉(CS)为原料,离子液体氯化1-烯丙基-3-甲基咪唑(AMIMCl)为反应介质,硬脂酸甲酯(MS)为酯化试剂,无催化剂制备硬脂酸玉米淀粉酯(css).利用红外光谱(FTIR)、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镜(SEM)、热重-红外联用(TGA-FTIR)和哈克流变仪对CSS的结构、热特性及流变特性进行分析.通过单因素及正交实验确定制备CSS最佳工艺条件为:温度90℃,时间2.5h,MS与淀粉(以脱水葡萄糖单元AGU计)摩尔比可根据所需产品的取代度在0.5 ~3.0范围内选取.结构分析表明,CS已成
选择VC、VE、柠檬酸与小米多酚进行复配,以花生油的过氧化值、茴香胺值和全氧化值为指标,探究小米多酚对花生油酸败的抑制作用,并与人工抗氧化剂2,6-二叔丁基-4-甲基苯酚(BHT)、特丁基对苯二酚(TBHQ)进行对比.采用气相色谱-甲酯化法对添加最佳复配抗氧化剂的花生油脂肪酸成分进行测定.得出最佳复配体系为2%聚甘油酯+0.08%小米多酚+0.04% VC,其抗氧化效果为最佳复配组>TBHQ>BHT.同时,花生油中加入小米多酚复配抗氧化剂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不饱和脂肪酸向饱和脂肪酸的转化,抑制率达28.23
世界各国因储粮害虫对粮食造成的损失非常严重,为了降低粮食在储藏期间的损耗,研究储粮通风过程中害虫增长量的变化至为重要.文章基于多孔介质热湿耦合理论,建立了浅圆仓的粮堆内部热湿传递和流动的数学模型以及害虫和熏蒸经验模型,并基于Fortran语言编程,模拟分析了通风状态下粮堆温度、水分含量、储粮害虫增长量以及杀虫剂浓度衰减的变化.结果 表明:通风对粮堆内部温度和水分以及害虫生长影响明显.粮堆的水分含量近似对称分布,而受太阳辐射的影响,粮仓不同方向壁面的温度分布并不对称.储粮害虫在粮仓内的数量分布与温度、水分等
为深入了解云南特种木本油脂的营养价值和为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参考,采用气相色谱和气相色谱-质谱对云南9种特种木本油脂(铁核桃油、青刺果油、澳洲坚果油、美藤果油、辣木籽油、漆树籽油、橡胶籽油、普洱茶叶籽油、牛油果油)中的脂肪酸组成和角鲨烯含量进行了定量分析,并用橄榄油作为对照,比较了它们在脂肪酸组成及角鲨烯含量上的差异,同时利用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来进一步比较它们之间的聚类及相似情况.在所有的9种特种木本油脂中共检出脂肪酸组分17种,共有成分8种,以油酸、亚油酸、棕榈酸、硬脂酸和α-亚麻酸等为主,各种油脂之间
高州油茶(Camellia gauchowensis Chang)是南亚热带主要栽培的油用山茶属物种.为了筛选脂肪酸及微量营养成分优良的高州油茶无性系,本研究对15个高州油茶无性系的种仁含油率、脂肪酸成分和4种生物活性物质(α-生育酚、总酚、角鲨烯和β-谷甾醇)进行了测定,并运用方差分析、因子分析和综合评价法对其组分和含量进行了分析.结果 表明,15个无性系种仁含油率、脂肪酸及微量营养成分均差异明显.不饱和脂肪酸和油酸质量分数含量变化范围分别为85.08% (A16)~88.29%(HMZ03)、7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