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数学探究学习的几点思考

来源 :小学教学参考(数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teproa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全面实施和不断深入,“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已成为课堂教学中不可或缺的精彩亮点之一。探究学习作为学生学习的主要方式,对于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索精神和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然而,在实际教学中,许多貌似热闹的自主探究,实则流于形式,有的甚至本末倒置,严重违背了探究学习的本意。那么,作为一线的数学教师,如何结合学习内容和教学进程,让探究学习从“形式”走向“实效”、从“现象”走向“本质”呢?下面结合有关案例谈一些自己的想法与体会,和同行们共勉。
  
  一、探究是必须的吗?
  
  传统的课堂教学以教师的讲解为主,学生只是被动接受知识的“容器”,完全失去了人的主观能动性。为了扭转这一局面,《数学课程标准》提出了把探究学习作为学生学习的重要方式。在这一理念指导下,不少教师便认为,既然让学生探究学习,那所有知识都要让学生去探究,不再需要接受学习,只有这样才能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能力。如教学“线段、射线和直线”一课时,有些教师在课堂上花大量的时间让学生去探究“什么叫线段”、“什么叫射线”、“什么叫直线”、“它们如何用数学符号表示”等问题。其实,这些概念大都来自于生活常识,是非定义的概念,数学里也叫做描述性概念。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学生身边熟悉的实例直接抽象出概念,并让学生动手画一画,进一步区分理解。这样,概念就初步形成建立起来了。至于这些概念怎样用数学符号表示,教师不妨直接告诉,相信随着后面的学习,学生会不断地接触并使用这些符号,自然也就掌握了。这属于有意义的接受式学习,完全不必要花课堂上宝贵的时间去探究。例如,这节课可创设一定的问题情境,让学生探究“线段、射线、直线”的性质是很有必要的。探究内容和活动的确定,主要是靠教师对学生的了解,了解他们的认识潜能、行为动机以及他们是怎样学习的。
  
  二、这样的探究内容适合学生吗?
  
  教师在创设问题情境时,应该把问题设计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内,这样的问题才能引发学生的探究欲望,使探究活动取得成功。而探索难度太大和陷阱太多的问题情境,只能使学生困在其中而不得其所。如一位教师在引导学生探索“能化成有限小数的分数的特征”时,师生以游戏的形式共同写出了一些分数(其中包括真分数、假分数、最简分数与非最简分数)后,教师先让学生把这分数分类,再把这些分数全部化成小数。根据学生的反馈,教师以集合的形式将这些分数分成能化成有限小数和不能化成有限小数两类,最后布置探索任务:“分数能否化成有限小数和什么有关?”结果,学生花了近十分钟的时间,因为无从下手,所以没有丝毫突破。教师只能再三启发,最后几乎是在将“奥秘”点穿的情况下,学生才稍有发现。这位教师设计教学过程的目的,最终是让学生通过探索发现能否化成有限小数只要去看一个最简分数分母的质因数,而跟是否是最简分数、真假分数无关。但是,由于干扰学生正常探究的因素太多,迷惑人的假象太多,尽管学生苦思冥想,使出浑身解数还是难以从这错综复杂的局面中顺利地解脱出来。由此可见,探究任务的设计,如果忽视了学生的年龄特点,过高地估计学生的学习能力,学生不但完不成学习任务,久而久之还会对探索产生畏惧心理,甚至可能导致教学效果与教学目标背道而驰。
  
  三、这样的探究过程有效吗?
  
  真实有效的探究学习,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用类似科学研究的方式去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但在实际教学中,不少教师片面地理解了探究学习的含义,使探究学习流于表面化和形式化。主要表现在:教师为了顺利达成自己预定的教学目标,事先为学生安排好探索思路,限定学生的探索方向,这是一种虚假的、没有实际意义的探索。如教学“圆锥的体积”一课时,经常是教师指令学生进行操作实验,使学生获得感性认识,并反复强调“等底等高”这一前提条件,从而推导出圆锥体积的计算公式。这样教学,从让学生接受数学知识的角度来说,是很有效的。但是,从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素质教育要求来看,存在的不足也是明显的:学生是知识的被动接受者,他们缺少自己的自主思考,思维常常受教师制约;学生的操作、探究过程不过是在执行教师的指令罢了。至于教师怎么会想到做这样的实验,只有教师自己知道,学生感到茫然。显而易见,学生的这个探索过程是虚假的。教师可以设计这样的问题让学生独立思考:1.你觉得圆锥体积的大小与它的什么有关?2.你认为用“圆锥的底面积×高”得出的是圆锥的体积吗?圆锥的体积与相应的圆柱体积之间有没有关系?你觉得可能有怎样的关系?3.如果告诉圆锥的底和高,你将怎样计算它的体积?4.能用什么方法来检验你的猜想是否正确呢?只有这样,学生的学习价值才能体现,创新精神才能得以发展。
  
  四、过程比结果重要吗?
  
  让学生经历探究的过程,并不意味着探究活动的结束。在学生进行自主探究之后,教师应该为学生提供互动交流的机会,和学生共同分享自主学习的成果,并引导学生对各种意见进行系统、全面的整理与归纳,使所学的知识条理化、系统化、数学化。如一位教师教学“圆的面积”一课时,在学生充分实验的基础上,是这样组织教学的:“请各小组汇报自己探究出圆面积计算公式的方法。”学生各抒己见:我们组拼成的是三角形;我们组拼成的是平行四边形;我们组拼成的是梯形……教师一个劲地点头:“你们组的方法真不错,你们组的方法也不错……”至此,本节课教学结束了。应该说,这节课学生的探究活动是成功的,学生根据自己的认知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探索出多种圆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方法,充分展示了自己的才能。但遗憾的是,教师没有对这类问题的本质作画龙点睛式的引导,把该问题的解决上升到“数学”的高度,提炼出数学思想方法。推导圆面积计算公式的实质就是将圆转化成已经学过的图形,如果教师在学生展示了各种方法之后,能够进一步引导:“从不同的求法中,大家能得到什么启示?”这样,学生就会在思维上产生飞跃,抽象概括出问题的本质。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学到的不仅是一种解题的方法,而且掌握了一种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这对学生的终身学习是有益的。
  探究学习是一种对知识的“再创造”,是一种有条件的“探索”。滥用探究,费时低效;太难的探究,难有作为;扶得太牢的探究,难以体现自主性;探究结果缺乏引导,会使探究盲目失控。只要我们能够真正把握、领悟探究学习的内涵,走一条“实践——反思——再实践”的道路,我们的探究学习一定会拥有更加灿烂的明天!
其他文献
孔子曰:“学起于思,思源于疑。”激发学生的思维,就要善于提问,使学生心中充满探究欲望,并且能够有依可循,有桥梁和阶梯帮助学生解决问题。作为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就要善于设计问题,问在思维处,让学生学在精彩中。  一、设计有条理,问出思维广度  新课标对小学数学的重难点都有明确规定,教师要抓住重点内容设问,使学生思维保持条理性和连续性,为解决相关问题奠定基础。  在一些容易与其他内容相混淆的知识点上,教
一、问题的提出  课前预习是常规教学中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它是新课的补充与延伸。通过预习,学生对所学知识提前有了认识,能更好地学习新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但是对于数学课前预习,很多学生总是敷衍了事,随便看一下,或甚至不看。针对这一情况,采用书面测验法和访谈法相结合,对小学三、四年级学生的课前预习情况进行调查研究,试图针对中年级学生数学课前预习现状进行分析,对如何提高数学课前预习效果和作用提出自己的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让学生初步学会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分析现实社会,去解决日常生活中和其他学科中的问题,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实现知识的再创造。”我们不妨让学生“做”中学数学,不断地进行“再创造”,使课堂充满生命的活力和智慧,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一、五官之“眼”——提供观察的机会    眼睛是思维的窗户,观察是引导我们进行有目的、有选择的积极主动的信息收集过程。教学中,教师要给
在一次同课异构的数学研讨活动中,有两位教师执教苏教版小学数学第五册“认识分数”一课,两位教师的创意设计、机智调控给听课教师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下面,撷取两位教师教学中的精彩片断,与大家共赏。  教学片断一:在“动”中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  师:同学们,刚才你们用平均分的方法帮助猴妈妈解决了问题,现在你们能将信封中的学具(4个长方形、2个正方形与1个圆)和同桌平均分一分吗?(学生兴高采烈地分学具)  生
学生的数学能力是通过解决问题、实践操作来体现的。学生要以自觉地发挥数学能力为指导思想,去指导解决问题、推进解法,才能使解决问题快速、简捷、优美、创新。  一、突出重点,注重联系  1.立足基础,活学活用  复习课的知识都是学生已学过的知识,因此,一是要避开繁难计算和重视基础性的、思维逆向性的学习和练习;二是以实际生活为背景,面向学生的生活世界和社会实践;三是突出猜想、判断能力和知识内容的复习、练习
“概念奶”背后的秘密  舒化奶。舒化奶是指有效解决乳糖不耐受或乳糖酶缺乏问题的低乳糖奶。牛奶中含有乳糖,绝大多数人类断奶以后分解乳糖的能力逐渐消失。乳糖不被分解吸收,可能使微生物得到较多营养增殖,或者因为乳糖的存在,粪便中的水分较难吸收回来,所以体质较弱的小孩子喝牛奶容易出现腹泻、呕吐的情况,但不同的人具体情况差别很大。成年人因为身体机能更强,一般不会有明显感觉。因此,乳糖不耐受或乳糖酶缺乏的人喝
家庭作业在学生的整个学习过程中处于非常重要的地位,具有重要的功用:巩固课堂知识,巩固教学效果,掌握学习进程。少而精的家庭作业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开发学生智力,激活学生思维,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与创新意识。  然而,传统的数学家庭作业在内容与形式上过于单一枯燥,虽然也发挥了一定的作用,但仍存在一些不足。主要表现在:1.作业形式单一。主要以书面的计算题和应用题为主,这不符合小学生喜新求异的特
世界建筑大师格罗培斯在设计迪斯尼乐园各景点之间的路该怎样连接时,他采用这样的方法:撒上草种,提前开放。在迪斯尼乐园提前开放的半年里,草地被踩出许多小道,这些踩出的小道有宽有窄,优雅自然。第二年,格罗培斯让人按这些踩出的痕迹铺设了人行道。1971年在伦敦园林建筑艺术研讨会上,迪斯尼乐园的路径设计因为适合游人在各景点的联接而被评为“世界最佳路径”。  教学中,什么方法才是最佳呢?笔者认为探究、合作、创
问题生成:  航天小学 158名同学参加夏令营活动,他们要到息烽集中营参观学习,每辆车限载乘客30人,怎样租车更合适?  教学片断:  生1:158÷30,把158看作150,因为150÷30=5,所以我认为要租5辆车。  生2:我认为他的说法不对。如果租5辆车,肯定会有8名同学没有车坐,所以我觉得应该是5 1,要6辆车。  师:同学们有意见吗?(大部分学生都表示没意见)  生3:我觉得只为8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