舌尖上的乡愁

来源 :作文周刊·七年级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aoerwj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母亲的手艺★
  1.时至今日,我还是觉得,童年时母亲所做的饭菜,天下为最,无与伦比。那时,家境贫寒,天天吃的基本上都是俗食。也就是说,都是从黑土地里长出来的养命植物。家乡人平日里吃的都是小米、高粱、苞谷和荞麦。荞麦产量低,因此稀贵。吃荞面饸饹和荞面饺子,算是改善生活。
  母亲的荞面饸饹,是神来之食。左邻右舍无不夸其为一绝。还有杂面饸饹,是我母亲的独创品牌。依稀记得,它的做法是:先是把高粱米、苞米渣子、小米等杂粮泡在大土盆里,放在灶台上发酵,待散发出一些酒香酸味后将其捞出,摊晒在用红柳条编织的大笸箩里。待手感稍微潮湿后,就拿去用碾子碾,用细孔筛子筛。和面时,还放一些什么,就记不大清楚了,反正,压出来的饸饹面,筋道又细长,香浓扑鼻,很是诱人。汤,一般以酸菜汤为主。汤里很少有肉,大都炝一些植物油而已,但吃起来,酸甜可口,让人大发食欲。因为那都是纯天然植物,没有半点污染,味纯而喷发出一屋的自然之香,那是我永远的记忆。假如,让我现在去选择满汉全席或杂面饸饹其中的一种,我会毫不犹豫地选择后者。因为胃和心,牢牢记住的,就是那个滋味!更因为它是出自慈母之手。普天下,什么香味能夠抵过母爱之香味呢?
  譬如,今天的饭铺和超市里,玉米面贴饼和窝窝头都有外卖,然而我很少去眷顾。原因是没有我母亲做的那种诱人馋虫的口感和香味。母亲做的玉米面窝头,光泽若金,香浓酥软,酸里带甜,有着特殊的天然之味。里边包的是似烂非烂的大颗芸豆。嚼起来,有一种特别的口感,叫你一辈子也吃不腻。而母亲做的玉米面贴饼,无论包有芸豆或者无,都让人几口便咽尽,因为它太让人开胃了。家里的大铁锅,可绕圈贴15个大贴饼在上端,下边是常有变化的炖菜,菜熟饼亦熟,饼子里喷发的,皆是新鲜菜肴的自然香味,微咸而甜。一个大贴饼,一碗炖菜,足以填饱我们的肚子,并口有余香,胃有屯粮。
  (节选自查干《味蕾上的童年》。题目为编者加)
  阅读点滴
  选段开宗明义地点明了“童年时母亲所做的饭菜,天下为最,无与伦比”,然后满怀深情地回忆了童年时母亲做的荞麦饸饹和玉米面窝头,表达了作者对亲人、故乡的思念。
  当然,选段最引人注目的地方在于对母亲做饭的过程叙述得极为详细,因为其中融入了母亲浓浓的爱意,那是作者童年时幸福的源泉,因而记忆深刻。
  小编插话
  你的记忆中是否也有这样一种让你记忆深刻的美食呢?
  2.每到腊月初八,母亲就会早早地起床熬腊八粥。腊八粥的食材是很丰富的,除了可以选用米、豆等粮食作物之外,还可加入青菜、茨菰、荸荠、红枣、白果、莲子、杏干、核桃仁等混合煮成。听母亲说,根据“腊八”一词中的“八”字,一般在配料时都是以凑齐八样为宜,搭配可随各人喜好而定。
  熬腊八粥是很费时的,但母亲却总是很有耐心。她先将豆油在锅里烧热,再放进葱花和盐爆锅,然后逐步加入水和配料;待锅烧开后,才会放点菜叶进去搅匀。其中,花生米是母亲用菜刀在面板上挨个切成碎块的。喝着母亲做的腊八粥,每当嚼到里面的花生米时,都感觉那味道真是格外的香。
  当浓浓的香味在屋子里弥漫开来时,母亲便开始喊我们起床。腊月正是呵气成雾、滴水成冰的季节,每当我从被窝里钻出来,早已浑身冻得发抖。母亲把那香味扑鼻、色泽鲜艳的腊八粥盛到碗里时,我们激动的心情便再也按捺不住了,敞开腮帮子大吃一顿。因为粥烫得厉害,“吸吸溜溜”的声音便响成一片。一家人你一碗我一碗,一边品尝着香稠的美味,一边称赞着母亲的厨艺。母亲端着碗坐在一边也不管我们,只是用那充满了爱的目光凝视着我们。待到额头上、鼻尖上沁出细密的汗珠时,那心窝里别提有多温暖了!
  冬去春来,物换星移,近三十年的时光一晃而过。如今,腊八粥已不再是孩子们垂涎的美食了。虽然现在城市粥店里腊八粥的用料已与以前大相径庭,什么桂圆、莲子、枸杞、蜜饯等既营养又保健,但我吃来却总也吃不出当年的味道了。
  (节选自徐学平《母亲那碗腊八粥》。题目为编者加)
  我来品品
  小编插话
  小时候生活贫困,难得吃上一顿腊八粥,因此感到味道特别香甜;现在条件好了,食物日趋丰富,腊八粥已不再是稀罕物,因此也就吃不出当年的味道了。
  亲爱的同学们,你是否也有过这样的经历呢?
  ★上天的恩赐★
  3.深秋之后,红薯已经收完,小麦也已经种了,这时候,就进入了一年当中最长的一段农闲时间。由于地窖里的红薯不能长期存放,所以乡亲们的饮食就以红薯为主。在故乡,红薯有多种吃法,蒸红薯、煮红薯、烧红薯、烤红薯都很好吃。红薯干煮熟吃或熬粥时放几片,味道也很好,不过更多还是加工成面粉,和其他面粉掺在一起做成馒头、面条之类的食物。在那段饥饿岁月里,真是“红薯汤、红薯馍,离了红薯不能活”啊。
  红薯的味道香甜甘美,但一日三餐顿顿吃红薯,好味道就会越吃越淡。不过变换着花样做红薯饭,再辅之杂粮,这样的饮食还是可以接受的,毕竟“饿了香,饱了臭”嘛。当一个人饥肠辘辘时,吃什么饭不香?
  现在从城市到乡村,温饱早已不成问题,吃饭讲究营养,穿衣讲究高档。偶有亲朋好友聚餐,见到红薯,我总要抢先拿几块吃几口,那味道依然清香、依然甜美,那味道轻而易举地就把我带回了故乡,带回了那个年代,酸甜苦辣骤然涌上心头……说到底,红薯的味道,还是家的味道。
  红薯是故乡的符号,是故乡的记忆。红薯好吃,香甜绵软;红薯好看,像红衣少女;红薯好德,置身泥土,藏而不露。红薯承载着故乡的历史,记录着一段乡愁,记录着故乡人挥汗如雨的耕作场面和劳累时的呻吟、丰收时的欢笑。但我也在餐桌上听到过这样的声音:“红薯跟我有仇。”“唉,我看见红薯就烦。”我每每听到这些,心中就涌动着苦涩,脸上就显现出鄙夷,真想说:“人怎么能忘本呢?”
  (节选自高学奇《故乡的味道》。题目为编者加)
其他文献
现实生活中,总有太多的不如意,太多的抱怨;但是,如果我们能打开心门,让阳光照进来,就会感觉生活是多么的美好!  请以“感受生活的美好”为话题,写一篇作文。要求:(1)题目自拟,文体自定(诗歌除外);(2)要表达出自己的真情实感;(3)做到文从字顺;(4)不少于600字;(5)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地名和校名。  快乐的国庆假期  ◎徐 亮  以往的假期,我们都是在外婆家度过的。不过,今年的国庆长
期刊
朋友去北京,给我带回两盒包装精美的月饼。红漆木盒装着,华丽、雍容。揭开盒盖,不多的几只月饼躺在质地柔软的丝绒上,如皇家女儿,似金枝玉叶。  洗净了手,和家人带着虔诚的心,切了一只月饼来尝。为此,我还特地拿出宝贝一样收藏着的印花水晶盘,把月饼摆成菊花的模样。一家人欢欢喜喜地拿了吃,鱼翅做的馅,味道怪异,家人都只吃了一口,就放下了。我坚持吃两块,但终究,也受不了那份怪异。余下的,狠狠心,丢进了垃圾筒。
期刊
面前曲折的山路是我们此行的目的地,而在我们对面——那陡峭的山崖边,仍有各色花树在争奇斗艳。  车已经不能再往前走了,我们只好来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  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  一路走来,我们脚下踩的已不能称作石阶,大多只是一些碎石罢了,它们时而凸起,时而凹陷。路边还不时地闪现苍翠的树林,密密地织在这片土地上。远处笼罩着一层淡金色的光辉,构成了一幅美丽的画卷,真是“雾锁山头山锁雾,天连碧水碧连天”呀
期刊
不必说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樹,紫红的桑椹;也不必说鸣蝉在树叶里长吟,肥胖的黄蜂伏在菜花上,轻捷的叫天子(云雀)忽然从草间直窜向云霄里去了。单是周围的短短的泥墙根一带,就有无限趣味。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翻开断砖来,有时会遇见蜈蚣;还有斑蝥,倘若用手指按住它的脊梁,便会拍的一声,从后窍喷出一阵烟雾。何首乌藤和木莲藤缠络着,木莲有莲房一般的果实,何首乌有臃肿的根。有人说,何
期刊
总评  如今,不少同学在写微博日志、聊QQ时才思敏捷,富有真情;可到了写作文时,卻好像变了个人般,语言贫乏枯燥不说,空话、套话、大话成堆,虚情假意、胡编乱造都成了常态。在很多学生心里,作文就像一个无法解脱的魔咒。而卫子涵同学所展示的,恰恰就是这种无法回避的现实。作文运用比喻、对比等修辞手法,再现了小作者自己与作文较量过程中的种种惨状,战事的确很“惨烈”。  这篇作文的成功之处在于小作者用自己敏锐的
期刊
在如今这个智能手机、数码产品“肆虐”的时代,人与人之间的简单的面对面交流似乎成了奢侈的事情。相反,如果一天忘记带手机,相信大多数人都会坐立不安、魂不守舍的,仿佛整个人生郝被手机操控了。  智联招聘曾发布过一份针对28个主要城市中的白领一族手机的使用指数报告,结果显示:近八成的白领患上了手机依赖症,很大程度上被手机所控制。其中,北京白领使用手机的时间最长,每天平均达6.72个小时;广州白领以日用手机
期刊
一直以为,生活不过是简单的喜怒哀乐罢了。考试考得好——喜,给同学背了黑锅——怒,考试考砸了——哀,与同学打打闹闹一天——乐,却未曾想,这种认识是多么的单纯、肤浅与无知。  周末,我和舅舅一家一起去胜利塘捉螃蟹。我和表妹欢呼着挥动铲子,在泥里一插一挑,随着一块块泥沙混合物的飞起,一只只小螃蟹惊慌逃窜,但都难逃我们的魔爪。我和表妹得意地看着一只只“小囚犯”在水桶里乱撞,不由得大笑起来。  “啊——”这
期刊
女儿女婿要到外地出差,打电话要我到他们家帮忙照顾外孙女。  “您外孙女上大班,上午九点上课,下午四点放学;晚上得喝纯牛奶,如果你忘了,她会提醒你;每天早上必须强迫她吃下一个用任何烹饪手段做成的鸡蛋……”女儿事无巨细地列了一份长长的清单,贴在冰箱门上、外孙女门前、客厅墙上,甚至放进了我的衣服口袋里。这份清单除了上下学时间外,我怎么觉得是给我列的。  下午,我按时到幼儿园去接小家伙,小朋友们在校门口排
期刊
【就医作文】  我的一天  清晨,我走在大街上,迎着微凉的西风,任凭暖融融的阳光拂过脸颊,那种感觉,真的很惬意。尤其是当我看见一张张陌生却又挂着熟悉的微笑的脸时,我甚至感觉到了他们的眼睛里反射出的美好,感受到了这个季节给予人们的温柔,渐渐地,我放慢了脚步……  在我眼中,初冬有着冷艳的洁,沉静的思,洁净的美,这洁中含着纯白,思中蕴着春意,美中揽着花影。怪不得金马在《金马小语》里说冬是“生命链环中新
期刊
“夜雨剪春韭,新炊间黄粱。”(诗歌开头,引出文章的抒情对象——被杜甫保鲜在一首诗里历经千年仍散发着清香的雨夜春韭。)  一千多年前,那个雨夜里的春韭,被杜甫保鲜(“保鲜”指杜甫诗歌中的“韭菜”流传千年仍具有旺盛的生命力)在一首诗里,至今仍散发着清香。  我读过的唐诗,涉及写蔬菜或韭菜的,几乎都是五言,很少有七言或更长的句式。这很可能是因为这娇小、精致的可爱植物唤起了诗人们细腻、爱怜的情思,用五言这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