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下音乐教学存在的几个问题

来源 :成才之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yn609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音乐教师对新课程的认识、体会有了新的变化。音乐课堂呈现出一派生机勃勃的新面貌。但是,在课程改革实施的过程中,一些音乐教师不注意音乐课程自身的特点,片面追求个性教学风格和热闹的课堂气氛,忽略学生的音乐感知和感悟能力,在某些方面甚至进入了比较严重的误区,需要引起我们每一位音乐教师的高度重视。以下是我近几年来通过听课和自己的反思,发现的一些值得我们深思和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注重了兴趣爱好,忽视了音乐本体
  
  以“兴趣爱好为动力”是音乐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之一,如何让学生对音乐产生兴趣呢?音乐来源于生活,只有学生身边发生的事情才会让他们产生共鸣,才会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在教学中,有的教师就想到了安排一些与歌曲内容有关的活动来提高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这对于活跃课堂气氛确实起到了很好的作用,但同时也出现了一种情况,那就是和音乐的关系越来越远了。
  如在八年级(上)第一单元《内蒙古草原上的歌》一课的教学中,从课的导入开始,教师设计的花样繁多,自己充当导游带领学生到内蒙古旅游,真正做到了以情感入手,从心灵深处打动学生。但接下来的教学却让人觉得开始变味了,教师让学生一会儿交流自己所了解的蒙古草原的知识,一会儿学做蒙古舞的一些基本动作,一会儿学说几句蒙古话,一会儿学习骑马动作……真是热闹极了,学生玩得很开心。然而这节课最主要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学会准确、有表情地演唱歌曲《内蒙古草原上的歌》,可一堂课下来,真正会正确演唱歌曲的人却寥寥无几。其实,音乐课应该紧紧抓住音乐最本位的东西来进行教学,如果抛弃这些最主要的东西。而过分地追求音乐的趣味性、娱乐性,把次要的东西当做正餐,那么学生长期在这样的教学下,谈什么审美能力的提高,又谈什么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呢?
  
  二、注重审美素质,忽视知识技能
  
  过去的音乐教学过于重视音乐知识技能的传授,产生了一些与审美相悖的现象。实施新课程后,很多教师却片面地认为双基和技能的学习不重要了。以致在教学课堂上不敢涉及音乐知识。连最基本的识谱、节奏、听觉练习等也被舍弃了。
  如在《七子之歌》一课的教学中,教师设计了很多的教学环节,先由教师深情朗读诗歌导入新课。然后和学生交流诗歌所表达的内容和情感,再和学生交流澳门的一些相关知识,下的工夫不谓不大,每位学生都很投入,由于这首歌曲学生已经非常熟悉了,教师也就没有安排专门的学唱,只是让学生一次又一次地聆听,但每次教师都没有提什么具体的聆听要求。课堂容量倒是大了,但整个授课过程教师却没有能很好地从音乐要素人手,没有解决歌曲中的弱起小节及六度大跳这些基本的双基知识点。更不用说从歌曲的重、难点入手。体会歌曲的意境美、思想美,只泛泛而问,你听到了什么?你有什么感受?他们在强化审美性的同时却忽视了音乐基础知识的工具性;强调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同时又舍弃了知识与能力,其实质是对音乐课程改革新理念认识的偏离。
  
  三、注重个性发展,忽视作品本意
  
  “每一个学生都有权利以自己独特的方式学习音乐,享受音乐的乐趣,参与各种音乐活动,表达个人的情感……”这是音乐新课程标准提出的新要求。在平时的教学中,教师经常会让学生发表自己对音乐的看法,或者让学生用动作进行表演,为学生提供了发展、张扬自己个性的广阔空间。教师往往鼓励学生随意地说、表演。因此课堂上经常看到有的学生海阔天空地胡侃、随意地乱表演。或者呆若木鸡、不知所措。置音乐本身的形象内涵于不顾。如在欣赏《百鸟朝凤》这首乐曲的教学中。教师让学生为这首乐曲取名。于是学生你一句我一句,教室里非常热闹,这似乎体现了高度的民主性及个性的承载性,确实也将音乐融入了个人情感,并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进行了思考。体现了一定的个性,但却与作者的创作意愿相差甚远。此时,教师在肯定学生积极思考、创造的同时。不仅要引导学生充分感受音乐所带来的愉悦感,也要引导学生走出浅层审美的局限,对音乐内容、内涵、情景进行美的升华。
  
  四、注重了学科综合,忽视了音乐特色
  
  现代音乐教学改革中,强调音乐学科是人文学科的一个重要领域,是人文精神在音乐教育中的体现。因此教学中音乐与相关学科的综合发展、渗透、互补是十分必要的。但这种综合一定要慎重。稍不注意就会产生喧宾夺主的现象,成为生硬和机械的学科内容叠加的“杂科”。如在《春之声》一课的教学中,某教师的教学安排如下环节:(1)自由讨论春天在哪里?(2)朗诵诗词《春晓》。并用自己的语言赞美心中的春天。(3)欣赏美术作品《春》《春色》《放风筝》等。(4)画自己心中的春天。(5)介绍风筝的制作。(6)最后齐唱《春之歌》。
  这节课确实有其闪光点,该教师在课中积极融入了相关学科。内容丰富、形式多样,体现了音乐人文学科的属性,加深了学生对春天的理解。但在这堂音乐课中,其音乐学习部分仅体现在对《春之歌》的演唱上,使这堂看似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音乐课变成了不伦不类的综合课。学科间的融合无可厚非。但一定要融合有度,否则就成了简单相加的“杂烩课”;学科综合更要融合有质,否则就会消亡了音乐学科的本质与特性。以音乐为主体,不仅符合音乐学科的性质和特点,而且有利于学生音乐能力的培养。那种完全撇开音乐课的特点。将音乐课上成“四不像”的倾向虽然貌似综合,实则是舍本逐末的盲目综合与伪综合。
其他文献
古往今来,什么是正确的歌唱方法成了讨论不休的话题。因为歌唱的无穷魅力与抽象性而使得它更笼罩了神秘的气息,对它进行深入研究和讨论是非常具有前景的一项课题,具有深远的意义。本文力求简洁明了地阐述正确歌唱的内涵。希望对正确歌唱方法的研究有所帮助。  人的嗓音,就是一件乐器。人要做到能正确、科学地利用好嗓音这件乐器表现音乐,了解嗓音生理结构和发声原理是前提。人的发声器大体由声带(含假声带)、胸腔、喉腔、咽
“过于自信和自尊”是《芦花荡》中的主要人物“老头子”的性格核心。正是这一性格核心造就了他“重然诺,轻生死”的侠义风范,孙犁因而在美丽的白洋淀上唱响了一曲侠义精神的赞
<正> 高凤翰,字西园,号南村,又号南阜、南阜山人,山东胶州人。生于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雍正六年(1728年)试贤良方正,名列一等,被任为歙县丞。其间曾一度署休宁令、绩溪令,但均很短暂,不久就返任歙丞。乾隆初监泰州坝,不久去官。乾隆十四年(1749年)去世,终年六十七岁。高凤翰早年即有诗名,善书画,长于治印,与高其佩、郑板桥、金冬心等画家相友善。乾隆二年丁巳(1737年),正当他五十五岁,艺术臻于成熟的创作盛期,突患风痹症,右臂病废,不能从事书写和绘画。他以惊人的毅力,顽强地以左手进
一、课文作了“修润”。但未注明何处“修润”。为何“修润”叶圣陶在《大力研究语文教学尽快改进语文教学》一文中说:“语文教材无非是例子。”又说:“‘教’是为了达到用不着
通过分析大学生身体和心理素质现状,提出了高校体育教学应培养学生竞争能力,包括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运动能力、创新意识、承受挫折能力、个人能力和团队精神等。
初中《体育与健康》教学的内容包括基本理论知识部分和实践部分。其中基本理论知识不仅是指导初中学生体育实践所必需的,也是初中学生应具备的体育文化素养。普通初中《体育与
本研究收集健康成年人(20-30岁)刺激性腮腺唾液,用生物素凝胶P-2层析分离出一族纯化的唾液富组蛋白,光密度监测和细胞活力分析证明富组蛋白能抑制或杀灭白色念珠菌牙生孢子,透射电子显微镜
面对同一作品,不同的读者可以从中读出极富个性色彩的“我”的理解,也会因见解之异而出现纷争。争之不得,求诸于作者之事也常见。而古诗文历时久远,我们再也无法向其创作者询问创
目的:调查天津某三甲中医院基于医院信息系统护理工作量,了解其现状。方法:利用医院信息系统,结合负荷权重法对护理工作量进行统计。结果:从医院信息系统中筛选124项护理相关工
逆行性牙髓炎在临床上虽常见,但要做到准确诊断与合理治疗却不易。笔者对7年来确诊为逆行性牙髓炎的病例特征进行总结分析,现报告如下。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