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新媒体信息需求与行为实证研究

来源 :武汉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xxfe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新媒体时代的到来,给传媒业与信息服务业带来了巨大冲击,在这一新环境下大学生的信息需求与行为呈现出新的变化趋势,作为文化服务基地的圖书馆尤其是高校图书馆应适应新时代变化而改变传统服务模式以满足用户新的信息需求。以武汉理工大学在校生为研究对象,采用问卷形式获取234份有效样本,重点就大学生在新媒体环境下信息需求与行为变化进行了分析研究。
  关键词:新媒体;信息服务;信息需求;信息行为;大学生
  中图分类号:G252文献标识码:ADOI:10.3963/j.issn.16716477.2018.03.0016
  收稿日期:20171210
  作者简介:刘银红(1978-),女,湖北大悟人,武汉理工大学图书馆馆员,主要从事信息服务研究。
  *基金项目:湖北省高校图工委基金项目“新媒体环境下图书馆服务流程重塑研究”(2015-SBYB-15)武汉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年第31卷第3期刘银红等:大学生新媒体信息需求与行为实证研究
  1967年,美国CBS(哥伦比亚电视网)技术研究所所长P·戈尔德马(P·Goldmark)第一次提出了“新媒体”(new media)[1],一个具有新理念、新模式、新效应、新价值的概念由此诞生,并以锐不可当之势给传媒业、信息服务业带来了巨大变革。新媒体以互联网、智能手机、社交网络、即时通信、微信、微博、博客、论坛、百科、网络电视、数字杂志和电子书等为代表,深刻地改变着人们的信息消费方式、生活方式,甚至是思维方式,也对图书馆事业的发展提出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在这样的大环境下,国内外图书馆也开始不遗余力地利用各种新媒体技术进行资源建设与服务推广,新媒体已成为图书馆信息服务的新趋势。
  新媒体具有交互性与即时性、海量性与共享性、多媒体与超文本、个性化与社群化等特征,新媒体独有的特征及其在图书馆中的应用促使用户的信息需求与行为发生了新的变化,大学生作为新生代一向对新生事物比较关注,那么他们对新媒体的接受程度与使用情况如何,有待我们进一步了解与把握。图书馆服务的终极目标是满足用户的需求,因此,我们从了解用户需求与分析用户行为特点出发才能有目的、有针对性地提供用户满意的服务。
  一、相关研究现状
  信息行为开始于用户意识到自身对某种信息需求的认知,当用户有了信息需求之后,才会产生信息行为,可见信息行为研究与信息需求密不可分,一项新信息服务的开展,必须先了解用户需求需求及其行为特点。新媒体的出现与广泛应用,当代大学生能否接受并有效掌握和运用这一新手段、新方法,对现代高校图书馆高效开展服务及提高师生服务满意度来说至关重要。通过了解用户行为意愿并间接推测其接受图书馆服务的意愿,就能了解用户以后的意愿倾向,作为图书馆调整其服务内容、服务方式,提供服务质量的参考依据[2]。
  利用中国知网(CNKI)数据库,在高级检索的主题项同时输入“新媒体”、“大学生”、“信息需求/信息行为”这几个主要关键词进行检索(即专业检索中采用检索式“SU=新媒体*大学生*(信息需求+信息行为)”),截止到2017年9月1日,共检索出9篇论文。逐篇筛选统计发现,主要涉及大学生微信与手机使用行为、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思政教育、大学生从新媒体中获取健康信息的行为偏向等问题的研究。例如,刘鑫对大学生从新媒体中获取健康信息行为偏向进行了研究[3];叶平浩等基于武汉商学院的问卷调查研究了社会化网络环境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引导问题[4];伍雪梅等以重庆地区为例对公众科普信息需求进行了调查并提出相应对策[5];王玲宁尝试把采纳、使用和依赖整合起来,对大学生的微信使用行为进行了一个系统的考察[6];陈丹阳以媒介依赖理论为理论框架,探讨了新媒体时代环境下上海高校学生对手机媒体的依赖情况[7];李韶宏研究了新媒体时代大学生处理暴力新闻所显现出来的德育问题[8];李莲莲以长春大学特教学院在校视障大学生为研究对象,通过实地调研了解他们使用媒介尤其是通过新媒体接触社会信息的情况[9]。上述论文均侧重于某一方面的研究,缺乏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信息需求与信息行为的系统性研究。其中,主要相关文献有2篇,郑瑞君以问卷调查和访谈为基础,在全面了解大学生信息接受中的行为方式基础上,分析了其中存在的问题并得出了一些建议[10],侧重于新媒体环境大学生正确信息价值观念的形成;沈劲枝等则对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信息需求与获取方式进行了理论分析[11],存在实例研究不足之处。通过以上文献分析可知:国内学术界对大学生新媒体信息需求与行为特征的研究内容单一,实际情况了解不够充分,主要原因在于缺乏对应的用户行为基础数据及相应的分析研究。
  本文针对新媒体环境下用户需求与行为基础数据缺乏的问题,采用问卷调查方法,以武汉理工大学在校生为研究对象,进行数据采集与分析,了解和掌握大学生新媒体信息需求与信息行为特点,为高校图书馆在新媒体环境下开展信息服务提供参考,以期能提升高校图书馆新媒体环境下的用户体验和服务质量。
  二、样本选择与结构特征
  为了解和掌握目前高校学生的信息需求与信息行为特点,针对大学生的新媒体认知与使用情况、信息获取方式、资源利用需求,设计了14个问题,以武汉理工大学在校学生为蓝本,发放问卷300份,回收260份,回收率86.67%,其中有效问卷235份。在样本中,男性169人,占样本总数的71.91%;女性66人,占样本总数的28.09%;男女性别比例相差明显,体现出理工院校的特点之一——男生人数多于女性人数。其中,理工科224人,占样本总数的95.74%;人文社科10人,占样本总数的4.26%;该数据充分体现出理工院校的又一特点——专业设置以理工科为主,人文社科次之。
  在样本中,本科生有135人,占样本总数的57.45%;硕士有92人,占样本总数的39.15%;博士7人,占样本总数的2.98%;其他仅为1人,占0.42%;本文研究对象为“大学生”,故除去“其他”1人次,下文中的数据统计均以234份有效问卷为基础进行相关问题的分析研究。   三、大学生新媒体信息需求与信息行为表现
  (一) 新媒体被使用情况
  统计调查问卷显示,71.79%的用戶使用过图书馆新媒体(移动图书馆等)信息服务,28.21%的用户未使用过图书馆新媒体信息服务,其未使用过的原因为:34.78%的用户不知道图书馆提供此项服务,23.19%的用户不习惯使用新媒体,10.14%的用户仅听说过但不知道有什么用,28.99%的用户还不知道图书馆提供新媒体信息服务,同时还有2人明确指出“还没有必须要用到它的时候,并且也不知道”,可见图书馆对新媒体信息服务的使用方法、服务内容等宣传力度还有待加强。
  2016年4月18日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公布了第十三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结果。调查数据显示,我国成年国民每天接触新兴媒介的时长整体上均有不同程度的提升,手机阅读接触时长增长显著。2015年,我国成年国民的网络在线阅读、手机阅读、电子阅读器阅读、Pad(平板电脑)阅读和光盘阅读接触率均有所上升。数字化阅读方式(网络在线阅读、手机阅读、电子阅读器阅读、光盘阅读、Pad阅读等)的接触率为64.0%,较2014年的58.1%上升了5.9个百分点。在手机阅读接触者中,超过八成的人(87.4%)进行过微信阅读,而有数字化阅读行为的成年人中近九成为49周岁以下人群[12]。本文以大学生为研究对象所得出的数据统计显示,有71.79%的大学生使用过图书馆新媒体(移动图书馆等)信息服务,上述两项统计充分体现出大学生作为新生代的代表所能接受新技术、新事物、新服务的程度要高于一般国民。
  (二)新媒体信息服务的使用情况
  1.设备使用情况及利用频率分析。新媒体环境下,图书馆将传统的信息服务通过新媒体技术随时随地快捷、形象地提供给用户,目前所采用的设备主要有电脑、智能手机以及iPad等终端。统计调查问卷显示,通过手机利用新媒体信息服务的比例为50.30%,电脑为47.88%,平板及其他终端为1.82%,这与目前我国为全球最大手机用户拥有量的情况相符[13]。这一方面是由于智能手机具备无线接入互联网功能,能随时随地使用与携带方便,另一方面也体现出其功能强大。众所周知,智能手机不仅仅是一台具有通话功能的通讯工具,而是一台小型移动电脑,能大体实现电脑的功能,具有PDA的功能并有开放性的操作系统、人性化等特点,智能手机以其独特的魅力在新媒体时代占据重要的一席之地。
  虽然智能手机在图书馆新媒体信息服务中的使用情况值得关注,但是通过智能手机等新媒体设备来利用图书馆信息服务的频率并不高,其中只有20.61%的用户经常通过新媒体利用图书馆,74.55%的用户偶尔通过新媒体利用图书馆,而有8人(占比4.85%)基本不用。其原因可从“使用图书馆新媒体信息服务的目的”这一统计窥见一斑。其中有4.90%的人对图书馆新媒体信息服务持“好奇”的态度,39.33%的人以查询(个人借阅信息、图书馆目录或者电子出版物)为目的,而移动阅读为9.51%,办理续借、预约服务的占17.29%,使用数据库资源的占25.07%,闲暇时间翻一下、看看东西打发时间的和持好奇态度的均占比4.90%。可见有相当于一部分用户对图书馆新媒体信息服务认识不足,还停留在好奇与图书馆传统服务新手段利用阶段。
  2.新媒体信息服务内容。目前,图书馆通过新媒体提供的信息服务有书目检索(馆藏书目等)、在线借阅续借、讲座通知等,用户访问利用最多的是书目检索、图书借阅服务,详情见图1。
  图1图书馆新媒体信息服务内容上述数据显示,目前用户主要利用图书馆通过新媒体所提供的浅层信息服务,也是图书馆传统信息服务在新媒体时代的延伸服务——通过新媒体的形式来提供给用户,如书目检索、图书借阅等。而对于深层次服务,如信息咨询、数据库利用等还有待进一步加强,图书馆也缺乏借助新媒体这一平台提供个性化服务的实践。
  目前通过新媒体利用图书馆信息服务所考虑的因素主要出于时间、成本、移动图书馆的功能、阅读环境与氛围、个人阅读习惯 、操作习惯以及安全性等,具体见图2。
  图2通过新媒体使用图书馆信息服务所考虑的因素同时对用户所期待图书馆通过哪些新媒体进行信息服务也进行了调查研究,其中微信等社交网络、手机短信、移动图书馆等占有相当大的比重,大约53.35%(详情见图3),这里也充分体现出智能手机普及性与便利性,因为智能手机只需要安装有微信与移动图书馆APP,那么在有网的地方都能利用相应的图书馆信息服务。其中,还有2人提出希望通过专用的新媒体来利用图书馆信息服务,图书馆确实在这方面有所尝试,比如武汉理工大学图书馆在四个校区都设置有专门的新媒体终端。
  图3用户所期待图书馆能采用的新媒体形式3.新媒体给图书馆与用户所带来的影响。新媒体在图书馆服务中的应用,无疑带来一股新风,让信息获取变得更加方便,打破时间与地域的界限,随时随地都能利用图书馆的信息资源,使生活学习更加便利有效,虽然会增加通讯费用与安全性问题,并且由于其多功能性会让人分心,用户所受诱惑将更大,对此,有66.28%的用户认为偶尔会受到干扰,28.49%的用户认为完全没有受到任何影响, 5.23%的用户认为干扰性很大,会造成分心,但是这些都不能掩盖其正面影响力,有25.44%的用户认为新媒体在图书馆的使用有很大的正面影响,既可以增强与同学的沟通,还提升了自己的综合素质;64.50%的用户认为有正面影响,对自己的学习生活均有帮助;9.47%的用户认为有一些负面影响,需要约束新媒体的使用时间;仅有0.59%的用户认为新媒体对自己的生活和学习没有影响,无一人认为新媒体有很大的负面影响,诸如减弱自己与他人面对面沟通,或影响自己的学业。由此可见,新媒体的使用与普及对人们生活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图书馆应利用好这一新媒介与技术,提高自身服务水平。
  四、新媒体时代下高校图书馆提升大学生新媒体素养的措施   本研究以新媒体环境为研究背景,通过问卷调查采集数据并对基础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对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信息需求与行为进行研究,通过相关分析得出如下结论:第一,新媒体在信息服务中的使用有很大的正面影响;第二,大学生作为新生代的代表,接受新技术、新事物、新服务的程度很高,对新媒体的接受程度与使用频率较高,而且比较偏向于使用网络或手机获取各种信息;第三,图书馆尤其是高校图书馆对新媒体在其信息服务中的使用有待加强宣传推广,如微信推送、专题推荐、电子屏幕等各种方式加强图书馆新媒体宣传。基于此,高校图书馆应积极采取相应的措施,加强新媒体宣传及服务推广,进行大学生信息素养教育以提高他们综合运用新媒体的能力,以适应新媒体时代的发展。
  (一)加强宣传推广,树立新媒体意识
  新媒体时代的到来是信息技术、传播技术、移动网络技术等新理论与新技术发展的结果,大学生需要了解新媒体时代的这些新技术,学习使用新媒体的正确策略,才能提高学习效率,获取有用信息,达到有效学习的目的。新媒体给图书馆带来了新的宣传与交流方式[14],在新媒体环境下,智能手机与网络占领了信息和资讯传播的重要领地,在微信、微博等平台下,通过互联网信息与多媒体技术的运用,可以将各种不同的信息(图表、文字、图像、动画、声音等)有机集成在一起,各种网络语言和新语体层出不穷,其个性化或新奇诙谐的风格深受青少年的喜爱,采用这些新语体撰写与传播信息的微博、微信、QQ或者网络文章比较容易被年轻人接受从而能得到较高的转发率、阅读率或点击率,在轻松的环境下能达到使其掌握相关的信息和提供信息使用的能力,了解并使用向用户介绍和推送的图书馆服务。
  (二)采纳新媒体思维,开展大学生信息素养教育
  新媒体时代是一个信息爆炸的时代,要求信息参与者具有一定的信息意识、信息知识、信息能力以及相应的信息道德素质,这四个层面即是信息素养所包括的含义[15]。为了提高大学生新媒体信息素养,帮助大学生学会判断什么时候需要什么样的信息,并且懂得如何去获取有效信息,如何去评价和有效利用所需的信息,高校图书馆应采取相应的措施对大学生进行信息素养教育。高校图书馆在提升大学生信息素养中具有无与伦比的优势,图书馆是学校的文化信息中心,有丰富的文献信息资源和完备的硬件设施,有一支受過专业素质训练且拥有专业理论知识和丰富实践经验的专业化团队,他们能通过对文献资源开放及对新技术的运用能力,针对不同的用户提供不同的信息服务,馆员在对大学生提供信息服务的同时,对大学生用户群体信息素质的提高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培养大学生“如何分析、利用和评价信息,重点培养学生的信息道德、独立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16]可见,高校图书馆有条件、有能力为提升大学生信息素养作出努力与贡献,同时也是职责所在。图书馆馆员可定期举办讲座和新生入学培训,有组织地向学生传授图书馆电子资源的使用方法,对提高学生的文献检索能力和信息收集能力有显著作用。还可以借助新媒体与网络技术开展线上教学,如在大学生信息素养教育中受到热捧并发挥巨大作用的开放教育平台——MOOC,其打破了传统教学模式,利用新媒体平台使用户更好地自主选择学习资源,实现开放获取。国内外图书馆正积极进行尝试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如武汉大学黄如花教授讲授的《信息检索》在中国大学 MOOC平台——“爱课程”上线,面向全民开展信息素养教育[17]。此外,中国科学科技大学以信息素养夏令营的方式,培养高校研究生在科研学习活动中信息获取、信息分析、信息处理等信息素养能力[18],美国图书馆协会(ALA)利用MOOC 平台开设了Teaching Information Literacy to College Students等3门课程[19],充分证明了MOOC这一教学与服务模式是值得推广应用的,各个高校图书馆应顺应信息技术发展和教育的时代潮流,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开展新媒体信息素养教育,借助移动互联网技术,利用QQ群、微信、微博、在线视频、微网站等新媒体形式,开展“在线化”的信息教育课程,提供专业性的网络在线服务和教学互动,实现信息素养教育的广泛性、实时性、便利性、互动性和有效性。
  (三)提升图书馆员综合能力,创新服务模式
  新媒体技术的应用激发了用户对图书馆的新需求,给图书馆带来新的服务项目。充分借助新媒体渠道,将图书馆服务与之融合,引领信息服务的新模式、拓展信息服务的新渠道。图书馆在通过移动图书馆、微信图书馆进行常规资源服务的同时,开展学术社交圈、阅读推广、信息素养提升、学科评估、项目跟踪、管理咨询、学术认定等深度服务,已成为图书馆服务的主流。而作为大学生信息素养能力培养的主要力量——图书馆员的作用和地位相较传统模式也发生了新的变化,图书馆员不仅仅要对图书资源进行管理、组织、维护、检查,还要进一步承担提供和传播信息资源的责任。这就需要相关管理层在强化图书馆员专业能力的同时深化对图书馆员的继续教育,增强创新能力建设,摒弃传统图书馆信息服务中的缺点和诟病,坚持“以人为本、服务至上”的理念,满足用户需求,利用新技术,以多种形式与手段提供多元化个性化服务。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图书馆要积极为馆员提供更高的进修平台,为馆员提供出国进修机会,学习国外图书馆发达的技术和服务理念,或者邀请相关专家开展专题讲座等。同时也可组织馆员进行馆际之间的学习、交流、参观等,相互交流与传递工作经验,分享学术心得与体会等,在合作共享中促进图书馆员创新能力与综合能力的提高,促进图书馆继续教育能力的深化改革[20]。
  注释:
  ①
  [参考文献]
  [1]蒋宏,徐剑.新媒体导论[M].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6:12.
  [2]冯琼.图书馆服务质量与读者行为意愿研究[J].图书馆学研究,2010(9):9194.
  [3]刘鑫.大学生从新媒体中获取健康信息行为偏向研究[J].东南传播,2015(12):9092.   [4]叶平浩,施卫东,徐丽.社会化网络环境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引导研究:基于武汉商学院的问卷调查[J].职大学报,2014(2):108111.
  [5]伍雪梅,童明余.公众科普信息需求调查与对策研究:以重庆地区为例[J].现代情报,2014,34(12):8489.
  [6]王玲宁.采纳、接触和依赖:大学生微信使用行为及其影响因素研究[J].新闻大学,2014(6):6270.
  [7]陈丹阳.上海高校学生手机媒体依赖状况研究[D].上海:上海外国语大学,2017:1017.
  [8]李韶宏.新媒体时代大学生处理暴力新闻所显现出来的德育问题[J].知音励志,2016(16):102.
  [9]李莲莲.新媒体环境下视障大学生的信息无障碍建设[J].新媒体与社会,2016(1):181191.
  [10]郑瑞君.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信息接受的行为方式[J].北京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15(1):714.
  [11]沈勁枝,李玉洁.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信息需求分析[J].科教文汇(下旬刊),2015(4):3233.
  [12]中国出版物. 第十三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数据在京发布[EB/OL]. (20160419)[20171022]. http://www.chuban.cc/djbd/201604/t20160419_173544.html.
  [13]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第38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EB/OL]. [20161004].http://www.cnnic.cn/hlwfzyj/hlwxzbg/hlwtjbg/201608/t20160803_54392.htm.
  [14]Nielsen H J. New media and new roles of librarianship[J]. New Library World, 2013, 106(11/12):510518.
  [15]百度百科.信息素养[DB/OL].[20170820].https://baike.baidu.com/item/%E4%BF%A1%E6%81%AF%E7%B4%A0%E5%85%BB/937143?fr=Aladdin.
  [16]金华,文怡.全媒体时代高校图书馆信息教育职能的拓展[J].图书馆学刊,2013(1):6869,74.
  [17]黄如花,李白杨.MOOC 背景下信息素养教育的变革[J].图书情报知识,2015(4):1425.
其他文献
摘要:建设一流的智库是国家软实力的重要标志。当前我国的智库建设与国际一流智库相比还存在六方面的问题:缺少相对的独立性;经费支持渠道单一;缺少国际影响力;缺乏公信力;高校智库发展不平衡;智库数量和研究成果质量不匹配。以EAI为例,介绍了新加坡智库具有的诸多特色,即:有一流学者领衔的学术团队;有国际学术交流和研究的浓厚氛围;有灵活的智库管理制度;有丰富的图书资料;有广泛的社会影响力。新加坡智库的成功经
期刊
摘要:如何处理与家庭成员、朋友以及陌生人之间的关系,是我们所有人都面临的一项挑战。存在于亲密关系中的冲突和分歧,触发了我们的情感反应和防御态度,从而为我们观察自身和他人提供了一面镜子,并促使我们提升自我认知。可以说,人们对亲密感的欲望和需要,与对他者的恐惧感一样真实。这些恐惧包括:对丧失权力或者掌控力的焦虑,以及对我们不得不屈服于他人的意愿而丧失自我完整性的担忧。不过,借助共情心的作用,这种将事物
期刊
摘要: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提出了一系列治国理政的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作为“四个全面”战略布局重要组成部分的全面依法治国,其提出具有重大的理论和实践意义。全面依法治国促进了马克思主义法治的新发展,推动了国家治理现代化的新境界,完善了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新格局,达成了公民价值观最大公约数的新凝练,提出了党的领导与依法治国关系的新阐述,是实现中国长治久安的一大法宝。  关键词:依
期刊
摘要:流动儿童是我国从传统农业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转型过程中出现的一个特殊群体,是附着于以农民为主的流动人口类型的亚群体。长期以来,流动儿童教育治理问题一直未能得到有效解决,究其原因,教育内部视角局限了既有治理路径的选择。从教育外部视角看,“流动”是流动儿童教育“问题化”的根源。“去‘问题化’”的关键在于实现流动儿童从“流动”向“不流动”的转变,而以工业下乡(乡镇企业)为主要模式的城镇化是实现该转变
期刊
摘要:就业是残疾人发展权实现的基本途径,按比例就业制度是残疾人就业权利的重要保障。国内外研究表明,按比例就业制度是维护残疾人就业权的主要形式,其对缩减残疾居民和非残疾居民的就业鸿沟具有积极成效,但仍存在忽视残疾人就业能力提升的问题。结合中国家庭收入调查2007年和2013年的数据研究,运用汇合分析和双重差分法研究发现《残疾人保障法》修改对提升残疾人就业无显著影响。同时,数据显示残疾人就业能力对其就
期刊
摘要:现象学的空间性即空间构造是建立在身体的视域运动之上的,通过权能性、滞留、去除透视和统觉达成。从现象学的空间对身体进行考察可以发现,身体具有整体与部分、在场与缺席两个特性。当下文化正是滥用了现象学空间性考察和还原下身体的整体与部分、在场与缺席的特性——这主要表现在整体与部分、在场和缺席双重特性在衣着服饰上的滥用以及在场和缺席维度下主体身体空间建构方式发生变化、主体交流方式发生变化、现代性时间走
期刊
摘要:以湖北省66个县级行政单位为样本,对撤县设市改革的制度绩效进行了评估,发现撤县设市改革尽管在宏观层面实现了预期的目标,但地方与中央在改革上的“动力差”以及地方自主性的增长,使其在改革过程中出现了“越位”与“缺位”的失范行为,进而造成了地方经济不协调、政治不稳定、社会不信任等改革意外后果。因此在新时期“县改市”热潮中,国家需要完善撤县设市的法律规制,在改革方式上实现利益主体间的多元互动与“上下
期刊
摘要:2018年4月26日在武汉大学主办的“中国新诗接受史研究(1917-1949)高端论坛” 主要围绕“中国新诗接受史研究(1917-1949)”展开,来自全国各高校及学术机构的40余位现当代文学研究专家学者对如何突破新诗研究旧范式、新诗传播接受文献抢救的难度与对策、新诗接受史研究的有效途径、新诗与旧诗的传播空间与共时性等具体问题进行了深入研讨,并反思了百年新诗研究过程的思路与局限,试图指出中国
期刊
摘要:现代城市公园的设计理念不再是简单的园与林的混合物,而是以植物造景为主体、表现以人为本、具备文化艺术气息的美学构想,要求空间同内容相辅相成,协调发展,以提高公园的审美意境。一般来说,对公园植物进行配置时,要求将植物的线条、形体以及色彩等加以合理搭配,使植物能够同环境的生态适应性相符合,并且要求配置后能够展现植物个体与群体相互间的色彩美、形态美以及意境美。然而,植物配置工作不仅仅是借助于植物来展
期刊
摘要:中国现代小城小说里有大量的对死亡的叙写。中国现代小城小说文本里的死亡叙事既是对个体生命的人文关怀,又是对社会现实的反映和对社会痼疾的暴露与批判,也是关于生命和自由的伦理叙事,体现了作家对现实的思考、对民族命运的探寻和对未来的期待与呼唤。  关键词:小城小说;死亡书写;生命关怀;生存探寻  中图分类号:I206.6; I207.42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3/j.issn.16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