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意兼得

来源 :山西教育·教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unterfall_hors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阅读是什么?有一种答案很有道理,那就是建立在主观投射基础上的一种认知活动。不过,透过当下情形,我们发现阅读教学仍以重“意”为主,将语篇词汇、语句等反复地揣摩,反复研读其中的内容(内涵)、思想、情感等,甚至总结出了一套阅读理解的定律,可谓是以文悟道,发现其中的真情实感。恰恰相反,学生对语言文本中的“言”却是少了雕琢和耐力,不能由语篇中外在言语形式来深入细致把握好运用好好词、好句、好段、好篇的材料构件,不能形成正确语言规范意识和综合运用技能。“得意忘言”成了当前语文阅读教学不能不说的“隐痛”,做到言意兼得,恐怕应该是语文阅读教学的重要指向。
  一、研读文章,挖言得意
  文章体现着作者的心思、意图,更是凝聚着一定的深刻内涵。学会研读文章,从其中的陌生处深入探讨挖掘,对丰富语言表达内容与深化思想内涵有着一定的现实意义。关注学生与文本对话中的“障碍”,找出不解处,多驻足流连,多咀嚼品味,便会有意想不到的发现;突出探解值得回味处,便能给阅读增添无比新鲜的“鸡精”。
  研读,让阅读变得更加“招人喜爱”。如,苏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黄山奇松》第三自然段阅读引导中,深入研读文章表达内容与表达技巧,需要教师好好下一番工夫。语段中有“黄山松千姿百态。它们或屹立,或斜出,或弯曲;或仰,或俯,或卧;有的状如黑虎,有的形似孔雀……”很显然,此语句中描写的对象是黄山松,从姿态上展开叙述,需要我们挖掘松的千姿和百态。但从语言形式来研究,便会有一定的发现。有的同学阅读后认为,作者用了排比句罗列出黄山松的不同形状,紧扣了“千”与“百”的特征。有的同学则认为“屹立”“斜出”“弯曲”是形容词写姿态,中间“仰”“俯”“卧”是用动词写姿态,最后“状如黑虎”“形似孔雀”是用短语写姿态,可谓各不相同,等等。教师则在学生归纳总结的基础上不妨从“变”的角度予以引导,这样的研读便会更有深度和广度了。
  抓住细节研读是指导学生言意兼得的关键,因为往往越是普通之处越是隐藏着“暗沟潜流”,需要教师带领学生仔细观察,给他们指点迷津,让他们获得深层次阅读体验。多给学生自我表述的机会,让他们用浅显的语言阐述自己的异议,从中发现富有意义的体验与奥妙,喝上一碗心灵“鸡汤”。
  二、点拨有度,明言知意
  语言是有规律的,阅读理解的核心就是帮助学生找出规律,规范语言表达,提高运用的准确性和灵活性。这种规律需要学生在自我研读中主动揣摩,在自觉归纳中发现共同点和差异。这就需要教师在指导学生阅读过程中把握好尺度,既不能全部讲透道明,让学生成了接受知识的“容器”,这样难以调动学生探究的主观能动性,更不能不说,让学生在迷途中不知所措。
  点拨有度,便会发现不一样的精彩。如,在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桂花雨》的阅读引导中,学生对“桂花怎么会下雨?”定会产生疑惑。教师不妨引导学生仔细阅读第三段“摇桂花”,让他们去探讨其中的意思。有的同学从家人摇桂花的动作上分析,认为摇的过程其实就是产生“雨”的过程。有的同学从“我”说的话“真像下雨!好香的雨呀!”中探析,认为桂花纷纷落下的神态像下雨,从嗅觉的角度阐述了桂花雨的与众不同。有的同学从父亲吟诵的诗句“儿童解得摇花乐,花雨缤纷入梦甜”中赏析,从“摇”“落”“纷”来阐述自己的理解感知,认为摇的过程不仅快乐,更能得到观雨的视觉享受和闻香的愉悦之感,等等。通过这样的引导,学生便会从雨的形状、摇的快乐中获得深刻感知。
  指导点拨有度,能使学生带着问题和想法主动融进阅读,学生在预想中质疑,在探究中解惑,一定能使得阅读更有意义。在学生想说又说不出时适度点拨,给学生留有思考余地,帮助他们走出混沌蒙昧的状态。
  三、由此及彼,言而有意
  形式和内容是阅读指导中不可缺少的两个方面,都是学生值得探究的要点。离开了形式单独探究内容,必然会毫无章法可言,定会缺少规律性;离开了内容研究形式,必然会陷入虚无主义,缺少目标性。兼顾内容和形式两个方面,能使他们在彼此结合处找到平衡点。把握好形式与内容之间的联系,定会“言而有意,意里有言”。
  研究形式与内容,能让学生在由此及彼的探析中丰富视野和思维。如,在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说勤奋》的教学中,这篇文章不仅要让学生掌握其中的内容,还要让他们在学习中深有感触。在第二自然段中作者引述了童第周的例子告诉了我们什么道理?很多同学都能注意到,这展现了童第周靠着勤奋成为著名的生物学家。接下来华罗庚的讲话又有怎样的用意?有的同学说是总结了勤奋的意义,让我们从中获得了深刻的启示。有的同学说,是我们学习的榜样,给了我们指引。有的同学说,与文章的题目相呼应,等等。针对学生的发言,教师可引导其掌握归纳主旨的方法,让他们在深入阅读的过程中探究出更多的学习方法。
  由此及彼探究,能使得学生获得更多的自我探寻机会,从言意兼得中探析规律性。在指导中,应结合学生的理解感知能力,多设计符合学生言语认知规律的话题,能使得学生获得不一样的感悟,让他们能在跳起来摘果的过程中获得意和言。
  四、投射语篇,言意兼得
  阅读是学生建立在自己已有认知基础上的一种主观投射,是他们由言意兼得而生成的语言感知。多给学生自我认知研读揣摩的机会,舍得时间让他们能带着好奇和新鲜感主动与文本作者、人物进行对话,让他们在心有灵犀的基础上产生顿悟,定会使得阅读更有意义。多运用诵读、想象、发现等方法,帮助学生走出混沌之感,让他们获得深思体验。
  投射语篇过程就是学生理解感悟不断深化的过程。如,在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爱之链》的教学引导中,为了帮助学生明白“什么是爱”的真正内涵,可引导学生运用朗读全文的方法,鼓励他们说出自己的阅读感知,帮助他们从整体理解感知的角度明白乔所做事情的无私和大爱,让他们从相应的语言文字中找出言的内容。在此基础上,可要求学生运用想象,假如你就是乔的同事,你会对他所做的事情做怎样的评價?有的同学说,会向乔学习,让爱在自己的身上得以传递。有的同学说,会给乔一笔费用,帮助他走出困境。有的同学说,会一起帮助乔找份好工作,等等。在学生言意兼得的基础上,不妨引导学生归纳自己的阅读方法以及有益的精彩发现,给他们更多自我调适和转变的机会。
  指导学生通过诵读找出其中的精彩内容,运用想象联想深化推理,便于他们能享有充分自我探学的机会,得到更多的发现。朗读、想象、发现,三位一体模式的运用,打破了依赖教师讲学的单一模式,让学生获得了更多的自我锻炼和实践发展机会,便于他们深化理解,促进知识技能的生成。
  总之,“言意兼得”打破了追“意”中过度解读的艰涩,构建了以学生为主体的多样化探读新模式。追寻“言意兼得”的阅读教学,必然让学生“多嘴多舌”,而非“鸦雀无声”,这样的课堂看似“乱”了点,但能让学生得知文本的真正内涵,却也是本值得推崇的教学“真经”。
  (作者单位:江苏省南通市通州区通州小学)
  (责任编辑 关志强)
其他文献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语文教学要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要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让他们可以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然而对于小学生而言,要让他们完全自主学习难度颇大,这就需要教师对学生进行必要的学法指点。教师可以围绕自主学习任务单来构建一个任务型的语文课堂,通过学习指南、学习任务、困惑和建议等若干部分来给学生安排具体的学习任务,让他们在以任务为中心的课堂上找到自主学习的依据,从而逐步提高自主学习
期刊
“数学教学就是数学语言的教学”,教育家斯托利亚如是说。阅读可以发展数学思维,可以加深对数学概念的理解,增强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是学习数学语言的重要途径。数学中存在着大量的数学语言,现行的小学教材所涵盖的阅读材料已经不足以满足素质教育对学生能力的要求,发展课外阅读势在必行。  一、内外结合,极力拓展  随着数学教学的不断深入,小学教材的编写者开始注重数学的文化价值,教材中也添加了“数学万花筒”“你知
期刊
社会性发展,是指个体在社会生活中所获得的社会性方面的成长与变化。通常,社会性发展被划分为社会认知、社会情感和社会行为三个部分。儿童从自然人到社会人的变化过程,既是儿童进行社会领域学习的过程,也是其社会性不断完善并奠定健全人格基础的过程。  图画书研究专家彭懿说:“一本好的绘本不仅可以哺育孩子的心灵,更能够改变他的一生。”绘本是一种以图画为主,附有少量文字的书籍,作为儿童早期接触的信息媒介,画面形象
期刊
“十岁稚子少年郎,正是懵懂始读时。”三年级学生,具备了一定的阅读能力,语言积累到了一定程度,阅读训练正当其时。教师应着力在学生心中种一亩稻田、辟一块菜地、掘一泓鱼池、圈一方牧场,在学生心灵的土壤上建一片属于语文的“绿色家园”。  一、种一亩叫“课堂”的稻田  语文课堂,是学生学习语言、积累语言的主阵地,是学生心尖文韵形成过程中的“主食”。语文教材选入的文章文质兼美,感情真挚,采取一划、二议、三读、
期刊
虞永平教授在“过程意识和经验指向”的讲座中指出:“幼儿园的课程不只是儿童端坐静听,更重要的是让儿童去主动探索、交往、体验和感受。”幼儿活动的过程就是获得经验的过程,作为教师,我们要利用现有条件给幼儿创造体验活动过程的机会。  我园地处城乡结合处,园内资源丰富,种植了各种果树和蔬菜。我们充分利用这些资源,采用多种方式让幼儿在劳动中体验种植的快乐和收获的喜悦。  “亲亲蔬果园”实践活动开展以来,不仅能
期刊
阅读,是启迪思维、培养情感、激发潜能的过程,众多语文教师追求独特的设计,使教学张弛有度,引人入胜;追求巧妙的引导,发掘学力,引发思考。我们要尊重儿童的认知规律,在探寻教学智慧的同时,也需将阅读与人生连接,传达生活感悟。  一、设境,开展多元对话  1.“情场”,智情共融。透过爱国情、乡情、亲情等主题,感受一股股暖流,让学生接受性情的陶冶、精神的洗礼。教师要将儿童置于“情场”,拨动文本的情感,引导他
期刊
【案例背景】  在幼儿园,建构区游戏是幼儿感兴趣、愿意积极参与的一项游戏活动。为了保证幼儿有充足的建构空间,我们选取了班级午睡室作为建构场地,并提供了大型积木、纸杯等材料供幼儿操作。在建构游戏的过程中,幼儿与同伴间有分工、合作和语言交流等互动,也会出现排斥同伴参与游戏的现象,这些都是幼儿社会性行为的表现。为了更好地了解建构游戏中幼儿的社会性行为表现,促进同伴之间的交往,我们对此次建构游戏中幼儿的游
期刊
语文课本是儿童习知、培智、冶情的重要材料,其内容的优劣会影响儿童的身心发展。社会对小语教材、教学方式的期望日趋提升,尤其近年来小语教材广为诟病,许多文学作品被生硬“肢解”,儿童丧失“主场”,游戏精神缺失。有众多学者发出拯救孩子的呼声。  一、让文本与生活经验产生碰撞  儿童文学,特别是童话具有一定的幻想性,教师要发挥其想象力,引领儿童走向文本建构的世界,感受淋漓尽致的情感,感受儿童世界的真善美。教
期刊
我所在的幼儿园里,有这样一群特殊的孩子:每当他们看见别的小朋友和妈妈亲热,他们会表现出深深的羡慕;他们很想爸爸妈妈,可是爸爸妈妈很长时间才能回家一次;在幼儿园里,他们胆小自卑、不爱言谈……这群特殊的孩子,就是我们常说的“留守儿童”。  我现在任教的中一班共有36名幼儿,其中9名是“留守儿童”,占到班级总人数的四分之一。这些幼儿的父母大多在市区工作,孩子留给祖辈抚养。这些代理监护人对幼儿的生活照顾尽
期刊
“是谁,为花儿披上斑斓的舞衣?是谁,把山林点染得青葱翠绿?是谁,将七彩虹桥架上蓝天……”这是苏教版《科学》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光与色彩”的开篇语。大自然以它的千姿百态、奇光异彩吸引我们,让我们的世界缤纷绚丽,它是我们天然的乐园和知识宫。笔者在教学中发现,大自然是一个广阔的课堂,多与大自然亲密接触,可以培养学生的观察力,让他们汲取成长的营养,更茁壮地成长。  一、大自然是天然少年宫  在教学本单元时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