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课堂教学中研究性学习的思考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oubin_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新课程改革与中学教育技术的现代化使教学模式和学习方式都有了创新发展。传统教学的束缚被打破,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正在不断地加强,在课堂教学中实施“研究性学习”具有实际意义。在“研究性学习”中,学生需要的是“引导”或“帮助”,教师将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参与者和引导者。因此,我们应该说初中阶段的物理“研究性学习”是一种半开放式的活动。本文是作者在初中物理课堂教学中对研究性学习的思考。
  关键词: 初中物理课堂教学 研究性学习 教学程序
  
  知识经济时代对科学素养的要求与日俱增,不再以拥有知识的多少作为衡量一个人素质高低的唯一尺度,关键是创新能力的高低。因此,中学教育技术的现代化使教学模式和学习方式都有了创新发展。传统教学的束缚被打破,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正在不断加强,许多教学方法相继推出,如启发式教学、发现法教学、探索法教学、边讲边实验教学、五步流程教学法,等等。初中阶段的物理学科是一门与生活实际联系非常紧密的学科,有着独特的学科条件。因而,针对初中阶段的物理学科教育,这种课堂研究性学习教学方式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对于老师和学生来说,研究性学习是全新的课程,如何搞好“研究性学习”,是初中物理教学中一个重要的课题。在“研究性学习”中,学生需要的是“引导”或“帮助”,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参与者和引导者。因此,初中阶段的物理“研究性学习”是一种半开放式的活动。下面是我在初中物理课堂教学中的研究性学习的思考。
  一、“研究性学习”课堂教学的积极作用
  1.研究性学习有助于课堂上师生角色的改变。在课堂上,学生只能从教师的活动中获得部分知识,并不能满足自身对知识的整体需求。因而,教师在课堂上培养学生借助自身的潜能,自主地去获取知识,满足知识的渴望,极为重要。在原有的教育、教学条件下,许多学生的学习偏重于机械记忆、浅层理解和简单应用,仅仅立足于被动地接受教师的知识的传输,这种学习方式十分不利于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而研究性学习教学方法的引入,打破了这种定势。研究性学习的过程中,在时间安排上更多的是学生自主性、探索性、实践性的学习活动,这样的教学活动显然与被动接受教师知识传输的学习方式不同,对于学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的培养也较为有利。教师可对学生思维展示过程中的漏洞、偏差,不失时机地加以点拨,同时启发其他学生共同探讨,使他们处于积极奋进的创造性状态之中,主动地动脑思、动手做、动口议、动眼看、动耳听、动笔写(算),独立地观察、分析、类比、联想、辨析、归纳等,以便最大限度地发挥出自身的创造潜能。
  2.研究性学习有助于学生学习方式的优化组合。学生学习的方式有:通过大量的记忆、模仿和操练获取知识;教师传授、提问、答疑,学生讨论、练习、质疑来获取知识;还有研究型学习方式,即学生主动收集信息,加工处理信息,能体现出学生自身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往往侧重于对学生“单向型”与“双向型”认知学习方式的养成,其培养造就的学生在处理事务时,常表现为“按部就班”;而研究性学习进入课堂,是让学生养成“研究型”认知学习方式的一条有效途径。研究性学习以学生为主体,知识获取的途径来自于自身的研究活动,研究中将发展学生的分析能力、推理能力,假设能力、决策能力及解决问题的能力等。这一发展变化使学生在处理各种事务中将体现出具有计划性、灵活性、独立性和矫正性等,显现出学生创新和实践的能力,使学生更能适应知识经济时代对人才的新要求。
  二、研究性学习进课堂的教学程序
  1.教学程序设计的建议。课题研究性学习教学的特点是学生独立自主地学习,它强调个人的独立学习活动,旨在针对某一具体课题,使学生主动参与、投入。教师加以引导及师生共同探究物理现象、规律。首先,研究性学习的教学过程就是在有目的、有组织的指导下,引导学生根据已经学过的物理知识和生活经验,对问题进行科学猜想,鼓励他们大胆提出各种假设,并展开讨论,设计出检验的实验方案。接着,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分组独立进行实验,取得实验数据,通过自己对实验现象与数据的分析、综合、判断、推理,等等,得出结论,进而使得认识获得进一步提高。最后,学生即可将新获得的物理概念、定律等知识运用于新情境的问题解决之中。
  2.教学程序实施的实践。以初中物理第八章第五节《摩擦》中的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的教学来探讨研究性学习的教学程序:1.创设情境,提出课题。人踩在西瓜皮上,是什么要人的命?学生答:滑动摩擦力。又问:滑动摩擦力为什么小,哪些因数影响滑动摩擦力?2.实验探究、验证、论证。学生分组讨论,最后基本达成一致的实验方案。(1)实验方法:控制变量法;(2)具体实验步骤:①使压力、接触面的大小、物体运动速度保持不变,研究滑动摩擦力和接触面粗糙程度的关系;②使接触面粗糙程度、物体运动速度、接触面的大小保持不变,研究滑动摩擦力和压力的关系;③使压力、接触面粗糙程度和物体运动速度保持不变,研究滑动摩擦力和接触面积大小的关系;④使压力、接触面粗糙程度和接触面积大小保持不变,研究滑动摩擦力和物体运动速度的关系。3.归纳结论,应用提高。经过老师和同学们的共同实验和探索,根据实验数据,经过分析讨论,归纳结论如下: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接触面的粗糙程度和压力有关,而且接触面越粗糙,滑动摩擦力就越大,压力越大,滑动摩擦力越大。滑动摩擦力与接触面的大小和物体运动速度无关。
  师生讨论、分析与评价,通过实验研究活动,学生阐述研究的结论并对学生或教师的提问进行答辩,师生共同进行评价其研究的完美性。学生也可以阐述其在研究过程中或研究后的各种建议,再由师生来共同评价其提出的建议的可行性和可操作性。通过实施研究性学习,学生不仅掌握现有教材的知识内容,而且对现有的知识点进行了拓展,并且强化了知识的运用,突出了能力的发展。
  研究性学习也带来了新的问题。研究性学习的实施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更要进一步地钻研业务,学习科学,提高自身素质,既要更新本学科专业知识,又要弥补其他学科知识的不足。更要努力学习现代教育科学理论,对学生的探究方向与方法给予有效的指导。教学应遵循自身的发展规律,在研究性程序和方法等具体要求上,应符合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和教育教学的目的。实行弹性教学,则需要教学管理上的研究。因而,在目前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根据实际情况,在课堂上实施研究性学习。在实施中应切记:教学有法、但无定法。只要因课、因地、因人而异,适当运用研究性教学方法,就一定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教育部.物理课程标准(实验稿).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张大昌.新课程理念与初中物理课程改革.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
  [3]胡永生.中学生研究性学习的方法与范例.上海交大出版社.
其他文献
摘 要: 本文对Linux下的Web服务器技术进行了分析,选择了AppWeb PHP Sqlite的组合建立嵌入式Web服务器作为嵌入式设备生成动态的管理接口,并讨论嵌入式Web服务器在基于arm-linux平台上的移植。  关键词: ARM-linux AppWeb PHP Sqlite Web服务器    1.引言  用户需要通过嵌入式设备所提供的管理接口才能对其进行配置、管理和监控,因此管理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学习本就是件快乐的事情,只要教师为学生营造快乐和谐的学习环境,学生就会在快乐中认知,在快乐中感悟,在快乐中实践,在快乐中体验成功,在快乐中成长。因此,在信息技术的教学过程中,我们要运用恰当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知之”、“好之”,更重要的是“乐之”。我结合多年的教学实践,就信息技术快乐学习方法谈谈见解。  一、巧妙引入,快乐导学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导
摘 要: 网络教学的突出优势是信息传递方便快捷,师生交互及时,便于学生自主学习和个别化学习。因此,在网络教学中,要特别注重对学生个别化学习的指导工作。这样才能增强教学效果,充分发挥网络手段的作用。教师如何搞好网络教学工作中的个别化指导?本文从教师高度的责任心;日常答疑要及时;教学活动次数安排要适宜;教学活动时间安排要恰当;加强网上教学的宣传;改进论坛,适应多方面需要;加强管理,注意监控与督促等七个
在新课程改革的大背景下,初中历史和高中历史在课程体系、章节编排、知识深广度、教法学法等方面都体现出巨大的差异。高中生要积极转变观念,做好历史知识、学习习惯和学习方
以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为核心的创新教育是落实素质教育的关键,地理教育是实施创新教育的重要阵地之一,在地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已成为地理学科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所在。地理老师应该引导学生自主创新学习,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终身有用的地理知识,在积累知识和提高技能的同时,良好的道德品质观念、实践能力、创新意识都能得到培养与发展。那么,在中学地理教学中如何进行创新教育,引导学生自主创新
摘 要: 近年来,文明史观逐渐兴起,在历史教育中受到普遍关注。为适应新的要求,中学历史教学也在不断改革——以前以阶级分析和政治史的研究方法为主,现在则引入新的历史观指导教学。高中历史新课标和各版本教科书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这一史观,正确理解文明史观的内涵,认识文明史观在课标和教科书中的体现,对高中历史新课程教学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 文明史观 高中历史教学 指导    文明史观认为,人类历
摘 要: 德育是学校教育的永恒主题,教书育人有机相连,物理教师在传授物理知识的同时,肩负着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重要使命。良好的师表形象、国内外物理学的发展史、物理概念、规律和实验、物理教材中的美学资源、物理知识的应用等都蕴含着丰富的德育素材,教师在物理教学中充分挖掘和利用德育素材进行德育渗透,就会产生润物细无声之德育成效。  关键词: 物理教学 渗透德育 五条途径    美国教育家杜威主张通过学校
所谓发散思维就是指不受思维定势的影响,具有开放性、独创性和变通性,基于常规而又超出常规的一种思维形式。而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是直接解决综合物理问题的体现,也是新课程教学理念的要求。物理老师在教学中,应该自觉肩负起培养学生思维品质,引导他们发散思维的重任。那么如何在教学中有效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呢?下面,我结合自身多年的教学实践谈几点做法,以供读者参考。  一、运用演示实验,激活发散思维  教学实践证明
教育部出台的《加强中小学管理规范办学行为的指导意见》中明确提出严格控制学生在校时间,因此众多的教师再一次投身"减时增效"的研究热潮中。而有效教学正是现代教学的起点与
在高中物理教学中,要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性,教师就要改进教育观念和教学方法,精心设计教学目标、计划、过程。注重课堂提问和探究教学的实效性,让学生能大胆质疑,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这就要求广大教师在教法上加以创新,勇于探索、实践,寻找出教学新模式。这样才能提高教学质量。  1.老师要带着真情进入课堂  当老师第一次刚走进某一班的课堂时,学生会抱着种种好奇心,观察老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教师应适应学生这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