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菜说

来源 :餐饮世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eduaskbj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菜的概念是多元的、宽泛的、延伸的,是可以在不同的范畴中和历史的纬度上去诠释的。因此,从饮食的角度上,中国菜是中国的菜肴,包括面、饭、点,是中国人的饮食之物。在中国烹饪文化的范畴中,它是在中国烹饪理论的指导下,运用中国烹饪的工艺手段所制作出的各类产品。在历史上,中国菜是以黄河流域文明为主干的中原烹饪文明的产物,是中国的、汉族的。在现代,中国菜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疆域内各民族的菜肴的总称。从社会学的角度上,中国菜及其组合与食用方法是中国人独有的生活方式。在人类文明的范畴中,中国菜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人类文明高度发达的最重要的标志之一。
  然而,在如此多元的情况下,在整个世界各民族文化深度交流和碰撞的背景下,对中国菜的了解、认识、定性,必须是在中国烹饪文化的概念下才能准确、全面、多维度地完成,才能把握住中国菜在不同范畴中和纬度上存在的意义和地位。这是我们确立文化自信、坚持中国自己的文化道路,保证中国菜的属性不变,特色不改,让中国菜走向世界,发挥中国菜文化影响力的基础条件,是让中国菜继续为中华民族存续、发展发挥作用,让中国菜发挥引领整个人类的健康与未来的唯一途径。
  从狭义和技术的角度上而言,中国烹饪是中国人生产、加工和处理食物的方式。指导这种方式的理论主要为三个方面。一是膳食结构组成,二是原料的物性所在,三是调节与和谐的理论。首先,中国人的膳食结构是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气味合而服之,以补精益气。这个以谷物为主食,以果、菜、畜为辅助的膳食配伍在《黄帝内经》问世前和问世后的数千年中指导、左右着中华民族的生存与繁衍,虽然在现代曾多遭诟病,但其真理的光辉却难以掩盖,并被中国社会生活实践中因大量食用动物性原料带来富贵病所佐证。其二是对原料物性的认识,对各类原料温、热、寒、凉之属性和甘、酸、苦、辛、咸气味的判断与区分,决定着烹饪工艺的走向及施加,其虽然没有西方营养学的精确计量分析,却是如何安全攝取食物的准则和圭臬。在上述的两个前提下,中国烹饪通过自己的工艺手段完成了鼎中之变,这个变是依照气候的变化和人体的需要,根据不同原料的物性、气味,运用多种烹调方法,通过相生相克、量变质变、肯定否定达到和谐统一的效果,这是度的把握和烹饪的辩证法。
  所以,泛称的中国菜,包括菜肴、面、饭、点具备如下特点,这就是:广采博取、选优用精,工艺精湛、追求完美,五味兼备、和谐适中。所谓广采博取,是我们对于烹饪原料使用的广度和深度。虽有养、助、充、益之分,但不论是动物、植物、矿物,天然或种养,在通过烹饪、食用的甄别后都在采集之列,这是广度。而一旦列入食谱,一动物之筋骨皮肉、脏腑器官,一植物之根茎叶花果,势必充分利用,无有遗弃,这就是深度。所谓对食物之敬畏,对自然之尊重本出于此。而选优用精是指辨优劣,去糟粕和异味的过程,同时也发挥着对种植养殖业提升质量和产量的作用。工艺精湛、追求完美是中国菜的又一个显著特点。应该说,工艺水平的不断提升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结果,但中国烹饪某些原料中老、韧、硬、干、粗的质及腥、臊、膻、臭的气味则是必须有精湛的技艺才能应对,同时精湛的刀工、火工又保证着菜肴色、香、味、形的完美,而对完美的不懈追求又刺激着工艺水准的提升,互为动力,共同提高,使中国菜肴的工艺水准达到了一个出神入化的境界,诸多现代工业的设备、工具也难以企及。五味兼备、和谐适中则深谙中国政治、哲学之精髓,是中国烹饪文化的核心体现,是中国菜独具的魅力与特质。
其他文献
例1男性,20岁,云南省腾冲县人。2004年4月10日自缅甸疟区打工返乡。4月23日口服预防药复方磷酸哌喹(防疟3号,简称防Ⅲ)4片,伯氨喹22.5mg/d。次日即感乏力、厌食、头晕、尿呈茶色,继续
本文介绍新研制的一种新型磨球材质—马氏体球墨铸铁。试验表明:采用不完全孕育处理并配合适当的热处理,可在不加或加入少量合金元素的条件下获得磨球所需要的组织。采用合适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发展,法语翻译人才的培养成为社会的迫切需要,学生翻译能力的提高也成为法语专业教学的重要课题,翻译课程通常分为法译汉和汉译法两部分,每一部分对学生
石刻唱和诗不仅是文学作品的刊行与流传,也是诗文唱和活动的凝定,它融人、事、景、情于山岩石壁,是“诗可以观”“诗可以群”的典型。石刻唱和诗文多以诗摹景、以景解诗,形成
期刊
“说”体文在我国古代文体学中是一类特殊的文体。魏晋时期,被认为是一种游说之辞,但总集《文选》不予收录。唐宋以后,以韩、柳创作的以“**说”命篇的一种新的文体,逐渐被文
清治初期,台湾文坛主要为大陆赴台文人所占据,大陆赴台文人创作的诗文大多为赏奇好异之作,缺乏真正扎根台湾本土、关切台湾社会生活的作品。乾隆年间,台湾首批本土文人成长起
目的探讨双重血浆置换(DFPP)治疗抗N-甲基-D-天冬氨酸受体(NMDAR)脑炎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4月至12月收治的10例抗NMDAR脑炎患者DFPP治疗的临床疗效及不
建立了过载自动驾驶仪模型,分析了三回路过载自动驾驶仪的结构特点,研究了三回路过载自动驾驶仪的鲁棒性。研究表明:相对于两回路过载自动驾驶仪,三回路过载自动驾驶仪引入攻
目的对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应用内镜下金属钛夹进行治疗并对其临床效果及安全性进行分析研究。方法选择2018年4月~2019年7月到我院就诊的74例上消化道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