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个远交群小鼠群体遗传特性的比较研究

来源 :实验动物与比较医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94822107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对上海地区 ICR 系小鼠的2个远交群和昆明系(KM)小鼠的1个远交群共120只小鼠,用同工酶电泳法和免疫双向扩散法在10个位点上进行了基因型测试,分别计算其表型频率和基因频率,对 ICR 群体之间、ICR 与 KM 群体之间以及国内外 ICR 群体之间的遗传特性进行了比较研究。在被测3个群体和对照用1个群体中,ICR 群体Ⅰ的遗传性状同对照群相近,ICR 群体Ⅱ的遗传性状同 KM 群体相近。本文还探讨了 ICR小鼠和 KM 小鼠的历史渊源与其遗传特性的联系。
其他文献
一、引言流行性出血热(EHF)系自然疫源性疾病,鼠舍稍有不慎就可随野生鼠或其他病原媒介动物侵入。监测检查EHF的方法很多,最常用的当推李镐汪氏的间接免疫荧光法。该法取可疑
维生素C为一种多羟化合物,易被氧化剂和高温所破坏,特别是微量金属离子(Cu<sup>++</sup>、Fe<sup>++</sup>等)能加速维生素C氧化分解。多数哺乳动物和家禽能在肝、肾脏中利用
长爪沙鼠在我国主要用于脑外科和寄生虫学的研究。本文就其生长发育相繁殖性能进行了分析。材料与方法一、动物来源: 选用1985年从中国预防医学科学院流行病学微生物学研究所
利用家兔作为研究免疫反应机理的动物模型,在各个领域日趋广泛。然而,关于实验家兔正常机体的细胞免疫功能,尚少有较为全面的研究报道。本研究组应用数种免疫学方法,对家兔细
河北省卫生厅和医学实验动物学会于1990年7月26~31日在承德召开了河北省医学实验动物标准化研讨会。卫生厅副厅长陈巽昭、省政府办公厅日更志秘书、卫生厅科教处张学勤处长、
实验动物科学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对医学、药学等学科的发展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随着生物科学研究和生物制品事业的发展,实验动物质量好坏直接影响动物实验结果的准确性,
本文作者在1985年6月至1988年6月上间,检查了广州地区8个实验动物机构中昆明种、ICR、NIH和BALB/c系小鼠在开放饲养条件下感染寄生虫的状况。从小鼠体表、血液、肠粘膜、肠内
Fisher 344大鼠是一种近交系大鼠,1920年美国哥仑比亚大学Curtis开始用于癌症研究,1949年由Heston引入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NIH),随后分成Dunning和NIH两个种群。F<sub>344</sub
本文作者采用灭菌生理盐水给家兔腹腔滴注(100ml/h,总量350ml)。滴注后4小时,从腹腔渗出物中分离出内生致热原(EP)。另取正常家兔10只,每天上、下午测直肠温度,待体温稳定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