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产业升级背景下高职复合型人才培养的现实困境、模式导向与对策研究

来源 :职教通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user_lx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高职复合型人才是支撑产业结构调整、推进产业升级换代的中坚力量和革新源泉。湖北省高职复合型人才培育在价值层面存在理念缺失问题,在行动层面缺少联动育人机制。在湖北省产业升级背景下,高职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应以市场需求为人才培养导向,开展专业联合教学;以学生主体为基本,实行综合能力拓展培养;以毕业生情况为参考,建立就业动态反馈机制。针对湖北省高职复合型人才的培养路径,提出要积极优化育人理念、教学模式和师资队伍;精准对接专本院校合作、区域发展和开放办学制度;努力完善校企合作机制、融资渠道和育人环境。
  关键词:产业升级;复合型人才;人才培养;湖北省
  基金项目:全国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19年度课题教育部青年课题“企业主体参与现代学徒制的动力及保障机制研究”(项目编号:EJA190483);湖北省教育科学规划2018年度重点课题“ 湖北省高职院校产教融合动力研究”(项目编号:2018GAO30)
  作者简介:吴昊宇,女,湖北工业大学职业技术师范学院2018级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为职业教育管理。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7747(2020)06-0063-07
  《中国制造2025》指出:“鼓励企业与学校合作,培养制造业急需的科研人员、技术技能人才与复合型人才。”《制造业人才发展规划指南》强调:“发展服务型制造,迫切要求培养更多复合型人才进入新业态、新领域。”能力结构多元、高素质的复合型人才更适应新时代制造业改革升级的需要。高等职业教育与社会生产直接挂钩,高职院校培养的高质量、高素质复合型人才是支撑产业结构调整、推进产业升级换代的中坚力量和革新源泉。
  一、高职复合型人才的内涵与时代价值
  (一)高职复合型人才的内涵
  高职复合型人才是人才的一种类型,具有人才的典型特点,符合人才的基本要求。高职培养的复合型人才,应具备复合型人才的核心特质以及高等职业教育的突出特性。
  1.关于人才。新编《辞海》解释:“人才”即“有才识学问的人,德才兼备的人。”《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指出:“人才是指具有一定的专业知识或专门技能,进行创造性劳动并对社会作出贡献的人,是人力资源中能力和素质较高的劳动者。人才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第一资源。”根据我国学者对人才的研究,可以总结出人才的基本特质包括三点:一是拥有丰厚的知识积累与涵养;二是能够进行创造性的劳动;三是具备为社会创造价值的能力。
  2.关于复合型人才。在学科交叉、知识融合、技术集成的产业背景下,人才需求由单一技术背景的专业型人才转向复合型人才[1]。能力结构单一、知识广度过窄的“专才”已很难适应行业发展的多样需求,能力多元的复合型人才成为现代行业、企业所急需的人才类型。复合型人才最大的特点即“复合性”,从能力结构层面分析,复合型人才具备学习能力、创新能力、团队合作能力、协调沟通能力及信息处理能力等多种能力的复合;从专业修为层面看,复合型人才是具有两个或两个以上学科专业知识的人才[2];从职业发展层面看,复合型人才具备不断更新知识的欲望以及能够适应多种职业定位和技术角色的转换[1]。
  3.关于高职复合型人才。高职复合型人才是指已完成一定年限的高等职业教育系统性、科学性的学习,具备过硬的技术技能以及综合能力的复合型人才。我们通常认为,高职的人才培养目标就是技术技能型人才,這类人才既结合了技术型人才擅长将理论运用于实践的特点,又拥有技能型人才的高水平操作技能以及必要的专业知识。高职复合型人才实际上是高职技术技能型人才的一个上位概念,更加凸显能力的综合性。高职复合型人才既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且广泛涉猎其他领域,实际操作能力强且拥有创新能力、沟通协调能力和绿色发展能力,保持高度的学习热情并积极主动汲取新的发展成果和理念,同时具备接受继续教育的潜质。
  (二)高职复合型人才的时代价值
  1.高职复合型人才是实现制造业强国的重要基石。伴随资源环境约束不断强化和全球新一轮产业革命浪潮的来袭,我国正加速推进制造业转型升级的步伐,努力实现由制造大国向制造业强国的角色转变。人才是制造业强国的根本之基[3]。如今各行业与“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现代信息技术深度融合,以绿色、智能、创新为代表的新型制造业对人才质量提出了新的要求。传统“一岗一专”的现象正逐步消减,人才能力的综合性逐渐受到重视。高职院校培养复合型人才能够满足现代职业对人才综合能力的需要,同时高素质的复合型人才能为行业发展提供强大的智力支持,有助于实现产业核心技术的突破,为我国制造强国之路奠定坚实的基础。
  2.高职复合型人才是优化湖北省人才结构的重要部分。近年来,湖北省产业结构升级速度加快,第三产业成为推动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产业结构调整带来的显著影响是从业人口的变化。与2011年的数据相比,2017年第一产业从业人员减少了400万人,第二产业从业人员增加了68万人,第三产业从业人口增加了260万人。然而随着信息化和智能化的深入,第三产业较之以往对人才质量的要求更高,庞大的人口就业迁移若不能与产业结构调整相适应,必然会造成湖北省人才结构性失衡。高职院校是技术技能型人才的培养重地,为满足区域经济发展要求,有力对接产业调整,加大经济增长对就业人员的吸纳能力,高职院校应厘清产业转型升级带来的新机遇和新问题,正确处理产业转型升级与人才队伍素质提升的关系,增强人才供给质量对需求变化的可靠性和有效性[4],培养综合能力强、岗位适应度高的复合型人才。
  3.高职复合型人才是高职院校育人的现实目标。高职院校是制造业主要的人才来源,但是目前我国普遍存在就业的结构性问题。一方面,经济社会发展对技术技能型人才求贤若渴;另一方面,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情况堪忧。面对市场对高质量技术技能型人才的需求,高职院校应以新一代信息技术的时代背景为依据,适时调整人才培养目标和培养模式;在育人过程中以产业变革的新态势、新需求、新特点为参考,同时与合作企业紧密对接做到重点领域重点考量,培养实操与理论并重、富有创新精神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提高高职人才对口经济发展和新兴产业比率,解决紧缺型人才供给问题,保证高职院校育人成果得到行业认可,满足社会发展需要。   二、湖北省高职复合型人才培养的现实困境
  湖北省是传统的工业强省,优势产业主要分布在生物工程、建筑建材、纺织工业、食品加工、装备制造以及石油与化学工业,具备转型升级的有利基础条件。湖北省三次产业GDP占比由2010年的13:49:38变化为2018年的9:43.4:47.6,三次产业总产值在2011—2018年间年平均增长率分别为4.2%、10.3%和10.5%①,产业结构由原来的“二三一”逐渐向“三二一”结构类型转变。相关数据表明,湖北省正处于产业结构转型的关键时期。
  新时期下的制造业以数字化、智能化、高端化为典型特征,亟待大量具有跨界能力、专业技术过硬、岗位适应性强的复合型人才提供智力支撑,但是就目前而言,湖北省复合型人才培育工作存在一些问题。
  (一)价值层面问题:复合型人才培育理念缺失
  目前,多数高职院校认为高素质复合型人才的培养任务主要集中于本科高等院校,实则不然。工业4.0时代的到来表现最明显的特征就是生产的智能化以及跨界化。智能化生产系统对技术技能人才的工作模式有着根本性影响,即工作过程去分工化、人才结构去分层化、技能操作高端化、工作方式研究化及服务与生产一体化。智能化生产系统需要高度复合的专业型技术技能人才,他们是支撑未来工业的基础力量[5]。现代生产是集信息技术和智能制造于一体,要求技术技能人才既谙熟岗位的操作技能,又有研发精神、服务意识和协同工作的能力,因此,培育能力结构多样、高素质的复合型人才是当下高职院校育人的首要方向。理念是行动的先导,只有先树立明确、合时的人才培养观念,才能在实践过程中秉持清晰的育人导向。然而,多数高职院校仍受到传统思维限制,学生培养以就业为基本目标,对于构建学生多维能力的养成、持续学习的意志、树立高尚的意志品质方面缺乏重视,导致高职人才培养始终无法满足社会需要,人才价值得不到彰显。
  (二)行动层面问题:缺少联动育人机制
  复合型人才具备的知识结构和多元能力需要依靠不同专业进行耦合,实现知识互融并且在日常教学中融入有关多种能力的训练。就目前而言,大部分职业院校都尚未建立联动的育人机制。
  一是在专业建设方面闭门造车现象严重。高职院校专业与专业之间相互独立、缺乏交流,专业设置不能与地区经济发展以及新兴产业发展需要较好地吻合,忽视职业教育与经济发展联系紧密的特点。
  二是教学环节设计方面不合理。实操课时的安排远远少于理论学习的课时,考核形式多以卷面考核为主,实践分值与理论分值占比不合理。此外,教学方式沿袭传统课堂教学模式,授课方式单一,教学设计缺乏对学生的创新能力、信息汲取能力的挖掘。
  三是教师的教学能力与高等职业院校的诉求不符。高职教育与普通高等教育相比更加突出技术技能的学习。目前高职院校教师多数是硕士、博士研究生,毕业之后直接上岗,他们通常更擅长理论研究但缺少实操经验,不具备娴熟的操作技能。
  四是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水平不高。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是职业教育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6],然而,如此重要的环节却缺少相关政策法规的保护与支持。此外,在合作过程中通常会出现学校为先、企业为后的现象,双方角色站位不对等、利益诉求不理解等掣肘问题,导致复合型人才的培育工作受到制约。
  五是高职院校资金短缺的问题。高职复合型人才培养是一项长期工作,需要建设实训场地、开发跨专业课程、引进教学设备、培育双师型师资力量等一系列配套工作的支持,这些工作的开展都需要大量资金的投入。高职院校多数为民办院校,与普通高等院校相比政府拨款较少,资金来源渠道单一。资金供应不足无法保证人才建设工作的顺利开展,导致人才培育成效大打折扣,高职毕业生得不到社会和企业的认可,反作用于高职招生瓶颈难以突破,最终形成高职院校资金短缺与育人质量难以保障的恶性循环。
  六是生源质量问题。受到“学而优则仕”传统观念的影响,大部分高中优质生源都通过高考进入普通高等学校,高职院校社会认可度低,因此,高职院校在招生人数、生源质量方面远不如普通高校。此外,由于受到高职毕业生就业环境、工资水平和时间成本等因素影响,许多初中毕业生更愿意直接参加工作而放弃进入高职学习技术技能的机会。高职院校面临的招生难、生源基础薄弱等问题,使得高职复合型人才培养的生源空间小,育人规模提升缓慢。
  三、湖北省产业升级背景下高职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导向
  (一)以市场需求为人才培养导向,开展专业联合教学
  以智能制造为代表的“工业4.0”时代,展现出现代生产的复杂化和高端化。从智能制造角度來看,未来的智能制造技术技能人才必须具备更强的信息技术能力、与机器设备和网络系统交流的能力、软件研发和运用维护能力等基本职业能力[7]。高职院校开设什么样的专业直接关系到培养的人才类型。因此,要想开展复合型人才培养,首先应实现专业之间的联合教学,充分考察和分析智能制造的生产模式,实行模块化、阶段化、差异化的教学,将研发、生产、物流、服务四大类相关专业实行互融互通,将传统制造的工程、技术、技能三大层面进行糅合,培养技术过关、理论功底扎实、拥有先进服务意识和创新精神的制造者,保证培养的复合型人才能够灵活运用新一代技术革新的科技成果,适应企业未来发展的需要。
  (二)以学生主体为基本,实行综合能力拓展培养
  通常学生在进入高职院校之前就已经确定好未来三年的专业方向,但是学生往往由于缺乏提前对专业的了解和接触,在后期学习过程中容易出现专业倦怠心理。这就需要高职院校坚持“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在新生进校时组织他们了解本专业的教学活动,安排专门指导老师帮助学生充分了解自身能力、兴趣,开展个性化辅导和职业生涯指导规划。
  另外,“机器换人”已成为生产企业的普遍现象,虽然机器能够大幅代替手工生产,但是仍要依靠技术工人对智能设备的监控、调试、维护、检修等,因此,技术技能人才必须具备更强的网络能力、信息技术能力、维护能力及产品研发能力等。高职院校应在保证学生获得基础技能的前提下,注重学生综合能力的拓展。此外,个人的协作能力、再学习能力、责任意识和高尚的职业素养也越来越被企业所重视,高职院校应充分认识到人才的可塑性,建立适应复合型人才培养的育人体系。   (三)以毕业生情况为参考,建立就业动态反馈机制
  人才质量的高低最终是由市场来评价的,培养市场需要的复合型人才是高职院校的主要目标。高职院校与社会生产联系密切,培养适应产业转型特点和区域经济发展需要的复合型人才,需要依靠就业动态反馈机制。高职院校通过历届毕业生的就业反馈情况,一方面,能够分析市场需求建设新兴专业、淘汰非需专业,实行专业动态调整,抓准机遇提升高职院校竞争实力;另一方面,通过跟踪毕业生的就业情况,能够帮助高职院校反思育人不足,总结在教学目标、办学模式、育人层次等方面急需改进之处,提高复合型人才供给方对市场需求变化的引领性。
  四、湖北省高职复合型人才培养的路径探讨
  以高端制造业为主的产业形态必须有发达的、产业服务导向的职业教育与之匹配,否则就会出现制造业最终由于缺乏高技能人才的支撑而发展乏力[8]。大到一个国家,小到一个省份,想要进行产业结构调整,适应以智能化、数字化、自动化为主要特征的新型工业化浪潮,就必须拥有适合本土发展、满足区域内部发展需求的职业教育。职业教育的良好发展是维系高端制造业持续稳定发展的必要条件,高职复合型人才是加快高端制造业进程、促进提高湖北省制造业整体水平的中坚力量。
  (一)积极优化育人理念、教学模式和师资队伍
  1.明晰高职院校育人价值,提高人才培养目标站位。2019年,国务院出台的《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明确指出:“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是两种不同教育类型,具有同等重要地位。”职业教育承担着为我国制造业改革发展提供高端制造人才的重任,因此,高职院校首先应认清自身定位和教育价值,改变“高职教育属于高等教育末端”的思想,意识到职业教育瞄准的是产业链的中高端,要培训的是中高端的技术人才,而不是培养“一技之长”。“一技之长”是职业培训,而不是学校教育[9]。高职院校应提高自身育人标准和目标站位,将孕育行业“领军人物”“大国工匠”纳入人才战略,以培养技能扎实、品德高尚、能力素质多元、富有绿色创新精神的复合型人才为教学改革着力点,从意识形态领域整体拔高育人层次。
  2.将科技成果引入课堂,实现教学模式多样化。目前,生产方式正随着信息技术、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而变化,高职院校的教学手段应与时俱进,更具有实时性、开放性、共享性和个性化的特点。高职院校之间可利用慕课、微课等数字化网络课程分享优势课程,为高职复合型人才提供更多选择课程的机遇。职业教育更加强调知识的应用性,因此,高职院校要突破以传统班级授课制度为主的授课方式,以“做中学”“做学教合一”为教学方针,即时将课堂知识通过实际操作的方式帮助学生加深学习体验、获得实操技能。同时,在课堂中引入电子黑板、投影仪等多媒体教学设备,多维化展现产品的制作工艺以及相关流程,使得教学内容更加立体化和形象化,从而有利于学生在实际操作中的知识迁移与转换,提高工作适应力。
  3.优化师资结构,保证“双师型”教师质量。高职院校打造一支谙熟行业发展趋势、综合素质高、理论知识扎实又具备实操能力的“双师型”教师队伍是复合型人才培养的必要条件。首先,高职院校应完善教师结构,扩大兼职教师的人员数量并保证这类教师的授课率,积极吸纳行业专家、行业代表、企业优秀员工成为学校的兼职教师,招聘条件可适当降低学历门槛,侧重对工作经验的考量;其次,高职院校应调整教师职称评定标准,减少对教师理论型科研成果的考核比重,重视教师在新领域探索、新专业建设、产品设计、关键技术环节突破等方面的创新能力,鼓励教师进行产品、技术、课程创新;最后,高职院校应积极组织校内教师定期参加企业培训,并引入企业优秀员工进课堂,实现校企教育资源“双向流动”,派送教师参与高水平校企合作交流会、行业发展研讨会,公派教师出访职教发达的国家进行研学交流。只有保证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站在行业发展前沿,不断吸纳最新技术成果,才能保证复合型人才培养的高质量、高水平。
  (二)精准对接专本院校合作、区域发展和开放办学制度
  1.加强专本院校交流合作,实行课程内容紧密对接。职业教育在人们心中的地位不高,很大一部分原因是由于通过职业教育最终取得的学位层次以及教育成果不及普通本科教育。为扭转这一局面,许多高职院校与普通本科院校达成“联盟”关系。在这种模式下,可以借鉴美国社区学院与大学课程衔接模式的经验,双方课程相互衔接且实行学分互认制度。高职院校要突破其課程设置“以技为主”而本科院校“以理为主”的传统思维,在充分调研对口院校的人才培养方案后调整教学安排和课程内容,双方共同计划人才培养的基础课程并注重通识教育,努力提高学生的知识接受能力和思维拓宽广度,优化完善“专升本”制度,打通人才提升道路。学分互认是高职学生升学的便捷路径,同类学科之间学分的对等是学分互认实行的基础条件。基于此,湖北省相关教育部门应提供学分互认政策支持,比如高等教育系统内部的课程进行统一编码,并统一同等课程的学分标准,促进课程学分互认[10]。
  2.以区域经济发展需求为基础,调整专业结构凸显高职复合型人才特色。解决企业“招工难”和毕业生“就业难”之间的结构性失衡问题,高职院校的专业设置是关键。为提升高职复合型人才质量,实现人才与行业、企业需求紧密吻合,湖北省高职院校的专业建设应以湖北省革新第二产业、着重第三产业发展的态势为背景,紧紧围绕湖北省“一芯两带三区”的区域发展战略,依托武汉国家生物产业基地、武汉东湖新技术开发区等区域产业特点,参考《制造业人才发展规划指南》中提出的十大重点领域,积极向能源动力、机械类、生物医药类、海洋船舶等现代制造热门专业靠拢,不断优化专业目录,创建既具有本土特色又迎合世界发展潮流的特色专业群。同时,与企业合作建立育人基地,通过现代“学徒制”的形式将企业高级技术人员引入实训环节,加大跨专业联合培养的资金投入和师资建设,突出复合型人才的专业定向。在学生的专业选择方面,尊重学生的主体差异,根据入学期间的职业性向测试和个人兴趣调查,为其参考合适专业,将更多的话语权与主动权交给学生。   3.实行开放办学,构建多元生源招生制度。2019年,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了“高职扩招一百万”的政策目标,这为解决高职院校“招生难”的问题提供了明确的方向。湖北省是教育大省,每年大量的中职毕业生以及高中毕业生流入市场,高职院校扩大对社会生源的招生能够实现生源结构由传统单一变为开放多元,也为高职复合型人才的培育创造条件。比如,许多已经具备某一专业能力的技术技能型人才成功进入高职再学习,实现新旧知识的融合,通过1+X证书制度促进复合型人才的培养。高职院校采取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授课形式,通过全日制教育、短期培训、社区教育、终身学习服务等路径面向在校学生及全体社会成员开展教育和培训[11]。这种授课形式能够突破时间、地域的限制,凭借灵活有效、个性化的教学安排最大程度地吸纳具有求学意向的社会潜在学生。此外,高职院校可以主动为行业、企业的杰出代表主动提供再学习的机会,实行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双证”融合的人才培养模式。
  (三)努力完善校企合作机制、融资渠道和育人环境
  1.尊重企业办学主体地位,建立校企合作联动机制。校企共建合作办学模式是推动高职院校复合型人才培养的重要形式,持续推进校企共建、合作办学是提升高职院校复合型人才培养的必然路径[1]。但是目前来看,校企合作普遍存在“校热企冷”以及“两张皮”的现象,双方地位的不平等、双方利益诉求相斥、合作理念的分歧都是亟待解决的问题。首先,高职院校应主动“降低身份”并“敞开怀抱”,既然是校企“双主体”育人则应充分尊重企业育人主体地位,将企业特点、发展战略融入职业院校育人规划当中,在专业建设、课程内容编排等方面充分参考企业管理人员的诉求和建言献策,积极探索现代学徒制的人才培养模式。其次,企业应积极转变合作的被动角色,与学校进行全方位的沟通,为人才培养提出实质性的建议和具体的人才要求;企业应树立长远的合作理念,将学校视为未来企业的“智库”,以企业未来发展为目标,深度参与人才培养过程,以人才适用为培养准则,积极为学生提供对口实习岗位,减少企业过高的人才培养成本,同时避免人才资源蓄力不足[6]。
  2.拓宽融资渠道,政府加大财政支持。高职复合型人才培养是一项投入大、回报周期长的育人“工程”,为保证复合型人才培养的跨專业群建设、“双师型”教师队伍的打造、编排新的课程内容以及更新教学设施等工作能顺利展开,需要政府加大资金支持力度以及高职院校自身积极拓宽融资渠道。首先,政府应清楚地意识到高职院校与我国制造业发展之间的紧密联系,并大力支持高职院校的育人工作。政府在指导高职院校根据区域发展特点有针对性地开设特色专业时,应给予前沿教学项目财政拨款,为高职院校提供课程研发的场地和资金保障。其次,高职院校应努力拓宽资金来源渠道,扩大社会资源的流入,以工艺创新、提供对口人才为优势条件积极与企业、行业对接,达成长期合作意向,吸纳多种长久性的教育投资,为复合型人才培养创造条件。
  3.构建良好的育人环境,为复合型人才发展创设条件。人才是一切发展的前提。为保持较低的人才流失率,引入满足区域经济发展需要的对口人才,湖北省政府应出台有关技术技能型人才的激励政策,提高高端技术人才的最低薪酬标准;发挥湖北省地域和经济发展优势,加大智能制造复合型人才的引进,为高端技术技能型人才提供住房补贴、交通补贴、子女升学优惠政策以及伴侣就业的便利政策,减少人才的后顾之忧。此外,政府应积极构建网络岗位交流平台和官方公众号,推送各企业单位内先进生产个人的优秀事迹,定期举办省级、市级技术技能大赛,为优胜者给予一定物质奖励并赋予技能称号,营造尊才、爱才的社会氛围。
  注释:
  ①数据来源:湖北省2014—2019年年鉴。
  参考文献:
  [1]李国胜,龚荣伟,许志武.高职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的短板及优化建议[J].教育与职业,2017(19):45-49.
  [2]李进才.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需要大力加强复合型人才的培养[J].武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3(2):49-55.
  [3]李慧萍.技术技能人才工匠精神培育研究——理论内涵、逻辑框架与实践路径[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9(13):43-48.
  [4]刘晓军.江苏高职教育供给侧改革的目标、任务与路径[J]. 教育与职业,2017(24):28-33.
  [5]徐国庆.智能化时代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根本转型[J].教育研究,2016,37(3):72-78.
  [6]吴健.新时代职业教育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向纵深发展的研究[J].成人教育,2019,39(11):51-58.
  [7]郑利敏,杨悦梅,劳佳锋.浙江智造背景下高职自动化专业人才的培养[J].教育与职业,2020(3):52-57.
  [8]徐国庆.我国二元经济政策与职业教育发展的二元困境——经济社会学的视角[J].教育研究,2019,40(1):102-110.
  [9]张金英.新常态下职业教育应培养什么[N].光明日报,2015-09-05(4).
  [10]李先军,王姝力.美国社区学院与大学课程衔接模式研究——以佛罗里达州为例[J].当代教育科学,2019(3):78-82.
  [11]张莉.制造业转型升级背景下高职人才培养质量提升路径研究[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9(30):69-73.
  [责任编辑    刘素萍]
  Research on the Practical Dilemma, Mode Oriented and Strategy of Inter-disciplinary
  Talent Cultivation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Industrial Upgrading in Hubei Province   WU Haoyu
  Abstract: Inter-disciplinary talents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 are the backbone and innovation source to support the adjustment of industrial structure and promote industrial upgrading. There are some problems in the cultivation of compound talents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in Hubei province, such as lack of concept in value level and lack of linkage education mechanism in action level.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industrial upgrading in Hubei province, the cultivation mode of inter-disciplinary talent in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should take the market demand as the direction of talent training, carry out joint teaching in specialty, take the students as the main body and carry out the comprehensive ability expansion cultivation; Take the graduates as the reference to establish the dynamic feedback system of employment. Therefore, in view of the cultivation path of higher vocational talent in Hubei province, it is proposed to actively optimize the education concept, teaching mode and teaching staff; accurately connect the cooperation between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and undergraduate education, regional development and open school running system; strive to improve the school enterprise cooperation mechanism, financing channels and education environment.
  Key words: industrial upgrading; inter-disciplinary talent; talent cultivation; Hubei Province
其他文献
以江苏省太湖流域为研究对象,运用文献调研和数据分析的方法,通过对江苏省太湖流域水污染状况、太湖流域生态农业发展现状和趋势的分析,提出运用生态补偿手段解决太湖流域生态环
调查发现,高职院校教师科研认同的整体水平一般。其中,高职院校教师科研认同的整体水平在性别、年龄、职称、职务、学校性质与级别等方面差异不显著,但单项得分呈现一定差异;
摘 要:心理资本是促进教师职业生涯发展与绩效提升的重要心理资源,主要由自我效能感、乐观、希望和坚韧性四个维度构成。通过问卷调查发现,江苏省高职青年教师的心理资本处于中等偏上水平,并受性别差异、用工性质、工龄、受教育程度、工作岗位以及是否担任行政职务等因素的影响。因此,高职院校需要营造宽容的校园文化,坚持教师分类发展,实施青年教师诊断改进策略,培育青年教师创新精神,指导青年教师适当应对风险因素,
3月31日消息,工业和信息化副部长杨学山31日出席“2013年中国(深圳)IT领袖峰会”时表示,在新技术的推动下,IT产业正在发生重大变化,智慧化的信息时代正在到来。
摘 要:时代担当精神的培育是高职院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课题,是高职院校完成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基本举措。目前,高职学生的“担当意愿”和“担当能力”是影响其担当精神培育的两个关键因素。因此,必须从道德上的“应该担当”、价值上的“必须担当”和实践中的“能够担当”三个向度全方位培育高职生的时代担当精神。  关键词:高职学生;时代担当精神;培育  担当精神具有鲜明的时代性,在每个时代都有其特定的内涵
产业转型升级背景下,复合型人才是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发展方向。从共生理论角度对高职院校复合型人才培养的共生单元、共生模式及共生环境进行分析,提出高职院校复合型人才培
通过野外径流小区实地放水冲刷试验,研究伊犁河流域大豆坡地与裸地在不同放水条件下土壤水分变化及大豆减流减沙效应,并运用水力学理论分析坡面径流水力学参数特征。结果表明
摘 要:高职院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订中普遍存在教育理念缺失,系统性、科学性不强;培养目标、规格概念混淆,表述不全面、不科学;课程设置对培养目标和培养规格的映射不明晰、支撑力度不够等问题。对此,借鉴成果导向教育理念,以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为例,针对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存在的问题提出,要厘清培养目标和培养规格的内涵实质,表述力求全面、科学;实施反向设计,使课程能够与培养目标、规格清晰映射。  关键词
针对国际工程施工招标文件内容庞杂,信息量大,投标时间短的现状,为了使投标单位在有限的时间内尽可能全面地了解招标文件的内容,确保关注到招标文件的每一个关键点,并将招标
新形势下的老年人思想政治工作,面临着许多具有时代特征的新情况、新问题,需要认真研究和加以解决。做好老年思想政治工作,是老年人过好晚年生活的需要,也体现了党和政府对老年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