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爱温暖偏远山村

来源 :作文周刊·八年级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ekedehom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1年前,25岁的于忠虹踏上南芬这块热土后,从“娃娃警察”一步步成长为刑警队探长、派出所副所长、法制科长、派出所所长。他无怨环境的艰苦、工作的艰辛,始终以满腔热忱扎根于基层一线,致力于保护一方平安。他本不是南芬人,却把南芬当家乡一样看待,为当地百姓做了很多好事实事,先后被授予市公安局“十佳”爱民所长、“本溪好人”等称号。
  扎根偏远山村,于忠虹常年与寂寞为伍、与清贫为伴,为群众办实事、做好事、解难事,默默践行“人民在我心中”的铮铮誓言。每当乡亲们遇到困难,于忠虹总会冲在前面。
  70多岁的徐景芳老夫妇和患精神疾病的儿子一起生活在南芬区金坑村二组,沉重的家庭负担压得老两口喘不过气,家里近两亩未耕的农田成为了难题。于忠虹了解情况后,带领全所民警、联防队员扛着新购买的5袋化肥、借来的4台播种机、锄头耙子等耕种工具来到徐家,帮助徐家翻土、铲地、播种,让这个贫困家庭有了吃饭口粮。之后的逢年过节,于忠虹都会带着米、面、油等生活必需品前来慰问。
  帮困难户盖房、帮“黑户”恢复身份……类似的爱民故事还有很多,爱民的瞬间时时在南芬地区上演。在于忠虹的带动下,两年来,派出所共走访困难家庭73户,不但送去了米、面、油等生活必需品,更送去了一份浓浓的温情。
  素材点击
  小事成大爱,平凡亦英雄。于忠虹十几年如一日的满腔热忱,对得起警察这份神圣的职业。亲民爱民、一心为民,没有于忠虹带领下的民警们的帮助,徐景芳一家甚至更多的家庭說不定发生什么样的悲剧呢,是于忠虹给了这些老百姓生活的希望。难怪乎人们歌颂他:“平凡日夜皆细碎,琐碎铸成豪迈。你把和谐的种子播洒在乡间田野,你把爱民的情怀根植在百姓心间。”
其他文献
对女性称“先生”并不稀奇,这样称呼,自古有之。《旧唐书》记载:“生五女,皆聪惠,……德宗俱召入宮,试以诗赋,……嘉其节概不群,不以宫妾遇之,呼为‘学士先生’。”从《旧唐书》可以看出,被称为“先生”的古代女性都是学识渊博、出身名门的。由于古代封建社会“男尊女卑”,因此用“先生”来称呼她们,其目的是提升女性的社会地位,将她们的地位提升至与古代男性一样的高度,使她们具有“尊严”。  新中国成立之前,“先
期刊
我被护士领着离开病房,准备去八楼手术,一位小女孩提着两大袋面包堵在了病房门口,她把两大袋面包放在地上,弯腰,然后目视大家,伸出了三个手指,示意她的面包三元一个。老公忙掏出二十元钱递给小女孩,然后让她取六个面包放在我的病床上,临出门那一刻,他又对同病房的人说:“这孩子可能不会讲话,大家帮帮她,买点她的面包吧。”  我从手术室出来一直昏迷,第二天清醒后,老公见我已无大碍,便给我雇了个护工,然后去公司打
期刊
有位做教师的朋友,每天的生活都极其简单,从家到学校,从学校到家,一条路,一走就是好多年。路不长,旁边有几幢房子,有几棵小树,都能数得清清楚楚。这条路,实在没有多少风景可看。  有段时间,每次从这条路上经过时,远远地,就会有一位老人和朋友打招呼。老人坐在轮椅上,神智不清楚,说话也不利落,但朋友却似乎很喜欢和他聊天,每次都会走到老人身边,和他聊上一陣,然后,再匆匆离开。  听过他们聊天的内容,真的是很
期刊
唐诗是我国悠久历史文化长河中璀璨夺目的明珠,是一笔宝贵的文学财富。漫步唐诗苑,含英咀华,感受千年文字的力量,领悟中华文化的璀璨,不知不觉中,自己的品位与人格也会得到提升。漫步唐诗苑,名篇佳作卷帙浩繁,诗中圣贤灿若星辰。  1.在唐诗苑中品味自然之美。“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是春之生机;“水晶帘动微风起,满架蔷薇一院香”是夏之浓郁;“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滾来”是秋之肃穆;“忽如一夜春
期刊
1998年,曾任华尔街一家投行副总裁的杜聪辞职后在家乡香港成立了智行基金会,资助了河南、安徽、云南等10个省的2万多个“艾滋遗孤”读书。为此,他获得有“亚洲诺贝尔奖”之称的拉蒙·麦格赛赛奖。他常在微博上“晒幸福”:他曾担心活不下来的孩子学了中医,还监督他控制血糖;以前吃不饱饭的孩子学会了烤面包,还在世界级的烤面包比赛中获了奖;上不起学的孩子毕业后回到家乡贷款创业,帮扶受艾滋病影响的老乡……他希望自
期刊
舅舅终于升级做警察啦!升级没多久,他便抓了不少小偷。可是最近舅舅家常有“小偷”出没,就连神勇的舅舅也奈何不了他。他,就是舅舅的儿子,我的4岁表弟浩浩啦。浩浩人小鬼大,你想知道他都偷了些什么吗?  偷“嘴”  “浩浩,我昨天买的5根雪糕,为什么这会儿只剩3根了?”舅舅又板起脸问浩浩了。“我不知道啊。”浩浩面不改色地回答,还大方地将书包递给舅舅检查。舅舅将书包翻了个底朝天,也没发现雪糕的踪影。难道它长
期刊
他工作很忙,有时连午饭也不回家吃,晚饭也常错过饭点。  他衣着极为简朴,只要不是过新年、出去吃饭出去玩,他的穿着永远只是一条洗得有点发白的裤子,一件旧的带个破洞的衬衫。  我很佩服他,无论多晚睡,第二天早上起来一定是精神饱满,那双经岁月沉淀的眸子黑如墨,衬托着眼角的皱纹,总让人觉得他很精神。然而,当我们看到他双眼下那大大的黑眼袋,简直就是极大的反差。  有一次,他去跑长途,开了一天的車,回到家的时
期刊
我寄宿在学校,父亲为了给我补充营养,一般一星期给我送一次饭或汤。又是送饭日了,可天公不作美,乌云密布、雷电交加。  如同往常一样,我站在校门口的电话亭旁,等待父亲的到来。街上车水马龙,挤满了送饭的家长们……我的同学早已回去复习了,可我还在等待父亲。  突然,天空像被人打破了個洞,雨水“哗哗”直下。我撑开伞,焦急地等着,雨水溅湿了我的布鞋和裤腿,不知不觉,街道上只剩我一人。  我开始担心父亲。我伸长
期刊
我是母亲的心肝宝贝,是爷爷奶奶的小祖宗,是老师和同学们眼中的“三好学生”,而唯独在父亲眼中,我什么也不是。  一次,我拿着奖状回家,母亲表扬了我一番,坐在一旁的父亲却还是摆着一张冷漠无情的脸,严肃地说:“不要为眼前这张奖状而骄傲,以后的路还很长,将来你就会明白。明天早上8点在楼下的公园等我,我们一起去爬山。”天啊!我要和整天摆着一副臭脸的父亲去爬山,真有点不情愿。  第二天,我准时来到公园,可是父
期刊
老王在生命最后的日子里,身子僵直,样子非常怕人,杨绛先生心里只有同情和悲酸。老王死了好几年了,杨绛先生每每想起来还感觉有愧于这個不幸者,总觉得在他生前,对他关爱不够。与老王相识,杨绛先生同情于老王的不幸;与老王相处,杨绛先生感动于老王的善良;与老王相别,杨绛先生感激于老王的告别,愧疚于自己的疏忽。杨绛先生同情老王,尊重老王,牵挂老王,难忘老王,这样的感情是感人至深的。  素材点击  杨绛先生的《老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