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为进一步明确银屑病严重程度与白介素6(IL-6)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在皮肤中水平的关系,作者对已用UVB、双丙酸倍他米松及柳酸软膏治疗的银屑病皮损及非皮损的负压疱液作了这两种细胞因子的测定。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进一步明确银屑病严重程度与白介素6(IL-6)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在皮肤中水平的关系,作者对已用UVB、双丙酸倍他米松及柳酸软膏治疗的银屑病皮损及非皮损的负压疱液作了这两种细胞因子的测定。
其他文献
随着结构生物学、分子生物学、分子遗传学技术的发展,对表皮细胞内角蛋白中间丝内的动力学结构图形和功能进行了更加深入的研究。发现角蛋白中间丝中肽链上单点突变能引起多种类型的病理学变化。本文综述了近年来研究角蛋白中间丝形成过程中动力学、生物学方面的进展,以及它在某些疾病发生中的作用。
本文介绍了单纯疱疹感染的实验室诊断技术。其中有病毒培养;HSV直接检测,包括细胞学,电子显微镜显像、HSV抗原或DNA检测等方法;并详细叙述了HSV抗体检测技术,其中有功能性抗体试验、固相结合试验及型特异性免疫试验等三种,这些诊断技术对于生殖器疱疹的诊断,特别对于无症状及不典型病例的诊断,以及对其血清转化现象的研究均具有重要价值。
暗色丝孢霉病是由具褐色菌丝壁的真菌引起的皮下真菌病,很少感染肌肉骨骼。作者在巴西首次报导1例由棘状外瓶霉引起的累及骨骼的皮下暗色丝孢霉病。12岁男性患者,右侧面部皮下脓肿伴肿痛,1年后左肘、指、趾出现新脓肿,持续已3年。病变为深部皮下脓肿,直径达数厘米,其中由增厚表皮所覆盖脓肿破裂后,可形成表皮溃疡,状似着色真菌病。局部淋巴结稍肿大,手术切除皮下肉芽作活检。检查示中心坏死区在切片时丢失,但HE及P
某些药物及化合物可以引起皮肤苔藓样发疹,其临床、病理与扁平苔藓相同或相似,为此本文介绍了苔藓样药物发疹的临床症状、皮损形态、好发部位、诱发本病的各种药物以及组织学表现有角质层和颗粒层中胶样小体、无嗜酸粒细胞的特点,并提供了与扁平苔藓相鉴别的一些不同的特点。
毛细血管扩张在临床上常见,其数目、大小、形状、色泽和位置可不同。可为特发性,或为某些疾病或综合征的表现。可为获得性、先天性或遗传性。本文介绍毛细血管扩张的分类及其临床表现。
对一组急性尿道炎病人和同一时期的一组无尿道炎者作了前瞻性研究,旨在进一步了解急性非淋球菌性尿道炎(NGU)中生殖器支原体的作用。对象为109例有急性NGU症状和体征的异性恋男子,并以另55例无NGU症状和体征的异性恋男子为对照组。调查了对象的年龄、种族、检查前3个月内更换性伴以及一生中性伴个数等资料。在用尿道涂片证实或排除尿道炎后,取15~20ml首段尿,用多聚酶链反应(PCR)检测生殖器支原体和
多聚酶链反应(PCR)是一种特异性扩增靶细胞DNA的技术。在诊断感染性疾病时,PCR比常规血清学方法迅速,且具高度特异性和敏感性。本文即是以PCR检测脑膜炎患者脑脊液(CSF)中的白念珠菌DNA,并对其诊断价值加以评价。
将目的基因插入角朊细胞的DNA序列并进行表达、分泌正常蛋白质或酶类来达到冶疗疾病的目的。作为靶细胞,角朊细胞具有许多其它类型靶细胞所不具备的优点,无论对治疗角朊细胞遗传缺陷所致的皮肤病,或是系统性疾病均有相当大的潜力。角朊干细胞的选择、转导,启动子或调控区的选择以及基因产物能否通过真表皮交界处基底膜进入血循环是影响治疗效果的主要因素。
反义技术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一种分子生物学技术,是基因疗法中的一种,它为疾病的治疗提供了一条新的途径。文中简述了反义技术的发展简史、原理,及其在病毒性皮肤病的基础及临床研究中的应用。
实质性持久性的面部水肿(SPFE)是痤疮的一种少见的特殊的严重并发症,其发病机理还不清楚,治疗极其困难。本文报道1例痤疮的SPFE,最终用13-顺维甲酸和酮替芬治疗成功。患者男,20岁,面部轻度痤疮8年,用过各种系统的、局部的抗生素,3年前用13-顺维甲酸(0.5mg/kg/d),40mg/d,共7个月。2年前面部出现持续的严重水肿。检查发现面部有丘脓疱疹、结节、血痂、粉刺和萎缩性瘢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