隐秘的特立独行

来源 :北京青年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omb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926年,香奈儿女士对于“美好年代”后期繁复的衣着风格感到厌烦,于是设计出小黑裙。这款选用绉绸制作、细长袖管、裙长及膝的小黑裙,被美国版《V0gue》誉为“香奈儿版的福特”。这款小黑裙具有强烈的现代感,可说是以后许多类似设计的先声。它预见了个新时代的曙光,风靡无数的新世代女性。这件小黑礼服事实上代表了种解放。它利落的剪裁是种高雅的象征,如同之后出现的、让人行动自由的香奈儿黑色滚边斜纹软呢外套。
  2011年1月15日至3月14日,《文化香奈儿》展览在上海当代艺术馆举办。这项展览由上海当代艺术馆举办,香奈儿倾力协助,由当代艺术设计界知名策展人尚·路易·弗蒙Jean-Louis Froment精心策划。这项展览通过香奈儿女士的设计、经典标志象征物、文字以及艺术创作来解析香奈儿女士的精神世界。
  《文化香奈儿》展览在上海当代艺术馆的两层空间里呈现5个主题,包括:“传奇的源起Origin、“抽象的精粹Abstraction”、“隐藏的奢华lnvisibil ity”、“自由的追求Liberty”和“幻境的灵感lmaginary”。
  展览不以编年为序,而规划为五大主题,以便能更精准地展现香奈儿的独特精神与品牌文化的神髓。
  香奈儿的设计、大师的艺术作品、手稿与影像作品…这项展览以多样的形式,描绘出不同时期艺术风格传承与不同灵感撞击的不朽对话。
  《文化香奈儿》展览从全球各地精选400件珍稀展品,配合创新流畅的规划和奇思妙想的视觉盛宴。其中,100件是从国家级博物馆或私人收藏借展。在展览期间,BQ特别约采了这次展览的策划人尚·路易·弗蒙先生,可惜他在上海的行程安排得很紧,一下飞机就投入到了紧张的布展中。虽然,我们很早就预约了他的采访,但是他一直抽不出时间。我们只好改为电邮采访,但是采访提纲发出的时候,他刚刚登上返回巴黎的航班。而接下来就是他开始倒时差和中国这边过春节的长假。
  我们结束了长达两周的春节假期后,尚·路易·弗蒙先生的邮件也安静的出现在了邮箱里。
  当尚·路易·弗蒙先生洋洋洒洒的法语电邮被翻成掷地有声的中文稿件,我们相信:所有的等待和坚持都是值得的。
  BQ=《北京青年》周刊
  J=尚·路易·弗蒙
  BQ:你如何成为了《文化香奈儿》的策展人?
  J:我与香奈儿品牌的专业合作,开始于2006年我在巴西策划的次展览,主题是“百年时尚史”。那次展览方面展示了恪守20年代传统的香奈儿创作,另一方面是卡尔·拉格斐演绎的当代香奈儿,由此可见我们开始了某种合作。2007年,我又在莫斯科普希金博物馆策划了香奈儿展览。我很荣幸再度接受了香奈儿的邀请,来策划在中国的《文化香奈儿》展览。
  BQ:此次《文化香奈儿》共约有400件展品,其中很多展品是从各个机构和私人借来的,请问一下,这些展品能够参展的有趣故事。哪件展品在您看来,最为难得?
  J:我想说,香奈儿时代远远超越我所提到的三个世纪。因为还有非常重要的潜意识时代。我们想象一下嘉柏丽尔·香奈儿19世纪末身处西都修道院的情景。请看展览会上伯纳丁头雕,她是15世纪末至16世纪初的西都会修女,再看看卡米拉·艾克伦斯的照片,我们可以想象一下少女嘉柏丽尔·香奈儿当时想些什么?她面对什么?卡尔·拉格斐今天是如何诠释这段香奈儿时光的。如何把这个想法表达出来,必须诉诸视觉,必须用图像表达所有的思想。于是我就到历史中寻找。翻阅杂志过程中,看到了拉格斐设计的头巾。我去科莱兹、奥维涅追寻香奈儿的踪迹,生平第一次走进了布莱维博物馆,看到这尊雕像的时候,我情不自禁地说,行了,现在可以办展览了,一切都有可能了。就这样,我把书籍、手稿、照片、一些更为私密的文献,当然啦,有些展品非常珍贵,比如四套从美国大都会博物馆借来的精美服装,用400件展品,把艺术和香奈儿的创作这两大部分连接起来。
  而至于我最喜欢的一件展品:
  是那件1917年香奈儿用米色Jersey针织面料的水手衫,是本次展览会上年代最久远的香奈儿女士亲自设计的展品,在“自由的追求”主题下展出。因为这件衣服是对自由的致意,对人民表达敬意,在1916年把件工作服改变成件奢华的服装,我认为它是件革命性的物品。所以我格外喜欢,它不只是一件衣服而已,而是一件反映出20世纪初追求的衣服:是香奈儿女士第一次把当时男装内衣所用的Jersey面料和男装设计元素,开创行地设计给女性穿着的,也是她把工人阶级的工作服,设计给资产者穿,这样的创新设计富有力量和想象力。
  BQ:为一个品牌策展一个文化展,有趣和有价值的地方在哪里?
  J:这一次是一个讲述嘉柏丽尔·香奈儿的故事,她的特立独行是对那个时代固有陈规的革命,从而创造了女性的新风尚、新姿态,表现了女性对于自由的划时代追求。
  更准确地说,她以精致华服和配饰的形式,将特立独行“穿在身上”,展示出她的内心思想。通常,人们会用梦想家来形容她,而我会说:她是先驱。
  您知道。展览不是一本书,也不同于一部电影。随着时间不同,感受也是不同的。您在展览会上可以随意走动,没有硬性规定的参观线路,只有那些极为糟糕的展览会才强加于人,就像线性阅读那样。
  这个展览,我提供一份乐谱,我希望它尽可能地开放,演绎者越多越好。
  艺术品是独一无二的,它的力量,创作的力量是通过它所激发的诠释来衡量的。一件艺术品,越能产生歧义,越能通过它本身产生对立的观点,就越美妙。我希望这次展览能够使这种阅读成为可能。而且是多元的阅读,观众有多少,对展览的阅读、观赏、理解就有多少。
  BQ:这次策展《文化香奈儿》的过程中,您对香奈儿女士这个人,以及她的作品有什么新的发现?
  J:在我看来,香奈儿是文化的遗产。而通过这个展览,通过她的故事,她对艺术的着迷,进步挖掘出香奈儿的历史与艺术史之间的紧密关联。而同时,这位女性为其他女性赋予了自由的精神,不仅仅在服装方面,而是在行为举止和思想方式上。我认为,对于女性而言,她是位传授自由的教育家。此外,她的身上还有让我感兴趣的
  点,那就是她与那些艺术家们的隐秘关系,她从未沿用他们的设计,总之从未抄袭艺术家们的风格。她总是把握艺术家的心理,进行自己的创作,给我们留下了这笔遗产。所有这一切——她的多面性,她的孤独。都深深地吸引我。当然还有美感,还有行为态度,还有其他一些理由,不过那是隐秘的。
  对我来说,所要表现得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她创造出独特的品牌标志和品牌象征,更善于将这些创作设计象征不断地排列组合,随之带来了变化无穷的风格。通过研究这些标志的变换组合,我们看到隐藏在多样化产品下的一条共轴:就是创始人香奈儿女士的故事。这些设计象征不断诠释着这个特立独行的人,因而每一件新作、每个新系列都反映出时代精神。这,就是香奈儿的语言。
  BQ:对于在中国举办这样一个展览,您觉得它的意义 是什么?
  J:来到中国,大家一定会想到香奈儿女士所收藏的多面中国乌木漆面屏风,这些屏风就像一本翻开的书,为她打开了想象之旅。她是个着了迷的游牧者,去哪里都会带着它们,仿佛屏风就是她的藏书馆。这具有异国风情的收藏品不断激发着她的幻想。但是这扇屏风的真正力量,在于它围起了一个封闭却可任创意翱翔的超现实空间,与她孤寂童年在科雷兹餐室所见的沉闷栗木家具有着截然不同的意义。我们今天的展览代表了某种香奈儿只在想象中经历过的现实,此次展览是对这位伟大设计师和对中国的致敬。
  我希望观众记住他自己的关于香奈儿的故事。但愿他认识到,文化是一种神奇的工具,可以帮助人们凭着自己的感觉徜徉。文化香奈儿是一份旅游图,是一次观众可以在他人提供的标志指引下进行的特殊旅行。我认为重要的是他自己的故事,我们只在这儿向他介绍些碎片、一些联接点,一部分词汇,由他自己来写句子。
  艺术承载了时代以及一个时代的故事和传奇。
  倘若在香奈儿女士那个年代少了精英荟苹的巴黎艺术界,“香奈儿时代”就无以存在。
  在香奈儿女士的生活圈里,画家、音乐家、诗人、编舞家、摄影师和电影制作人是不可或缺的,他们一起分享创作的精神。
  她很早就认识到艺术家自我要求的严苛,以及艺术家将意念化为具象的孜孜不倦;最佩服的是他们直面时代的挑战,以及他们以自身独特个性创作的才华。
  这项展览围绕着五大主题,包括:“传奇的源起Origin”、“抽象的精粹Abstraction”、“隐藏的奢华Invisibility”、“自由的追求Liberty”与“幻境的灵感Imaginary”。回溯历史,以品牌缔造者香奈儿女士的故事为基础,深入呈现品牌所遵循的价值。
  传奇的源起
  嘉柏丽尔·香奈儿在她12岁时就经历了人生第一次巨大创痛:她的母亲刚刚病逝;做流动商贩的父亲,将她们姐妹送进了科雷兹省的奥巴辛孤儿院。他答应会回来接她们,可是她们从此以后就再也没有见过他……奥巴辛这座古老的修道院,属于严冷肃穆的西都教派。它在嘉柏丽尔·香奈儿心里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印记,启发了她日后的“风格”。正是有这样严格艰苦的环境下生活了七年的经历,让她淬炼出一种独特美学,一种混合着简约、庄重和奢华的美:一方面是日常生活中素净的修女服和孤儿院童的黑袍白领连衣裙,那特有的朴素与简洁的纯粹;另一方面,则是弥撒时神职人员圣袍和法器的绚烂华美……这种对比成了她日后创作的基调。奥巴辛的岁月铸造了嘉柏丽尔·香奈儿的美学宇宙。
  今天,我们依然可以从修道院的建筑里找到她设计的大量语汇,例如星星、月亮、太阳等。当时教堂地面上用扁圆鹅卵石铺成的图案装饰,就出现在她于1932年推出的“Bijoux de Diamants”钻石珠宝展中。还有,奥巴辛孤儿院通往小教堂的那座楼梯,后来在香奈儿女士位于海滨度假胜地洛克布鲁的La Pausa乡问别墅里,更是照原样忠实地复制了一座。
  小教堂的彩绘玻璃给了她什么启示?她必定凝视了许久许久。那些镶有黑边、彼此交缠的图案,在她选择双C标志作为品牌标识时,或许就浮现在她的脑海中。至今在香奈儿许多设计作品里,仍然可以见到这个简洁的经典标志。
  这些早年经验中的细节不断撞击着她的想象,激发着她的创造力:无论是在装饰她的寓所,还是在设计高级珠宝或者构思香水和化妆品包装时,成长时期的视觉印象依然不断出现。奥巴辛的宁静也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她。那是冥想和心灵的宁静,是修女的与世隔绝和无父无母的孤独,伴随了她生。
  在这里,手稿、画作、摄影作品、贵重艺术品、珍本文献、时装设计、香水甚至高级珠宝都汇聚一堂,来描绘香奈儿独特的创意空间。这项展览就像一个大型的多宝格,向外界公开了由无数秘密、感情和创作所构筑的世界,以及艺术精神与艺术品之间的联结。
  于是,这些精致的艺术品又有另一层新的意思:它们成了嘉柏丽尔·香奈儿设计中意象元素的最佳注脚。
  从立体派影响下的面料剪裁到衣服的构造、乐谱、香水、诗作乃至高级珠宝,都成了历史与文化创造中的一环。
  这些展品合写出一个故事,传达大量的讯息,表达它们的观点,彼此交换语言,共同创建出新的美学,新的自由。它们捕捉那个时代的精神,勾勒出未来,并传诸后世。这些珍贵藏品是那个时代历史与文化经验中不可抹灭的印记。因为有了它们,当时的世界才那么丰富精彩。
  ——策展人尚·路易一弗蒙
  抽象的精粹
  现代。香奈儿女士的现代感,不是出于刻意做作而是真实本色的自然流露。她的思想不受知识分子那套或先入为主的成见限制。她改变了她所处的时代,深深影响了今天与未来。
  快速变化和动荡不已的20世纪为香奈儿女士提供了绝好的反思和创作素材。如同当时伟大的时代先驱,包括她的好友毕加索Picasso、考克多Cocteau、斯特拉文斯基Stravinsky等人。
  香奈儿女士已意识到不可逆转的进步是大势所趋,于是她开始为新世界描绘轮廓。包括工业、经济、社会等层面,横扫各个领域的现代化在“美学革命”中成形:就是深深影响了20世纪的“抽象”。
  香奈儿女士在1910年最初的创作与“美学革命”同时期。她化繁为简的设计风格,显然是“启蒙后反思”的成果。这样的反思也源于“回归本质”的渴望。包豪斯Bauhaus学派的建筑大师如密斯·凡德罗Mies Van der Rohe,都遵奉“少即是多”为准则。
  直觉告诉香奈儿女士,“现代感”只能以“减法”来表现。她不是堆积累赘的装饰,而是除去所有令人不悦、分心和杂乱的元素。她是“极简主义”诞生之前的极简大师。
  1921年,香奈儿推出了N°5香水。N°5由恩尼斯·鲍Ernest Beaux调制而成,含有80余种成分,是第一款“现代”定义的香水。它的名字再简单不过,就只是一个数字。它的包装只有个简单而低调的瓶身和标签,与那个时代设计繁复的香水形成强烈对比。象征“现代”的N°5香水,于1959年被美国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MOMA)纳为永久典藏。
  香奈儿女士创造了
  种风格,为不受陈规框架限制的自由女性塑造出新的姿态。这,就是她赋予当代女性的风貌。
  隐藏的奢华
  在孤寂童年和奥巴辛孤儿院的岁月里,嘉柏丽尔·香奈儿深知隐藏的意义。而她与“隐藏”之间的关系,表现在她对宗教的好奇、对玄学的品读,乃至于对法器、幸运物和其他神物的偏好上。这种关系,贯穿了她的生。
  心灵的修行和对神秘事物的小迷信:这又是个矛盾。从她康朋街寓所里的藏品就可以看出来。这是个满砌着符号、数字、图腾和神兽的空间,这些元素也不断出现在她的创作中,例如她最喜欢的幸运数字5和19、狮子的头像、麦穗、星星和星座……
  对香奈儿女士来说,“隐藏”和“神秘与幻想”是密不可分的。在香奈儿寓所的私密空间里,她织就了张隐形的网,网中物品皆彼此呼应。在这个安谧的小世界里,她 任思绪天马行空。在这里,她无需面对外界的冷酷;于此同时。她也能始终坚定地面对外界的纷扰。
  只有同她的艺术家朋友们起,香奈儿女士才会毫无保留地分享她这片私密空间。他们在这里畅所欲言,高谈阔论。其中,萨尔瓦多·达利就非常懂得发掘事物隐藏的含义。达利为她创作了一幅象征好运的麦穗油画,她直小心翼翼地保存着。尚·考克多,带领着她离开现实跨到“镜子的另一面”,徜徉于语言和隐喻的奇境。皮埃尔·勒韦迪,从俗世中隐遁,在索莱姆修道院的高墙中继续着诗篇创作,并将他写的每首诗献给嘉柏丽尔·香奈儿,延续着与香奈儿耳语般的对话。
  香奈儿女士一丝不苟,坚持追求完美,特别关注那些隐藏于表面下的细节。她的思考已经超越了表面显而易见的优雅,而会想到隐藏的另一面。从菱格纹手袋的酒红色衬里,到外套内里下摆处缝制铜链以增加外套的垂坠度,均体现着她这层考量。
  对于香奈儿女士来说,奢华的真谛隐藏于最小的细节。这几近个人主义。“为我独享”的极致奢华,是仅限于登堂入室者彼此分享的秘密。
  自由的追求
  香奈儿女士除了思想大胆、现代、意志坚强外,更是
  位崇尚自由的女性。她出生于1883年,一个被传统“箍”得喘不过气的世纪末,她阔步向前,打破所有规条,引领、推进女性的解放,并路相随。
  她创造出特立独行的生活方式,一种自成一格的态度。香奈儿女士这种独特、非凡的风格,常赢得男士们的激赏。
  在那个女性必须故示苍白娇弱的年代,她却热衷于日光浴、骑马驰骋和搭邮轮度假。香奈儿女士对于户外运动及舒适穿着的热爱,奠定了她穿衣的基调。最初这些服饰只是为她自己而设计,她从男性衣柜里获取灵感,有时也从某些工作服的基本元素中得到启发——例如水手的横纹衫、渔夫罩衫等。香奈儿女士也曾经为芭蕾舞剧设计了连身式的泳装,在当时激起极大轰动。
  香奈儿女士自从1913年在杜维埃开设第一家女帽店以来,便推出系列Jersey针织面料服装,这种舒适的面料在当时般只用于男性内衣。她以时尚先驱之姿,领先同时代人,发掘出当时众人的渴望。因为,那正是她自己的渴望:赢得自主,扬弃传统,进而独立。
  处在新旧世界交替的分界线上,随着旧世界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硝烟中沉落。新世界从战火的纷扰中升起,当时的妇女首度获得了工作机会。从此,女性再也不一样了。
  利落的短发、宽松的长裤、襟上缀着山茶花的外套、紧身背心、简单的直筒连身裙、海滩服或男性斜纹软呢服装,香奈儿女士透过活泼流畅的身形轮廓,带来了行动的自由、一种态度和种生活境界。
  香奈儿女士所选择的生活方式和她的时尚风格密切相关。她的创作出自她对世界的观察,以及她对女性和男性在现代社会地位的主张。香奈儿女士为了自己行动的便利,创造出20世纪以来女性时尚的新轮廓。
  幻境的灵感
  在十九世纪与二十世纪新旧交替的大时代,嘉柏丽尔·香奈儿诞生了。为了摆脱眼前无所有的孤儿困境,她努力奋斗挣脱了平凡的宿命。香奈儿女士单凭对美感的直觉与无尽的创造力,不断地自我成长,缔造了自己的传奇。嘉柏丽尔·香奈儿深信,她对于当时那个年代会留下深远的影响。
  香奈儿女士与当时大师级人物往来,随着时问演进,逐渐累积属于自己的文化。她以非凡的能力,将日常的所见所闻,转化为自己独有的风格。
  异国的文化与风情,无疑是香奈儿女士重要的灵感来源。与米西亚和荷西·马利亚·塞特夫妇第一次同游威尼斯时,她发现圣马可大教堂的美丽宝藏,拜占庭式镶嵌画上的暗金色一块与贵族宅第的耀眼浅金……还有,丽都海滩上国际名流汇聚的金粉世界,也使她想起法国的杜维埃或是比亚利兹,这两处也都是她非常钟爱的地方。
  俄罗斯的狄米崔大公爵让她认识了克里姆林宫的璀璨辉煌以及东正教司祭的圣袍与圣像,较她少女时代奥巴辛修道院见识到的庄严细致犹有过之,启发她后来的华丽时代。但俄罗斯在她眼中同时也是前卫的,她从挚友斯特拉文斯基、迪亚吉列夫,以及俄罗斯芭蕾舞团的大胆及现代风格中认识到了这点。
  此外,还有更潜移默化的影响和意外的邂逅:她从书中,或是博物馆……俯拾皆是创意的启发。
  香奈儿女士十分推崇文艺复兴时期的女性(如卢卡斯·卡那许或弗朗索瓦·克鲁耶描绘的女性,还有尚·考克多描述的《法国皇后们》),并把她们当做自己灵感的来源。
  这些严肃、坚强、高贵的女性,身穿设计夸张、白色绉领装饰的黑色袍服,深知如何在那个年代掌握权力。其中,香奈儿女士更特别撰文推崇凯瑟琳·德·梅第奇皇后。这位法国皇后的AC徽章,和香奈儿的标记有着惊人的相似,令人浮想联翩。
  香奈儿与中国
  香奈儿于2009年12月在上海推出了“巴黎一上海”2009-2010高级手工坊系列。这个代表东西方完美结合的系列,出于卡尔·拉格斐的手笔,灵感来自于从古到今的中国文明。卡尔·拉格斐曾多次从中国装饰艺术的宝库中汲取灵感,如1984年,以明代青花瓷为主题,设计出套绣有蓝白珍珠的晚装礼服:1996年,他再次将香奈儿女士的中国乌木漆面屏风图案用于三款刺绣长礼服上,每个款式都需要900小时的手工制作。这两次高级定制服的奢华设计,反映了自17世纪以来,中国瓷器与丝绸文明通过丝路西传,风靡了当时欧洲皇室贵族,影响至今不绝。
  尽管香奈儿女士从未到访过中国,她生对中国文化都十分倾慕。香奈儿女士以独到的审美眼光,将她珍藏的17、18世纪中国乌木漆面屏风与中国古董和法式家具混搭,那既冲突又和谐的美感,使当时的上流社会亦争相仿效。
  当香奈儿女士第一次在位巴黎古董商那儿发现这些屏风时,就顿时被这种东方之美所震撼。她欣赏中国乌木漆面屏风的魅力和精湛的工艺,这也令她联想到自己从事时尚行业所需的技艺。自此,香奈儿女士陆续收藏了三十二面屏风,这些艺术品与她生相伴,随着她辗转迁徙:从圣·奥诺雷街的宅第,到康朋街的寓所,直到丽兹酒店的私人套房。香奈儿女士康朋街的寓所至今仍完好无损地保留着这些古董屏风。此外,寓所里还能得见尊6世纪的佛像和碑文、一件唐三彩骆驼、一件陶瓷卧犬、几件19世纪的陶马和古董家具。寓所里每一间房间都以中国乌木漆面屏风装饰。其中位于玄关的屏风,即是以香奈儿女士的幸运花山茶花作为主题。其他的屏风上描绘着凤凰、鹿、鹤等寓意吉祥的动物、宫廷场景或山水画卷,例如
  面屏风上刻画的就是有“地上天堂”之誉的杭州西湖。在这些中国乌木漆面屏风的围绕下,香奈儿女士凝眸沉思,继续着她对这个东方遥远国度的无尽遐想……
其他文献
当那些开旅行社的资本家创造出了“零团费”组团的“先进”赢利模式并赚得盆满钵满之际,同时也创造出了贪婪的导游和贪便宜的消费者。当后两者大打出手、两败俱伤之际,前者正笑着数钞票呢。  “阿珍”前赴、“阿蓉”后继。  去年香港女导游责难和辱骂内地旅行团游客不肯购物、甚至以制造食宿方面的难题威胁他们必须购物的“阿珍事件”落幕未久,另位“香港无良导游”又开始叫板了。这次还是因强制购物纠纷,女导游林如蓉辱骂内
期刊
柯达克罗姆膠卷(Kodakchrome)宣布停产后,著名摄影师Steve McCurry找到厂商说,“把最后一卷留给我吧”。这位著名的记者曾经用Kodakchrome为《国家地理杂志》拍出许多充满冲击力的作品,尤其是他的《阿富汗女孩》,更是新闻肖像的经典之作。他认为Kodakchrome对世界新闻摄影影响巨大,因为这种彩色胶卷颜色鲜亮而又很自然。  拿着这最后一卷柯达,他在美国拍了影星罗伯特·迪尼
期刊
2011年的冬天,在位于香港其中最古旧及最富文化时尚的上环区,面积超过4000平方尺的“The space”画廊,全白的背景之下,一群年轻的模特怀抱着吉他或者耳朵上塞着耳机,或坐或躺,或慵懒倦怠,或肆意闲适,像Party或者游戏一般展示他们身上的衣服、牛仔裤和简单的内衣——这次ck one展示的不是香水,它推出了自己的牛仔衣裤和内衣!  caIvin Klein于1994年推出史上第一款中性香水“
期刊
如春日海滩般的亮丽色调,洋溢一抹森林热情和都市之光气息。春寒料峭,时尚界早已为新的一年精心甄选了全新的精致作品。无论是奢华的高雅风尚,或是独到的至上品位,各品牌都为新季添上了一笔华美的注解。  向往自由,远离喧嚣  Ce line在位于北京尚8创意产业园内的艺术8画廊举行了2011春夏系列预览。此次预览通过静物展示呈现了2011春夏成衣、包袋、鞋履及配饰系列,简洁素净的氛围体现了创意总监Phoeb
期刊
2011年2月8日香港媒体曝出,李嘉欣在香港成功剖腹产子,成为兔年首个星妈,我们又看到一颗夺目的“辣妈”之星在东方冉冉升起。  与此同时,國外的辣妈与准辣妈们也没闲着,纷纷在2011新年之际宣告怀孕,势必生个乖巧可爱的兔宝宝。先是借着新年之际娜塔丽?波特曼和她的芭蕾舞者男友本杰明?米派德奉子订婚。继而又有辣妹维多利亚和贝克汉姆造人成功,即将在今年夏天迎来他们第四个孩子。这些勇敢而美丽的女性,在身为
期刊
一场无关版权的情感对抗  这次纠纷与版权一点关系都没有,只是大众所理解的一次强势与弱势的对抗。当旭日阳刚唱红《春天里》以后,很容易想象到他们会接到商演,但凭什么别人可以拿汪峰的歌去做商演获利?其实,这件事就这么简单,汪峰要收回自己的音乐是无可厚非的。  版权肯定是专属的,在这种情况下。情理法三者是无法共赢的。旭日阳刚在这中间并没有损失什么。现在,公众是在用情绪作为判断的依据。汪峰相对于旭日阳刚而言
期刊
罗纳尔多的退役震惊了许多人,他辉煌的职业生涯不用赘述,但他应该被怎样评判?在同时代的球星中处于什么样的位置?记者联系了央视著名体育节目播音员韩乔生来点评。他则认为,应该从罗纳尔多登陆欧洲之前说起,因为登陆欧洲大陆之前,罗纳尔多便已经是巴西足球冉冉升起的新星,并带领球队克鲁塞罗拿到联赛冠军,这在巴西的俱乐部联赛,毫无疑问是非常不容易的。韩乔生解释道,“巴西的比赛在全国分成了N层,从最底层开始要想达到
期刊
曾几何时,他们曾是罗纳尔多在联赛绿茵场上的队友或对手,共同搀扶走过职业生涯:或者在大力神杯的争夺中生死相搏。他们代表了光荣的一代,一个星光闪耀的时代。如今,他们或仍老骥伏枥,或挂靴罢战,留给球迷的唯有那些神奇的时刻。在他们称霸赛场的二十来年里,带给广大球迷的有无比的愉悦和无尽的哀伤,只是在离开球场的那一刻,也是他们把我们当时心中激情一并带走,他们告别了球员生涯,而看他们踢球长大的球迷则告别了青春。
期刊
有关李心草  李心草曾说,“作为搞古典音乐的音乐家,其实道路走得很安静很平稳,就是一场音乐会接着一场音乐会这样走下来”。不过对于这位不到50岁就执起中国交响乐团常任指挥指挥棒的年轻指挥家来说,2011年注定有些不平常:元旦之际,已故国交元老李德伦的夫人李珏把一根大师曾用过的指挥棒交到了首届“中国之声”的指挥李心草手上,之后他随国家大剧院完成了自组建以来的首次出国访问,歌剧《图兰朵》在首尔获得了空前
期刊
BQ对话中国获奖摄影师卢广  “记录真实中国”是一种责任  记者手记  初见卢广,是在一年前,当时的卢广刚刚获得尤金·史密斯人道主义摄影奖,推开卢广家的门,卢广正在电脑前和稍早一拨采访他的记者介绍更多关于污染的图片,电脑里几万张图片,被按照日期和地点分类排开,每打开一个夹子,里面的图片都足以令人窒息。“我发布出来的40多张图片只是其中的很微小的部分,还有更多让人不寒而粟的照片没有被公布,我会等到一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