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爱美是人的天性,是每个人的一种人生价值追求。对于大学生而言,当形形色色新鲜的、奇异的、陌生的事物涌来时,他们最容易接受各种新鲜文化,其审美观也呈现着中西交错、传统与现代杂糅的网络冲击,在不知不觉中发生一定的变化。更有甚者,在追求美的道路上走入极端,一味追求名牌,崇尚虚荣,逐渐失去本真。这些现象都折射出了大学生审美情趣的缺失,缺乏对于美的实质的思考。作为国家的栋梁之才,大学生必须提高审美能力,培养健康的审美情趣。那么,在这个各种文化观念交织的时代,如何提高大学生的审美能力、优化大学生的审美观呢?这是值得思考的问题。
当代大学生审美存在的问题
经济的飞速发展,高科技的日新月异,为人们带来了丰富的物质享受,也影响了人们的价值观念。西化的思想和文化以及电子商品经济的负面影响,使一些人在审美价值观上发生了偏差,功利化和实用化似乎成为主流价值而左右其心态。一些“90后”大学生甚至把是否有用作为判断人和事物的标准,崇尚世俗。受此文化冲击的影响,不少大学生的审美表现为过分追求娱乐性和流行性,更贴近于现实的世俗生活。体现在对审美对象的选择上,他们更倾向于通俗浅薄的文学作品,不再追求能够陶冶人的情操的传统文学艺术,而满足于在作品中寻求轻松和开心。同样,他们追求物质享乐,把审美与世俗功利结合起来,所以,在日常生活、行为处事和社会交往等方面,往往注重自己的外表形象。自己的穿着打扮,更加趋于名牌化。
提高大学生审美情趣的对策
从艺术作品等美育资源中培养审美情趣 艺术是微观行为的表达和觉察,是浓缩情感世界的倾诉,它对大学生精神素质的塑造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因而,首先应开阔大学生的审美视野,充分利用大学及其周边的美育资源,开展让大学生广泛接触优秀文艺作品的各种沙龙、研讨和网络评论互动活动,在满足自己欣赏需要的同时,提高自身高雅的审美情趣和艺术鉴赏品位。然后,把审美教育延伸到社区校外,甚至整个社会。我国优秀的民族艺术、文化传统,是美育教学的不竭源泉,引导大学生在生活中不断发现身边的美,觉察与感悟、体验身边的美好,通过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念,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美育教育过程中,讲解美学理论,通读推荐的作品,交流读书的感悟,大学生对文艺作品进行美学思考,使其学会欣赏艺术,从艺术作品中获得审美体验,从而逐步提高其审美情趣。
从外在美与内在美的统一中培养审美情趣 在培养审美能力的同时,也要注重自身的美,追求自身的完美。一方面,要注重外在的美。在面对别人时,首先要展现的就是外在的形象,这往往能反映出一个人的修养和审美水平。外在形象通常体现在妆容、衣着、谈吐以及各种细小的动作等方面。这些方面的提升是提高审美能力的关键。年轻人虽然是最美的年纪,修饰与装扮仍是必须具备的素养。得体的装扮也能充分体现出大学生的审美水平和能力,彰显当代大学生的青春与活力。为此,美容与化妆的沙龙与网络互动是少不了的,专家讲座与示范讲解更是必不可少。另一方面,要注重内在的心灵美。外在要美,内在更要美。审美不能停留在外在形象上,要保持内外的统一,即高层次上的审美:道德、思想、修养、品质等内在的东西,更能反映出大学生的审美能力、水平以及审美层次;培养勇敢、正直、善良、坚强、宽容、爱心等人格品质,才是人类应该追求的美。
从美育课学习中培养审美情趣 孔子认为,要通过学习诗歌等文学作品得到知识的启发,通过礼仪制度的学习塑造人格品性,掌握一定行为道德规范后,最终才能成为“君子”。从学校角度来讲,学校要采取积极的措施,提高学生的审美意识、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在现实教育中,审美教育是一个相当薄弱的环节,大学美育更是处于缺失状态,为此,广大高校要加强学生的审美教育,把美育作为大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部分来抓。既可以多开设一些艺术理论鉴赏选修课,如音乐、舞蹈、绘画等课程;也要加强基础设施的相关配套建设,有条件的可以建立文化活动中心。通过创设良好的校园环境,对学生施以潜移默化的影响。
结束语
审美能力是每个人都应具备的一项重要能力。当代大学生只有树立了正确的审美观,培养了良好的审美情趣,其青春与活力才能够彰显,才能真正映衬出大学校园的和谐美丽。当代大学生应从生活的各个方面入手,从点点滴滴做起,从审美意识、审美情趣的培养入手,在学习和实践中感受、体验、领悟审美规律,不断提高自己的审美品位,提高自己的审美能力,使自己能真正成为社会的有用之才,以满足自我发展的需要。
参考文献
[1]陶国富,王祥兴.大学生审美心理[M].上海:立信会计出版社,2005.
[2]王金生,刘恩斌.大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和提高[J].河北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4).
[3]杨伟才.大学生审美心理问题及其调适[J].龙岩学院学报,2006(2).
[4]刘凯.“90后”大学生审美心理特征与对策研究[J].教育研究与实验,2013(3).
[5]郭屹梅.提高大学生审美素质[N].光明日报,2007-12-26.
[6]梁艺岚.论当代大学生的审美情趣[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下旬),2014(8).
(作者单位:辽宁师范大学)
当代大学生审美存在的问题
经济的飞速发展,高科技的日新月异,为人们带来了丰富的物质享受,也影响了人们的价值观念。西化的思想和文化以及电子商品经济的负面影响,使一些人在审美价值观上发生了偏差,功利化和实用化似乎成为主流价值而左右其心态。一些“90后”大学生甚至把是否有用作为判断人和事物的标准,崇尚世俗。受此文化冲击的影响,不少大学生的审美表现为过分追求娱乐性和流行性,更贴近于现实的世俗生活。体现在对审美对象的选择上,他们更倾向于通俗浅薄的文学作品,不再追求能够陶冶人的情操的传统文学艺术,而满足于在作品中寻求轻松和开心。同样,他们追求物质享乐,把审美与世俗功利结合起来,所以,在日常生活、行为处事和社会交往等方面,往往注重自己的外表形象。自己的穿着打扮,更加趋于名牌化。
提高大学生审美情趣的对策
从艺术作品等美育资源中培养审美情趣 艺术是微观行为的表达和觉察,是浓缩情感世界的倾诉,它对大学生精神素质的塑造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因而,首先应开阔大学生的审美视野,充分利用大学及其周边的美育资源,开展让大学生广泛接触优秀文艺作品的各种沙龙、研讨和网络评论互动活动,在满足自己欣赏需要的同时,提高自身高雅的审美情趣和艺术鉴赏品位。然后,把审美教育延伸到社区校外,甚至整个社会。我国优秀的民族艺术、文化传统,是美育教学的不竭源泉,引导大学生在生活中不断发现身边的美,觉察与感悟、体验身边的美好,通过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念,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美育教育过程中,讲解美学理论,通读推荐的作品,交流读书的感悟,大学生对文艺作品进行美学思考,使其学会欣赏艺术,从艺术作品中获得审美体验,从而逐步提高其审美情趣。
从外在美与内在美的统一中培养审美情趣 在培养审美能力的同时,也要注重自身的美,追求自身的完美。一方面,要注重外在的美。在面对别人时,首先要展现的就是外在的形象,这往往能反映出一个人的修养和审美水平。外在形象通常体现在妆容、衣着、谈吐以及各种细小的动作等方面。这些方面的提升是提高审美能力的关键。年轻人虽然是最美的年纪,修饰与装扮仍是必须具备的素养。得体的装扮也能充分体现出大学生的审美水平和能力,彰显当代大学生的青春与活力。为此,美容与化妆的沙龙与网络互动是少不了的,专家讲座与示范讲解更是必不可少。另一方面,要注重内在的心灵美。外在要美,内在更要美。审美不能停留在外在形象上,要保持内外的统一,即高层次上的审美:道德、思想、修养、品质等内在的东西,更能反映出大学生的审美能力、水平以及审美层次;培养勇敢、正直、善良、坚强、宽容、爱心等人格品质,才是人类应该追求的美。
从美育课学习中培养审美情趣 孔子认为,要通过学习诗歌等文学作品得到知识的启发,通过礼仪制度的学习塑造人格品性,掌握一定行为道德规范后,最终才能成为“君子”。从学校角度来讲,学校要采取积极的措施,提高学生的审美意识、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在现实教育中,审美教育是一个相当薄弱的环节,大学美育更是处于缺失状态,为此,广大高校要加强学生的审美教育,把美育作为大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部分来抓。既可以多开设一些艺术理论鉴赏选修课,如音乐、舞蹈、绘画等课程;也要加强基础设施的相关配套建设,有条件的可以建立文化活动中心。通过创设良好的校园环境,对学生施以潜移默化的影响。
结束语
审美能力是每个人都应具备的一项重要能力。当代大学生只有树立了正确的审美观,培养了良好的审美情趣,其青春与活力才能够彰显,才能真正映衬出大学校园的和谐美丽。当代大学生应从生活的各个方面入手,从点点滴滴做起,从审美意识、审美情趣的培养入手,在学习和实践中感受、体验、领悟审美规律,不断提高自己的审美品位,提高自己的审美能力,使自己能真正成为社会的有用之才,以满足自我发展的需要。
参考文献
[1]陶国富,王祥兴.大学生审美心理[M].上海:立信会计出版社,2005.
[2]王金生,刘恩斌.大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和提高[J].河北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4).
[3]杨伟才.大学生审美心理问题及其调适[J].龙岩学院学报,2006(2).
[4]刘凯.“90后”大学生审美心理特征与对策研究[J].教育研究与实验,2013(3).
[5]郭屹梅.提高大学生审美素质[N].光明日报,2007-12-26.
[6]梁艺岚.论当代大学生的审美情趣[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下旬),2014(8).
(作者单位:辽宁师范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