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大学生的审美情趣问题

来源 :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engxun198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爱美是人的天性,是每个人的一种人生价值追求。对于大学生而言,当形形色色新鲜的、奇异的、陌生的事物涌来时,他们最容易接受各种新鲜文化,其审美观也呈现着中西交错、传统与现代杂糅的网络冲击,在不知不觉中发生一定的变化。更有甚者,在追求美的道路上走入极端,一味追求名牌,崇尚虚荣,逐渐失去本真。这些现象都折射出了大学生审美情趣的缺失,缺乏对于美的实质的思考。作为国家的栋梁之才,大学生必须提高审美能力,培养健康的审美情趣。那么,在这个各种文化观念交织的时代,如何提高大学生的审美能力、优化大学生的审美观呢?这是值得思考的问题。
  当代大学生审美存在的问题
  经济的飞速发展,高科技的日新月异,为人们带来了丰富的物质享受,也影响了人们的价值观念。西化的思想和文化以及电子商品经济的负面影响,使一些人在审美价值观上发生了偏差,功利化和实用化似乎成为主流价值而左右其心态。一些“90后”大学生甚至把是否有用作为判断人和事物的标准,崇尚世俗。受此文化冲击的影响,不少大学生的审美表现为过分追求娱乐性和流行性,更贴近于现实的世俗生活。体现在对审美对象的选择上,他们更倾向于通俗浅薄的文学作品,不再追求能够陶冶人的情操的传统文学艺术,而满足于在作品中寻求轻松和开心。同样,他们追求物质享乐,把审美与世俗功利结合起来,所以,在日常生活、行为处事和社会交往等方面,往往注重自己的外表形象。自己的穿着打扮,更加趋于名牌化。
  提高大学生审美情趣的对策
  从艺术作品等美育资源中培养审美情趣 艺术是微观行为的表达和觉察,是浓缩情感世界的倾诉,它对大学生精神素质的塑造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因而,首先应开阔大学生的审美视野,充分利用大学及其周边的美育资源,开展让大学生广泛接触优秀文艺作品的各种沙龙、研讨和网络评论互动活动,在满足自己欣赏需要的同时,提高自身高雅的审美情趣和艺术鉴赏品位。然后,把审美教育延伸到社区校外,甚至整个社会。我国优秀的民族艺术、文化传统,是美育教学的不竭源泉,引导大学生在生活中不断发现身边的美,觉察与感悟、体验身边的美好,通过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念,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美育教育过程中,讲解美学理论,通读推荐的作品,交流读书的感悟,大学生对文艺作品进行美学思考,使其学会欣赏艺术,从艺术作品中获得审美体验,从而逐步提高其审美情趣。
  从外在美与内在美的统一中培养审美情趣 在培养审美能力的同时,也要注重自身的美,追求自身的完美。一方面,要注重外在的美。在面对别人时,首先要展现的就是外在的形象,这往往能反映出一个人的修养和审美水平。外在形象通常体现在妆容、衣着、谈吐以及各种细小的动作等方面。这些方面的提升是提高审美能力的关键。年轻人虽然是最美的年纪,修饰与装扮仍是必须具备的素养。得体的装扮也能充分体现出大学生的审美水平和能力,彰显当代大学生的青春与活力。为此,美容与化妆的沙龙与网络互动是少不了的,专家讲座与示范讲解更是必不可少。另一方面,要注重内在的心灵美。外在要美,内在更要美。审美不能停留在外在形象上,要保持内外的统一,即高层次上的审美:道德、思想、修养、品质等内在的东西,更能反映出大学生的审美能力、水平以及审美层次;培养勇敢、正直、善良、坚强、宽容、爱心等人格品质,才是人类应该追求的美。
  从美育课学习中培养审美情趣 孔子认为,要通过学习诗歌等文学作品得到知识的启发,通过礼仪制度的学习塑造人格品性,掌握一定行为道德规范后,最终才能成为“君子”。从学校角度来讲,学校要采取积极的措施,提高学生的审美意识、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在现实教育中,审美教育是一个相当薄弱的环节,大学美育更是处于缺失状态,为此,广大高校要加强学生的审美教育,把美育作为大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部分来抓。既可以多开设一些艺术理论鉴赏选修课,如音乐、舞蹈、绘画等课程;也要加强基础设施的相关配套建设,有条件的可以建立文化活动中心。通过创设良好的校园环境,对学生施以潜移默化的影响。
  结束语
  审美能力是每个人都应具备的一项重要能力。当代大学生只有树立了正确的审美观,培养了良好的审美情趣,其青春与活力才能够彰显,才能真正映衬出大学校园的和谐美丽。当代大学生应从生活的各个方面入手,从点点滴滴做起,从审美意识、审美情趣的培养入手,在学习和实践中感受、体验、领悟审美规律,不断提高自己的审美品位,提高自己的审美能力,使自己能真正成为社会的有用之才,以满足自我发展的需要。
  参考文献
  [1]陶国富,王祥兴.大学生审美心理[M].上海:立信会计出版社,2005.
  [2]王金生,刘恩斌.大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和提高[J].河北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4).
  [3]杨伟才.大学生审美心理问题及其调适[J].龙岩学院学报,2006(2).
  [4]刘凯.“90后”大学生审美心理特征与对策研究[J].教育研究与实验,2013(3).
  [5]郭屹梅.提高大学生审美素质[N].光明日报,2007-12-26.
  [6]梁艺岚.论当代大学生的审美情趣[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下旬),2014(8).
  (作者单位:辽宁师范大学)
其他文献
摘 要 以“WPS文字:插入图片”教学为例,探究未来教室环境下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活动的特点,突出课堂教学设计和组织的作用,适应教学个性化的需求,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关键词 未来教室;StarC平台;信息技术课堂  中图分类号:G623.58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7)05-0054-02  1 前言  教育信息化越来越多改变着学生的学习方式。2012年教育部出台的《
“美好生活”从抽象意义来讲,是人的感性与理性、物质与精神、肉体与灵魂协调发展的一种不断进步的生活态势。  其中,美德受到敬重是人民“美好生活”的重要特征。新时代“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是一个多层次的发展性需要,它不仅包括人们物质生活的富裕与舒适、精神生活的丰富与充实,而且包括人性向善的道德自律所展现的人性光辉。道德对人的感性欲望与自利倾向的内在节制与价值追求使人有别于动物。道德与人的同一性表明,
摘 要 主要内容是对高校教育信息化满意度的调查分析(以呼和浩特市S大学为例,运用SPSS 19.0软件对回收的问卷进行统计分析,采用信度效度分析、因子分析、主成分分析、均值分析、单因素方差分析等总结调查结果,建构综合评价体系。本次调查对呼和浩特市S大学以及其他高校的教育信息化建设与发展都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关键词 高校;教育信息化;满意度调查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B  文章
浙江省诸暨大唐镇中心幼儿园按照家的概念打造幼儿园,积极倡导和践行“家”文化理念,凸显“融合、希望、向上、团结、奋进、创新”的团队精神。同时,该园也努力将自己打造成全镇幼教员工的“家中之家”,将镇域幼教联盟打造成教师情感的栖息地、精神的欢乐园、工作的大舞台。  制定人性化制度  任何组织都需要制度,制度是价值观的体现,也是学校文化的一部分,本校实行了一系列的制度和管理模式。  实行“五统一”管理模式
大型体育场馆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一个国家在体育、科技、经济等方面的综合实力。由于它投资金额大、管理复杂,早期规划直接影响后期经济效益,所以,对之进行科学的规划管理十分重要。如果政府有关部门在一定程度上放开管理和给予支持,使大型场馆在满足体育赛事、体育活动的基础上,向公众加大开放力度,使之体现更多的本质性功能,那将会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大型体育场馆的利用效能,并发挥最大的作用,为社会创造出更多的利益和价值
思维是人类的高级心理活动,是复杂的信息加工过程,是人脑对事物本质和事物之间规律性关系概括的间接的反映。以第十届浙江省青少年虚拟机器人竞赛项目为例,从任务目标的达成、组建虚拟机器人、编制机器人程序三个角度,谈3D仿真平台下中学生思维灵活性的培养。  2012年12月第十届浙江省青少年虚拟机器人竞赛项目,其任务目标是通过信息技术创新手段,借3D仿真平台,以虚拟机器人为载体模拟现实抗震救灾的过程,旨在考
从四平到长春的失守  1946年,苏军在东北延宕近9个月终于撤退了。没有了苏军的束缚,国共双方都放开了拳脚。国共大规模军事冲突在马歇尔的调停中骤然突起。战争的结点在哪里?毛泽东与蒋介石同时把目光盯向了四平。  四平保卫战历时一个月之久,虽然取得毙伤敌1万余的战果,民主联军也付出总数达8000人以上的伤亡。更主要的是,部队元气损失严重。单纯从军事上评估四平防御战,是一次失败的战例。  林彪指挥部队,
近些年,国家相关部门出台资助政策,已建立起覆盖学前教育至研究生教育的学生资助政策体系,从制度上保障不让一个学生因家庭经济困难而失学。  学生资助体系已经建成  教育部发布的《国家学生资助政策体系简介(2015)》披露,在本专科生教育阶段,有国家奖助学金、国家助学贷款、学费补偿贷款代偿、校内奖助学金、勤工助学、困难补助、伙食补贴、学费减免、“绿色通道”等多种方式的混合资助体系;在研究生教育阶段,有国
把握教学进度不仅是教师的教学工作,更是教育教学信息员的工作。实施教育教学信息员制度是学校对教学质量着重把关的一个重要手段,其制度大概包括对教育教学信息员的任职条件、选拔、工作职责、管理等。在学生教育教学信息员制度建设上,笔者所在的东莞理工学院城市学院形成了自己的经验和做法。  学生教育教学信息员的含义  教育教学信息员是学院聘请的联系教师和学生教与学情况的学生,是把关教师教学质量的一个得力助手。信
摘 要 以初中“道德与法治”复习课“我思故我在”的教学设计与实施为例,进行微课教学模式创新运用实践研究。通过实践研究发现:传统教学模式与微课教学模式有机融合,转变了教师的教学模式与活动角色,提升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了学生自主学习、深度学习,提升了课程教学的生动性与有效性。  关键词 微课;道德与法治;自主学习;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G63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