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山好水与沉重”讲评

来源 :新高考·语文备考(高三)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enghui_y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文题】
  阅读下面这则材料,按后面要求作文。
  我们现在的生活丰富多彩,温馨多姿,就好像“好山好水”那样令人心怡神畅。“好山好水”内涵也非常丰富,或指“美丽的自然”,或喻“幸福生活”,或是“优越环境”等。然而,在这样的环境里,我们不能没有“沉重”之感。这里的“沉重”或指令人痛心、惋惜的人或事;或指让人追悔、内疚的事。
  请以“好山好水与沉重”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演讲稿。
  要求:①角度自选;②立意自定;③自主拟题;⑤除诗歌外,文体自选。
  【写作指导】
  1.选材与时倶进,紧扣时代脉搏。“好山好水”与“沉重”这一话题确实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与时代价值,特别对于青年学生来讲,显得很有思考与写作的必要。古语云:“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紧扣时代脉搏的观点是一篇演讲词的灵魂,具有强烈时代气息的演讲才会有生命力。为了让听众理解并接受你的观点,从而产生情感上的共鸣,必须在演讲中提出富有时代特色的观点,从而使演讲更为听众所喜闻乐见,进而达到应有的演讲效果。那么,怎样使观点切合时代特点呢?演讲的观点应该与时代合拍,观点来源于生活,具有浓郁的生活气息。应联系自己的生活与学习,从自己对“好山好水”的感受来写,可以描摹出大自然的美丽,人们生活条件的优越,现代科技的发达与先进,等等;然而,我们不能忘记过去曾经发生过的事,曾经震撼过世人的精英的灵魂。
  2.全力聚焦热点,凸现社会责任感。“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国家兴亡,匹夫有责,岂因祸福而避之,新时代的中学生不应“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而应时时刻刻在准备着维护祖国的荣誉,用自己的方式来为祖国作出贡献。在演讲中应突出前沿问题、热点问题,增强现实针对性。我们行文时,应提升演讲稿的境界与品位,也就是增加其厚重感。我们可以写同学们在欣赏“好山好水”的同时,不能忘记过去我国所遭受的苦难,不能忘记过去的种种英雄及文人志士为了后代的幸福所做的努力,进一步号召同学们增强忧患意识,凸显社会责任感。
  3.反复锤炼语言,追求语言的独特性。因为演讲稿是一种很普通、实用的文体,既要有自然质朴、简洁明了的本色,又要有准确严密、条理规范、生动形象、圆润动听、幽默风趣等特点。或在整散结合中显示出参差美,或在平易中显示绚丽美;或要曲折含蓄,峰回路转;或能明白晓畅,酣畅淋漓;或庄重,或诙谐,或激昂,或舒缓……凡此种种,不一而足,总之一句话,要各得其“体”,恰到好处。
  【病文展示】
  好山好水里话“沉重”
  爱娟
  同学们:
  大家好!
  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好山好水里话沉重”。
  好山好水,到处都是,我们可以尽情地享受。这都是我们的革命先烈们为了人民的幸福而拼出来的啊。
  现在,我们都应想到过去的岁月,过去苦难的岁月,因为只有沉重的心才能担起幸福的责任。
  沉重是一个圆,承载着世事的沧桑更替,延展着包容世界的笑脸,走着走着又回到了起点,沉重的旅程祭奠着似水流年。
  如“交通安全”的问题,谈起来我觉得很沉重。因为我经常在电视中看到有关交通事故的报道,惨剧每天都在发生,车毁人亡每天都在发生,真让人触目惊心。
  在现在这个幸福的环境里,在如此的好山好水里,我深切地体会到了交通安全的重要性。它牵系万家。多少个幸福的家庭由于交通事故而妻离子散,家破人亡。妻子失去了丈夫,孩子失去了父母,父母失去了子女……一个个原本幸福的家庭就这样毁于一旦。在这里,我要大声呼吁:为了自己幸福的家庭,为了自己的亲人,也为了他人的幸福,请自觉遵守交通规则!
  正如三毛所言:“一个聪明敏感的孩子往往对世界的探索、生活的追求过于执着,而总是找不到自己想要的。”而她自出生起就把自己悬于尘世的上空,冷眼看生命之轻。
  好水固然轻柔,好山固然巍峨,然水之轻柔亦溅起了万丈晶莹,山之巍峨亦压倒了征服的身影。好山好水毅然承载着人生的重荷。
  天气晴好的日子,水面上跃动着理想的光芒,山顶上矗立着刚毅的信念。然而我们仍需乘着万里风,破万里浪,追寻自己的理想;仍需斩断荆棘,踏破千山万水,坚持信念;仍需在好山好水中,领受着沉重。
  或许好山得好水,沉重得更像一个平面,勾画了人生丰富多彩的意义,勾勒了一个完整的人生,为人生画上了一个完美的句号。
  好山好水,可以欣赏,但必须要有沉重的意识,只有这样才能创造美好的人生。
  [升格指導]
  1.提升材料的吸引力,增强文章的厚重感。我们说,写好演讲稿,就要对材料进行筛选,选取那些真实可靠的,能突出、烘托主题的,能使人感动和感兴趣的具有强烈吸引力的生动的材料。如文章中的有关“交通事故”的事例,主题游离,材料平淡,更谈不上厚重了。
  2.仔细玩味文章的素材,增强哲理的思辨性。因为演讲稿中的“理”不同于一般的议论说理,它就是要通过高度凝练的哲理性语言来表明“理”,以理服人,理到文成,演讲稿必须表现深刻的认识和独到的见解,能透过现象揭示内在的精神实质。如文章中没有很好地将“好山好水”与“沉重”的辩证关系揭示清楚,因此,从中看不到智慧的光芒,演讲稿也就失去了生命力。我们看雨果在《巴尔扎克葬词》中如此评价巴尔扎克:“这不是黑暗,而是光明!这不是结束,而是开始!这不是虚无,而是永恒!”多么辩证的语言,多么激昂慷慨的气势,有力地指出了巴尔扎克逝世的深远影响。
  3.合理安排层次,讲究结构的逻辑性。演讲稿必须有鲜明的逻辑结构,才能使听众感觉到清晰的层次。可采用排比句段、过渡句等语言标志来实现。这样既承上启下,又各不相同,从多侧面、多角度说明了青年朋友应珍惜宝贵的青春年华,使听众感到层次清楚,印象深刻。这篇演讲稿层次不清,逻辑混乱,没有严密的结构,因此,读后味同嚼蜡,效果就不言而喻了。   4.打造开头结尾,精心营造鼓动的氛围。演讲稿肯定要通过自身的情感,打造出一种有力的气势,鼓动听众接受演讲者的观点和主张。这种鼓动性要能催人泪下、发人深思、感人奋进。这篇演讲稿的开头与结尾很一般,语言无气势,更无美感,因此,无法形成力量,达到宣传自己主张的目的。
  【升格佳作】
  在好山好水里领受沉重
  爱娟
  同学们:
  你们好!
  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在好山好水里领受沉重”。
  好水是一条射线,我們出生于它的起点,信念载着看不见的尽头,睁开憧憬的双眼,在时空隧道中漫游无限。
  好山是一个三角形,劳动和智慧是它的支点,追随着时代前进的先驱,探索着世界的新奇奥秘,在宇宙中忘返流连。
  沉重是一个圆,承载着世事的沧桑更替,延展着包容世界的笑脸,走着走着又回到了起点,沉重的旅程祭奠着似水流年。
  辛弃疾,《四书》读尽,《五经》看透。弓刀剑月,无不精熟,这一“豪”字如何施展?少年侠气时,笑傲疆场,而当壮志老矣日,把酒对月,这一“悲”字又如何浇灭?竖梅横笛,到如今寒蛩凄切,揾英雄泪,这一“愁”字又如何了得?曾经醉卧好山好水,笑击残敌,是如今,又何曾领受遭奸人陷害的沉重?
  周公瑾,独见慢抚思弦,回眸一笑,风华绝代,竟是善战者中少见的琴心雅趣。而一曲未终,却如故乡江淮的绯红,在赤壁如血的黄昏中,绚烂到极致,最后在我的泪眼中凋零;一世貌雄,在吴国水畔,在凄凉的山中,又如何领受战事连连、烽火鸣烟的沉重?
  正如三毛所言:“一个聪明敏感的孩子往往对世界的探索、生活的追求过于执着,而总是找不到自己想要的。”而她自出生起就把自己悬于尘世的上空,冷眼看生命之轻。
  好水固然轻柔,好山固然巍峨,然水之轻柔亦溅起了万丈晶莹,山之巍峨亦压倒了征服的身影。好山好水毅然承载着人生的重荷。
  天朗气清,惠风和畅。水面跃动着理想的光芒,山顶矗立着刚毅的信念。然而我们仍需乘万里风,破万里浪,追寻理想;仍需斩断荆棘,踏破崎岖,坚持信念;仍需在好山好水中,领受沉重。
  辛弃疾领受沉重而名垂青史;周公瑾领受沉重而骁雄万世;三毛领受沉重而净化了心灵。是沉重,让好山好水更加約丽多姿。
  或许好山,好水,沉重,更像一个平面,勾画了人生丰富多彩的意义,勾勒了一个完整的人生,为人生画上了一个完美的句号。
  好山,好水,沉重,风卷东去,美丽人生。
  同学们,江水如此多娇,令我们竞折腰。这无可厚非,但我们应在享受生活美好的同时,要清楚地知道,美丽中蕴藏着厚重,灿烂中藍藏着思考!
  最后送同学们一句话:领受了沉重,享受在未来!
  谢谢大家!
  [升格启示]
  品读升格之后的这篇演讲稿,简直是一种享受!开卷释怀,心旷神怡,那扑面而来的是典雅清丽的芳香;对文玩味,脾清胃畅,那笔下流淌的是炙热的人文情怀。本文淳朴却不乏味,情浓绝不矫作,庄重不见板滞,典雅而且不乏雕琢。缘其成功之处,有如下几点:
  一是增强了文章的厚重感。小小文章,恰似大大手笔,读后令人沉思,反省,感悟,振奋!辛弃疾领受沉重而名垂青史;周公瑾领受沉重而骁雄万世;三毛领受沉重而净化了心灵!好山好水里,我们应思考更加美好的未来;好山好水里,我们应创造更加灿烂的明天!加入了这些典型事例,文章的厚重与大气感油然而生,喷涌而出。
  二是增强了哲理的思辨性。“好山好水毅然承载着人生的重荷”“沉重是一个圆,承载着世事的沧桑更替,延展着包容世界的笑脸”“或许好山,好水,沉重,更像一个平面,勾画了人生丰富多彩的意义”等语句,显示了很强的思辨色彩,体现了作者智慧的光芒,其思想性与文化性就自然表现出来了。
  三是讲究了结构的逻辑性。文章采用了一些排比句段、过渡句之后,效果大不同:“好水固然轻柔,好山固然巍峨”“天朗气清,惠风和畅”“辛弃疾领受沉重而名垂青史;周公瑾领受沉重而骁雄万世”等语句,既承上启下,又各不相同,从多侧面、多角度阐明了领受沉重的积极意义与时代要求,读来富有节奏感与音乐感,层次清楚,印象深刻。
  四是营造了鼓动的氛围。如结尾处“同学们,江水如此多娇,令我们竞折腰。这无可厚非,但我们应在享受生活美好的同时,要清楚地知道,美丽中蕴藏着厚重,灿烂中蕴藏着思考”等语句能发人深思,感人奋进,进而增强了演讲的效果。
其他文献
在古汉语词类活用的学习过程中,我们只重视了文言文中的词类活用,而忽视了古诗词中的词类活用。这就导致了一个严重的偏差:在古诗词的鉴赏活动中,学生依据古诗词简洁、概括和跳跃性强的特点,完成了省略、空白、跳跃、剪辑和组合画面等空白点的填充后,却解释不了下列诗句中加点词语的含义,以致诗句的译写或改写遇到阻碍,严重影响了鉴赏。请看:  ①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杜甫《寄李白二十韵》)  ②异日图将好景,归
期刊
高考中诗歌鉴赏的考查能力层级是D级,D级指对阅读材料的鉴别、赏析和评说,是以识记、理解和分析综合为基础,在阅读方面发展了的能力层级。须注意的是,只有精准提炼,概括出相应内容,后面的鉴赏才能水到渠成。而且有些诗歌鉴赏题明确考查概括内容;以江苏卷为例,近三年高考诗歌鉴赏题都考查了概括题。概括题是高考中的常见题型,而概括是高考的重要能力要求,在复习时要从这两个方面理解“概括”。  一、概括题的考查形式 
期刊
[考情分析]  小说阅读的客观题信息含量大,包含对小说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理解分析,可以考查考生小说阅读的综合能力。我们要重视小说阅读的客观题,准确把握人物形象。  小说阅读的客观题看似简单,可在某种程度上比主观题更难。客观题往往涉及多个角度,既要考虑小说的情节、主题思想内容,也要考虑人物形象,还要考虑小说的多种表现手法的运用。虽然最后只是要我们作出判断,但是作出判断的过程并不轻松,对我们阅读小说
期刊
白描,即用简练质朴的文字描摹人物或景物,不加任何渲染和烘托。在具体的文学创作中,白描要求尽可能避免过度使用书卷典故和辞藻文饰,以尽量简洁、朴素、自然的笔触写景、叙事、议论、抒情,但同时又要求简洁中传神采,朴素中见精神,自然中涵功力。而优秀的诗作之所以动人心魄、移人性情,就在于作者“情动于中而形于言”,借语言文字抒发的是内心的真情实感,正如钟嵘《诗品序》中所言“气之动物,物之感人,故摇漾性情,形诸舞
期刊
在议论文写作实践中,我们一般将论据材料分为事实论据和道理论据两大类。这实际上是一种大体或粗略的分类,如果撇开这种传统的二分法思维,我们会发现,有的论据材料并不是典型的道理论据,有的论据材料兼有事实论据和道理论据二者的属性……这些论据材料在写作实际中常常有所涉及,而且从论述效果看,这类论据材料较之传统意义上的事实论据或道理論据,往往体现出一些不同寻常的特点。  这些“不同寻常”的论据材料,大体有现象
期刊
【考纲解读】  中国古代文化辉煌灿烂、泽被东西、影响深远,中华文明源远流长,对世界文明的进步和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弘扬传统文化,守望民族精魂是当今教育界倡导的一大方向。  近年来高考语文在“语言文字运用”或“古诗文阅读”部分增加了“了解并掌握常见的古代文化常识‘,的考查内容。常以选择题的形式出现,赋分3分。重视对古代文化常识的考查,一是近年来党中央将继承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作为实现民族复兴的一项重要
期刊
【作文题】(2018年哈尔滨师大附中、东北师大附中、辽宁省实验中学高三第一次联考)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近期有一项对中学生的调查,他们较为关注的“高中生活关健词”有:理解、敬畏、转变、平衡、独立、超越。  以上材料中哪两个关键词最能概括你的高中生活?请结合自己的思考和感悟,写一篇文章。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写作指导】 
期刊
“就算整个世界与我为敌,我也只听从内心的声音。”这是何等豪壮,有力而又充满勇气!还有一丝任性的戾气。  诚然,如小猪选择泥淖,鱼儿选择湖水,兔子选择草丛,而鸟儿选择树梢和天空,每个人都需要在内心的指引下选择适合自己的环境,做对自己有帮助的事,成为一个无违本心的人。空羡慕别人又有何用?假如别人的选择不适合你,那么曾经那个去邯郸学步的人早已做好了榜样。盲从,然后把自己活成别人畸形的影子。  但我要说,
期刊
【作文题】(淮安市第一次市统测)  根据以下材料,选取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文体不限,诗歌除外。(70分)  立于山顶,凌驾万物而得游目骋怀之乐,蔽于云雾浓厚。  安于山谷,居住木屋而知芳草花林之色,困于井口狭小。  【写作指导】  本次作文,通过现场阅卷可以发现:不少考生在写作中对材料的处理未深入,材料中的“山顶”和“山谷”,考生在写作中还是停留在自然界的“山顶”和“山谷”
期刊
【考点阐释】  中国古代书籍不加标点。韩愈在《师说》中说:“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所谓“习其句读”,就是教学生断句,其语意相对完整而需要较长停顿的地方为“句”,语意未尽而需要短暂停顿处为“读”。断句正确与否,直接影响文意的理解,若断句失误,则必然误解古文原意。《韩非子》中有这样一个故事:鲁哀公问孔子:“我听说夔这个人只有一条腿,是真的吗(吾闻夔一足,信乎)?”孔子说:“应该理解成‘有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