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与课外实践的融合研究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uemu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随着社会文化的多元发展,以课堂讲述为核心的传统教学模式已较难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本文研究了初中生的认知规律和历史教学规律,讨论了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与课外实践中的若干问题,包括设问、计划、实施、讨论、评价等,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和理论意义。
  关键词: 初中历史 课堂教学 课外实践 融合教学
  1.引言
  在多元复合的社会文化与价值观念中,初中生认知历史的途径更丰富,解读历史的角度更多样。传统学院派的历史理论体系和史料知识,迫切需要与课外实践活动相结合,这样才能更好地激发初中生学习历史的热情,引导初中生树立正确的历史观和价值观。
  2.课堂教学与课外实践的认知意义
  从认知角度看,初中生学习历史具有三个层次:一是认同,即能够接受书本的史学观点;二是印象,即深刻记忆教学大纲的知识体系;三是思考,即将历史知识与社会生活相结合,以史为镜。
  2.1形成文化认同
  历史教学能够培养学生对真善美的道德认知。学生对课本中夏商周的青铜文化、汉唐的丝绸之路、两宋科技发明等史实的认同,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有助于人格的塑造。但是在教学实践中,历史题材的影视剧、网络游戏、文学小说等常对大纲教学产生干扰,部分学生开始质疑史实的真实性和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而课堂教学形式的局限又无法为学生提供考证和思辨的机会,导致学生对历史的误读和曲解。
  2.2加深知识印象
  在教学实践中,多数学生认为历史以“识记”为主,缺乏对历史知识系统性和规律性的认识。课堂教学与课外实践的融合,即希望通过“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模式,使学生亲身体验生活中的历史,营造学以致用的氛围。
  2.3深化知识思考
  以史明鉴是历史教学的重要目的。初中历史教学是通识性和框架性的,着力于建立学生对历史的基本认识,培养学生历史学习中的思考习惯。然而,课堂教学由于时间和精力的限制,难以为学生的拓展阅读和社会实践提供平台。因此,加强课堂教学与课外实践的融合很有必要。
  3.融合教学实施的关键问题
  融合教学的本质是以课堂教学为框架,通过课外教学补充知识和内容,形成学生的自主思考,该教学模式主要涉及若干程序。
  3.1设问
  设问是课堂教学与课外实践融合的纽带。设问的形式主要有三种:首先,核心专题,即是在教学前由教师确定某个历史主题。如以“灿烂的宋元文化”中宋代科技的教学,课堂中着重通过图文和视频阐述宋代科技成果,激发学生对宋代科技的兴趣,尤其是活字印刷术、造纸术等。课外则引导学生发现生活中的科技,形成横向对比。其次,课后设问。即是教师在课程知识讲述后,根据本课程及大纲要求,提出若干问题,由学生查阅资料或自主回答。如红军不怕远征难的教学,为了增强学生对红军行军路线和艰苦生活的体验,可布置学生走访属地的红军遗迹、访问老红军等。再次,自由发问。即是在课程结束后,由学生自由发问,教师根据学生的问题组织讨论,确定若干题目,交由学生课外研究。这种模式增强了学生研究历史的主动性,体现了教师对问题讨论方向的把握。
  3.2计划
  计划是对课堂教学与课外实践如何融合的具体安排。教师要做好两方面的工作:一方面,知识体系的预设与穿插。预设,即是教师要根据教学大纲的安排,在教学主线中预设若干适于开展课外讨论与研究的话题。穿插,即是教师在教学中要合理设置课堂与课外的时间比例、先后顺序,形成课堂——课外——课堂的交互模式。另一方面,组织学生拟定课外学习计划。在历史教学中,学生的课外实践技术,要交由学生自主拟定,教师主要负责计划的可行性评价。课外学习计划的形成包括头脑风暴、合理遴选、方案细化等。如“难忘九一八”的教学中,课堂教学讲述了“九一八”事变、北大营、东北抗日联军等知识要素,课外实践要求学生加深对上述史实的理解。在头脑风暴中,学生提出:①图书馆查资料;②网上下载照片;③实地考察北大营遗址;④访谈抗战老兵等学习途径。合理遴选阶段,教师将①和②作为主要途径,删除③,保留④,并帮助学生联系相关机构。方案细化阶段则要明确实施的时间、方式、人员、预期效果等。在计划制订的过程中,教师要把握两个层面的问题。一是集中精力,控制课外实践的范围。课外实践的目的是增强课堂教学的效果,初中生的精力和阅历有限,要着眼于较小的知识点,展开集中课外实践,突出重点、围绕主题,防止随意发挥。二是注重研究方法的教学与指导。课外实践要与课堂教学相结合,教师要注重历史学习方法的指导,比如怎样阅读史料、怎样做问卷调查、怎样撰写访谈记录等。
  3.3实施
  实施是课堂教学与课外实践融合的关键,主要问题是构建课堂教学与课外实践的联系途径。具体而言有两个方面:
  一方面,以拓展阅读深化知识理解。课堂教学受时间的限制,无法向学生展现历史的细节与全貌,只能提纲挈领的讲述框架,有所重点的讲述重要历史事件。然而,历史本身是丰富的,有些有肉的历史故事、人物传记、发明创造,则能够加深学生对历史的理解。如分析陈胜吴广为什么起义的问题,可以引导学生阅读秦朝的律法、经济文献,体会陈胜吴广当时的处境,如果不起义,即使不被饿死,延期到达目的地也会被处决。因此,陈胜吴广揭竿而起、铤而走险。
  另一方面,以调查走访探究问题本源。课堂教学以知识讲述为主,学生侧重于被动地接受结论。部分学生对结论产生抵触,或存在其他见解而较难获得表达和探索途径,影响学生的学习热情。课外实践的调研与走访模式,为学生探索问题提供平台。如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章节中,通过了解家乡的过去和现在,形成物质生活的对比,增强强学生的自豪感和爱国热情。调查走访注重方法和形式,在教学中要侧重于方法论的教学。
  3.4讨论
  讨论是课堂教学与课外实践的总结阶段。该阶段主要涉及:一是课堂教学与课外实践的成果展示。在课外实践中,学生接触了社会、阅读了资料、形成了思考,所有这些工作都是围绕课堂的教学大纲,即开展有目的的课外实践活动,而不是任由学生阅读一些材料或参观若干场地。二是注重成果的点评。这是该阶段教师的主要工作,将课堂与课外的研究成果进行评价,要注重表扬学生,增强学生的学习信心;要注重具体问题的深入分析,防止仅是对学生做了什么,进行流水账似的概括,这个阶段一定要触及历史知识的本质;要注重方法和习惯的培养,即学生在社会实践中,关于研究方法、思维方法的形成与培养。
  3.5评价
  评价是教师对课堂教学和课外实践整个过程的记录与评估。该阶段作为教学方式持续改进的依据。要真实记录教学的过程,包括教案、照片、资料、学生作业等内容。教师可以根据情况开展学生的访谈,记录学生对教学模式融合的感想。要研究教学的程序设计。何时引入课外实践,课堂教学与课外时间之间的时间占比如何确定等问题。
  4.结语
  在教学实践中,课堂教学是历史教育的框架和线索,而要使学生深刻掌握历史知识,学会思考历史、运用历史,则需要通过适量的课外实践予以补充。这样才能形成课堂教学与课外实践的相互融合。本文围绕初中生认知规律和历史教学规律,从设问、计划、实施、讨论、评价五个方面,分析课堂教学与课外实践的融合模式,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参考文献:
  [1]乌日娜.提高初中历史教学效果的探讨[J].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14(10).
  [2]李雪.初中历史教材组织方式的反思[J].教育与教学研究,2013(11).
  [3]刘蕴莲.浅谈课程改革对提高初中历史教学地位的有利因素[J].学科教育,2003(9).
  [4]张扬.初中历史探究性学习研究[J].历史教学,2002(6).
  [5]田品.论初中历史中的概念教学[D].湖南:湖南师范大学,2014.
其他文献
摘 要: 本文阐述了如何提高软件工程专业学生编程能力,即从培养学生学习编程的习惯、主动学习编程的态度、通过阅读代码找到程序的精髓、学生编写程序的思维和算法和通过实践应用锻炼编写程序的能力五个方面提高学生的编程能力。  关键词: 软件工程专业 编程能力 计算机运用能力  软件工程教育是一种能力教育,是一种以学生为导向的教育,除了注重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外,更注重学生专业能力和专业拓展能力的培养。学生的
摘 要: 本文根据《焊接实训》这门课程中的特点和教学实践,从教学法研究的角度,阐述了在教学过程中如何诱发学生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操作能力,以适应科学技术的发展需要,培养能作出创造性贡献的人才。  关键词: 《焊接实训》 学习兴趣 能力培养  《焊接实训》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技术基础课,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要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手脑并用的操作能力。现代教育学的研究表明,培养能力的重要条件是学生的
摘 要: 随着我国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中职学校教育工作越来越重视,但是通过相关调查可以看出,目前的中职计算机教学中教学质量普遍不高。在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下,怎样提高中职学校中的计算机教学质量就成为首要教学任务。在此背景下,视频教学就得到了广泛的发展空间,基于此,本文针对目前中职院校中计算机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阐述,并提出了几点看法。  关键词: 视频教学 中职计算机 教学研究 应用分析  就目前
现如今,我们比以往任何时候都容易得到资讯信息,由于信息技术和互联网技术的高速发展和广泛普及,微讯息时代来临,微博,微信,微电影,微可小而精,能微言大义,能出于草根居于庙堂。我们的课堂的思想变革已初步完成由教师为中心的讲授向学生自主学习为中心的转变,而教育技术模式也悄悄地由基于印刷术的纸媒向基于互联网的微课模式变革。但现实是当老师越来越离不开电脑、手机时,还在对生于这个时代的学生灌输网络媒体和手机社
摘 要: 小学中高年级品德与社会教材内容含有大量历史题材的内容与学生的现实生活认知有些距离,有些历史内容如果照本宣科,就无异于纸上谈兵,且教学目的得不到有力的贯彻实行。在这种情况下,合理地开发和利用乡土历史资源,融入学校教育教学,以优化课程的结构,丰富教学内容,强化教学效果,具有积极的意义。文章从教学实际出发,提出将乡土历史引进课堂,提倡形成活的历史题材教育要结合当地历史典例,不用死的书本进行刻板
摘 要: 本文着力探究如何使小学历史知识教学与品德教育相融合,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品德与社会的教学效力。  关键词: 历史知识 品德教育 相联系  冀教版《品德与社会》课程从四年级下学期开始,陆续出现一些历史知识的内容。这些内容比较零碎,也没有成体系,由于这些历史知识点离现在生活的年代时间已经很久远,学生对许多历史上的人或事表现得无动于衷。因此,小学历史知识教学与品德教育如何进行联系,成为许多品德
第一部分:鼻息肉中抗金葡菌肠毒素IgE的检测及对超抗原假说的验证和分析 研究目的 1.寻找鼻息肉组织中金葡菌肠毒素存在并发生作用的证据。为鼻息肉发病的超抗原假说提供
摘 要: 历史地图是历史教学中不可缺少的教学工具,辅助学生能更好地理解教学内容,加强学生对历史知识的记忆。高中教学任务中对历史这门科目有很高的要求,有很多历史知识需要学生掌握和记忆,找到合理的教学方法和记忆方式是促进历史教学进步的重要决策。本文基于分析历史地图探讨在高中历史教学上如何运用历史地图,优化高中历史教学。  关键词: 历史地图 教学运用 教学策略  一、引言  新课改背景下,对教育提出更
摘 要: 在中职教学中,计算机科目被设定为必要部分,显示了必要价值。借助小组协作,网络环境内的平日教学添加了活力,更能够吸引师生。这是由于网络架构下的小组协同增设了互通必备的新桥梁,培养了团队意识,师生彼此促进,拓宽视野。因此,要解析网络态势下的小组协作,并在中职计算机特有的日常教学中实施这样的协作。  关键词: 网络环境 小组协作学习 中职计算机教学 具体实施  伴随技术的发展,传统流程内的授课
摘 要: 新课程改革强调学生的自主学习,给广大政治老师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为了营造生动活泼的互动氛围,必须创设一定的情境。符合学生特点的情境有利于新课程目标的实现,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在教学中可以采取文字材料情境、生活情境、音频视频情境等形式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创设情境中,我们要精心设计,选择适宜的形式,着眼于现实生活,与学生紧密联系,还要防止理论缺失、思维肤浅、流于形式。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