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数学课堂的创新教学

来源 :现代教育探索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libaba102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数学是基础教育的主要内容,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发展创造力是时代对我们教育提出的要求。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要成为数学教学的一个重要目的和一条基本原则。那么如何在数学课堂上实施创新教育呢?
  
  一、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创新意识主要是指:对自然界和社会中的数学现象具有好奇心,不断追求新知,独立思考,会从数学的角度发现和提出问题,进行探索和研究。
  通过对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积极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从数学角度对某些日常生活、生产和其他学科中出现的问题进行研究,或者对某些数学问题进行深入探讨,并在其中充分体现学生的自主性和合作精神,形成获取、发展新知识,运用新知识解决问题,以及用数学语言进行交流的能力。
  1.优化创新心理激励创新意识。创新过程并非纯粹的智力活动过程,它还需要以创新情感为动力,如远大理想、坚强的信念、诚挚的热情以及强烈的创新激情。
  此外,个性在创新活动中具有重要作用,个性特点的差异一定程度上决定着创新成就的不同,而创新个性的发挥既有主观因素,又与内在的心理状态有着密切的联系。
  所以,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教师是主导,教师在传授知识的同时还要创设良好的课堂心理环境,多与学生沟通,营造和谐、宽松、乐学、民主、平等、互相信任、心情愉悦的学习氛围,优化他们的创新心理。
  创新意识是人在周围事物的作用下产生的一种要参与其中的强烈情绪冲动。这种情绪的冲动程度贯穿在每一个行为表现的过程之中,冲动的积累和连续性决定着创新行为的质量和成果。
  这里,意识是行为的指南,能力是行为的保证。人的创新意识从孩童时代开始发展到做大事、创大业的创新人才,是极为漫长和艰难的。在这个过程中,担负中学重要学科教学任务的数学教师,要在教学中积极启动创新思想,通过典型例题,引导学生推广探究;通过新知识,引导学生求新探究;通过快捷思维训练,引导学生直觉探究;通过一题多解,引导学生求异、求巧探究等途径,以激励学生的创新意识。
  2、营造创新教育的环境,培养创新意识。创新意识是一种发现问题、积极探求的心理取向。要让学生在课堂上发现问题和积极探求,必须给他们营造一种创新的氛围,“创新教育”在课堂教学中的实施,是以民主、宽松、和谐的师生关系为基础的,教师必须用尊重、平等的情感去感染学生,使课堂充满“爱”的气氛。
  只有在轻松愉快的情绪氛围下,学生才能对所学的知识产生浓厚的兴趣,“兴趣是一种特殊的意识倾向,是动机产生的重要的主观原因。兴趣作为一种自觉的动机,是对所从事活动的创造性态度的重要条件。”
  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每个学生积极参与到“探究、尝试”的过程中来,从而发挥他们的想象力,挖掘出他们创新的潜能。
  3.重视提出问题扶持创新行为。实践证明,不能提出问题就不可能善于思考,就不可能用批判的眼光去观察世界,就不会有创造性行为。
  因此,在数学教学中,要发展学生的个性,培养其创新能力,就得重视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允许他们在一定范围内犯错误,改正错误,教师要学会正确地分析对待学生的“奇谈怪论和异常举止。”才能扶持他们的创新行为。
  首先,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要创设良好的“提出问题”的氛围,教师要鼓励学生大胆地猜想,大胆地怀疑,提出自己的问题,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让学生体会到问题意识的重要性。其次,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有了问题意识之后,应进一步地从不同的方向引导学生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以扶持其创新行为。
  总之,提出问题是创新的基础,没有问题就不可能创新,因此,应重视学生提出问题能力的培养,扶持学生的创新行为,为其今后的创新奠定基础。
  
  二、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
  
  创造思维就是一种在前人、常人的基础上有新的见解、新的发现、新的突破的思维,是与众不同的思考。数学教学中所研究的创造思维,一般是指思维主体自身的一种新颖独到的思维活动。
  它包括发现新事物,提示新规律,创造新方法,解决新问题等思维过程。创造思维是创造力的核心,它具有独特性、求异性、批判性等思维特征,思考问题的突破常规和新奇独特是创造思维的具体表现。数学学科,作为思维体操学科,是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最合适的学科之一,我们数学教师在教学中要把创造性思维的培养作为数学教学的核心要求。
  1.怎样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注意培养想象力。想象是思维探索的翅膀。在教学中,引导学生进行数学想象,往往能缩短解决问题的时间,获得数学发现的机会,锻炼数学思维。
  培养学生的想象力,首先要使学生学好有关的基础知识。其次,新知识的产生除去推理外,常常包含前人的想象因素,因此在教学中应根据教材潜在的因素,创设想象情境,提供想象材料,诱发学生的创造性想象。另外,还应指导学生掌握一些想象的方法,像类比、归纳等。
  注意培养发散思维。发散思维是指从同一来源材料探求不同答案的思维过程。它具有流畅性、变通性和创造性的特征。加强发散思维能力的训练是培养学生创造思维的重要环节。
  2.重视解题教学。发展创新思维。创造性思维是人们创造性地解决问题过程中所特有的思维活动。它不仅能揭露客观事物的本质及其内在联系,而且可以产生新颖独特的想法,并能提出创造性的见解。
  数学教学的最终目的是为了使学生能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问题。因此,通过解题教学,要让学生在掌握基础知识、基本方法、基本技能的前提下,学会从多个角度提出新颖独特的解决问题的方法,培养他们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发展他们的创新思维,使他们具有敏锐的观察力、创造性的想象、独特的知识结构以及活跃的灵感等思维素质。
  在解题中引导学生打破常规、独立思考、大胆猜想、质疑问难、积极争辩、寻求变异、放开思路、充分想象、巧用直观、探究多种解决方案或途径,快速、简捷、准确地解决数学问题,这些都是创新思维的体现。
  综上所述,在数学科教学中开展创新教育,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各种思维能力、应用知识的能力和实践能力及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邯郸市永年县第一中学)
其他文献
包天仁教授指出:“到了高中阶段,可以在继续学习基础语言知识,发展‘五技’能力的同时,侧重阅读能力的培养。”《中学英语教学大纲》把阅读教学当作重中之重,把培养学生实际运用语言的能力(重点是阅读能力)作为最终目的。  《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说明》中也对英语学科阅读的要求也很高,把它当作考试的重点,并在试卷的分值上充分体现出来(约占50%分值),纵观近几年高考的阅读理解,对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的测
期刊
课堂讨论是在商讨和辩论中互相启发,从而研究和探求真理的教学模式。它强调在教师教与学生学的关系 中,改变教师“一言堂”的传统方式,变学生被动接受知识为学生主动地学习,并去研究和探求真理;在学生 与教学内容的关系中,改变学生机械地接受知识的观念,让学生多问“为什么”。     一、精心命题是保证课堂讨论质量的关键     苏格拉底说:“问题是接生婆,它能帮助新思维的诞生。”命题的原则是要摆脱应试教育的
期刊
研究性学习是一种以问题为载体,以主动探究为特征的学习活动,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在学习和社会生活中自主地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获得结论的过程。  它强调教学中应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通过学生主动探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获取新知,形成技能;同时它又重视教师的教学指导,尤其当学生面对学科学习和社会生活中界定不良的问题时,教师应向学生提供必要的方法、步骤、措施。若以这种理念来审视语文阅读教学,会发现许多地方不
期刊
“促进学生主动学习习惯的巩固和自学能力的提高,变被动接受为主动探索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创新能力。”—这是《新课程标准》提出的新要求,适当和适量的作业可以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语言综合运用能力。课下作业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和补充。  作业的设计既要立足与教材要求,还应放眼于学生的终身发展。一方面要使学生在双基上得到一定的发展,另一方面又应着眼与拓宽学生视野,让学生多方位、多角度感受英语语言文
期刊
新教材呈现给学生和教师的是一幅幅生动的图片和资料,同时根据《物理新课程标准》中提出的“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态度与情感价值观)的要求,增强了概念和规律的生成过程。  根据初中生的抽象思维尚处于较低级阶段的生理特点,又适当地淡化了概念和规律的严格体系,给了学生以想象的空间和教师创造性劳动的空间。但为何学生在经过一阶段的学习后,依然很明显地暴露出:物理难学,物理课听不懂。  而我们也能常
期刊
“博学、勤思、善问”这是古今教育活动中永恒的话题。早在两千多年前,大教育家孔子就认为:“疑是思之始,学之端”,要求自己和学生善怀疑、多提问。近代著名教育家陶行知也曾写道:“人力胜天工,只在每事问。”   著名的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李政道博士也曾经说过:“什么叫学问?就是要学怎样问,就是学会思考出问题。”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热情地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大胆提出疑问,使之主动参与,积极思考,形成师生激情互动,
期刊
摘要:本文探讨了初中英语教学中分层设阶梯教学的课堂教学组织模式,即在认可每位学生个体认知方式和认知能力差异客观存在的基础上,对不同的学生采取不同的策略,使之建构起与自己能力相应的新的英语认知结构,得到全新的情感体验,达到个体知识与能力双赢的目标,最终缩小差异,达到班级整体优化,从而达到提高教学效率的目的。  关键词:初中英语,分层阶梯教学,个体认知差异    更新英语教学观念、完善英语教学方法,让
期刊
兴趣对学生的学习起着推动作用和最活跃的心理刺激,学生只要对学习的本身产生了兴趣,就会自觉地、积极主动地进行学习和探索。可以说“兴趣是成才的起点”。它在学生的智力开发方面具有重要的意义。  因此,我在多年的语文教学中,始终注意提高学生学语文的兴趣,下面就谈谈白己的几点体会和做法。    一、设置悬念,提示未知跟已知的联系    学生的心理现象表明:揭示未知和已知之间的相互关系问题特别吸引学生的注意。
期刊
培养主体意识和主体能力是21世纪对人的素质的根本要求。“自主学习,主动发展”课堂教学模式研究正是为了探讨如何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和主体能力,为他们日后学习和终身发展打好坚实基础。    一、激发学习兴趣,促进自主学习    在小学阶段,阅读课文中说明文占相当比例,如传统篇目《太阳》、《马踏飞燕》等。这些说明文大多语言朴素,内容平实,文章结构也清楚明了,有规可循。编者旨在让学生多了解大自然,认识并掌握
期刊
英语的动词时态这一语法现象与我们母语的语法差别较大,学起来也较乏味。如何教学这些语法,从而使学生更好、更有效地掌握它们,是经常困扰教师的问题。  笔者在教学实践中进行了努力的尝试和探索,并依据信息加工的学习理论,总结出较为行之有效的“三元”教学法:从“标志”信息输入着眼,经过“概念”思维加工,达成“结构”形式输出,从而使师生摆脱枯燥的时态教学,掌握动词时态的规律,形成有效的语法教学策略。    一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