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中学音乐欣赏课对学生想象力的培养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ujiadong93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学生的年龄特点决定了他们富于想象的思维特点。用音乐打开学生想象的闸门,培养他们的发散思维能力,这对音乐教育工作者来说是一个重要而颇具现实意义的课题。由于生活经历不同、文化素质不同,所处生活环境不同,每个人对音乐的理解也会不尽相同。一首优秀的乐曲带给人们的想象也应该不是单一的,而是多姿多彩的。想象力是一个人创造性思维的体现。中学生已积累了一定的知识和经验,已有了一定的事非观、人生观和世界观,对很多方面的问题已能了解并作出理性判断。因此音乐欣赏过程中,中学生的想象空间有了较多的选择性,他们对生动的音乐形象已不再完全按照老师的描述去想象,而能抓住音乐的旋律、节奏、速度、力度等因素,有选择地按自己的意愿进行想象、诠释音乐内容。例如:欣赏管弦乐曲《瑶族舞曲》时,老师不用作铺垫,学生根据音乐情境能说出想象的内容:欢快愉悦的场面,载歌载舞的情形,丰收或节日的喜庆氛围等等,这些想象都基本符合音乐的基调。下面就来谈谈几种有益于学生想象力培养的教学法。
  
  一、议论法
  
  议论法是指在课堂上,由教师或学生自主地提供议论的焦点,围绕音乐形象,学生分组或自由组合展开讨论。议论法的应用能活跃课堂的气氛,使学生在宽松的氛围里充分展开想象,发挥主观能动性,互为补充,互相完善,形成更清晰、生动、丰富、完善的形象。
  比如:初二第一学期的欣赏课欣赏《黄河大合唱》时,当学生分段欣赏过乐曲、了解乐曲基本情绪、民族风格之后,设计的环节是边听边讨论。这首乐曲让你想到什么?有的说想到了黄河两岸人民妻离子散的悲惨情景;有的说听到黄河在怒吼,好象千军万马在呼啸,在发出战斗的号角;有的说好象看到游击战士在山边、在树林里埋伏,歼击敌人的情景。学生经过议论,加深了对乐曲的理解,又能在愉快的氛围里充分发挥其想象力。
  
  二、绘画法
  
  绘画是学生较感兴趣的事,而艺术创作是相通的。学生用色彩、图案、线条来理解音乐不失为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在欣赏音乐时,可以让学生通过绘画,用色彩或线条、图形来表达各自对音乐的不同情感体验,发展想象力,进行再创作。需要强调的是用寥寥数笔快速地反映脑海想象的形象。
  如初一的欣赏课《采茶舞曲》,学生欣赏后,根据想象用色彩或线条描绘出茶山春天、阳光、采茶姑娘、茶篮子等形象。这就是通过音乐展开想象描绘的一幅极富诗意的采茶图景。
  
  三、故事法
  
  故事法指学生在欣赏乐曲后,根据音乐内容编说小故事,发展学生想象力。
  学生既喜欢听故事,也喜欢讲故事。编说小故事能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又能给学生一个自由想象的空间。
  例如:在欣赏初中第六册教材《童年的回忆》这首钢琴独奏曲时,很多学生都能从乐曲那清淡、典雅、甜美和充满诗意的旋律中回想到自己童年时那无忧无虑、天真烂漫、欢闹嬉戏的生活情景,会随音乐进行想象,会把童年的故事编出来并讲给同学们听……由此,更加丰富了学生的想象力。
  
  四、律动法
  
  中学生好动,好动是青少年的天性。生动活泼便于想象力的更好发挥。所以用律动法既可满足学生的好动心理,又可使得学生的想象力充分发挥。瑞士音乐教育家达尔克罗兹认为:在音乐上,凡声音的强弱、速度的快慢、节奏的长短、声音的高低等各种变化的动感,均可以身体的动作予以表现,特别是节奏。凡有节奏,就有律动;凡律动均有节奏。在教学过程中,当学生欣赏一段乐曲时,教师引导学生自主地用某舞蹈姿态或更简单随意的动作加以表现音乐内容。学生通过走、跳、跑,自行创造表现与他们所听到的音乐相应的动作,每个人对自己所听到的音乐都有不同的理解并做出相应的动作。学生随着音乐的情绪、自由的律动,身动而情动,情动而神动。这样学生能尽情地发挥,尽情地想象。这就最大限度地发挥了学生的创造性和想象力,使学生在欢乐的气氛中学到知识。
  
  五、教师要更新观念,正确引导
  
  一个小故事:一教师上音乐欣赏课时,为了使学生感到马奔跑的声音,便击出节奏“×××××”后问学生能想象什么声音,学生大多回答是马奔跑的声音,而有一位学生说牛跑的声音,结果被教师骂说是胡说八道。这位学生只好低声自语,难道牛急了不会奔跑吗?
  这个故事说明教师在进行音乐课教学时,已经抹杀了学生的想象力。想想,难道那教师没有听过作品《西班牙斗牛曲》吗?所以当学生根据音乐有选择地进行想象时,音乐教师所起的作用应该是正确地引导。千万别运用过去旧的教学方法和观念来抹杀学生的想象力,应该鼓励学生的想象,更新教学观念,还学生自主,师生互动,生生互动。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在培养学生感受音乐的同时,丰富学生的想象,充分发挥想象力。
  总之,成功的音乐欣赏课能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玩乐中,产生美妙的感觉,激发学生浓厚的欣赏音乐的兴趣,获得美好的音乐享受。但是,提高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想象力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需要音乐教师多积累、多探索,教学不断创新。特别要领会课改的精神,按课改要求,根据学生的不同层次,运用新的理念,使音乐课堂更加活泼生动,形式多样,让学生学于乐,乐于学,养成聆听音乐的良好习惯,培养学生的欣赏能力,逐步积累鉴赏音乐的经验,从而提高学生的音乐欣赏水平及审美能力,同时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其他文献
阅读是一种技能,要养成这种能力,需要经历一个自觉锻炼和训练的过程。散文阅读的重点在于文本,要引导学生走进文本,与文本对话,因为“阅读是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的重要途径”。但是“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教科书编者、文本的多重对话”。“教师要为学生的阅读实践创造良好的环境”,“教师的点拨是必要的,对不同类型文本的阅读应有所侧重”。所以,在散文阅读教学中进行理论指导是很有必要的。了解这一文
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我比较重视引导学生阅读数学,给学生思维的空间,让学生带着问题去阅读,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随着社会的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及“社会的数学化”,仅具语文阅读能力的人已明显地显露出其能力的不足,如他们看不懂某些产品使用说明书、看不懂股市走势图,等等,因此,认识到数学阅读能力培养的必要性就显得尤为重要。在教学实践中充分重视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是提高数学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筆者
随着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深入,“校本教研”成为多频词:"校本教研是推进新课程改革向纵深发展的新策略.
针对学生对文言文学习没有兴趣的状况,本文以教学为例进行了探讨并给出了建议,希望对语文的文言文教学提供一些借鉴.
《200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江苏卷)说明》出台后,与往年相比,笔者发现了其中几点变化,如:名句名篇填空部分赋分由6分增至8分。在复习过程中,笔者有这样的困惑:要求学生背诵这39篇古诗文(初中25篇,高中14篇),难道仅仅是为了完成高考语文试卷中名句名篇填空这一道8分的题目吗?  笔者将必背篇目作了分类统计,其中文赋13篇,诗歌19首,词曲7首,发现如果将这些篇目运用得当,完全可以使学
摘要: 本文首先简要介绍了元认知的概念及结构,围绕国内外元认知的研究现状,评价了当前元认知的测量手段,最后针对主要几种元认知训练技术进行了总结。毋庸置疑,元认知概念的引进,拓宽了心理学、教育学等相关领域的研究视角。在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对该课题的研究具有开创性的意义。  关键词: 元认知 元认知评定 元认知训练 学习策略    元认知概念源于Flavell在上世纪70年代初期所做的一项试验,他让学
我国古代著名的教育家孔子曾说:“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初中生在很大程度上凭着兴趣学习的,对学习一旦产生兴趣,就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激发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是语文教学中首先要解决的问题。只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营造自主愉快的学习氛围,才能让学生成为语文学习的真正主人。以下就是我在语文教学中对此的一些感受:    一、教师要具有独特的亲和力    所谓教师教学
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呢?在教学实践中,我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做了尝试。    一、 激发学生兴趣,唤醒创新意识。    教学中,教师只有不断创设富有变化的能够激发学生兴趣的学习情境,才能推动其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的发展,形成为科技进步作贡献的兴趣和志向。创新意识不能只靠教师的讲述来启发,在课堂上要注意知行结合,营造兴趣气氛。精讲多练,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培养能干巧干的动手能力,鼓励学生
摘要: 通过阐述课外阅读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强调语文教学要重视课外阅读,指出了让学生进行课外阅读的方法。  关键词:语文教学 课外阅读 方法    近年,九年制义务教育语文教材中增加了“名著导读”部分,我认为这正提醒了我们在语文教学中不应该浮躁浅薄、急功近利,而要从当今社会需要出发,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为目的,重视中学生的课外阅读。下面就中学生课外阅读的必要性及如何有效地进行课外阅读谈一下本人的看法
摘要: 数学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学科,学习数学就是学习做题。笔者认为,明确做什么样的题目,才能提高解题能力,学好数学。  关键词: 高中数学 做题 建议    数学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学科,学习数学就是学习做题。正如数学家华罗庚先生所言:“学数学不做题,如同入宝山而空手归。”高中数学与物理、化学、计算机等学科联系密切,涉及多种空间形式和数量关系,其广度和深度都达到了一定程度,而各种类型的数学题更是浩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