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层教学有教无类

来源 :小学科学·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andianci2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只要应试教育存在,班级中的后进生就不会避免。实际上,即便不以考试成绩为衡量学生优异与否的唯一标准,班级中仍旧会出现后进生。对于班级中的后进生,不少教师都会有恨铁不成钢的感觉。事实上这些后进生不但会降低班级的整体成绩,部分后进生甚至会干扰正常的课堂教学,形成管理学上酒与污水定律的效应(意思是一匙酒倒进一桶污水,得到的是一桶污水;把一匙污水倒进一桶酒里,得到的还是一桶污水。显而易见,污水和酒的比例并不能决定这桶东西的性质,真正起决定作用的就是那一勺污水,只要有它,再多的酒都成了污水)。
  如何面对和转化培养后进生,是每一个小学教师都会面临的挑战,笔者亦是如此。对待后进生的更是经历了从恨铁不成钢到排斥再到理解和感动的过程。根据自身经验,笔者总结了后进生的常见成因,以及如何在小学教学中对后进生展开针对性的教学。
  一、后进生的成因
  后进生的形成原因是多方面的,有自身内在的原因,也有外部环境的原因,笔者总结一般有如下几种:
  (二)个人因素
  后进生通常是集体荣誉的破坏者,同学都讨厌害怕他们,不愿和他们亲近,因而他们产生了心理对抗;另一方面,一般后进生由于学习成绩差,表现不好,经常成为老师批评、家长打骂、同学嘲笑的对象。他们内心常常低估自己,看不到自己的优点和长处,总觉得自己处处不如人,对自己缺乏信心。
  (二)家庭方面
  有的家庭由于經济条件较好,对子女的溺爱,娇宠,使子女不懂得尊重他人,一旦犯了错误还能得到家人的袒护;有的家庭父母过分强调自己工作忙,忽视了对子女的教育;有的家庭父母文化素养低,行为不检,家庭不和睦,动不动便对子女打骂、惩罚,造成子女抵触对抗。
  (三)不良社会风气的影响
  社会上真善美、假恶丑的颠倒,是非的混淆,使后进生缺乏辨识能力,往往把好事当坏事,把坏事看成好事,片面模仿追求他们心目中“英雄”的行为、思维方式,从而加速了其心理品质和人格的变形。社会上的不良风气,侵蚀着学生的心灵,给学校教育带来负效应。
  (四)学校教育
  受应试教育的影响,教师对学生只重分数,对后进生缺乏引导;或因学生作业负担过重,整天呆在教室。学校生活的枯燥,教师教育方法的单一粗暴,漠视学生的尊严,结果使学生厌恶学校生活,抵触老师的教育。
  二、在数学教学中的后进生转化办法
  (一)因材施教,树立信心
  教育不能选择适合教育的学生,只能选择适合学生的教育。信心是成功之源。学生学习成绩差,除先天智力低下外,还有许多的非智力因素的影响。也有的是因为他们学习的潜力没有得到发挥,而学习潜力的发挥,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兴趣是否得到培养和发展。因此我在教学实践中,充分注意让差生尝到成功的喜悦。
  (二)主动学习,乐于学习,避免掉队
  以往数学教学中存在的教师讲、学生听,教师问,学生答,满堂灌的现象,因为这样的结果,往往是教者乏味,学者无兴。特别是要消除因学生失去了探索与体验的兴趣而赞成的数学教学费时多收获甚微的弊端。于是我在数学教学中尝试创建一种能调动学生内部学习动因的学习法,我在面向全体学生的大前提下,积极创设一种和谐、宽松、民主、平等的课堂教学氛围,体现正确的人才观和学生观。并牢固树立“每个学生都有可能成为高素质的人才,教师的责任就是把这种可能变成现实”的观念。并用教师的慧眼、聪耳、匠心去关爱、帮助每一个学生,不让一个学生掉队。
  有句话说得好:听来的容易忘,看到的记不住,只有动手做才能学得会。长久以来,我们的教育往往只重视知识的传承,而忽略了学生动手能力和实践创新能力的培养,以致我们的许多学生能够应对各种各样的考试,却在解决实际问题时显得束手无策。现代教育要求必须创设一种环境,有意识地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感知、感悟和体验,进而上升至智慧,逐渐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思路、方法和能力。因此在教学实践中,我总尽量想方设法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实践等来掌握知识。
  (三)承认差异,实施分层教学、分类指导
  是“以‘本’为本”,还是“以学生为本”,这是传统教学理念与现代教学理念的根本区别。
  在教学中学生之间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现象,并表现在教学的各个环节,各个方面。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表现,如努力程度、反应速度、对教学内容在理解程度等也存在着差异,不同的学生发展的水平、提高的程度、不同的教学内容学习上都会存在着差异。但现实的教育教学活动中,由于班级授课制的制约,学生的差异被有意无意地疏忽了,这与促进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的素质教育要求是是相背的。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必须从学生的素质差别入手,以学生个体为教学对象,进行个别化的分层教学。
  当然要对彻底改变后进生的学习和精神面貌,避免班级中出现污水和酒定律导致的现象,还需要各科老师以及家长的共同努力。通过老师和家长的正确指导,特别是孩子自身的努力,每一个孩子都能成才。
  【作者单位:宿迁市实验小学 江苏】
其他文献
教师的教育机智是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的一种特殊定向能力,作为小学语文教师,对学生的欠缺要能有敏感的判断,对文本的使用要有变通的策略,要针对学生和教材的诱发的因素,随机应变,因势利导,采取恰当有效的方法,提高学生纠错扶正能力。  一、探寻教育机智,变通使用教材  教师的教育机智集中表现在能在任何情况下都按教育规律办事,要根据教育方针有效地教育学生,根据学生的需要和实际水平,循循善诱,变消极因素为积
弱智儿童在国际上通行的定义是指智商低于正常儿童平均数,伴有适应行为障碍的儿童,即智商在70以下,认识能力较差,社会适应不良的儿童。  在我国由于世俗习惯和经济能力等诸多原因,许多弱智儿童不能到特殊学校接受正规的教育和训练,一般都是随班就读。然而,他们随班就读的现状是不尽如人意的。  众所周知,同正常儿童一样,弱智儿童也需要爱,需要成人对他们的身体给予保护。我认为:他们不仅需要简单的关心学习和生活的
课堂是学生展示自己个性的舞台,学生就是这台戏的主角,若我们放开手让学生自主学习,自然生成往往会带给我们无法预约的精彩。以下是二年级(下册)教科书中结合三位数加减计算的“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的教学片段。  [教学片段]  出示主题图,学生整理信息,课件同步演示:把书架上五层书移动成一排,看上去就像长方形。然后标出已知信息。  师:要求还剩多少本,你打算怎样做?  生:……(同桌开展讨论)根据讨论结果
《全日制小学思想品德课教学大纲》指出:思想品德课“是我们学校教育社会主义的性质的一个标志;是实施小学德育的重要途径,对引导学生从小逐步形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和文明行为习惯起着奠基作用。”可见,思想品德课在小学教育中居于重要地位,它有较系统的科学知识,虽然教学中思想性较为突出,但教学的科学性是思想性的前提和基础。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就必须研究教学方法,以促进教育的成效。  一、从封闭式到开放式  在教学中
人的言语能力发展是在言语实践中逐步实现的。叶圣陶先生曾说:“要求语感敏锐,不能单从语言、文字上去揣摩。让作品训练学生的语感,应引导他们把对生活的观察、体验同对语言的研究结合起来。不是单从语言文字去研究,而是以丰富的生活经验为基础去研究表现生活的语言。”可见,只有以“言语发展”为核心,引领学生在“亲历”和“历练”中借助文本,通过感悟、欣赏言语现象,感受语言使用的精妙和特点,才能将所感受的言语现象,进
建设“幸福课堂”是我们教育工作者的夙愿,更是所有学生和家长所追求、所向往的学习生活。“幸福课堂”要靠师生共同创造,同时也是师生共同分享。教师怎样做才能建设“幸福课堂”呢?  一、持之以恒花自开  我们大多数教师常常用“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教育学生在学习中要做到专心、细心、耐心……同样,我们作教师的不但要有高水平的教学技能,而且更需要持之以恒的精神,即永恒的耐心。就从一株“大叶海棠”的“演变史”
培根曾说过:“习惯是人生的主宰,人们应当努力求得好的习惯。习惯如果是在幼年就起始的,那就是最完美的习惯,这是一定的,这个我们叫教育。教育其实是一种从早年就起始的习惯”。明代学者洪应明也曾说:“幼时定基,少是勤学”。如何才能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我在十七年的班主任工作中认识到培养习惯要从细节抓起,因为细节决定成败!  1、“我爱自己的祖国”——培养爱国情操。  回想起新中国诞生前后,“两弹一星”的元勋
随着科技的发展,电教媒体在语文教育教学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它可以以其生动性和形象性为课堂营造出浓厚的氛围,这种直观的感官可以使学生很快进入最佳学习状态,不仅为释疑提供了诸多便利,也会为学生带来更多遐想,开发学生的思维。  电脑在如今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已不陌生,电教媒体的运用也越来越广泛,从大学逐步向小学生普及,它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十分符合小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认知规律,使教学变得生动有活力。因
兴趣,是一种带有强烈情感色彩的欲望和意向,是形成创新动力的重要基础,是学生学习的内驱力。对小学生来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最具有推动力的一种东西。在这方面我的体会是学海无涯“乐”作舟,“数”山有路“趣”为径。  一、透视教学 激发学生探究欲望:活化无声文本,融化“冰冷美丽”的课堂  在教学《认识东、南、西、北》时,我根据太阳从东方升起的现象,在教室东面黑板上挂出“太阳”,创设太阳升起,小朋友早晨高
长期以来,学生的学习评价标准非常单一,一个学生好还是不好只看他的学习成绩。这种单一的评价标准往往只注重学生的学习成绩,而忽视了学生的学习过程,这不利于学生的长期发展。而随着我国教学体制的改革和新课标的实施,小学语文教学中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小学中年级语文形成性评价改革逐步开展,成为小学中年级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和主要的推动因素。这种形成性评价改革注重调节学生的学习过程,不仅对于学生的发展是非常有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