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株“大叶海棠”的启示

来源 :小学科学·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pring_So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建设“幸福课堂”是我们教育工作者的夙愿,更是所有学生和家长所追求、所向往的学习生活。“幸福课堂”要靠师生共同创造,同时也是师生共同分享。教师怎样做才能建设“幸福课堂”呢?
  一、持之以恒花自开
  我们大多数教师常常用“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教育学生在学习中要做到专心、细心、耐心……同样,我们作教师的不但要有高水平的教学技能,而且更需要持之以恒的精神,即永恒的耐心。就从一株“大叶海棠”的“演变史”谈起吧。
  2005年春,我校园艺师送我一株 “大叶海棠”。她告诉我:“这株海棠是观叶品种,不会开花。”没想到,六年后它竟然绽放出美丽无比的花朵。
  自从这株年仅一岁、身材窈窕的海棠搬迁落户我家,我像母亲照顾孩子一样精心呵护它,定期浇水、施肥、松土。因海棠是落叶植物,每年中秋我就把它搬入室内,以减少风吹日晒对它那绿颜的伤害。别人家的海棠枯黄干死很久了,我家这株依然亭亭玉立,直至隆冬时节它才依依不舍地脱下旧装。春天,它又枯木逢春,再发新芽。就这样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它在我家平平凡凡地度过了6年。
  今年夏天,我出差3天,它竟然用特殊的方式迎接我这位“耐心主人”的归来——每个枝杈的“头”上都昂首挺胸地站立着一个个绿豆粒大小的淡绿色小“豆士”——花蕾。大约有五六天的光景,一簇簇淡绿色小花竞相开放,既像一群群小学生,又像一团团大绣球,手牵着手,肩并着肩,笑盈盈的,美丽动人,竟让人舍不得摸它们一下!我把它们拍摄下来,存入电脑,时不时欣赏一番,享受一番。这不是持之以恒的精神换来的幸福吗?由此我想,有耐心的教师,一定能享受到教育的快乐和“幸福”!
  二、教师如园丁 学生似海棠
  教师如园丁,学生似海棠。既有技能,又有耐心的园丁,能培育出美丽的花朵;既有技能,又有耐心的教师,能使课堂调控得民主、和谐、快乐、幸福。我校三年级某班,在一、二年级时,每次考试,数学成绩都排在八个班的倒数第一,其实,那位老师课讲得很好,但就是缺乏耐心,一旦有哪个学生“捣乱”,她就大发雷霆;一旦学生有不会的问题向她请教,她就训斥学生:“上课时为什么不认真听讲?”“这么简单的问题也不会,真笨!”“ ……”一旦学生的家庭作业出现错题,她就请家长,说什么“当家长的为什么不负责任?!”……常常把家长批评得无地自容。学生开始怕她,后来讨厌她上课。结果,成绩一次比一次差,她只得“退居二线”了。这样没有耐心的老师怎能创造幸福课堂呢?
  当这个班升入三年级的时候,换了一位闻名全校的“李耐心”老师教这个班的数学。对那些“调皮”的学生,她耐心的说教;对数学基础较差的学生,她总是边鼓励边指导,哪怕是简单的加减法或者是普通的乘法口诀,只要学生不会,她就会耐心指导,从不发脾气。只要她上课,别提学生们有多开心啦!一个学期的功夫,这个班一举成为正数第二。学生就如海棠花,如果用足够的耐心去浇灌,幸福的花儿一定会向你绽放。
  三、耐心教师可以是启发灵感的媒介
  有人说:耐心教师可以是启发灵感的媒介。我几十年的教学体会也得出同样的经验。我曾经有一个学生,表现比较好,可是数学成绩一直上不去。为此,她自己苦恼,家长灰心,大家都说她,是谁都教不会的“笨学生”。当我接手教她之后,我不离不弃,与家长一起分析孩子学不会的原因,查找老师在教学方面存在的不足。结果是:教师方面存在教学不够细致的问题,即教师缺乏足够的耐心,没有照顾到学困生;家长方面依然是缺乏足够的耐心,例如,孩子只要学不会,家长就发脾气;学生方面是既缺乏信心,又缺乏耐心,例如,一旦遇到题目长的,就认为自己肯定不会,根本就不能耐心细致地把题读下去,造成对题目的理解不透,所以,问题犹如滚雪球一样,越来越大,越积越多。鉴于此,我备课更加充分,讲课更加细致,辅导更加耐心,加班加点辅导她,变着法子引导她。在我们的共同努力下,到第二学期的后半期,“冬眠”的数学脑细胞终于“苏醒”了,她的数学成绩突飞猛进,一跃三级,期末考试考了98分,还上了学校的“星级少年榜”呢!
  四、教师缺乏耐心就会成为给学生制造痛苦的工具。
  “学困生”并非天生如此.他们的心灵深处始终保留着对未来的追求,他们和普通的同学一样有追求上进,展现自我价值的美好愿望,我们教师教育学生要有耐心,要允许学生犯错误,进而改正错误,在不断地改进中成长。否则,教师将会成为给学生制造痛苦的工具。
  有一个我曾经教过三年的男孩子,天资聪明,发言积极,成绩一直名列前茅。但有一个最大的缺点:爱动不爱静,老师讲课爱接话把儿。我针对这一缺点,耐心的说服他,引导他,约束他,让他当班级的劳动委员,把这一缺点转化成为班级服务的动力。可是,他升入初中才半年,因为上课爱说话,竟然被在我市有一定“知名度”的班主任毁了前途!这位老师第一次点名批评,第二次恐吓退学,第三次当真请家长把孩子领回了家。可怜这位12岁的聪明孩子从此便辍学了……
  每当想起这个学生,我的心就会阵阵发痛!这是那位教师缺乏耐心的悲哀,也是这位家长不懂得法律的悲哀!每当想起这位学生辍学的原因,我就会更加强烈地呼吁:老师们,让我们再多拥有一些耐心吧!
  【作者单位:驻马店第二实验小学 河南】
其他文献
上好每一节课是我们的职责,也是所有老师的愿望,因此我们都希望最大限度地把精力用在授课上,然而,很多时候我们要想上好课,却应学会剑走偏锋,把功夫用点在课外,比如语文课!  一、早读是课堂的加油站  早读在一天的安排上选择在学生精神最振作、思维最活跃、记忆最牢固的时间段,是过程最完整、时间最长久的朗读,是培养学生养成良好读书习惯的绝佳时间,是课堂阵地的前哨和加油站,起到延续与补充课堂的功能,也是决定学
上个世纪中后期,世界各国许多有识之士呼吁“拯救地球”“敬畏生命”“全球伦理”等口号,揭示了人类文化的最新走向——由文学文化转向生态文化。进入21世纪人们的教育理念更是提高到前所未有的高度。关注自身、关注生命已成为人们的共识。幼儿教育作为基础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从幼儿时期进行生态环境教育必将成为幼儿教育中关注的新视角,也将是幼儿教育者在教育过程中研究的重要领地。  一、正确理解幼儿园生态环境教育
情境教学符合课程改革提出的新理念。语文教学中运用情境教学,这是实现教学最优化的基本途径之一,它在批判传统教学中逐渐建立起来。情境教学从汉字本身的文化性和儿童的接受心理两方面,借鉴各种经验和方法,找到了提高低年级学生识字的途径。  一、根据儿童识字情况,利用汉字形象激发兴趣  在刚入学的一年级新生进行学前识字量检测,因为很多学生在入学前已经认识了不少汉字,初步形成了适合自己的识字习惯。对淮阴师范学院
新课程改革的宏观要求是要依据以人为本观念对课程和教学工作整体进行一次深入的完善,其目标不仅在于切实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和综合素质,更在于对学生个人能力的锻炼和强化,因此在新课程改革的理念要求下,思想品德课对于学生的理论灌输性开始降低,而将重点放到如何使学生获得更多的情感体验方面。因此教师应当结合当前的社会现实,更多的对学生的个体发展予以关注,要综合运用各种教学方法和手段,提高课堂活跃度,探求小学生的
在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本人所采用的是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版本。在教学内容当中,按照新的课程标准进行了改革。学生不再是被动的听课者,而是有更为自由的活动空间边操作边学习。对于信息技术的教学内容,多数都是在学生的实践操作过程中,通过主动思考来完成的。在这种动态的课堂教学过程中,对于好奇心很强而又容易发现问题的学生来讲,就会对课堂上的教学内容突发奇想,这种生成性资源的形成如果进行合理利用,就会丰富信息技术
教师的教育机智是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的一种特殊定向能力,作为小学语文教师,对学生的欠缺要能有敏感的判断,对文本的使用要有变通的策略,要针对学生和教材的诱发的因素,随机应变,因势利导,采取恰当有效的方法,提高学生纠错扶正能力。  一、探寻教育机智,变通使用教材  教师的教育机智集中表现在能在任何情况下都按教育规律办事,要根据教育方针有效地教育学生,根据学生的需要和实际水平,循循善诱,变消极因素为积
弱智儿童在国际上通行的定义是指智商低于正常儿童平均数,伴有适应行为障碍的儿童,即智商在70以下,认识能力较差,社会适应不良的儿童。  在我国由于世俗习惯和经济能力等诸多原因,许多弱智儿童不能到特殊学校接受正规的教育和训练,一般都是随班就读。然而,他们随班就读的现状是不尽如人意的。  众所周知,同正常儿童一样,弱智儿童也需要爱,需要成人对他们的身体给予保护。我认为:他们不仅需要简单的关心学习和生活的
课堂是学生展示自己个性的舞台,学生就是这台戏的主角,若我们放开手让学生自主学习,自然生成往往会带给我们无法预约的精彩。以下是二年级(下册)教科书中结合三位数加减计算的“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的教学片段。  [教学片段]  出示主题图,学生整理信息,课件同步演示:把书架上五层书移动成一排,看上去就像长方形。然后标出已知信息。  师:要求还剩多少本,你打算怎样做?  生:……(同桌开展讨论)根据讨论结果
《全日制小学思想品德课教学大纲》指出:思想品德课“是我们学校教育社会主义的性质的一个标志;是实施小学德育的重要途径,对引导学生从小逐步形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和文明行为习惯起着奠基作用。”可见,思想品德课在小学教育中居于重要地位,它有较系统的科学知识,虽然教学中思想性较为突出,但教学的科学性是思想性的前提和基础。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就必须研究教学方法,以促进教育的成效。  一、从封闭式到开放式  在教学中
人的言语能力发展是在言语实践中逐步实现的。叶圣陶先生曾说:“要求语感敏锐,不能单从语言、文字上去揣摩。让作品训练学生的语感,应引导他们把对生活的观察、体验同对语言的研究结合起来。不是单从语言文字去研究,而是以丰富的生活经验为基础去研究表现生活的语言。”可见,只有以“言语发展”为核心,引领学生在“亲历”和“历练”中借助文本,通过感悟、欣赏言语现象,感受语言使用的精妙和特点,才能将所感受的言语现象,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