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恺撒与女人
在古罗马评判美男子的标准,正如年轻时堪称“秀色可餐”的庞培、众人公认世所罕见的首任皇帝奥古斯都,以及哈德良皇帝的娈童安提诺乌斯般,须具备如女子般匀称的五官,这一点恐怕是受到希腊雕刻的影响吧。如果以此为标准,那么恺撒绝对不能算是个美男子,年轻时两颊便有明显的皱纹,45 岁以后发际向后移,必须将中间的头发向前覆盖来掩饰他的秃头。另一方面,在40岁掌控罗马之前,他并不富裕而且经常借贷,也尚未拥有足以满足女人虚荣心的权力,但即使如此,纵然是女人中的女人也依然被他所吸引。
如果借用某位作家的话,只有恺撒拥有让所有上流社会的贵妇人自愿列队等候他青睐的魅力。如恺撒的第一债权人克拉苏的妻子提多利娅,因为丈夫庞培赴东方指挥作战而独守空闺的慕琪娅,以及身为庞培副将必须同往东方的盖比尼乌斯的妻子罗利娅。光是留下记录及姓名者就已如此可观。虽然听起来很不可思议,但据史学家指出,元老院三分之一的议员之妻皆曾与恺撒私通。他的情人当中除了克娄巴特拉之外,最有名的当属塞维利娅。塞维利娅是后来暗杀恺撒的主谋者布鲁图的母亲,在她改嫁之前一直都是恺撒的情人。
恺撒的情人们都出身于罗马上流社会,换句话说,她们经常会在美容沙龙或高级服饰店相遇,但她们之间并无任何嫉妒或争执,宛如依次排队般柔顺地等待,心甘情愿地做他的情人,如果有什么消息也会即刻互相通知。但并不是所有女子都能成为恺撒的情人,因为他与当时罗马社交圈中最负盛名的克劳狄娅便无任何瓜葛。
首先,恺撒常常以赠送昂贵的礼物对他心爱的女人展开追求攻势,这也就是他累积下巨额债务的原因之一。只有身为人妻者会认为,如果赠礼将增加借贷金额的话倒不如不送礼。除此之外,所有的女人都喜欢男人的赠礼,并为此而感到自豪。恺撒曾送给塞维利娅价值600 万塞斯特斯的黑珍珠,一时成为罗马女人谈论的焦点,如果此事属实,这笔钱已足以在帕拉蒂尼山购买两栋豪宅。
其次,恺撒从来就没有对外隐瞒情人存在的事实,他有情人已是公开的秘密,但正因为连她们的丈夫都知情,就根本算不上是什么秘密。连在东方作战的庞培及盖比尼乌斯都知道妻子有外遇的事实,因此并未酿成丑闻。正因为一切公开,即使成为恺撒的情妇,她们也毫无怨言。
再次,如果单单就史实的记载而言,忠实的恺撒与相继成为他情妇的女人之间从未真正断绝关系。换句话说,他始终没有和她们划清界限。
因为他与情人们隶属同一阶级,因而照面的机会自然不少。当他与妻子共同出席宴会或其他场合时遇见旧情人,如果是一般男人在面对这种状况时,为避免尴尬便装作不认识地走过对方身边,但恺撒并非如此。他请妻子稍等,竟然就在众人的注视下大方地走向旧情人,温柔地牵起她的手问道:“近来可好?”也许因为他明白,对女人而言最大的伤害莫过于被忽略吧。
就如同意大利某位作家所说的,恺撒“不只是受到众女子青睐,而且具有让这些女人无法怨恨他的罕见本领”。前述论点也是我根据史实推敲而来,女人与大众就这一点而言可说完全相同,因为有时候人类的心态与性别毫无关系。
恺撒与金钱
还有另一个对古今的史学家及研究者来说至今未解之谜。令人不解的与其说是恺撒“为何”欠下巨额的债务,倒不如说是他“如何能够”借到如此巨额的款项。
在进入这个话题的探讨之前必须先确认一件事,就是不管从任何记录或史书来看,恺撒的借贷金额都像天文数字般庞大,但作为抵押的位于“苏布拉”地区的私人住宅及拉比寇的别墅始终未被债主接收。
马尔库斯· 李锡尼乌斯· 克拉苏是恺撒最主要的债权人,他除了借钱给恺撒外,还向其他债权人担保恺撒必定会清偿债务,甚至可说是恺撒唯一的债权人。比恺撒年长14 岁的克拉苏在父亲那一代就已是罗马首富,到他这一代时,财富之多已高达国家预算的一半。
当借贷金额不多时,一切只是单纯的借贷行为,这对债务人来说没有任何保证;但如果借贷金额增多则情况会变得不同,一旦背负巨额借款便如同获得了“保证”。与其说巨额的借款是债务人烦恼的根源,倒不如说已成为债权人巨大的困扰。一个人之所以能忘却债权人的嘴脸,往往是他的债权人过多的缘故,因而此时要尽全力自保的不是债务人而是债权人。
有一个观点我敢十分肯定事实并非如此,那就是许多现代的研究者认为,这个时期的恺撒因为积欠的庞大债务而受制于克拉苏。其实有证据显示恺撒比克拉苏更具有行动的自由。在恺撒所著的《内战记》中载有如下的一段内容,现在将它直接翻译如下:
身处逆境的恺撒向大队长和百人队队长等将领借钱,用来给全体士兵们发奖金。此计有一石二鸟之功。一方面,可以促使指挥官们两袖清风无法还乡,促使他们努力作战。另一方面,对总司令的善心满怀感激的士兵们也会全情投入,奋勇杀敌。
或许在银行界恺撒是个极不受欢迎的人物,但由前述的内容可知,他将筹借而来的钱用在了什么地方。送给众女子的礼物所费不多,他的钱主要还是用在修复街道、举办角斗比赛以及选举造势活动等,他大费周折借得的钱并非用来累积本身的财富。他不像西塞罗不惜借贷也要在帕拉蒂尼山上购买豪宅,并在意大利各地购置8 栋别墅。他对不动产的关注,仅限于以扩大罗马的心脏地带罗马广场为开端的公共事业。即使是建于台伯河西岸的私人庭园,他也在遗言中声明要捐给罗马公民,他甚至毫不在意自己的墓地所在。事实上,他并没有自己的墓地。反恺撒派人士无法将金钱引发的丑闻和恺撒拉扯上任何关系,因为他并未将钱私吞,因此他的金钱来源也不容旁人有所指责。另一方面,他虽身为借贷者却是“强势的债务人”,能让克拉苏一直以金钱援助的人唯有恺撒。后世的某位研究者指出,尤里乌斯· 恺撒是以他人的金钱成功地进行他自己的事业。于是在并非受制于债权人的情况下,恺撒以改造国家为最终目标而迅速掌握了大权。
恺撒就任执政官
一位统治者的气度就在于他的一时之计是否能成为百年之计。步入40 岁的恺撒,在公元前59 年,除了借钱和骗女人之外,还有其他方面的能力也让一般罗马市民印象深刻。 在尤里乌斯· 恺撒初任执政官时,不仅仅是元老院派,就连稳重的市民当中,也有人担心他是复辟的激进派。恺撒第一步就是着手平息众人的疑虑。为了强调自己并非是罗马传说的破坏者,他恢复了共和初期的传统惯例,也就是不分得票高低,两位执政官每日轮流执掌军团总指挥权。若是同在首都时,政务也是一月交接一次,而且在不担任最高司令官的当月,跟随在执政官身旁的12 名侍卫不得手执代表公权的权杖。
恺撒树立起自己不是破坏罗马传统者的形象后,下一步却是没有人料想得到的实现所谓的“执政官通告”。当时称为“阿库塔· 迪乌鲁那”或“阿库塔· 塞那托斯”,直译的话,可译为《每日纪闻》或《元老院纪事》。元老院会议中所进行的议事、讨论和决议等,将在会议第二天全部张贴在罗马广场的墙上。在口述笔记广为使用的罗马社会持权杖侍卫的服装中,由于速记技术的普及,只要有心的话,施行起来是相当容易的。后世的学者们称此为新闻传播的开始。不过,从现在的角度去理解,应该说是CNN 式的电台被搬到元老院会议场去了,这样比喻恐怕更为贴切。
以往的元老院会议其实说起来类似会员制,元老院所进行的讨论和决议都是关起门来举行的,一般市民要想知道其中的内容,只有从打开门走出来的议员们在公民大会的发言中才能得知。而恺撒将此公开化。有权者握有给予情报的权力,谁都没有理由反对执政官的决议,元老院只有默许了。
恺撒施行的“阿库塔· 迪乌鲁那”制度对元老院而言是一种打击,而这打击对西塞罗而言更甚。西塞罗的写作习惯是反复推敲,例如他在议会的发言就是反复推敲准备好了的。由友人经营的出版社所出的手抄本《辩论集》,也是经过他一番深思熟虑地修改后才刊发的。就像经过CNN 式的电视台逐一报道后,以往那些专做推敲、着墨工作的编辑和传播新闻的人士生意大受影响一样,由恺撒导入的《每日纪闻》制度,也使得元老院所把持的特权之一崩溃了。
在自己负责政务的那个月份,恺撒做的第一件事就是立法。其中之一,直译的话就是《尤里乌斯判例法》,如果是意译,则可称为《尤里乌斯国家公务员法》。大抵而言,是一种有110 多项条目、针对罗马全域内的公职人员如何对待职务的律法。
600 年后查士丁尼一世集罗马法律之大成编成罗马法大全——《查士丁尼法典》,也收录了这部法律。可见这是在罗马国存续期间一直具有效力的法令。
解读这个法令就可得知,对所有的事不抱持单一目的的恺撒是多么的深谋远虑了。
首先,任何就任公职者不得收受1 万塞斯特斯以上的赠物,1 万塞斯特斯等于一名士兵35 年的薪资。可见这法案的目的,与其说是净化中、低级公务员的公共道德,不如说是为了要断绝长期以来一直被元老院议员所独占、以行省总督为首的高级公职人员的贪污行为。再说,如果规定凡是赠礼,即使金额少也一概不可收受,岂不是对人性过于无知吗?恺撒企图削弱元老院权力的做法还有:违反法令者,除了会被处以受贿罪之外,还必须撤除元老院的议席。从这项法令同样收录在《罗马法大全》中来看,当然是条长命的法令。
另外,即使公务员道德得以净化,也不保证统治就能得心应手。被管理者的想法也是重要的考虑因素。被管理者的想法是受什么左右呢?无论古今,这个问题的答案该是取决于税金了。在恺撒就任西班牙行省总督时,便曾将改革税制列为统治的重要事项。在他于罗马称霸担任最高职位的执政官时再度提出了这个问题。《尤里乌斯国家公务员法》中的一项,显示了他是多么重视税制的公正与否,这是即使到现代也不可忽视的问题。
依照这个条例,担任行省勤务的国家公务员有公开纳税者名簿的义务。纳税者一览表张贴在各行省主要都市的两处,以及首都罗马的三个地方。因此每个人都能够一目了然地得知信息。借着公布从行省总督到一般公务员及行省居民的纳税金额,排除了贿赂以及其他不法行为。因为只有公开才能减少当地官员贪污,也就可以避免职权滥用的情形发生。
而违反者的结局就是等着被剥夺元老院的议席。
天才组织者哈德良
公元118年7月,在离开罗马11个月之后,哈 德良以皇帝的身份首次回到首都,迎接他的是罗马冷冰冰的气氛。哈德良以皇帝的身份第一次参加元老院会议的时候,元老院议员们个个面孔紧绷,表情漠然。会上,42 岁的皇帝极力为自己辩解。他说:“杀死四位前执政官不是自己的本意。近卫军团指挥官阿提安误解了我的意思,擅自做出了杀人的决定。因此,我决定免去他近卫军团指挥官的职务。”
接着,哈德良庄重起誓,以后不经正式审判绝不乱杀一位元老院议员。这样的不幸事件绝不会再发生。然后,他又明确表态,即使元老院议员应该受到处罚,那也要经过元老院的审判,而且在超过半数的元老院议员投票认为有罪的情况下,才实施惩罚。议员们的表情并没有因此而轻松下来。
哈德良希望元老院议员理解政治必须无情,在这一点上,他显然过于现实。因为,罗马帝国的正式主权者是元老院和罗马公民。
回到首都不到一年的时间里,哈德良大刀阔斧地做了一系列决定,让认真严肃的税务人员大跌眼镜。为庆祝皇帝登基,哈德良向公民权所有者发放每人70 第纳尔银币的一次性赏金。虽然没有留下任何记录,但是,这件事情一定是有的。
哈德良收买人心的策略不只针对首都罗马公民。按照惯例,皇帝登基时,意大利本土的地方自治体及行省要向新皇帝赠送黄金制作的头冠。哈德良决定免去本土地方自治体的贺礼,来自行省的贺礼减半。这个决定的意义不只是减税这样简单。在古代,赠送黄金制作的头冠是表示恭顺的意思。亚历山大大帝在东征途中,收到过不计其数的黄金头冠。免去这样的贺礼,意味着本土地方自治体从此与首都罗马的地位完全平等,行省也向平等迈出了一步。哈德良还把这一决定变成了法律,所以,只要不修改此项规定,作为帝国政策,它就要执行下去。
要让这件事情收到预期的效果,首先必须出人不意,同时必须大获成功。就在几年前刚刚建成完工的、墙体还在发出耀眼光芒的白色图拉真广场上,他宣布,税金的滞纳部分一笔勾销。迄今为止,没有一个皇帝有过如此大的手笔。中央矗立着先皇图拉真骑马雕像的开阔广场上,记录有未纳税人名单及金额的纸莎草文书堆积如山。熊熊燃起的大火把这些文书变成了灰烬。勾销滞纳金的这一举措,不仅惠及滞纳者本人,也惠及了其家族子孙。为此,皇帝公库和国库的岁入至少减少了9 亿塞斯特斯。不明就里汇聚而来的市民们发出了阵阵欢呼声,他们情不自禁地围着熊熊燃烧的大火狂欢庆贺。 至此,这件事情还没有结束。因为,如果就此结束的话,辛勤劳作、规规矩矩纳税的人就会吃亏。哈德良深知只有建立一个正直人不吃亏的社会才是善政的根本,他自然不会忘记要实施公平的税收制度。他决定,以后每隔15 年登记一次不动产,根据不动产的价值,来决定征税额。拖欠税款的不只是那些精明人以及生性懒惰者。因为“人口普查”(census)是30 年到40 年进行一次,其间,资产的价值难免会发生变化。为此,出现了很多愿意缴税却不能缴的人。
所谓公平的税收制度,换一个说法,我想应该是一种惠及面广并且浅显易懂的课税制度。根据研究者们的研究,罗马帝国已经实施了公平的税收制度。既然对税制有这样的认识,罗马的皇帝们自然会极力避免提高税率。关税为“二十分之一”(vicesima)、营业税为“百分之一”(centesima)、国有土地租赁费(因为几乎是永久性的,所以可以认为是税)为“十分之一”(decima)的固定税率,就是税率没有变化的最好证明。在这一点上,哈德良也采取了保守的态度。
在这样努力推行公平税制的同时,哈德良也致力于改善社会福利。只是图拉真已经把很多福利变成了制度,所以哈德良只是对这些制度做了微调,以便其能更好地发挥作用。它们是向贫困家庭子女提供养育资金的“育英基金”制度,向中小规模的农业及手工业者提供低息贷款的贷款基金制度,向元老院阶级中经济困窘的人提供援助的制度,向母亲品行不端以外的原因造成的贫困母子家庭提供资助的制度。最后一条是哈德良的首创,附加了母亲品行不端以外的原因这一条件,很有意思。可见,罗马帝国的福利援助对象,必须是自身努力的人。
作为统治者,哈德良认为除非不得已,否则无须把所有事情制度化或法制化。现代研究者中,有一个人评价哈德良是“功能和效率的信奉者”。
不到一年的时间,围绕着皇帝哈德良的气氛彻底改变。虽然元老院议员中还有一些人念念不忘那次事件,但是,普通市民因为那件事本来就和自己没有关系,它只是特权阶层的不幸,所以,把它从记忆中删除,没有任何抵触。
这一时期,哈德良连续发行了新的银币和铜币。之所以没有发行金币,是因为银币和铜币的流通量远多于金币。大家都会使用的流通货币,也是罗马为政者用于政策宣传的媒体。哈德良在这些罗马货币上,刻上了自己的统治宗旨,它们是:
宽容(Pietas)
和睦(Concordia)
公正(Iustitia)
和平(Pax)
不管怎样,在透着寒冷的气氛中回到罗马的哈德良,用了短短两年时间,彻底改变了罗马公民对自己的看法。甚至,哈德良认为,自己离开首都罗马或离开意大利本土,已经完全没有问题。更重要的是,统治的组织架构已经非常稳固,即使皇帝不在,“内阁”依然可以正常运转。但凡是功能和效率的信奉者,不用说,他一定知道组织建设的重要性。有研究者评价哈德良是“天才型组织者”。
在古罗马评判美男子的标准,正如年轻时堪称“秀色可餐”的庞培、众人公认世所罕见的首任皇帝奥古斯都,以及哈德良皇帝的娈童安提诺乌斯般,须具备如女子般匀称的五官,这一点恐怕是受到希腊雕刻的影响吧。如果以此为标准,那么恺撒绝对不能算是个美男子,年轻时两颊便有明显的皱纹,45 岁以后发际向后移,必须将中间的头发向前覆盖来掩饰他的秃头。另一方面,在40岁掌控罗马之前,他并不富裕而且经常借贷,也尚未拥有足以满足女人虚荣心的权力,但即使如此,纵然是女人中的女人也依然被他所吸引。
如果借用某位作家的话,只有恺撒拥有让所有上流社会的贵妇人自愿列队等候他青睐的魅力。如恺撒的第一债权人克拉苏的妻子提多利娅,因为丈夫庞培赴东方指挥作战而独守空闺的慕琪娅,以及身为庞培副将必须同往东方的盖比尼乌斯的妻子罗利娅。光是留下记录及姓名者就已如此可观。虽然听起来很不可思议,但据史学家指出,元老院三分之一的议员之妻皆曾与恺撒私通。他的情人当中除了克娄巴特拉之外,最有名的当属塞维利娅。塞维利娅是后来暗杀恺撒的主谋者布鲁图的母亲,在她改嫁之前一直都是恺撒的情人。
恺撒的情人们都出身于罗马上流社会,换句话说,她们经常会在美容沙龙或高级服饰店相遇,但她们之间并无任何嫉妒或争执,宛如依次排队般柔顺地等待,心甘情愿地做他的情人,如果有什么消息也会即刻互相通知。但并不是所有女子都能成为恺撒的情人,因为他与当时罗马社交圈中最负盛名的克劳狄娅便无任何瓜葛。
首先,恺撒常常以赠送昂贵的礼物对他心爱的女人展开追求攻势,这也就是他累积下巨额债务的原因之一。只有身为人妻者会认为,如果赠礼将增加借贷金额的话倒不如不送礼。除此之外,所有的女人都喜欢男人的赠礼,并为此而感到自豪。恺撒曾送给塞维利娅价值600 万塞斯特斯的黑珍珠,一时成为罗马女人谈论的焦点,如果此事属实,这笔钱已足以在帕拉蒂尼山购买两栋豪宅。
其次,恺撒从来就没有对外隐瞒情人存在的事实,他有情人已是公开的秘密,但正因为连她们的丈夫都知情,就根本算不上是什么秘密。连在东方作战的庞培及盖比尼乌斯都知道妻子有外遇的事实,因此并未酿成丑闻。正因为一切公开,即使成为恺撒的情妇,她们也毫无怨言。
再次,如果单单就史实的记载而言,忠实的恺撒与相继成为他情妇的女人之间从未真正断绝关系。换句话说,他始终没有和她们划清界限。
因为他与情人们隶属同一阶级,因而照面的机会自然不少。当他与妻子共同出席宴会或其他场合时遇见旧情人,如果是一般男人在面对这种状况时,为避免尴尬便装作不认识地走过对方身边,但恺撒并非如此。他请妻子稍等,竟然就在众人的注视下大方地走向旧情人,温柔地牵起她的手问道:“近来可好?”也许因为他明白,对女人而言最大的伤害莫过于被忽略吧。
就如同意大利某位作家所说的,恺撒“不只是受到众女子青睐,而且具有让这些女人无法怨恨他的罕见本领”。前述论点也是我根据史实推敲而来,女人与大众就这一点而言可说完全相同,因为有时候人类的心态与性别毫无关系。
恺撒与金钱
还有另一个对古今的史学家及研究者来说至今未解之谜。令人不解的与其说是恺撒“为何”欠下巨额的债务,倒不如说是他“如何能够”借到如此巨额的款项。
在进入这个话题的探讨之前必须先确认一件事,就是不管从任何记录或史书来看,恺撒的借贷金额都像天文数字般庞大,但作为抵押的位于“苏布拉”地区的私人住宅及拉比寇的别墅始终未被债主接收。
马尔库斯· 李锡尼乌斯· 克拉苏是恺撒最主要的债权人,他除了借钱给恺撒外,还向其他债权人担保恺撒必定会清偿债务,甚至可说是恺撒唯一的债权人。比恺撒年长14 岁的克拉苏在父亲那一代就已是罗马首富,到他这一代时,财富之多已高达国家预算的一半。
当借贷金额不多时,一切只是单纯的借贷行为,这对债务人来说没有任何保证;但如果借贷金额增多则情况会变得不同,一旦背负巨额借款便如同获得了“保证”。与其说巨额的借款是债务人烦恼的根源,倒不如说已成为债权人巨大的困扰。一个人之所以能忘却债权人的嘴脸,往往是他的债权人过多的缘故,因而此时要尽全力自保的不是债务人而是债权人。
有一个观点我敢十分肯定事实并非如此,那就是许多现代的研究者认为,这个时期的恺撒因为积欠的庞大债务而受制于克拉苏。其实有证据显示恺撒比克拉苏更具有行动的自由。在恺撒所著的《内战记》中载有如下的一段内容,现在将它直接翻译如下:
身处逆境的恺撒向大队长和百人队队长等将领借钱,用来给全体士兵们发奖金。此计有一石二鸟之功。一方面,可以促使指挥官们两袖清风无法还乡,促使他们努力作战。另一方面,对总司令的善心满怀感激的士兵们也会全情投入,奋勇杀敌。
或许在银行界恺撒是个极不受欢迎的人物,但由前述的内容可知,他将筹借而来的钱用在了什么地方。送给众女子的礼物所费不多,他的钱主要还是用在修复街道、举办角斗比赛以及选举造势活动等,他大费周折借得的钱并非用来累积本身的财富。他不像西塞罗不惜借贷也要在帕拉蒂尼山上购买豪宅,并在意大利各地购置8 栋别墅。他对不动产的关注,仅限于以扩大罗马的心脏地带罗马广场为开端的公共事业。即使是建于台伯河西岸的私人庭园,他也在遗言中声明要捐给罗马公民,他甚至毫不在意自己的墓地所在。事实上,他并没有自己的墓地。反恺撒派人士无法将金钱引发的丑闻和恺撒拉扯上任何关系,因为他并未将钱私吞,因此他的金钱来源也不容旁人有所指责。另一方面,他虽身为借贷者却是“强势的债务人”,能让克拉苏一直以金钱援助的人唯有恺撒。后世的某位研究者指出,尤里乌斯· 恺撒是以他人的金钱成功地进行他自己的事业。于是在并非受制于债权人的情况下,恺撒以改造国家为最终目标而迅速掌握了大权。
恺撒就任执政官
一位统治者的气度就在于他的一时之计是否能成为百年之计。步入40 岁的恺撒,在公元前59 年,除了借钱和骗女人之外,还有其他方面的能力也让一般罗马市民印象深刻。 在尤里乌斯· 恺撒初任执政官时,不仅仅是元老院派,就连稳重的市民当中,也有人担心他是复辟的激进派。恺撒第一步就是着手平息众人的疑虑。为了强调自己并非是罗马传说的破坏者,他恢复了共和初期的传统惯例,也就是不分得票高低,两位执政官每日轮流执掌军团总指挥权。若是同在首都时,政务也是一月交接一次,而且在不担任最高司令官的当月,跟随在执政官身旁的12 名侍卫不得手执代表公权的权杖。
恺撒树立起自己不是破坏罗马传统者的形象后,下一步却是没有人料想得到的实现所谓的“执政官通告”。当时称为“阿库塔· 迪乌鲁那”或“阿库塔· 塞那托斯”,直译的话,可译为《每日纪闻》或《元老院纪事》。元老院会议中所进行的议事、讨论和决议等,将在会议第二天全部张贴在罗马广场的墙上。在口述笔记广为使用的罗马社会持权杖侍卫的服装中,由于速记技术的普及,只要有心的话,施行起来是相当容易的。后世的学者们称此为新闻传播的开始。不过,从现在的角度去理解,应该说是CNN 式的电台被搬到元老院会议场去了,这样比喻恐怕更为贴切。
以往的元老院会议其实说起来类似会员制,元老院所进行的讨论和决议都是关起门来举行的,一般市民要想知道其中的内容,只有从打开门走出来的议员们在公民大会的发言中才能得知。而恺撒将此公开化。有权者握有给予情报的权力,谁都没有理由反对执政官的决议,元老院只有默许了。
恺撒施行的“阿库塔· 迪乌鲁那”制度对元老院而言是一种打击,而这打击对西塞罗而言更甚。西塞罗的写作习惯是反复推敲,例如他在议会的发言就是反复推敲准备好了的。由友人经营的出版社所出的手抄本《辩论集》,也是经过他一番深思熟虑地修改后才刊发的。就像经过CNN 式的电视台逐一报道后,以往那些专做推敲、着墨工作的编辑和传播新闻的人士生意大受影响一样,由恺撒导入的《每日纪闻》制度,也使得元老院所把持的特权之一崩溃了。
在自己负责政务的那个月份,恺撒做的第一件事就是立法。其中之一,直译的话就是《尤里乌斯判例法》,如果是意译,则可称为《尤里乌斯国家公务员法》。大抵而言,是一种有110 多项条目、针对罗马全域内的公职人员如何对待职务的律法。
600 年后查士丁尼一世集罗马法律之大成编成罗马法大全——《查士丁尼法典》,也收录了这部法律。可见这是在罗马国存续期间一直具有效力的法令。
解读这个法令就可得知,对所有的事不抱持单一目的的恺撒是多么的深谋远虑了。
首先,任何就任公职者不得收受1 万塞斯特斯以上的赠物,1 万塞斯特斯等于一名士兵35 年的薪资。可见这法案的目的,与其说是净化中、低级公务员的公共道德,不如说是为了要断绝长期以来一直被元老院议员所独占、以行省总督为首的高级公职人员的贪污行为。再说,如果规定凡是赠礼,即使金额少也一概不可收受,岂不是对人性过于无知吗?恺撒企图削弱元老院权力的做法还有:违反法令者,除了会被处以受贿罪之外,还必须撤除元老院的议席。从这项法令同样收录在《罗马法大全》中来看,当然是条长命的法令。
另外,即使公务员道德得以净化,也不保证统治就能得心应手。被管理者的想法也是重要的考虑因素。被管理者的想法是受什么左右呢?无论古今,这个问题的答案该是取决于税金了。在恺撒就任西班牙行省总督时,便曾将改革税制列为统治的重要事项。在他于罗马称霸担任最高职位的执政官时再度提出了这个问题。《尤里乌斯国家公务员法》中的一项,显示了他是多么重视税制的公正与否,这是即使到现代也不可忽视的问题。
依照这个条例,担任行省勤务的国家公务员有公开纳税者名簿的义务。纳税者一览表张贴在各行省主要都市的两处,以及首都罗马的三个地方。因此每个人都能够一目了然地得知信息。借着公布从行省总督到一般公务员及行省居民的纳税金额,排除了贿赂以及其他不法行为。因为只有公开才能减少当地官员贪污,也就可以避免职权滥用的情形发生。
而违反者的结局就是等着被剥夺元老院的议席。
天才组织者哈德良
公元118年7月,在离开罗马11个月之后,哈 德良以皇帝的身份首次回到首都,迎接他的是罗马冷冰冰的气氛。哈德良以皇帝的身份第一次参加元老院会议的时候,元老院议员们个个面孔紧绷,表情漠然。会上,42 岁的皇帝极力为自己辩解。他说:“杀死四位前执政官不是自己的本意。近卫军团指挥官阿提安误解了我的意思,擅自做出了杀人的决定。因此,我决定免去他近卫军团指挥官的职务。”
接着,哈德良庄重起誓,以后不经正式审判绝不乱杀一位元老院议员。这样的不幸事件绝不会再发生。然后,他又明确表态,即使元老院议员应该受到处罚,那也要经过元老院的审判,而且在超过半数的元老院议员投票认为有罪的情况下,才实施惩罚。议员们的表情并没有因此而轻松下来。
哈德良希望元老院议员理解政治必须无情,在这一点上,他显然过于现实。因为,罗马帝国的正式主权者是元老院和罗马公民。
回到首都不到一年的时间里,哈德良大刀阔斧地做了一系列决定,让认真严肃的税务人员大跌眼镜。为庆祝皇帝登基,哈德良向公民权所有者发放每人70 第纳尔银币的一次性赏金。虽然没有留下任何记录,但是,这件事情一定是有的。
哈德良收买人心的策略不只针对首都罗马公民。按照惯例,皇帝登基时,意大利本土的地方自治体及行省要向新皇帝赠送黄金制作的头冠。哈德良决定免去本土地方自治体的贺礼,来自行省的贺礼减半。这个决定的意义不只是减税这样简单。在古代,赠送黄金制作的头冠是表示恭顺的意思。亚历山大大帝在东征途中,收到过不计其数的黄金头冠。免去这样的贺礼,意味着本土地方自治体从此与首都罗马的地位完全平等,行省也向平等迈出了一步。哈德良还把这一决定变成了法律,所以,只要不修改此项规定,作为帝国政策,它就要执行下去。
要让这件事情收到预期的效果,首先必须出人不意,同时必须大获成功。就在几年前刚刚建成完工的、墙体还在发出耀眼光芒的白色图拉真广场上,他宣布,税金的滞纳部分一笔勾销。迄今为止,没有一个皇帝有过如此大的手笔。中央矗立着先皇图拉真骑马雕像的开阔广场上,记录有未纳税人名单及金额的纸莎草文书堆积如山。熊熊燃起的大火把这些文书变成了灰烬。勾销滞纳金的这一举措,不仅惠及滞纳者本人,也惠及了其家族子孙。为此,皇帝公库和国库的岁入至少减少了9 亿塞斯特斯。不明就里汇聚而来的市民们发出了阵阵欢呼声,他们情不自禁地围着熊熊燃烧的大火狂欢庆贺。 至此,这件事情还没有结束。因为,如果就此结束的话,辛勤劳作、规规矩矩纳税的人就会吃亏。哈德良深知只有建立一个正直人不吃亏的社会才是善政的根本,他自然不会忘记要实施公平的税收制度。他决定,以后每隔15 年登记一次不动产,根据不动产的价值,来决定征税额。拖欠税款的不只是那些精明人以及生性懒惰者。因为“人口普查”(census)是30 年到40 年进行一次,其间,资产的价值难免会发生变化。为此,出现了很多愿意缴税却不能缴的人。
所谓公平的税收制度,换一个说法,我想应该是一种惠及面广并且浅显易懂的课税制度。根据研究者们的研究,罗马帝国已经实施了公平的税收制度。既然对税制有这样的认识,罗马的皇帝们自然会极力避免提高税率。关税为“二十分之一”(vicesima)、营业税为“百分之一”(centesima)、国有土地租赁费(因为几乎是永久性的,所以可以认为是税)为“十分之一”(decima)的固定税率,就是税率没有变化的最好证明。在这一点上,哈德良也采取了保守的态度。
在这样努力推行公平税制的同时,哈德良也致力于改善社会福利。只是图拉真已经把很多福利变成了制度,所以哈德良只是对这些制度做了微调,以便其能更好地发挥作用。它们是向贫困家庭子女提供养育资金的“育英基金”制度,向中小规模的农业及手工业者提供低息贷款的贷款基金制度,向元老院阶级中经济困窘的人提供援助的制度,向母亲品行不端以外的原因造成的贫困母子家庭提供资助的制度。最后一条是哈德良的首创,附加了母亲品行不端以外的原因这一条件,很有意思。可见,罗马帝国的福利援助对象,必须是自身努力的人。
作为统治者,哈德良认为除非不得已,否则无须把所有事情制度化或法制化。现代研究者中,有一个人评价哈德良是“功能和效率的信奉者”。
不到一年的时间,围绕着皇帝哈德良的气氛彻底改变。虽然元老院议员中还有一些人念念不忘那次事件,但是,普通市民因为那件事本来就和自己没有关系,它只是特权阶层的不幸,所以,把它从记忆中删除,没有任何抵触。
这一时期,哈德良连续发行了新的银币和铜币。之所以没有发行金币,是因为银币和铜币的流通量远多于金币。大家都会使用的流通货币,也是罗马为政者用于政策宣传的媒体。哈德良在这些罗马货币上,刻上了自己的统治宗旨,它们是:
宽容(Pietas)
和睦(Concordia)
公正(Iustitia)
和平(Pax)
不管怎样,在透着寒冷的气氛中回到罗马的哈德良,用了短短两年时间,彻底改变了罗马公民对自己的看法。甚至,哈德良认为,自己离开首都罗马或离开意大利本土,已经完全没有问题。更重要的是,统治的组织架构已经非常稳固,即使皇帝不在,“内阁”依然可以正常运转。但凡是功能和效率的信奉者,不用说,他一定知道组织建设的重要性。有研究者评价哈德良是“天才型组织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