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立生猪产能逆周期调控机制 促进生猪产业持续健康发展

来源 :农产品市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oriszho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日,经国务院同意,农业农村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生态环境部、商务部、银保监会等6部门联合印发《关于促进生猪产业持续健康发展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记者就《意见》出台的背景和重要举措采访了农业农村部相关负责人。
  问:近几年,生猪稳产保供工作受到高度重视,国务院办公厅两次出台文件。此次又专门出台促进生猪产业持续健康发展的意见,是出于什么考虑?
  答:生猪生产和猪肉供应是关乎群众生活、物价稳定、农民增收的大事,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生猪稳产保供。7月28日,国务院常务会议确定稳定生猪产能的措施,促进保供稳价,增强猪肉安全供应保障能力。7月30日,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对下半年经济工作作出部署,再次强调稳定生猪生产。新世纪以来,我国生猪生产出现了5次较大波动,尤其是最近一次,生猪存栏量和能繁母猪存栏量大幅减少,而且叠加非洲猪瘟疫情和新冠肺炎疫情影响,恢复难度很大。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在各地各有关部门共同努力下,目前生猪生产已完全恢复,猪肉市场供应相对充裕,价格明显回落。但也要看到,生猪产业稳定发展的基础依然不牢固。近一个时期,猪肉价格回落较快,生猪养殖出现亏损,养殖场(户)发展生产积极性受挫。基层反映,2019年出台的深受养殖场(户)欢迎的用地、环保和保险等政策有收紧趋势,一些地方在政策上“急转弯”,可能会进一步放大市场不景气带来的影响,再次造成产能大幅下降,加上养殖成本上升和非洲猪瘟疫情的不确定性,稳定生猪生产、保障市场供应的任务十分艰巨。出台《意见》,就是要坚持问题导向和目标导向,巩固生猪产能恢复成果,构建稳产保供的长效机制,稳定和延续长效性支持政策,建立生产逆周期调控机制,防止产能大幅波动,促进生猪产业持续健康发展,不断提升猪肉供应安全保障能力。
  问:《意见》有哪些目标和举措?
  答:《意见》共分为5部分17条,明确生猪产业发展的指导思想、工作原则、发展目标,强调落实生猪稳产保供省负总责,突出生猪产能调控的关键措施,是指导今后一个时期我国生猪产业发展的纲领性文件。《意见》提出,以保障猪肉基本自给为目标,建立预警及时、措施精准、响应高效的生猪生产逆周期调控机制,用5?10年时间,基本形成产出高效、产品安全、资源节约、环境友好、调控有效的生猪产业高质量发展新格局,市场周期性波动得到有效缓解,猪肉自给率保持在95%左右。《意见》提出四方面主要措施:一是稳定生猪生产长效性支持政策。稳定生猪贷款政策,支持将符合条件的生猪养殖相关贷款按程序纳入政策性业务范围。完善生猪政策性保险,鼓励和支持有条件的地方开展并扩大生猪收入保险。深入推进生猪规模养殖项目环评“放管服”改革,各地不得超越法律法规规定随意扩大禁养区范围。二是建立生猪生产逆周期调控机制。把住能繁母猪这个生猪生产和市场供应的“总开关”,将能繁母猪存栏量月度同比变化率正负5%和10%作为调控基准,建立异常变化自动触发调控机制,重点是避免能繁母猪存栏量过度下降埋下供应隐患。三是完善生猪稳产保供综合应急体系。建立生猪产业综合信息平台,强化全产业链监测预警,抓好非洲猪瘟等重大疫病防控,加强猪肉储备调节,科学引导猪肉进口节奏。四是持续推进生猪产业现代化。带动中小养殖场(户)改变传统养殖方式,推进标准化规模养殖,建设现代生猪种业,优化生猪屠宰加工布局,加快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
  问:这一轮生猪生产恢复较快的主要原因是什么?目前生猪生产恢复和猪肉市场供应情况怎样?
  答:与之前相比,本轮“猪周期”出现了四个“前所未有”。一是产能降幅之深和价格涨幅之大前所未有,农业农村部监测,产能低谷时能繁母猪和生猪存栏同比减少了40%左右,2020年2月第4周猪肉价格同比涨幅165%。二是政策支持力度之大前所未有,中央明确了生猪稳产保供省负总责的要求,有关部门密集出台了19项扶持政策,养殖用地、环评和信贷等政策取得重大突破。三是生产恢复之快前所未有,从严重滑坡到恢复正常大约用了一年半的时间,以往“猪周期”恢复时间平均2年。四是产业转型效果之好前所未有,一大批高水平的规模猪场快速崛起,一批中小养殖户改造提升步入规模养殖行列。2020年生猪养殖规模化率达到57.1%,比上年提高4.1个百分点,快于常年平均2个百分点的速度。针对生猪产能严重下滑的严峻形势,农业农村部连续三年把恢复生猪生产作为农业农村工作的重大任务,会同有关部门综合施策,全力推动生猪生产加快恢复。一是压緊压实地方责任。制定实施生猪生产恢复三年行动方案,将经国务院批准的生产恢复任务目标分解到省,督促地方落实省负总责和“菜篮子”市长负责制。二是推动落实扶持政策。会同有关部门出台基建、奖补、用地、环评、交通、金融等扶持政策,建立部门会商机制,协调解决政策落实中的困难和问题。三是抓大带小发展生产。支持规模养殖场改善设施装备条件,实施“龙头企业带万户”生猪产业扶贫项目。对年出栏500头以上的18万家规模生猪养殖场(户)全覆盖监测,及时发布市场动态信息,稳定生产信心和市场预期。四是有效管控疫病风险。兼顾生产和保供,不断调整优化非洲猪瘟防控策略,防止非洲猪瘟疫情蔓延。努力克服新冠肺炎疫情影响,畅通饲料、种猪、仔猪调运。目前,生猪生产已完全恢复,三年行动方案确立的目标任务提前完成。据国家统计局统计,6月末全国生猪存栏量4.39亿头、恢复到2017年年末的99.4%;其中,能繁母猪存栏量4564万头、恢复到2017年年末的102.1%。上半年猪肉产量2715万吨,同比增长35.9%。7月份最后一周,全国集贸市场猪肉价格为每公斤25.93元,比本轮“猪周期”最高价(2020年2月第3周)低33.71元、降幅56.5%。猪价回落,养殖利润持续收窄,不少养殖场(户)加快淘汰低产母猪,优化猪群结构。下半年是猪肉的消费旺季,受生产增长惯性的影响,肥猪出栏也会有所增加。综合判断,猪肉市场供需在一定时期内会维持基本平衡,养猪业有望保持适当盈利,但养猪的高利润阶段已经过去。建议养殖场(户)多关注农业农村部官网发布的生猪生产和市场数据,按照正常生产计划有序出栏,不要听信谣言以投机心态安排生产,多在节本增效上下功夫。   问:《意见》提出了建立生猪生产逆周期调控机制,这是一个新举措,能不能详细介绍一下?
  答:能繁母猪是生猪生产和市场供应的“总开关”,“有母就有小,有小不愁大”,只要能繁母猪存栏量变动不大,仔猪生产就有保障,生猪市场供应和猪肉价格就能保持相对稳定。据农业农村部监测,自2009年以来我国生猪生产共有4次大波动(平均3年发生一次),恰好对应能繁母猪存栏量月度同比变动超过5%时的4次情况。因此,《意见》提出建立以能繁母猪存栏量为核心指标的逆周期调控机制,完善和强化调控政策措施,熨平“猪周期”波动。一是保持能繁母猪合理存栏水平。以正常年份(2017年)猪肉产量5500万吨为参照,设定全国能繁母猪存栏量稳定在4300万头、最低保有量4000万头。动态监测全国能繁母猪月度同比变化情况,当月度同比变化率超过5%时,采取预警引导、鼓励生猪养殖场(户)加快补栏二元母猪或淘汰低产母猪等措施,促使能繁母猪存栏量回归合理区间;当月度同比减少10%或生猪养殖连续严重亏损3个月以上时,督促地方政府及时启动救助措施。二是稳定规模猪场存量。将年出栏500头以上的规模养殖场(户)纳入全国生猪养殖场系统备案,中央到地方分级建立生猪产能调控基地。还明确提出,不得违法拆除规模养殖场(户),確需拆除的,各地要安排养殖用地支持其异地重建,并给予合理经济补偿。三是落实分级调控责任和政策保障。重点是落实生猪稳产保供省负总责和“菜篮子”市长负责制,并定期组织考核各地生猪产能调控政策落实情况。要求各省在生猪产能出现大幅波动的时候,及时采取临时救助补贴、贷款贴息补助等措施。中央财政将结合各省落实稳定生猪产能和资金投入情况,在安排相关转移支付资金时予以适当倾斜。下一步,农业农村部将制定生猪产能调控的实施方案,将能繁母猪存栏量和规模养殖场(户)保有量等指标任务下达到各省,并指导各省制定细化落实方案,尽快将《意见》提出的生猪产能调控措施落实落地。同时,产能调控方案将与国家发展改革委等部门印发的政府猪肉储备预案协同发力,形成产能调控与市场调控相互配合,源头预先调控和产品终端调控互相补充的格局,更好促进生猪稳产保供。
  问:对于落实好《意见》提出的各项政策,农业农村部有哪些具体措施?
  答:下一步,农业农村部会同有关部门,认真抓好《意见》贯彻落实,加快建立稳定生猪生产发展的长效机制,满足消费者猪肉需求,使养殖者有合理盈利。重点做好四项工作。一是严格落实工作责任。制定和完善具体工作措施,加大督促指导力度,重点推动严格落实省负总责和“菜篮子”市长负责制,稳定财政、金融、用地、环保等长效性支持政策,确保《意见》各项要求落到实处。二是强化政策资金支持。加强财政保障和金融服务,加大稳产保供、转型升级等方面的资金支持力度,发挥支农、支小再贷款引导作用,扩大生猪收入保险。创新项目支持手段,保证政策资金效果。三是加强监测预警。强化生猪生产和市场监测预警体系建设,及时准确掌握生产和供应情况。建立生猪信息发布制度,及时会商和解读产销形势,引导生产主体合理调节产能,更好适应市场形势变化。四是发挥企业主体作用。大力支持养殖企业转型升级,特别是要加强信息服务和技术指导,推动龙头企业以大带小、协同发展,鼓励各类市场主体面向中小养殖户开展多种形式的社会化服务,加快建立现代化的生猪养殖体系、疫病防控体系和加工流通体系,促进绿色循环发展,提高产业发展质量水平,推进生猪产业现代化。
  (稿件来源:农业农村部新闻办公室)
其他文献
“十三五”时期,我国奶业产业素质全面提升、质量安全水平大幅提高、转型升级明显加快,现代奶业格局初步形成,走出了一条创新潮涌、转型振兴的璀璨之路,为“十四五”中國奶业实现全面振兴奠定坚实基础。  打好奶牛种业翻身仗  “我们通过试管奶牛技术,培育出来的奶牛年产奶量一般会比常规人工授精培育出来的奶牛产奶量高4吨以上。如果不用此项技术,要将产奶量8吨的奶牛的产奶量提高至15吨,至少需要5代以上。”山东奥
期刊
心系灾情,全行全力驰援河南抗汛救灾  7月17日以来,一场范围广、持续久、强度大的极端特大暴雨袭击河南,引发了罕见的汛情灾情,城乡被淹、群众转移、交通瘫痪、通讯中断,造成重大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据河南省政府防汛救灾新闻发布会通报:截至8月2日12时,全省共有150个县(市、区)、1663个乡镇、1453.16万人受灾。全省组织紧急避险93.38万人,转移安置最高峰值147.08万人;倒塌房屋301
期刊
今年入汛以来,全国多地出现多轮强降雨,部分地区发生洪涝地质灾害,特别是河南多地突遭特大暴雨侵袭,台风“烟花”造成浙江、江苏等多地不同程度受灾,农作物受灾严重,防汛形势十分严峻。中国人保将做好防汛减灾摆在当前各项工作的最重要位置,积极践行“承保+减损+赋能+理赔”模式,全力以赴开展防灾减灾和农险理赔工作,努力做到“建在机制中、防在成灾前、抗在最前线、赔在第一时”。  建在机制中:将保险机制融入地方灾
期刊
盐池历史悠久,自古即为边陲要邑,素有“灵夏肘腋,环庆襟喉”之称。  盐池地处农耕文化和草原游牧文化的交汇地带,形成了兼容并包、独居特色的文化积淀。  盐池是革命老区,共和国的襁褓和摇篮。红色的土地,淳朴的民风,在艰苦卓绝的革命岁月中,谱写过中国革命的壮丽诗篇。  新中国成立后,盐池县回汉各族人民继续弘扬“智勇坚定,排难创新,团结奋斗”的精神,艰苦创业、负重奋进、加快发展,谱写了气势恢弘的绚丽华章!
期刊
“用18年时间走出了这片大山,决定回来,只用了几天时间。继续在这片土地上扎根奋斗,已经有7年。”这是安徽省岳西县响肠镇返乡创业青年方红的真实经历。  一身休闲装、常年扎着马尾辫的方红不爱化妆,但对工艺品的“打扮”却精益求精。  老家响肠镇不仅有柳条,还有茶枝、桑枝、瓜蒌藤、秸秆等作物,方红回乡创业,将这些原材料变为精美的工艺品,销往国内外市场。  “利用好家乡的天然资源,不仅能圆自己的创业梦,还能
期刊
近日,世界文化遺产河北承德避暑山庄内的睡莲次第绽放,水面上幽香浮动,沁人心脾。
期刊
即墨,山东省青岛市市辖区,拥有耕地面积118万亩,海域面积2517平方公里,海岸线183公里。人口121万人。与日本、韩国隔海相望。即墨属暖温带季风大陆性气候区,年均无霜期220天左右,年均日照时间2726小时,是国家重点粮食生产县和青岛市菜篮子基地。  2020年即墨区农业总产值148.5亿元,主要构成是海洋水产养殖、畜牧养殖、高效蔬菜种植和粮食种植。即墨区拥有“生产+加工+科技”的精品农业园区
期刊
进入6月,“中国薰衣草之乡”新疆霍城县5万亩薰衣草竞相绽放,紫色花海香气袭人,吸引了大批游客前來观赏游玩。霍城县拥有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群山绵延,河流纵横,土质肥沃。优越的光照、湿度、土壤条件,使这里成为薰衣草生长的绝佳之处。
期刊
6月8日,2021年“全国放鱼日”暨首届长三角区域水生生物增殖放流活动在浙江省湖州市吳兴区举行。来自浙江、江苏、安徽和上海的渔业主管部门代表齐聚在吴兴区义皋村的太湖南岸,放流各类鱼苗约3.9万公斤,以维护太湖流域水生生物多样性和水域生态平衡。
期刊
外观新鲜亮丽,口感酥沙脆爽、甘甜透香、回味悠长,品质持久稳定——来自山西省运城市的“夏乐”牌“夏县西瓜”享誉全国,深受消费者青睐。  夏县夏乐精品瓜业协会成立于2015年11月,会址位于山西省运城市夏县禹王镇禹王村东侧夏乐瓜园。近年来,协会通过实施“农产品地理标志保护体系建设”科技推广项目, 2019—2020年,政府先后投资34O万元,项目实施面积3500亩,指导支持地理标志农产品“夏县西瓜”强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