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通过自主学习的概括突出其在提高数学能力方面的重要性,同时通过创设适当问题情境,强化有效提问,为学生创造自主学习的空间;给学生适当的肯定,提高自主学习的主动性等几方面来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关键词:自主学习;教学情境;有效提问;创新能力
中图分类号:G623.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0)5-010-002
自主学习,顾名思义就是学生依靠自己的努力,自觉、主动、积极地获取知识。自主学习能力则是学生在学习活动中表现出来的一种综合能力。具有这种能力的学生有强烈的求知欲,善于运用科学的学习方法,合理安排自己的学习活动。善于积极思考,敢于质疑问难,在学习过程中表现出强烈的探索和进取的精神。数学课堂指通过教学使学生获得充分发展,是知识、技能、过程、方法与情感、态度、价值观三者的协调发展。通俗地说,课堂教学是让学生学习数学知识,并在学习数学知识的同时,让学生不断体会和领悟其中的数学思想方法,从而潜移默化地提高自身的数学素质。心理学表明,兴趣、快乐等对认知具有促进作用。因此课堂教学应营造—个宽松和谐、兴趣盎然的学习氛围,才能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与学活动中,从而调动学生的“情”与“知”,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指出:“教师教各种学科,其最终目的在达到不复需教,而学生能自为摸索、自求解决。”这就要求教师应当把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贯穿于教学活动中。那么,在课堂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呢?
一、创设适当的情境,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兴趣是推动学生求知欲的强大动力,学生只有对所学的内容产生浓厚的兴趣,才会自主探究、专心学习。在学习新知时,教师应为学生创设愉悦的教学情境,使学生轻松、愉快地进入课堂教学中。同时利用生活实际,让他们体会数学存在于每一个角落,使他们在自然的情境下,对数学产生学习兴趣,从而进行积极主动地自主学习。例如在苏教版数学《必修1》用二分法求方程的近似解一节的教学中,我采用中央二套“幸运52”的猜数字游戏来引入课题,让学生了解求近似解的实质就是不断缩小方程的根所在的区间,从而找出最接近的一个实数。事实上,由“游戏”引路后,学生对于近似解的探索积极性极高,因此课堂的效果也很不错。又如在“等差数列”教学中引用南北朝《张丘建算经》中“今有女子不善织布,逐日所织的布以同数递减,初日织五尺,末一日织一尺,计织三十日,问共织几何”,让学生感受古代生活跟数学的关系。
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基础,是学生获得知识的内在动力。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之者”。因此,要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能积极地参与到课堂中来,首先要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唤起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和创造性,让学生愿学、善学、乐学。
二、强化有效提问,为学生创造自主学习的空间
长期的教学实践告诉我们,老师通过不断地提问,让学生自主地思考并回答老师所提出的问题,是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最有效途径。是否课堂上的每一个问题都能达到这种效果呢?事实证明,答案是否定的。因为提问的方式不妥或提问有歧义等问题。造成学生不知从何答起的现象依然存在,这样的提问可能会误导学生或者严重地打击学生的积极性。因此,提问的有效性在课堂上是必然的。 对于新授课,上课前必须认真备课,深层次挖掘教材,发挥教材的“源”功能,弄清楚本节课学习的重点在哪里?学生学习的难点在哪里?老师只有把这些问题搞得一清二楚,才能从根本上去设计每一个问题,并做到心中有数,层层推进,逐步增加难度,让学生既能学到知识,又能在独立思考回答问题的同时暴露思维上存在的问题,从而引发学生自我反思,提高进一步自主学习的能力。
对于复习课,在备课中一定要注意不同知识之间的关联。老师不仅要在每—个知识点上设计问题,还要从知识点的衔接处设计问题。这样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也能更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应试能力,进一步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兴趣,提高自主学习能力。 对于习题课,老师不仅要熟练地解答每一道习题,而且要悟透蕴含其中的数学思想和方法。从这些思想方法着手,并对不同的数学题适度归类,并由此设计一些题,让学生不断展开联想和类比,尝试着自己独立地去解决问题。这样,不仅能让学生体会到解题成功的快乐,也能让学生自觉去领悟其中的思想、方法等,在不知不觉中提高学习兴趣,进一步提高自主学习能力。 建构主义认为,数学学习并非是一个被动地吸收知识的过程,而是一个以学习者已有的知识经验为基础的主动构建的过程。按照这种观点,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提供更多的机会让学生动手操作,让每个学生都参加实践操作。运用多种感官参加学习活动。同时,教师还要留给学生自主探究的空间,保证思考探讨问题的时间,让他们经历知识的发现、问题的思考、规律的寻找、结论的概括乃至知识的建构过程。
三、给学生适当的肯定,提高自主学习的主动性
“自主学习”的模式,要求老师和学生之间的关系是平等的、和谐的师生关系,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教师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全面了解学生的数学学习过程,激励学生努力学习,关注学习的水平,关注他们在数学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与态度,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信心。教师对学生的中肯、恰如其分的评价,都会给学生一种满足、自信,给学生指出前进的方向,如:什么地方有了进步。要继续保持,什么地方还存在不足需要改正。而且能较好地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主动性。实践证明,即使是一个学习上的差生,在经受了老师的鼓励和表扬后,自觉学习的高昂情绪也能持续几天。 学生在民主和谐的气氛中,心理压力得到减轻,自尊心得到充分尊重,个性特长得到有效地发展,创造性思维得到较全面地开拓,从而积极主动学习数学知识,还能善于应用已学的知识进行解题,起到触类旁通,举一反三的效果,而且富有创造性,同时自主学习的意识会更强烈。 埃得加·富尔在《学会生存》一书中指出:“未来的文盲,不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没有掌握怎样学习的人。”良好的学习兴趣固然可以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然而兴趣只是学习的动力,要使这种持久,关键还要让学生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
四、帮学生养成良好的独立思考习惯
让学生真正参与到学习过程中去,从牵着学生一步一步地过河,到让学生趟着石头过河。新课程倡导让学生带着问题学。但是让学生带着什么问题学,问题由谁提出来是值得研究的。独立思考是创新能力的萌芽与基础。为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精神,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教师首先要更新教学观念,为学生创设一个宽松的学习氛围,允许学生发表各自不同的意见,当然也包括与教师所需要的答案持有不完全相同乃至相反的意见。教师对于不完全符合设计意图的各种想法与做法,不应该粗鲁地打断或者象征意义地说课后再谈,而是能够敏感地抓住学生思考中的合理成分,进一步引导学生深入地讨论,发扬教学民主,允许学生保留个人意见,以保持学生独立思考的积极性,让学生真切地品尝到独立思考的甜头。与此同时,教师还要为学生提供充足的思考问题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通过独立思考来认识和判断数学问题,既不轻易放弃自己认为正确的想法,也要虚心地向他人学习,学会对自己的解题策略与学习结果做出适当的评价,只有当学生有良好的习惯以后才能激发出更强烈的学习欲望,才能够自主学习、探索。
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除了要有良好的外部环境,还需要教师耐心地启发与诱导,要为学生创设思考问题的情境,以便扩大学生的思维空间。教育学生在遇到问题时,多问几个“为什么”,敢于展开合情合理的联想。要让学生明白这样一个道理:想比不想好;想得不对没关系,这是求知过程中的正常现象。随着错误想法的修正,新的知识由此产生,新的知识也就获得了。经验是财富,教训同样也是宝贵的财富。凡是学生自己能够独立探索的,教师决不代替;学生自己能够独立发现的,教师决不暗示,要尽可能给学生多一点独立思考的时间,多一些尝试成功的机会。
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让学生主动地学习,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教师应坚持“学生为主”、“自学为主”的原则。把学习的主动权交还给学生,引导学生善思、会思,努力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而教师只是一个引导者,引导学生在操作中、探索中不断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只要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给与足够的重视,并不断地进行培养和训练,久而久之,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一定会得到发展,为学生终身学习和未来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关键词:自主学习;教学情境;有效提问;创新能力
中图分类号:G623.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0)5-010-002
自主学习,顾名思义就是学生依靠自己的努力,自觉、主动、积极地获取知识。自主学习能力则是学生在学习活动中表现出来的一种综合能力。具有这种能力的学生有强烈的求知欲,善于运用科学的学习方法,合理安排自己的学习活动。善于积极思考,敢于质疑问难,在学习过程中表现出强烈的探索和进取的精神。数学课堂指通过教学使学生获得充分发展,是知识、技能、过程、方法与情感、态度、价值观三者的协调发展。通俗地说,课堂教学是让学生学习数学知识,并在学习数学知识的同时,让学生不断体会和领悟其中的数学思想方法,从而潜移默化地提高自身的数学素质。心理学表明,兴趣、快乐等对认知具有促进作用。因此课堂教学应营造—个宽松和谐、兴趣盎然的学习氛围,才能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与学活动中,从而调动学生的“情”与“知”,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指出:“教师教各种学科,其最终目的在达到不复需教,而学生能自为摸索、自求解决。”这就要求教师应当把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贯穿于教学活动中。那么,在课堂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呢?
一、创设适当的情境,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兴趣是推动学生求知欲的强大动力,学生只有对所学的内容产生浓厚的兴趣,才会自主探究、专心学习。在学习新知时,教师应为学生创设愉悦的教学情境,使学生轻松、愉快地进入课堂教学中。同时利用生活实际,让他们体会数学存在于每一个角落,使他们在自然的情境下,对数学产生学习兴趣,从而进行积极主动地自主学习。例如在苏教版数学《必修1》用二分法求方程的近似解一节的教学中,我采用中央二套“幸运52”的猜数字游戏来引入课题,让学生了解求近似解的实质就是不断缩小方程的根所在的区间,从而找出最接近的一个实数。事实上,由“游戏”引路后,学生对于近似解的探索积极性极高,因此课堂的效果也很不错。又如在“等差数列”教学中引用南北朝《张丘建算经》中“今有女子不善织布,逐日所织的布以同数递减,初日织五尺,末一日织一尺,计织三十日,问共织几何”,让学生感受古代生活跟数学的关系。
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基础,是学生获得知识的内在动力。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之者”。因此,要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能积极地参与到课堂中来,首先要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唤起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和创造性,让学生愿学、善学、乐学。
二、强化有效提问,为学生创造自主学习的空间
长期的教学实践告诉我们,老师通过不断地提问,让学生自主地思考并回答老师所提出的问题,是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最有效途径。是否课堂上的每一个问题都能达到这种效果呢?事实证明,答案是否定的。因为提问的方式不妥或提问有歧义等问题。造成学生不知从何答起的现象依然存在,这样的提问可能会误导学生或者严重地打击学生的积极性。因此,提问的有效性在课堂上是必然的。 对于新授课,上课前必须认真备课,深层次挖掘教材,发挥教材的“源”功能,弄清楚本节课学习的重点在哪里?学生学习的难点在哪里?老师只有把这些问题搞得一清二楚,才能从根本上去设计每一个问题,并做到心中有数,层层推进,逐步增加难度,让学生既能学到知识,又能在独立思考回答问题的同时暴露思维上存在的问题,从而引发学生自我反思,提高进一步自主学习的能力。
对于复习课,在备课中一定要注意不同知识之间的关联。老师不仅要在每—个知识点上设计问题,还要从知识点的衔接处设计问题。这样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也能更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应试能力,进一步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兴趣,提高自主学习能力。 对于习题课,老师不仅要熟练地解答每一道习题,而且要悟透蕴含其中的数学思想和方法。从这些思想方法着手,并对不同的数学题适度归类,并由此设计一些题,让学生不断展开联想和类比,尝试着自己独立地去解决问题。这样,不仅能让学生体会到解题成功的快乐,也能让学生自觉去领悟其中的思想、方法等,在不知不觉中提高学习兴趣,进一步提高自主学习能力。 建构主义认为,数学学习并非是一个被动地吸收知识的过程,而是一个以学习者已有的知识经验为基础的主动构建的过程。按照这种观点,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提供更多的机会让学生动手操作,让每个学生都参加实践操作。运用多种感官参加学习活动。同时,教师还要留给学生自主探究的空间,保证思考探讨问题的时间,让他们经历知识的发现、问题的思考、规律的寻找、结论的概括乃至知识的建构过程。
三、给学生适当的肯定,提高自主学习的主动性
“自主学习”的模式,要求老师和学生之间的关系是平等的、和谐的师生关系,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教师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全面了解学生的数学学习过程,激励学生努力学习,关注学习的水平,关注他们在数学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与态度,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信心。教师对学生的中肯、恰如其分的评价,都会给学生一种满足、自信,给学生指出前进的方向,如:什么地方有了进步。要继续保持,什么地方还存在不足需要改正。而且能较好地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主动性。实践证明,即使是一个学习上的差生,在经受了老师的鼓励和表扬后,自觉学习的高昂情绪也能持续几天。 学生在民主和谐的气氛中,心理压力得到减轻,自尊心得到充分尊重,个性特长得到有效地发展,创造性思维得到较全面地开拓,从而积极主动学习数学知识,还能善于应用已学的知识进行解题,起到触类旁通,举一反三的效果,而且富有创造性,同时自主学习的意识会更强烈。 埃得加·富尔在《学会生存》一书中指出:“未来的文盲,不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没有掌握怎样学习的人。”良好的学习兴趣固然可以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然而兴趣只是学习的动力,要使这种持久,关键还要让学生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
四、帮学生养成良好的独立思考习惯
让学生真正参与到学习过程中去,从牵着学生一步一步地过河,到让学生趟着石头过河。新课程倡导让学生带着问题学。但是让学生带着什么问题学,问题由谁提出来是值得研究的。独立思考是创新能力的萌芽与基础。为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精神,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教师首先要更新教学观念,为学生创设一个宽松的学习氛围,允许学生发表各自不同的意见,当然也包括与教师所需要的答案持有不完全相同乃至相反的意见。教师对于不完全符合设计意图的各种想法与做法,不应该粗鲁地打断或者象征意义地说课后再谈,而是能够敏感地抓住学生思考中的合理成分,进一步引导学生深入地讨论,发扬教学民主,允许学生保留个人意见,以保持学生独立思考的积极性,让学生真切地品尝到独立思考的甜头。与此同时,教师还要为学生提供充足的思考问题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通过独立思考来认识和判断数学问题,既不轻易放弃自己认为正确的想法,也要虚心地向他人学习,学会对自己的解题策略与学习结果做出适当的评价,只有当学生有良好的习惯以后才能激发出更强烈的学习欲望,才能够自主学习、探索。
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除了要有良好的外部环境,还需要教师耐心地启发与诱导,要为学生创设思考问题的情境,以便扩大学生的思维空间。教育学生在遇到问题时,多问几个“为什么”,敢于展开合情合理的联想。要让学生明白这样一个道理:想比不想好;想得不对没关系,这是求知过程中的正常现象。随着错误想法的修正,新的知识由此产生,新的知识也就获得了。经验是财富,教训同样也是宝贵的财富。凡是学生自己能够独立探索的,教师决不代替;学生自己能够独立发现的,教师决不暗示,要尽可能给学生多一点独立思考的时间,多一些尝试成功的机会。
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让学生主动地学习,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教师应坚持“学生为主”、“自学为主”的原则。把学习的主动权交还给学生,引导学生善思、会思,努力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而教师只是一个引导者,引导学生在操作中、探索中不断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只要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给与足够的重视,并不断地进行培养和训练,久而久之,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一定会得到发展,为学生终身学习和未来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