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阅读素来享有“教育之本、学习之母”之美誉。它不仅占据语文课程的“半壁江山”,而且是最为重要的语文学习能力和活动素养。学生对外界信息的有效获取、吸纳储存和广积薄发,必须努力把握好阅读这一无可规避的“进口”环节;他们的心智培育、情操陶冶和品格塑造,也必须充分借助这种无可比拟的良好平台。一旦拥有良好的自主阅读能力,学生也就自然成了语文乃至各类学习活动的主人,这对于培养他们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对于促进其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将起到“源头活水”和“顺水行舟”的作用。语文阅读及其教学的作用和意义由此可见一斑。本文试对此作出一些简要性阐述。
【关键词】初中语文 语文能力培养 自主阅读 实践与探微
在学校教育中,语文学科既具人文性又有工具性的特性。新课程语文标准强调指出:素质发展形势下的语文教学活动,要使学生“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比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能初步理解和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这是本着“以生为本、素质发展”的指导思想,对开展语文阅读教学作出的一种战略性指向和战术性指导。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过:“教学艺术的本质,不在于知识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也就是说,如何培养学生自主阅读的意识、能力和品质,应成为语文课程活动中的一项重要课题。本文结合初中语文教学的实践与思考,试简要阐述之。
首先,要充分激发学生乐于阅读的情趣意识。在语文阅读传统教学中,由于应试因素及其惯性的影响,长期被“一背景、二段落、三主题、四特点”的八股模式所绑架,语文教师常常以分析、肢解和表演等教学形式,既复制学生的个性化阅读思维,又取代他们的情感态度体验,势必导致阅读主体与作品、作者之间难以产生心灵上的直接性对话和有效性碰撞,从而铸造了学生的阅读惰性和依赖心理,形成了阅读教学活动的“高消耗、低产出”现象。“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理论和实践充分表明:只有在开放性和多元化教学过程中逐步激发学生的阅读情趣,培养自主阅读的能力,才能从根本上唤醒他们的阅读主体意识,有效调动他们乐于阅读、勤于阅读和善于阅读的主观能动性。若能从语文阅读活动中有了“丝丝饥饿感”或者闻到了“面包的香味”,那么学生就会像对待“快餐型”读物那样,逐步产生欲罢不能的渴求心态和津津乐道的良好行为。这是开展自主性阅读的基础和前提。以古典名著阅读为例,教师可通过精彩片段、图片展示和影视鉴赏,还可借助学习生活中的成语俗语等直观性名片,来激发学生的阅读探究热清。如“桃园三结义”“煮酒论英雄”“赵子龙单骑救主”, “望梅止渴”“刮骨疗伤”,“张飞穿针——大眼瞪小眼”“孔明吊孝——舌战群儒”等等,这些都是吸引学生阅读《三国演义》的“磁料”。
其次,要认真教会学生自主阅读的有效方法。新课程理念在辨证继承传统教学有效成分的基础上,明确了“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新型教学关系,并提倡积极开展“三维目标”教学活动。其中认知因素是基础,情感因素是灵魂,而能力因素則是新课程教学理念中的核心。从校园观察和专项调研中分析,许多学生并非缺少语文阅读的兴趣,而是真正缺少有效阅读和善于阅读的能力。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本着“教是为了不教”的理念,通过各类途径和方法,积极有效地开展“鱼渔”教学实践活动。比如,坚持“悟意审美”目标,对不同文体的文学名著传授相应的有效阅读法:阅读小说,主要是领悟人物形象的审美内涵;阅读诗歌,着重是品味精粹韵语的深刻蕴意;而阅读剧本,则是通过探究人物对话和性格冲突来激发思想情感的有效共鸣。再如,语文阅读主要有三种形式:对于泰戈尔诗集类主要采取诵读法,以训练和熟悉语感,不断丰富情感内涵;对于文质兼美的文学作品主要采用精读法,就是通过品味和揣摩构思来把握其主要内容、艺术特点和情感精髓;对于一般性的阅读文本可选择浏览法,通过“一目十行”来贯通文本大意,以求得广泛博览和开拓视野。值得一提的是,教师还要激励和引导学生逐步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阅读方法。这是一个不容忽视且相当重要的阅读环节。
再次,要注重培养学生善于阅读的习惯品质。学校教育是人生之旅的奠基之作,各类课程教学应把培养学生的良好习惯和品质作为一项基础性的共同目标任务。杰·泰勒曾经强调:“习惯是行为的女儿,不过女儿反过来养育母亲,并按母亲的模样生下自己的女儿,不过更漂亮,更幸运了。”而“习惯形成性格,性格决定成败。”因此,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本着战略和战术并重的原则,一方面注重通过基础训练、专项训练和强化训练等形式,积极有效地培养学生的阅读方法和综合能力;一方面要创建各类阅读交流平台,不断放大“以赛激趣促读”的活动效应,逐步培养学生的良好阅读习惯和阅读品质:一是要勤于阅读、广泛阅读和深度阅读。“行万里路,读万卷书”;“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腹有诗书气自华”……可见,阅读不仅是语文学习的有机组成部分,也是我们培育心智和修身养性的重要途径。养成善于阅读、饱览群书的品质可谓受益终生。二是要科学合理、广积薄发、学用结合。就是对于阅读的目标、时间、质量等方面,既要科学规划又要有序进行,既要具备持之以恒的精神,又要坚持把阅读与写作充分地结合起来。只有这样,才能走向“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的良性发展轨道。三是要把个体阅读与合作探究相结合。既要借助各类工具书努力讲求个体阅读的独立性,又要善于与他人多合作、多交流、多互动,从而不断提升自主阅读的实效性和优质性。
总之,阅读教学是语文课程活动中的一项重要课题,而“情趣、方法、品质”则是主题词和坐向标。如果学生产生了阅读情趣,掌握了基本方法,养成了良好习惯,他们的阅读主体地位也就真正确立。
【关键词】初中语文 语文能力培养 自主阅读 实践与探微
在学校教育中,语文学科既具人文性又有工具性的特性。新课程语文标准强调指出:素质发展形势下的语文教学活动,要使学生“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比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能初步理解和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这是本着“以生为本、素质发展”的指导思想,对开展语文阅读教学作出的一种战略性指向和战术性指导。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过:“教学艺术的本质,不在于知识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也就是说,如何培养学生自主阅读的意识、能力和品质,应成为语文课程活动中的一项重要课题。本文结合初中语文教学的实践与思考,试简要阐述之。
首先,要充分激发学生乐于阅读的情趣意识。在语文阅读传统教学中,由于应试因素及其惯性的影响,长期被“一背景、二段落、三主题、四特点”的八股模式所绑架,语文教师常常以分析、肢解和表演等教学形式,既复制学生的个性化阅读思维,又取代他们的情感态度体验,势必导致阅读主体与作品、作者之间难以产生心灵上的直接性对话和有效性碰撞,从而铸造了学生的阅读惰性和依赖心理,形成了阅读教学活动的“高消耗、低产出”现象。“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理论和实践充分表明:只有在开放性和多元化教学过程中逐步激发学生的阅读情趣,培养自主阅读的能力,才能从根本上唤醒他们的阅读主体意识,有效调动他们乐于阅读、勤于阅读和善于阅读的主观能动性。若能从语文阅读活动中有了“丝丝饥饿感”或者闻到了“面包的香味”,那么学生就会像对待“快餐型”读物那样,逐步产生欲罢不能的渴求心态和津津乐道的良好行为。这是开展自主性阅读的基础和前提。以古典名著阅读为例,教师可通过精彩片段、图片展示和影视鉴赏,还可借助学习生活中的成语俗语等直观性名片,来激发学生的阅读探究热清。如“桃园三结义”“煮酒论英雄”“赵子龙单骑救主”, “望梅止渴”“刮骨疗伤”,“张飞穿针——大眼瞪小眼”“孔明吊孝——舌战群儒”等等,这些都是吸引学生阅读《三国演义》的“磁料”。
其次,要认真教会学生自主阅读的有效方法。新课程理念在辨证继承传统教学有效成分的基础上,明确了“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新型教学关系,并提倡积极开展“三维目标”教学活动。其中认知因素是基础,情感因素是灵魂,而能力因素則是新课程教学理念中的核心。从校园观察和专项调研中分析,许多学生并非缺少语文阅读的兴趣,而是真正缺少有效阅读和善于阅读的能力。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本着“教是为了不教”的理念,通过各类途径和方法,积极有效地开展“鱼渔”教学实践活动。比如,坚持“悟意审美”目标,对不同文体的文学名著传授相应的有效阅读法:阅读小说,主要是领悟人物形象的审美内涵;阅读诗歌,着重是品味精粹韵语的深刻蕴意;而阅读剧本,则是通过探究人物对话和性格冲突来激发思想情感的有效共鸣。再如,语文阅读主要有三种形式:对于泰戈尔诗集类主要采取诵读法,以训练和熟悉语感,不断丰富情感内涵;对于文质兼美的文学作品主要采用精读法,就是通过品味和揣摩构思来把握其主要内容、艺术特点和情感精髓;对于一般性的阅读文本可选择浏览法,通过“一目十行”来贯通文本大意,以求得广泛博览和开拓视野。值得一提的是,教师还要激励和引导学生逐步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阅读方法。这是一个不容忽视且相当重要的阅读环节。
再次,要注重培养学生善于阅读的习惯品质。学校教育是人生之旅的奠基之作,各类课程教学应把培养学生的良好习惯和品质作为一项基础性的共同目标任务。杰·泰勒曾经强调:“习惯是行为的女儿,不过女儿反过来养育母亲,并按母亲的模样生下自己的女儿,不过更漂亮,更幸运了。”而“习惯形成性格,性格决定成败。”因此,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本着战略和战术并重的原则,一方面注重通过基础训练、专项训练和强化训练等形式,积极有效地培养学生的阅读方法和综合能力;一方面要创建各类阅读交流平台,不断放大“以赛激趣促读”的活动效应,逐步培养学生的良好阅读习惯和阅读品质:一是要勤于阅读、广泛阅读和深度阅读。“行万里路,读万卷书”;“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腹有诗书气自华”……可见,阅读不仅是语文学习的有机组成部分,也是我们培育心智和修身养性的重要途径。养成善于阅读、饱览群书的品质可谓受益终生。二是要科学合理、广积薄发、学用结合。就是对于阅读的目标、时间、质量等方面,既要科学规划又要有序进行,既要具备持之以恒的精神,又要坚持把阅读与写作充分地结合起来。只有这样,才能走向“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的良性发展轨道。三是要把个体阅读与合作探究相结合。既要借助各类工具书努力讲求个体阅读的独立性,又要善于与他人多合作、多交流、多互动,从而不断提升自主阅读的实效性和优质性。
总之,阅读教学是语文课程活动中的一项重要课题,而“情趣、方法、品质”则是主题词和坐向标。如果学生产生了阅读情趣,掌握了基本方法,养成了良好习惯,他们的阅读主体地位也就真正确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