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学生资助与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结合

来源 :公关世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undercal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高校教育时期,学生资助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两项重点工作。“资助与教育并举,助学与育人并重”是一种创新的教育理念,也是高校在实施学生资助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时,应该始终坚持的思想方针。本文主要论述了高校学生资助与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有效结合的策略,希望可以为相关人士提供有力的参考,从而同步为学生带来经济上的资助和精神上的充实,不断提升高校育人质量,实现立德树人的教育理想。
  关键词:高校 学生资助 思想政治教育 有效结合
  前言
  随着我国教育改革事业的稳步开展,国家为了圆品学兼优但家庭条件困难学生的大学梦,制定了高校贫困生援助政策。但是在推行这项政策过程中,很多高校考虑的不够全面,没有渗透相应的思想政治教育,降低了学生资助工作的育人效用。基于此,高校应该更新育人理念,明确学生资助工作中的不足之处,将学生资助与思想政治教育有机整合起来,建立一套科学的资助教育体系,实现高校育人与助困同步发展的目标,下面我们就针对这个问题展开简单研讨。
  一、高校学生资助与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融合的主要阻碍
  (一)资助理念太落后,缺乏育人意识
  纵观我国高校学生资助与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结合现状,结合效果并不是非常理想。追根溯源,主要是高校的资助理念太落后,缺乏扎实的育人意识。在过往的高校学生资助工作中,大多数校领导都将资助工作片面化的理解为对学生经济上的援助,而没有意识到学生资助也是渗透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途径,不但降低了资助工作效率,也难以发挥满意的育人作用,从而降低了高校整体的育人品质。除此之外,还有一些高校领导层人员,没有意识到将学生资助与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的必要性,意识层面的缺失不仅降低各项工作措施的制定和执行力度,也增大高校教育体系的完善阻力,这是高校学生资助与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过程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二)资助模式不科学,忽略了思政教育
  想要实现高校学生资助与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结合,高校就必须构建科学的资助模式,为教育目标的顺利实现奠定坚实的基础。但是从目前的学生资助工作体系来看,大部分高校应用的资助模式都缺乏科学性,导致学生资助与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的根基不稳。首先,大部分高校的学生资助工作与思政教育工作都是分离存在的,没有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在实施资助工作措施时,学校没有渗透相应的思政教育,而在思政教育中,学校也没有引入与资助相关的内容,这会致使学生在思想上认为资助和个人内在品质的发展毫无关系,以及认为接受国家和学校的经济资助是理所当然的,难以培养学生的感恩品德。其次,还有部分高校虽然考虑到学生资助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的问题,但是整个工作模式中的思政教育成分并不突出,无法帮助学生得到精神和物质上的双重激励,这也不同程度的降低了高校资助与育人相结合的效率。
  (三)资助操作不规范,有碍学生的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教育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在将学生资助与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结合过程中,必须密切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才能增强资助工作和思政教育的融合质量。但是,从目前的工作体系来看,大部分高校都没有做到这一点。很多高校应用的资助操作流程都缺乏规范性,在确定资助对象时,学校相关人员并没有落实家访工作,也没有与学生的家长进行积极的沟通,而是单一地让学生自己讲述家庭条件如何困难,不仅会降低调查结果的准确性和全面性,也容易伤害贫困生的自尊心,导致很多贫困生放弃了接受资助的机会,严重影响学生资助工作效果的同时,也无法实现思政教育目标。
  (四)资助方法不创新,难以发展学生的思政素养
  高校想要实现学生资助与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机结合,就必须应用科学创新的资助方法,使学生在接受资助的同时得到良好的思想政治教育。然而从目前的工作体系来看,大多数高校的资助方法都过于单一。比如,很多高校只采用無偿资助,不但会进一步加重贫困生的惰性心理,也难以发展学生的坚韧意志和进取精神,不利于学生思政素养的形成和完善。再比如,部分高校在学生资助工作中渗透思想政治教育时,只实施了基本的理论教育,而没有跟进相应的实践教育,不仅导致思想政治教育流于形式,也无法实现助困与育人的高度统一,从而弱化了贫困生社会实践能力和思政修养的养成效率。
  二、高校学生资助与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有效结合的策略
  (一)更新教育理念,坚持助困与育人相结合的基本原则
  扎实、正确的思想认知是实现高校学生资助与思想政治教育有效结合的第一要素,也是提高两者结合效率的必备条件。鉴于目前高校资助理念过于落后的问题,各高校领导必须深化改革精神,积极更新教育理念,遵循国家助学政策的指导,坚持助困与育人相结合的基本原则,为学生资助与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融合铸造坚固的理念支撑。具体的策略实施主要有两个步骤:第一,高校领导应该明确学生救助和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的重要性与必要性,积极开展学习,了解国家的各项方针政策和思想指导,从完善学生综合素质的角度出发,大力践行高校助困与育人相结合的工作理念,从而确保教育理念的先进性和有效性。第二,各高校领导层人员应该对学生资助与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的实际推行予以高度重视,积极组织相关人员开展研讨会议,探寻在学生资助工作中渗透思政教育的路径和方法,一方面可以不断推陈出新、提升学生资助和思想政治教育的融合效率,另一方面也能提高各项工作措施的执行力度,从而促进高校助困与育人体系的成功构建。
  (二)优化资助模式,突出学生资助体系中的思政教育成分
  上述我们谈到,目前大部分高校应用的资助模式都缺乏科学性,严重降低了学生资助和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的质量。面对这种不良局面,高校必须以宏观的视角看待资助工作,积极优化和改进现行的资助模式,突出学生资助体系中的思政教育成分,一方面可以保障学生资助模式的科学性,另一方面也能实现高校助困与育人模块的均衡分配。比如,高校在现有的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中,应该开发和增设与资助有关的校本课程,在课程中帮助学生了解国家的助困政策以及助困的对象和目标,引导全体学生正确看待助困问题,这样家庭条件良好、没有得到助困名额的学生不会感到心理不平衡,反而养成了优良的谦让品质,而家庭经济条件差的学生也会消除自卑心理,努力争取和抓住宝贵的资助机会,不负国家、学校和家长的期待,在学习中更加积极进取,立志报效祖国。除此之外,高校在开设与学生资助有关的思想政治教育课程时,还应该积极引入案例教学法,通过实际的资助案例让学生从中得到教育和启发,不仅可以提升思政教育的针对性,也能进一步增强高校学生资助与思想政治教育的结合质量。   (三)调整资助流程,以心理疏导落实思想政治教育
  高校学生虽然已经具备了最基本的独立思考能力,但是心理素质和思政素质还不够完善,尤其对于贫困生来说,除了物质条件方面的匮乏,他们在精神和心理层面也存在不同程度的缺失。高校将学生资助与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的核心目标,不仅仅是为了给学生带来经济的资助,更重要的是给予学生精神上的财富。在以往的学生资助工作中,很多高校应用的资助流程都不够合理,忽略了学生的“精神贫困”,没有对学生实施有效的心理疏导,不仅会影响思想政治教育的渗透效果,也不利于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和谐发展。面对这种不良局面,高校理应延展思路,根据贫困生的实际情况和心理需求,积极调整资助流程,以心理疏导落实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机渗透,一方面可以体现高校人性化的教育理念,另一方面,也能从根本上促进学生资助与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融合效率。比如,高校在落实学生资助政策时,导员可以对学生进行家访工作,对家庭不在本地的学生,可以采取电话、视频沟通的形式,这样不但可以更全面的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也能让助困目标更加精准。除此之外,导员还应该积极和贫困生进行沟通,倾听贫困生内心真实的想法,对贫困生实施有效的心理疏导,这样既可以消除贫困生的自卑心理和其他不良情绪,也能解决贫困生的“精神贫困”問题,从而使贫困生的物质条件和思想境界得到双重充裕,达到学生资助和思想政治教育有效融合的目标。
  (四)开展思政实践教育活动,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
  责任意识是思想政治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每个高校学生都应该具备的优良品质。以往高校在将学生资助与思想政治教育融合过程中,鲜少开展丰富的实践教育活动,不仅导致资助和育人趋向片面化发展,也难以完善学生的责任意识和感恩品格。面对这些教育弊端,高校必须意识到实践教育对于学生终身发展的现实意义,根据学生资助工作和思想政治教育需求,积极开展多样化的思政实践教育活动,一方面可以增加实践教育比重,另一方面也能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使贫困生在得到物质激励的同时,能够自立自强、不断实现自我的超越。比如,学校可以将过往的无偿资助转化为部分有偿资助,意在鼓励学生勤工俭学、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从而培植学生的责任意识。
  三、总结
  综上所述,高校将学生资助与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不但可以提升资助工作的有效性,也是新时期高校教育必然的改革趋势。基于此,各高校应该顺势而为,遵循助困与育人同步发展的基本原则,积极更新教育理念、优化资助模式、调整资助流程、开展思政实践教育活动,多角度解决学生物质和精神方面的贫困,全方位完善学生的思想政治核心素养,从而实现理想的育人成果。
  参考文献:
  [1]黄帅,宋开春,孙颖,王全智.立德树人视域下“解困·立志·强能”三位一体高校资助育人模式研究[J].高教学刊,2021(03):71-75.
  [2]李静怡.教育扶贫与高校学生资助育人工作机制创新研究[J].职业教育(中旬刊),2020,19(12):56-58.
其他文献
摘要:通过构建合理、科学的激励机制,能够有效提升高职院校的人力资源管理质量和工作效率。本文通过详细分析高职院校在开展人力资源管理工作时,应用激励机制的重要性,并根据当前高職院校人力资源管理实际情况,合理提出一些参考建议,希望有效提升高职院校人力资源管理工作效率,从而促进高职院校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激励机制 人力资源管理 高职院校  人力资源管理工作对于高职院校的健康发展发挥着非常积极的作
摘要:马克思主义群众观是马克思主义及其政党对待人民群众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是由马克思主义群众史观、群众观点、群众路线、群众工作等组成的理论观点的总称。深入学习马克思主义群众观,就要不断加深对其的理解和认识。作为一种不断发展的科学的理论观点,需要我们对其进行丰富和创新。特别是在实践路径方面的研究,不仅是对其理论的丰富,更是为我党在今后的工作中指明了前进的方向。坚持马克思主义群众观,对于巩固我党的地
摘要:思想政治教育是一种客观存在,中国共产党的思想政治教育的独特之处在于它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是为最广大人民的利益服务的,是随着中国共产党的诞生而出现的。中国共产党的思想政治教育已经有98年的历史,它为中华民族的独立、富强做出了巨大贡献,本文着重研究中国共产党早期农民思想政治教育经验,为新时代党的思想政治教育提供借鉴经验。  关键词:中国共产党早期 农民 思想政治教育 经验  思想政治教育一直
摘要:新时期,我国社会处于转型升级的关键期,政治经济各方面都进入快速发展阶段,企业发展面临的内外部环境发生了深刻变化。新时期背景下,企业长期稳定发展,就必须要从全局出发,加强政工党建工作与企业文化建设的融合,凝聚力量,为企业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本文通过分析企业文化与政工党建工作内涵,探讨二者融合的必要性与可行性,并提出有效的融合路径。  關键词:企业文化 政工党建 融合  引言  企业政工党建工作
摘要:自2015年国务院发布了“双一流”方案后.,“双一流”建设在全国各高校开展,在此背景下,本文围绕“双一流”建设,就河北省属本科院校国际交流与合作开展情况进行研究。通过剖析双一流政策内涵和高校国际化在“双一流”建设的重要角色地位,结合河北省属本科院校国际发展中的特点,梳理出其在发展过程中面临的问题与困境,提出对策建议,以促进河北省属高校在“双一流”背景下的国际交流与合作健康发展。  关键词:“
摘要:高校思政课实践主要是指思政教师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从所开展的思想政治教学内容出发,按照思想政治工作相关规律,运用多样化的方式对学生进行培养,使高校思政课程更加顺利地开展,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思想价值观念。但是,从现实情况来进行分析可以发现在开展思想政治实践的过程中存在着一些问题,比如说没有准确地进行定位、所开展的教学评价并不合理等,这并不利于思想课发挥最大化的作用,达成立德树人目标。为此,必须
摘要:随着城镇化水平进一步提升,新区建设成为城市扩容的主要途径之一。新区的地缘成分与人口成分的复杂性,附藏着社会联结弱化衍生的社会个体伦理道德风险和社会保障性风险。文章通过将新区建设中社会治理问题与新区行政体系变化及人口流动规律相联系,以社会原子化相关理论对新区社会原子化风险予以分析,试以重构社会联结在风险社会中规避社会原子化带来的社会问题,旨在创新新区社会治理模式,提升新区社会治理水平。  关键
摘要:在互联网时代下,自我教育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方法之一,不仅帮助大学生提高了思想政治教育的自觉性,且大大增强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但是,互联网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自我教育的运用也面临着新的挑战。本文从自我教育过程的要素分析入手,而自我教育过程的要素同样也是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要素,但是由于大学生自我教育的特殊性,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诸要素在自我教育过程中又有所变化,这就要求我们对互联网
摘要:马恩反腐败理论中的思想政治教育思想是推进中国共产党对党员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理论渊源。马恩反腐败理论中的思想政治教育思想产生于1848年欧洲革命时期,后随着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不断发展。空想社会主义思想和资产阶级的权力约束思想以及权力制衡理论是其重要理论来源。该理论在人民监督中夯实思想基础,在党内监督中扎实推进,在意识形态工作中致力于营造思想政治教育氛围。  关键词:反腐败斗争 思想政治教育
摘要:“健康中国2030”为中医美容技术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机遇,“双高计划”项目建设助力职业教育改革,推动思政课建设内涵式发展。教师是专业课程与思想政治教育深度融合的关键,是课程思政建设重要实践者。以中医美容技术课程为例,从课堂教学目标、课堂教学活动和线上课堂教学三个方面着手,介绍中医美容技术课程思政的探索与实践。  关键词:中医美容技术 课程思政 教师 实践  《“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指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