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

来源 :今日教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onlee5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文能力的核心是思维能力,思维能力的最高层次是创新思维。创新思维是一种最具开创意义的高智能活动,它使语言充满灵气、智慧、哲理。“雪化了,变成什么?”答案很多,“变成水”、“变成泥”均是常见思维,唯有那“雪化了,变成春天”的回答最妙,它由这白雪的融化感受到春天的脚步,感受到春的草长莺飞,鸟语花香,这就是对创新思维的最佳诠释,它使语言具有流动的美感,难怪章熊先生大力提倡语言教学要注重创新思维的培养,这的确是深化教改,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
  课堂是学生获取知识、形成能力的主阵地,是培养创新思维的主战场,唯有在课堂教学中实现教师主导和学生主体的最佳结合,时刻“让学生感到学习是一种需要与愉快”,才能点燃创新思维的火花。
  一、激趣移情。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的确,成功的最大秘诀是兴趣。兴趣是学习知识的前提,是发展创新能力的关键,要点燃学生创新思维的火花,就要激起其学习兴趣。
  形式多样的提问,是活跃兴趣的催化剂,是吸引学生的磁石。如:《紫藤萝瀑布》的女作家宗璞从紫藤萝小小的生命中发掘出了它的美好的品性,由重见紫藤萝的盛开引发了对生命的感慨,并借此表达了对于美好人性的追求。我们可以就紫藤萝提出一组问题:紫藤萝是一种什么样的花呢?为什么面对紫藤萝瀑布,作者的感情有那样的变化?对生命有那样的感悟?连续设问,激发兴趣,牵引思维,由浅入深认识到《紫藤萝瀑布》不仅是一幅极为精细的工笔画,而且又是一首深沉的歌,是它把眼前的美好与过去的黑暗连系到一起,正如作者所言,那是一种压在心上的“焦虑和悲痛”。在这里,学生通过环环相扣的思维,明白了紫藤萝花的内涵。另外,课堂中也要适当运用“逗”的艺术,好胜和求趣是学生的共性心理。而“逗”正是利用学生好胜和求趣的心理来激发其积极性和创造性的一种有效的教学手段。它主要是用挑逗和引逗的方式使课堂气氛活跃,改变学生被动接受的状态,从而把他们推向探索创新的境地。如《荷花淀》预习提示明确写道:本文分三部分,1.夫妻话别;2.敌我遭遇;3.助夫杀敌。我就针对此问题发出了挑逗性提问,“谁可以比课本提示概括得更好?”学生的积极性一下子被逗上来了,短暂的速读之后,就有人提出了“与夫话别”“遭遇敌船”“助夫杀敌”。我马上对“与夫话别”和“助夫杀敌”给予肯定,并进一步强调角度要全部一致。几经讨论之后,学生们很快就提出了“探夫遇敌”。
  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指出:“教学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欢欣、鼓舞。”语文教学作为艺术,必须以情感为灵魂,使教与学之间、主导与主体之间形成情感交流,它是动态流程,要想使创新思维的浪花踊跃、奔腾,教师必须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创设教学情感交流的桥梁,使学生走出“听众”,走进人物,与人物同呼吸、共爱憎。
  二、质疑思维。
  心理学表明,学生思维活动从问题开始,疑是探求知识的起点,是刺激创新思维的内动力。如果教师以“书本不会有错”来打消学生疑的念头,便会禁锢思维,遏制发现能力,所以我们要善于把握时机,引导学生质疑问题,独立思考,不迷信课本,不盲从古人,大胆探索和创新。要鼓励学生敢疑,“拨开云雾见月明”。如《曹刿论战》最能体现曹刿取信于民的政治思想便是“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课文注释、教师用书均解释为“大大小小的案件,即使不能一一明察,也一定按实情来处理”。学生对此存有疑虑,既然案件未明察,又如何按实情处理呢?显然这是针对已查明的案件。
  三、引发思维。
  这是课堂教学的核心,只有调动学生参与的热情,引发积极思维,才能培养创新能力、创新意识,所以,教师设计教学各环节,要紧扣“学生最近发展区”,“与学生心智线路相通”,激发学生对未知领域的探索。引发思维的培养,可从以下两方面着手:(1)求异思维。求异思维又称为发散思维,是指能从不同的角度进行思考,从多角度探求不同见解、不同结论的思维,它是创造性思维的核心。求异思维能改变学生机械的听、记状态,打破旧有的思维模式,形成独特的思维个性。对于“风中的小草”,我们可以赞美“它坚韧、刚强,不顾自身弱小,顽强地对抗西北风”,也可以从反面立意,“做人要有主见,不能随风倒”。我们要允许他们从不同角度看问题。(2)想象思维。想象思维是人体大脑通过形象化的概括作用,对脑内已有的记忆表象进行加工、改造或重组的思维活动。想象思维可以说是形象思维的具体化,是人脑借助表象进行加工操作的最主要形式,是人类进行创新及其活动的重要的思维形式。创新思维离不开想象思维,“想象是创造的先导”,只有展开思维的翅膀,创造性的独立驰骋想象,“思接千载,视通万里”,才能飞向智慧的乐园。比如在讲读辛弃疾《清平乐·村居》一词的过程中,随着教师语调表情、手势动作等辅助教学手段的运用,唤起和调动了学生头脑中有关农村生活的种种表象积累,剪辑和完形而成一幅恬淡、祥和、温馨的山乡生活图景。
  再如《小橘灯》中小姑娘送“我”下山,坚定乐观地说“那时,大家都好了”,就此引导学生想象几十年后小姑娘一家的生活,这便是对学生创新思维、想象思维的综合考验、强化。
  刘国正先生曾把课内、课外比喻为语文教学的双翼,展开双翼才能腾飞。只有走进生活,课内、课外紧密相连,语文教学才有生命力。形式多样的课外活动,给创新思维提供驰骋的空间,学生透彻的感悟,是语文的源泉。语文外延与生活外延相等,有生活就有语文,教师应本着“处处留心皆语文”的意识,在生活中拓展语文空间,将生活引入课堂,诱发创新思维。
其他文献
在知识经济爆发的时代,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科学技术的竞争依靠人才的力量,人才的培养需要教育模式不断地改革和创新,所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就成为现代化教育的主题。初中思想政治课如何改革和完善教学模式,下面是我对创新教育的几点认识。   一、创新教育的关键是课堂教学改革   1.传统教学方法是重传授,轻培养;重灌输,轻启发。让学生感到政治课枯燥无味,从而不愿学习。改变
期刊
合作教学是将全班学生分成若干小组,在教师恰当的组织和有效的调控下,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以“个人自学”、“小组合作”、“班级合作”为基本教学形式,通过师生之间、学生之间多边互动,积极合作完成教学任务的一种教学模式。   合作教学是师生之间相互作用,积极合作完成教学任务的教学。在教学活动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主角”,教师起“主导”“导演”作用。老师的主要任务是为学生设计学习情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
期刊
小学语文作为基础学科中的基础,它本身就是一门创新思维颇为丰富的学科,学生一旦处于主动状态,必然会爆发出无限的创新火花。新时代的教学改革也呼唤创新教育,培养有创新能力的人才是新世纪的需要。语文教学作为小学阶段的基础课程,在教学中必须注重实施创新教育。下面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一、教师要力求思维的创新   孔子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孟子也认为将博学
期刊
创新教育是素质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同时也是实现素质教育的基本途径与有效方法,它能启发、诱导、激励人们去探索、开拓、发现、创造,充分发挥自身的特点和能力,最大限度地开发自身的潜能与特长。因此,培养青少年的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创新能力尤为重要。创新能力是推动历史前进和社会发展的不竭动力。当今世界知识更新速度很快,学生学习的性质应当由转授性、继承性转变为探索性、创新性。语文教师不仅要重视知识传授和能力培
期刊
语文进行的是母语教学,是一门基础性的、工具性的学科教学。因此,把创新教育如何巧妙、有机地渗透到语文教学中,并为语文学科教学服务就显得至关重要,同时语文教学也离不开创新教育,它可以给语文教学带来新的生机与活力,所以应该从以下几方面去实践:   一、改进教学方法、渗透创新教育   传统的语文教法没有很好地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教师是注射器,学生是接收容器,结果往往是事倍功半,教师教一篇课文常常是五大块:
期刊
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践行能力,需要我们应用科学的方法教育学生,把握知识与创造能力培养的结合点,适时适度地引导,鼓励学生质疑问难,倡导个别化差异的创造性学习,形成学生的创造意识,培养学生的创造践行能力,进而形成学生的创造精神。   一、创设情境,营造课堂良好的氛围   现代心理学认为:人的一切行为都是由动机产生的,而人的动机欲望是在一定的情境中诱发的。可见,新奇而困惑,充满情趣的教学情境,对学生
期刊
开展多媒体教学首先要在多媒体教学设计上下功夫,这是关系到能否正常开展多媒体教学,以及教学效果优劣的重要因素。多媒体课的教学设计除了完成常规教学设计工作以外,主要任务是进行教学软件的创意,课件则是教学设计的主要体现形式。课堂教学过程中的导入、讲授与总结是教学的三个基本环节。在教学中,着重抓好这三个环节,恰当地运用电教媒体,便能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一、课堂导入部分   我们中国有句老话:“万事开
期刊
在我们的语文教学中,向来重视对学生写作能力的培养。在实施新课改的过程中,教师们对课堂教学也作了许多有益探索,但作文难教、学生写作兴趣不高、达不到习作要求等老大难问题,还是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特别是作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作文评价,还没有引起大家的足够重视。存在的主要问题有:教师对作文评价的认识不够,对学生的激励不够,评价形式单一、批改随意。这些,都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进而影响作文教学的效果。
期刊
随着教育改革的进一步深化,校长的价值观、管理思想和领导水平对于学校的管理实践至关重要。在时代越来越呼唤人性化管理。人们期待学校实现每个人价值追求的今天。文化管理是在传统管理模式的基础上应运而生的,它弥补了经验管理和制度管理所带来的教师缺乏主动性与创造性、过于依赖校长个人经验等方面的不足。为学生和教师提供更为能动和宽松的发展空间,所以学校实施文化管理是21世纪校长面临的新选择。   一、塑造人格魅力
期刊
以往有些语文课远离了感性和激情,迷失在凝重的理性和空洞的说教里,现在的很多语文课又一味求活,迷失在花哨的形式和表面的热闹中。那么,如何回归语文课的本真呢?   一、自主:追寻本真的前提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当学生进行阅读时,学习活动愈是自主,阅读的过程就愈能反映学生的个性,愈能发展学生的个性。学生才是学习活动的主体,在进行个性化阅读时,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