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政治教学的改革与创新

来源 :今日教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f74004701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知识经济爆发的时代,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科学技术的竞争依靠人才的力量,人才的培养需要教育模式不断地改革和创新,所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就成为现代化教育的主题。初中思想政治课如何改革和完善教学模式,下面是我对创新教育的几点认识。
  一、创新教育的关键是课堂教学改革
  1.传统教学方法是重传授,轻培养;重灌输,轻启发。让学生感到政治课枯燥无味,从而不愿学习。改变这一状况的有效办法就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处于主动的学习状态。兴趣是创造的动力,成功的先导。兴趣是创新的启动器,也是创新能力发展的必要条件,兴趣会产生注意力、思考力、想象力,会吸引你身心愉快地投入到创新活动中去,主动积极地去追求、探索、想象和创造。这对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2.教师要进行启迪和引导,这只靠讲理论是无法做到的,要敢于突破课堂的束缚,努力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并经常开展社会活动,让学生从社会实践中提高自己的能力。“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要让学生在课堂上发挥他们的主导作用,激发学生主动思考的能力和思维的活跃,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和对知识的掌握。教师把教的内容从基础知识转变为学习方法,这大大减少了学生的学习依赖性,让学生形成多提问多思考,勇于探究的学习态度。
  3.教育本身就是一个创新的过程,教师必须具有创新意识,从教学思想到教学方式上,我们要抓住学生的心理,用“以情激学,以情诱学”的方式,让学生从心理爱上学习。所以说作为一名政治老师不仅要有丰富的知识,还要有一颗对学生的爱心。只有在教学中倾入情感教学,才能促使学生学会,学好思想政治课的知识。
  二、教学改革对创新思维的培养
  在教学中,要注意结合政治课的教学内容,由浅入深,设疑解惑来引导学生开动脑筋,鼓励其勇于创新。
  1.设疑是启发和培养创新思维的根本。朱熹说过,读书无疑者须有疑,有疑者需要到无疑,到这里方为长进。有疑问,才会有思维;有思考,才会有所创新。在教学过程中通过设疑解惑,可极大地激发学生兴趣,促使他们积极思考,当感到无解的时候,通过教师解惑,体验到恍然大悟的感受,使学生既掌握了知识,又发展了思维能力。设疑和解惑都要有针对性,要围绕教材的重点和难点,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从原有知识结构中发现矛盾,激发思维欲望,达到教学的预期目的。
  2.鼓励学生多读书,并养成好的读书习惯。因为读书是理解知识、获取知识、培养能力的一种重要手段,它可以培养独立思考的能力。在读书过程中,教师要抓住学生好奇、求知欲强的心理特点,提出一些与教材内容有密切联系的问题,让学生思考,以此调动学生的思维敏捷性,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并且在读书过程中鼓励学生要有不唯书的质疑精神,能有自己对问题的看法和见解,敢于怀疑一切,从而增强思维的创新性和独立性。
  三、探索恰当的教学方法
  教师课堂教学方法的恰当与否,直接关系到学生能否有效地掌握应学的知识,关系到学生能否学到独立获取知识的方法,关系到学生的各种学科能力能否得到培养。可见教学方法得当与否是很重要的。如:我在进行《发现自己的潜能》时,在一个班按概念举例方法举例模式进行教学,从表面上看教学思路流畅,学生能够接受。但实际上学生始终没有从听讲、记笔记、背笔记的学习模式中逃出来,实际的教学效果并不好。后来经过自己精心钻研,到另一个班采用:讲笑话引入举数据活动(比力气,现场调查,比记忆,分组讨论)经过这一系列、整体化的教学体系,学生既积极参与了教学、掌握了知识,又学会了分析问题、获取知识的方法,最终培养了他们学习的能力。因此教学效果是较好的。但初中的思想政治课三年的教学内容不一样(有心理、法律及政治),学生认知水平不一样,每个教师的教学风格也不一样,因此不可能用一种方法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中,而应根据不同的情况采用适当的教学方法,即通常所学的“教不可无法,教无定有法”。
  在初中思想政治课的教学中要把素质教育的普遍要求与初中思想政治课本身的特定要求有机地结合起来,并能够有效地达到这些要求,不仅要靠上述的各种因素,而且还赖于教学手段的多样化。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运用适合教学内容,符合学生年龄、心理特征,有利于增强教学效果的多样化、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如:在课堂内运用讨论、演讲、辩论、自讲等方式,运用投影机、录音机、幻灯机、电视机及电脑等各种现代教学工具(近两年来,引导学生收看“新闻联播”“焦点访谈”等电视节目,利用电脑在互联网上获取政治、经济、社会生活等各方面的信息,并引导学生收集、辩论,讨论等活动,改变了过去政治课教师上课就是一本书、一支粉笔和一张嘴的专有形象,极大地提高了教学效果);在课堂外应充分发挥各种积极力量开展参观、访问、考察及写调查报告、政治小论文等开放型的教学模式。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只有寻求丰富的教学手段并把它与教学内容、学生的个性特征和社会形势有机地联系起来,才有利于提高受教育者的全面素质教育。
  总之,在新课标改革中,作为一名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者,我们必须要营造一种宽松的教学氛围,引导学生在社会实践活动中,感受政治这个学科在各个领域应用中所体现的价值和意义。让学生在充满教学创新、互动的氛围中,提高自己的创新意识,从而为学生的主动学习、发展探究创造能力打下良好的基础。
其他文献
计算能力是一项最基础的数学能力。计算能力的培养,不仅与训练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有关,而且与发展空间观念以及培养学生的非智力因素等也是相互影响促进的。所以,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不仅关系到学生的学习,而且关系到孩子们未来的素养。   一、创设情境,理解算理   低年级学生善于形象思维,模仿能力较强,根据这些特点,在计算教学中教师要将形象生动的图画、提炼性的文字以及准确科学的语言相结合,多采用实物演示、动
期刊
心理学家把孩子称为“天然的探索者。”我们课外阅读兴趣的培养也正是从孩子天然之本性出发,满足孩子的这种心理需要,并不断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望,让他们通过各种阅读形式,体验阅读带给心灵的愉悦,提高学生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一、巧用悬念,诱发兴趣   充分利用教材中的悬念,能够激起学生浓厚的兴趣。五年级下册第六单元《鲁滨逊漂流记》一文中安排了鲁滨逊初
期刊
我国新颁布的《数学课程标准》提出了:“对数学学习的评价既要关注学生学习的水平,更要关注他们在数学活动中表现出来的情感与态度、兴趣与信心。”数学教师要时刻反问自己:学生的学习愉快吗?学生喜欢这节课吗?如何培养学生的积极情感呢?   一、创设情感氛围,激发学习热情   情感的产生是由于周围的环境刺激而引起的,教师热爱学生,尊重学生是情感协调的基础。“爱是人们普遍存在的一种心理需要”,而每一位学生如果经
期刊
小学生习作教学,一直是许多教育专家和一线老师探讨的问题。笔者从事小学语文教学工作以来,对于学生习作,我最推崇这样几句话:习作的前提是兴趣,习作的源泉是生活、习作的基础是课堂、习作的关键是阅读、习作的秘诀是多练。许多学生不喜欢习作,很大程度是对习作没有兴趣。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从内心产生一种奋发学习的动力,能使学生产生学习习作的强烈欲望。就学生学习习作来说,教师一旦激发起学生的习作兴趣,学生就
期刊
在传统的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面向学生传授知识技能,从教学内容、策略、方法、步骤,甚至学生做的练习题都是教师事先安排好的,学生只能被动地参与这个过程,这种方式以教师的主观意识为主,学生完全处于被动地位。   多媒体课件通过各种直观、形象、动画课件的演示,使原本枯燥、死板的数学图形“活”起来,将普通教学手段难以讲清楚的重难点简单化,使抽象的数字问题具体化,使难以理解的应用问题生活化,引发了学生的方位思
期刊
学习方法是学习活动规律的理性总结,理论来源于实践,并指导实践活动。要实现学法指导的经常化、具体化,并获得切实的效果,最有效的途径还是如何把学法指导有机地渗透于课堂教学之中,使课堂教学过程能为学生“怎样学习”作导向,真正教会学生学习。要把学法指导有机地渗透于课堂教学之中,就应该从以下几方面做起:   一、转变教学观念,改革课堂结构,提高素质教育   传统的教学模式是以教师的“教”为核心,学生都以被动
期刊
素质教育的核心是培养人的创新思维能力,在课堂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是广大物理教师共同研究的重要话题。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学科,其最大特点是让学生观察,动手、动脑思考的机会多,因此实验教学对于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和发展就有着重要的作用。这就要求物理课堂教学摆脱“应试教育”观念的束缚,优化课堂实验教学,引导学生进入探究学习过程,形成科学的学习态度和方法,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  
期刊
在中学数学教学中,要引导中学生自主探究学习,必须培养中学生的数学问题素养,因为问题是数学的心脏,是数学的灵魂。有了问题,思维才有方向;有了问题,思维才有动力;有了问题,才会有主动探究学习的愿望;有了问题,才会有创新。人的思维开始于问题,中学生的思维也是伴随着层出不穷的问题而展开的。教学的最终目标就是教会中学生学习,即“授之以渔”;教会中学生自己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因此,将问题贯穿于数学教育过程,让
期刊
兴趣是最好的教师,是推动学生课外阅读的巨大动力,只有学生产生阅读的内部动力,才能让学生主动地寻找课外读物,主动去了解、研究,在了解和研究的过程中,渐渐培养学习的持久性,提高自学能力。特别是对于那些初学阅读的学生来说,教师 更应大力培养他们的阅读兴趣。   一、创设阅读氛围   众所周知,良好的环境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前提,可以起到“润物细无声”的作用。因此,我接四年级后,针对我班学生活泼好动、求知
期刊
新课程标准在体育教学中,学生参与到体育课堂里,有的是为了掌握技能,有的是为了发展体能,有的则是为了表现自己,展示自我。作为体育教师要充分理解学生的各种心理需求,采取不同的教学措施,为每个学生创造、提供成功的机会,帮助每一个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确保每一位学生受益。   一、给学生创造一个广阔的学习空间   课改教学理念是以“健康第一“为指导思想的,每一位学生都富有创新精神的,在课的各个部分以及不同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