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验:让学生与语言情境相遇

来源 :教学与管理(小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ulu9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卢梭在《爱弥儿》一书中指出,“儿童处于理性的睡眠期”。儿童对形象的感受性则处于敏感期,他们对形象、对色彩、对声音都有着极大的敏感性。儿童不同的内在敏感性使他们能从复杂的环境中选择对自己成长适宜的和必不可少的东西。所以,儿童语文学习的一个重要特点是形象性、感受性。儿童对知识信息的接受,并不意味着理解,理解关涉的是一种处于慎思的行动中的知识。我们要引领儿童对文本内涵、科学概念、价值观以及审美观深刻理解,就必须让儿童穿越文字符号与情境相遇。
  相遇,是非常美好的瞬间。儿童与文字背后的丰富情境相遇需在教师策略的引领下悄然实现,当儿童不知不觉地和文字背后的丰富画面或情节拥抱的时候,语文学习的诸多目标也将实现。叶圣陶先生说:入境始于亲,遵路识斯真。体验,当是一条可行的“入境”之路。
  一、 在角色活动的体验中与情境相遇
  角色互动是一种儿童自我表现的体验性活动。自我表现是儿童对自己的情感、意志、思维方式和语言方式等角色核心要素的表现,它是建立在儿童亲身体验基础之上的一种表现,我们每个人的童年都有这样的角色化体验。我们可以根据教材的特点,找到可以提供角色活动的空间,或给予儿童模仿角色的机会,把文本当做演员的脚本,儿童在模仿中回味文字,通过外在表现传达对文字情境的理解。当然这样的方式不是引领儿童和情境相遇的最好方式,因为儿童和文本角色没有同一化,心灵的感受将不会最大程度地和文字符号内蕴涵的情感相融合。所以,我们提倡把文本人物“提取”出来,把儿童置身其间,这几乎是一种角色的镶嵌,儿童在文字中和情境相遇,这是真正的相遇,语言以最丰满的立体感性形式出现在儿童的眼前。我们来看这样一个一年级的语文教学片断(苏教版一年级下册《世界多美呀》)。
  课文片段:
  小鸡用小尖嘴啄蛋壳。它啄呀啄呀,啄了很久,才啄出一个小小的洞眼。它看见天空是蓝湛湛的,树木是绿茵茵的,小河是碧澄澄的……
  原来世界这么美丽呀!小鸡可高兴了。它用翅膀一撑,就把蛋壳儿撑破了。它叽叽叽地叫着,慢慢站了起来。
  片段教学实录:
  师:可爱的小鸡宝宝们,你们看着这蛋壳里黄乎乎的一片,心里怎么想的?
  生:整个世界都是黄色的,多不好看呀!
  生:世界难道就一种颜色吗?
  生:一种颜色,太孤独了。
  师(笑):呵呵,一种颜色太单调了,让你觉得孤独了!
  生:我不信整个世界都是黄色的呀!
  师:嗯,我也不信哪!那我们就想办法看看外面的世界吧。
  生:好!
  师示范动作:来,用上我们的小尖嘴开始啄蛋壳啦!
  师生边啄蛋壳边说:啄呀,啄呀,啄呀,啄呀……
  师:啊,啄开啦!
  (生欢呼)
  师:小鸡宝宝,要啄破这蛋壳容易吗?
  生:不容易!
  师:说说怎么个不容易啊?可以用上课文中的词句。
  生:啄呀,啄呀,一直在啄啊!
  师(笑):是啊,我们刚才都没有歇着呢!
  生:啄了很久。
  师:嗯,时间还挺长。
  生:才啄出一个小小的洞眼。
  师:连上前面的话就更能感觉到不容易了,再说说。
  生:它啄呀啄呀,啄了很久,才啄出一个小小的洞眼。
  师:那这么不容易,可你们在啄的时候还在笑啊,为什么这么开心呢?
  生:我急着要看看外面的世界到底是什么样子的。
  生:马上就要看到外面的世界是什么颜色了,我很开心!
  师:我跟你们一样激动哦。虽然我们只啄出了一个小小的洞眼,可是已经有了大惊喜了,快来看啊!
  师生齐读:天空是蓝湛湛的,树木是绿茵茵的,小河是碧澄澄的……
  二、 在自身观照的体验中与情境相遇
  儿童虽然对我们通常呈现的文字所传递的信息在教师帮助入境之前是不够澄明的,但是这不代表他们对文字中的生活完全没有生活的经验。我们现在所提倡的“儿童立场”的一个重要内容是基于儿童生活经验的基础。语文和生活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生活经验帮助儿童穿越文字的“生”度,成为走进文字深处的一个入口。儿童对自身的反观是儿童生活经验的一种,儿童在学习陌生或似乎熟悉的文字时,他们会不自觉地联系自己已有的经验,这种对自身的观照是作为人的与生俱来的心理反映,从哲学意义上讲,人总在这样的自身观照中不断发现“我”的存在和“我”与世界的存在。我们的语文课堂,教师在其间的最重要任务也是目标,就是帮助儿童在儿童自身经验和陌生化的语言经验间(包括历史经验、审美经验等)建立起一座桥,一边牵起儿童阅读,一边牵起教师已经找到的语言情境,让二者在桥上美丽相遇。尤其是当文本中出现了儿童的身影时,我们就告诉儿童,那就是你自己,你不是在读文字,你在看自己的故事,那个故事也许就是呈现在儿童面前的这些文字潜藏着的那个情境。湘教版四年级教材中有这样一首诗:
  不久以前,不久以后
  不久以前的一滴泪珠,
  不久以后的一抹欢乐。
  不久以前的一枚鸟蛋,
  不久以后的跳跃飞翔。
  不久以前的一个春天,
  不久以后的遍野金黄。
  不久以前的一个我,
  不久以后的一个我,
  一定很不一样。
  片段教学实录:
  出示:
  不久以前的一个我,
  不久以后的一个我,
  一定很不一样。
  教师范读,同时出示相关照片。(从前的老师,现在的老师。)
  师:这是从前的老师,瞧,一个在油菜地里撒欢的小丫头。
  (生笑)
其他文献
教育是十八般武艺,表扬批评、奖励惩罚,样样都有。我认为,赏识就是孩子成长的“营养剂”,而惩罚就是“除虫剂”。在教育过程中,鼓励、表扬与惩罚运用起来只有有法有节,才能达到预期
小A,平时主动预习,主动复习,字迹漂亮,坚持天天写日记,积极参加各项活动,有多篇作品发表,成绩优秀,是深受老师喜欢的好孩子。可是在一次评选七色花的时候,却只有寥寥几人举手投她票,这是为什么呢?这引起我的思考。  在一次家访中得知,由于父母平时比较忙,由爷爷奶奶带孩子,因此她在幼儿园就养成了自己主动学习的好习惯,现在一回到家就主动学习、练字、写日记。这样的孩子很省心,不过很多时候孩子只顾自己学习了,
在传统教学中,教师把“差异”看作是“差距”,总是尽可能地减少学生之间的差异,对不同的个体采用相同的方法进行教学,形成了全班“齐步走”、“一刀切”的局面,导致有些学生“吃不了”,有些学生“吃不饱”、“吃不好”,学生成了规格统一的“产品”,极大地限制了学生的个性发展。  而差异教学是一种“在班集教学中立足学生差异,满足学生个别需要,以促进学生在原有基础上得到充分发展”的教学方式,数学教学中实施差异教学
教研活动是教学工作的重要内容,教研活动的质态直接决定着教学工作的优劣,所以教研组的建设、教研活动的优质运行是学校的重点工作。而就当下学校的教研活动,其开展情况还不尽如
近年来,有效教研成为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和教学研究的一个热门话题,教育园地的耕耘者们对有效教研活动投入了极大的热情。然而,也许是由于有效教研一开始就没有得到教育管理部门的行政推动,也没有得到众多专家的大力倡导,因此,对有效教研不同的人往往也有着不同的理解和解读。  一、 现象扫描  【镜头一:好友诉苦,教研问题“暴露”】  在本次活动中,首先执教的是笔者的好友——洁。她执教的《认识几分之一》,课堂一帆
一、 用教育的眼光寻找文化资源  我校是一所乡镇小学,用平常的眼光看,远离县城,交通不便。但从教育的角度看,却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因为我校地处革命老区,抗日战争期间是淮北民主革命根据地,这里有着丰厚的红色文化底蕴。1942年,驻守在曹庙乡朱家岗的新四军四师九旅二十六团的将士,面对突然来犯的1500名日寇,以寡敌众,顽强战斗,取得了朱家岗守备战的辉煌胜利。这片曾经被革命志士鲜血浸染的土地,就是我们开
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奥苏伯尔说:“影响学习的最重要的原因是学生已经知道了什么,我们应当根据学生原有的知识状况去进行教学。”因此,教师在备课时必须把握学生的学习生长点,即学生已经具备了哪些学习新知识所必需的生活经验和知识技能?是否已达到或部分达到了教学目标?哪些知识学生自己能学会?哪些需要教师的点拨?一般情况下,教师会凭自己的主观感觉或教学经验判断学生的这种学习生长点,其实这是错误的。因为成人与儿童的思
这是某校最近发生的真实事件。  中午放学时间,班主任李老师带领路队下楼。学生王某和张某并排走在一起。忽然,王某搞恶作剧,伸腿绊了张某一下。张某没有防备,一个趔趄,差一点撞上楼梯的拐角。张某很生气,便向李老师告状。李老师知道后,询问王某,王某态度强硬,拒不承认。旁边的班干部和同学都作证是王某故意绊人。这时,李老师很生气,狠狠批评了王某,并推了他一下,随后让他们各自回家。  下午,王某的家长气势汹汹闯
肖伯纳说过:“你有一个苹果,我有一个苹果,互相交换,各自得到一个苹果。你有一种思想,我有一种思想,互相交换,各自得到两种思想。”精彩的教学对话,使师生、生生共享彼此的见解与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和观念。这样的课堂是心灵与心灵的融合,灵魂与灵魂的对话,智慧与智慧的碰撞,生命与生命的互动。  一、 创设问题情境,引发对话的需求  对话首先要有话题,并且是师生需求的,能引起学生兴趣与探究欲望的话题。情境是
“总有一款适合你”,每次看到这句广告语,我的神经总会一次次地被触动。记得去年“六一”节,学校召开运动会,我担任田赛部裁判。因为工作繁琐,所以需要找几个学生来帮忙。找谁呢?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