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苯胺蓝浸染半薄切片法的探讨

来源 :兰州医学院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njialaogo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半薄切片的常规染色方法是用1%甲苯胺蓝在60℃下滴染切片。这种方法虽然简单快速,但技术难度大,常有着色不均,效果不够稳定和难于掌握等弊病,妨碍了半薄切片技术的实际应用。为避免这些缺点,我们进行了本研究。方法与结果一、制作半薄切片:用4%戊二醛和1%四氧化锇双固定家兔心肌组织,Epon812包埋。包埋块在修块机上切厚2μm的半薄切片。二、制备甲苯胺蓝染液:用甲苯胺蓝1.0克、硼砂1.0克和双蒸水100毫升配出1%甲苯胺蓝溶 Conventional staining of semi-thin sections is by dripping the sections with 1% toluidine blue at 60 ° C. Although this method is simple and fast, it is technically difficult, often has uneven coloring, the effect is not stable enough and difficult to grasp other maladies, hinder the practical application of semi-thin slice technology. To avoid these shortcomings, we conducted this study. Methods and results First, the production of semi-thin sections: 4% glutaraldehyde and 1% osmium tetroxide double fixed rabbit myocardial tissue, Epon812 embedded. Embedded block Cut a 2μm thick semi-thin section on a block machine. Second, the preparation of toluidine blue dye: Toluidine blue 1.0 grams, 1.0 grams of borax and double distilled water 100 ml with 1% toluidine blue solution
其他文献
在家兔实验中,为了检测动脉血液组成成份的变化,目前所用采血法多为心脏穿刺采血术和血管插管采血术。上述采血方法有损伤作用。因此我们在实践中进行了改进,逐步建立了一种
单克隆抗体在体内和体外诊断及治疗方面的广泛应用,已引起了人们的极大兴趣。许多纯化单克隆抗体的层析技术已经提出,并已成功地应用起来。例如阴离子交换剂、A蛋白、羟磷灰
摘要:文章通过对目前大学英语教学现状的研究,提出了与大学英语改革相关的几点问题,旨在明确我国大学英语教育存在的薄弱环节及其发展方向。  关键词:大学英语;改革;反思  我国的大学英语教学及相应的考试一直处于改革之中,仅在中国知网上输入"大学英语改革",就可以搜索出相关文章14000多篇,有关于教学模式改革提出意见的,有关于教学思路转变提出看法的,也有关于大学英语要不要被ESP取代提出见解的,总而言
为提高生物素-亲和素系统对检测抗原或抗体的灵敏度和特异性,本文参照国外文献和自己设计的工艺,以活化生物素为原料,通过二步反应制得活化长臂生物素。其化学特性基本符合文
本文报导了工作频率大于1兆赫的PVDF压电薄膜发射换能器和带有MOS电路的 PVDF压电薄膜接收换能器的试制性能。对不同材料的前后衬, PVDF层数对发射接收灵敏度和频率响应的影响作了讨论. This a
英国沃瑞克大学经济学老师巴库斯算出了找到理想伴侣的几率。他说,能找到适合自己的人的机会微乎其微,只有二十八万五千分之一。巴库斯写了一篇论文叫做《我为什么没有女朋
甘草是中医临床应用十分广泛的一味药物,其有效成份较多,药理作用亦较复杂。探讨不同活性成份的药理效应,对于系统阐明甘草生物活性,对于扩大临床应用范围都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介绍家兔油酸型呼吸窘迫综合征时肺动脉血压的变化。静脉注入油酸后,肺血管阻力显著增加,股动脉血压、心率和心输出量均下降;肺动脉压则升高,并经历最初快速升高、相对稳
人体主要是由细胞构成的,对细胞的深入研究提出了现代医学中对各种疾病发病机制的理解。由于细胞小而复杂,人们对细胞的了解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为了研究细胞,必须不断发
疼痛是一种复杂的感觉,常伴有不愉快的情绪活动和防卫反应。其产生的中枢机制还不完全清楚。它由对各种不良刺激的识别和其在中枢神经系统的反应二部分组成。强烈的伤害性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