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政治体制改革思想
社会主义社会是一个不断改革和完善的社会,邓小平从社会主义社会的这一特点和规律出发,提出必须进行政治体制改革。他指出:“我们所有的改革最终能不能成功,还是决定于政治体制改革。”
政治体制改革的动因既在于破解现有政治体制下阻碍经济社会健康发展的诸多问题,进而调动人民群众的经济性,提高生产效率,增加经济社会发展的动力和活力,又在于不断推进社会主义制度的顶层设计,积极构建和完善人民民主的法治国家建设体系。邓小平同志对政治体制改革的主要问题作了详尽的论述,具体为:一是党政分开。把党政分开放在首要位置是因为党政不分必然使权力过分集中于党组织,集中于个人或少数人手中,造成官僚主义。二是权力下放。要在保证全国政令统一的前提下,逐步划清中央与地方的职责,增强地方和基层的自主权,激发活力。三是精简机构。要转变政府机构的职能,按照政府分开,简政放权的原则,建立精干高效的行政管理体制。四是发展民主。“没有民主就没有社会主义,就没有社会主义现代化。”要充分保证和切实维护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不受侵害。五是法治建设。“为了保障人民民主,必须加强法治。必须使民主制度化、法治化。”
二.促进文明协调发展思想
邓小平十分重视“两个文明”的协调发展,在建设主义物质文明的同时,努力建设精神文明,这是邓小平多次提出的重要思想。邓小平1979年就提出:“我们要在建设高度物质文明的同时,提高全民族的科学文化水平,发展高尚的丰富多彩的文化生活,建设高度的社会精神文明。”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都是社会主义文明的组成部分,是社会主义进步的标志。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仅经济要上去,社会风气,社會秩序也必须上去。他强调,搞精神文明建设,要着眼于党风和社会风气的根本好转。党是整个社会的表率。我们党作为执政党其本身风气如何,对全社会影响极大。克服腐败现象,加强廉政建设,是关系到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大事。邓小平同志提出,要实现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协调发展,就必须贯彻“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战略方针。
三.加强党自身建设,提高执政能力思想
南方谈话强调党在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中的突出地位,注重党自身能力的建设及党对优秀人才的培养和选拔。世界社会主义发展史表明,如果执政党不能应对国内外形势的发展和时代潮流变化所带来的冲击以及执政党自身变化所带来的挑战,就有可能退出历史舞台。中国共产党能不能领导人民执掌好政权直接关系到党的生死存亡和人民的根本利益,因此,必须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在南方谈话中,邓小平同志对党的建设问题也极为关注,他语重心长的指出:“中国的事情能不能办好,社会主义和改革开放能不能坚持,经济能不能快一点发展,国家能不能长治久安,从一定意义上说,关键在人。”同时,他对党的建设问题提出了一系列指示性建议,他说:“中国要出问题,还是要出在共产党内部。对这个问题要清醒,要注意培养人,要按照‘革命化、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的标准,选拔兼备的人才班子。”
四.加快发展科技和教育事业思想
南方谈话指出科学技术和教育在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作用,明确了树立科学的人才观,走人才强国之路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根本大计。而科技进步,经济繁荣,社会发展,民族振兴,从根本上说都取决于劳动者素质的提高和大批合格人才的培养,取决于教育事业的发展。邓小平早在1975年就明确指出“科学技术是生产力”;在“文革”结束后,他复出工作是从科学教育抓起的;在1992年南方谈话中,邓小平又重申科技教育对经济发展的巨大作用,他说:“经济发展得快一点,必须依靠科技和教育。”“希望大家通力合作,为加快我国科技和教育事业多做实事。搞科技,越高越好,越新越好。越高越新,我们也就越高兴,不只我们高兴,人民高兴,国家高兴。对我们的国家要爱,要让我们的国家发达起来。”在对待人才方面,邓小平指出:“老科学家,中年科学家很重要,青年科学家也很重要。希望所有出国学习的人回来,不管他们过去的政治态度怎么样,都可以回来,回来后妥善安排。这个政策不能。告诉他们,要做出贡献,还是回家的好。”
小结:再回首,“南方谈话”邓小平二十年前就预料到改革开放会带来负面影响,遇见性地提出了“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站略方针,由此可见,在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以邓小平为领导核心的党中央在主观上并没有忽视其他方面的建设与发展。纵观整个邓小平关于建设社会主义的思想,虽然没有明确指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字眼,但其整个思想理论中都蕴含着丰富的社会主义和谐思想,即要社会主义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态等方面的协调发展,相互促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不仅要创造丰富的社会财富,而且要让全体社会成员都能分享社会财富等。
由于生产力的发展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最终的力量,离开经济建设就有丧失物质基础的危险,因而经济建设始终都必须放在最重要的位置。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推动社会主义全面进步和人的全面发展,促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文化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以及社会发展的相互联系,相互影响,有机统一。我国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国情没有变,中国的一切事情都必须从这个实际出发,这就决定了我国当前和今后相当长时期内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主要任务仍然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发展、解放生产力。新时代我国的主要矛盾已经转化成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的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要解决这个矛盾,就更需要以经济为中心,坚持全面深化改革,坚持新发展理念,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中国人口多底子薄,人均资源相对不足,仍然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这就决定了以经济建设和改革为中心仍然是在那个时期和当前我国现代化建设的首要任务。
如果没有经济建设的发展,就不可能有足够的资金,投入到其他建设中。政治文明建设,精神文明建设,和谐社会建设只能是一句空话。从另一方面说,我国经济社会中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不是我们战略方针出现了失误,而是因为一体化体制建设,没有提供应有的体制制度上的保证;是因为各级党委和政府在执行过程中对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与其他方面建设的关系不明确,处理不当造成的。正如邓小平所说的那样,改革开放以来,我们立的章程不少,并且是全方位的,经济,政治,科技,教育,文化,军事。外交等方面都有明确的方针和政策,而且有准确的表述语言,但是没有得到有效的贯彻执行,因而出现了一手软,一手硬的问题。当前,重要的是统一认识,搞好体制创新,以体制制度创新,思想观念、发展理念创新,保持在坚持抓好经济建设这个中心的同时,切实防止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片面性和单一性,防止出于因发展不平衡而制约发展的局面。
思想是照亮人类前进的明灯。而任何科学而富有生命力的思想理论体系都是人们根据实践的要求不断进行创新的过程极其成果。这正是它站在时代潮流之前引领时代前进的奥秘之所在,也是它之所以成为科学而永葆青春的美妙之处。邓小平的南方谈话及想个思想理论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做出的重大贡献,在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中具有极特殊的地位,时间越久,其所放射出的真理光辉就越加灿烂。
(作者单位:内蒙古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社会主义社会是一个不断改革和完善的社会,邓小平从社会主义社会的这一特点和规律出发,提出必须进行政治体制改革。他指出:“我们所有的改革最终能不能成功,还是决定于政治体制改革。”
政治体制改革的动因既在于破解现有政治体制下阻碍经济社会健康发展的诸多问题,进而调动人民群众的经济性,提高生产效率,增加经济社会发展的动力和活力,又在于不断推进社会主义制度的顶层设计,积极构建和完善人民民主的法治国家建设体系。邓小平同志对政治体制改革的主要问题作了详尽的论述,具体为:一是党政分开。把党政分开放在首要位置是因为党政不分必然使权力过分集中于党组织,集中于个人或少数人手中,造成官僚主义。二是权力下放。要在保证全国政令统一的前提下,逐步划清中央与地方的职责,增强地方和基层的自主权,激发活力。三是精简机构。要转变政府机构的职能,按照政府分开,简政放权的原则,建立精干高效的行政管理体制。四是发展民主。“没有民主就没有社会主义,就没有社会主义现代化。”要充分保证和切实维护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不受侵害。五是法治建设。“为了保障人民民主,必须加强法治。必须使民主制度化、法治化。”
二.促进文明协调发展思想
邓小平十分重视“两个文明”的协调发展,在建设主义物质文明的同时,努力建设精神文明,这是邓小平多次提出的重要思想。邓小平1979年就提出:“我们要在建设高度物质文明的同时,提高全民族的科学文化水平,发展高尚的丰富多彩的文化生活,建设高度的社会精神文明。”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都是社会主义文明的组成部分,是社会主义进步的标志。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仅经济要上去,社会风气,社會秩序也必须上去。他强调,搞精神文明建设,要着眼于党风和社会风气的根本好转。党是整个社会的表率。我们党作为执政党其本身风气如何,对全社会影响极大。克服腐败现象,加强廉政建设,是关系到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大事。邓小平同志提出,要实现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协调发展,就必须贯彻“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战略方针。
三.加强党自身建设,提高执政能力思想
南方谈话强调党在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中的突出地位,注重党自身能力的建设及党对优秀人才的培养和选拔。世界社会主义发展史表明,如果执政党不能应对国内外形势的发展和时代潮流变化所带来的冲击以及执政党自身变化所带来的挑战,就有可能退出历史舞台。中国共产党能不能领导人民执掌好政权直接关系到党的生死存亡和人民的根本利益,因此,必须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在南方谈话中,邓小平同志对党的建设问题也极为关注,他语重心长的指出:“中国的事情能不能办好,社会主义和改革开放能不能坚持,经济能不能快一点发展,国家能不能长治久安,从一定意义上说,关键在人。”同时,他对党的建设问题提出了一系列指示性建议,他说:“中国要出问题,还是要出在共产党内部。对这个问题要清醒,要注意培养人,要按照‘革命化、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的标准,选拔兼备的人才班子。”
四.加快发展科技和教育事业思想
南方谈话指出科学技术和教育在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作用,明确了树立科学的人才观,走人才强国之路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根本大计。而科技进步,经济繁荣,社会发展,民族振兴,从根本上说都取决于劳动者素质的提高和大批合格人才的培养,取决于教育事业的发展。邓小平早在1975年就明确指出“科学技术是生产力”;在“文革”结束后,他复出工作是从科学教育抓起的;在1992年南方谈话中,邓小平又重申科技教育对经济发展的巨大作用,他说:“经济发展得快一点,必须依靠科技和教育。”“希望大家通力合作,为加快我国科技和教育事业多做实事。搞科技,越高越好,越新越好。越高越新,我们也就越高兴,不只我们高兴,人民高兴,国家高兴。对我们的国家要爱,要让我们的国家发达起来。”在对待人才方面,邓小平指出:“老科学家,中年科学家很重要,青年科学家也很重要。希望所有出国学习的人回来,不管他们过去的政治态度怎么样,都可以回来,回来后妥善安排。这个政策不能。告诉他们,要做出贡献,还是回家的好。”
小结:再回首,“南方谈话”邓小平二十年前就预料到改革开放会带来负面影响,遇见性地提出了“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站略方针,由此可见,在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以邓小平为领导核心的党中央在主观上并没有忽视其他方面的建设与发展。纵观整个邓小平关于建设社会主义的思想,虽然没有明确指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字眼,但其整个思想理论中都蕴含着丰富的社会主义和谐思想,即要社会主义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态等方面的协调发展,相互促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不仅要创造丰富的社会财富,而且要让全体社会成员都能分享社会财富等。
由于生产力的发展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最终的力量,离开经济建设就有丧失物质基础的危险,因而经济建设始终都必须放在最重要的位置。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推动社会主义全面进步和人的全面发展,促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文化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以及社会发展的相互联系,相互影响,有机统一。我国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国情没有变,中国的一切事情都必须从这个实际出发,这就决定了我国当前和今后相当长时期内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主要任务仍然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发展、解放生产力。新时代我国的主要矛盾已经转化成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的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要解决这个矛盾,就更需要以经济为中心,坚持全面深化改革,坚持新发展理念,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中国人口多底子薄,人均资源相对不足,仍然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这就决定了以经济建设和改革为中心仍然是在那个时期和当前我国现代化建设的首要任务。
如果没有经济建设的发展,就不可能有足够的资金,投入到其他建设中。政治文明建设,精神文明建设,和谐社会建设只能是一句空话。从另一方面说,我国经济社会中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不是我们战略方针出现了失误,而是因为一体化体制建设,没有提供应有的体制制度上的保证;是因为各级党委和政府在执行过程中对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与其他方面建设的关系不明确,处理不当造成的。正如邓小平所说的那样,改革开放以来,我们立的章程不少,并且是全方位的,经济,政治,科技,教育,文化,军事。外交等方面都有明确的方针和政策,而且有准确的表述语言,但是没有得到有效的贯彻执行,因而出现了一手软,一手硬的问题。当前,重要的是统一认识,搞好体制创新,以体制制度创新,思想观念、发展理念创新,保持在坚持抓好经济建设这个中心的同时,切实防止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片面性和单一性,防止出于因发展不平衡而制约发展的局面。
思想是照亮人类前进的明灯。而任何科学而富有生命力的思想理论体系都是人们根据实践的要求不断进行创新的过程极其成果。这正是它站在时代潮流之前引领时代前进的奥秘之所在,也是它之所以成为科学而永葆青春的美妙之处。邓小平的南方谈话及想个思想理论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做出的重大贡献,在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中具有极特殊的地位,时间越久,其所放射出的真理光辉就越加灿烂。
(作者单位:内蒙古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