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阅读指的是个体获取对语言文字理解和分析的过程,对于初中生而言,加强阅读理解是初中语文教学的重中之重。为了让学生真正走进阅读空间、提高阅读能力,就要在日常教学过程中注意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有效的阅读方法。阅读是一个积极展示学生自我个性,让学生之间、师生之间实现对话与交流的过程。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虽不能依托自身的教师身份,来代替学生进行文本阅读与理解,但是却可以通过有效的方法帮助学生走进阅读空间,加深学生对阅读的理解和感悟,不断积累和丰富阅读体验,最终让学生在不同的阅读方法中选择最适于自己的方式,来提高阅读效率和阅读质量。
一、基于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引导
教师应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根据自身的思维习惯、阅读感官,随时对文章内容和关键点进行记录,对段落进行总结,不断积累经验,不断思考,进而提高阅读水平。
首先,引导学生生成良好的阅读观感和思考习惯。从阅读的过程来说,初中生在对某一篇文章进行阅读时,要秉承简单认识内容、重点认知细节、把握整体节奏的原则。所以,当教师对初中生进行阅读训练时,要从限时阅读开始练习,限时的同时还要求其必须将文章读完。很多学生刚开始从事这项练习时会明显觉察到时间不够用,这是因为其还在延续传统的阅读方式,即逐字逐句、担心漏读而导致关键信息的缺失。所以在这个过程中,教师所要做的就是引导学生形成基于感官的思维认知,即在不细读的情况下、知道这篇文章究竟在讲什么。
其次,引导学生阅读的同时对文字进行记录。记录的内容可以是重点的字词、妙用的词句。因为这些内容不仅帮助学生更加有效地理解本文,还能帮助其积累作文素材。所以笔者建议,初中教师要从初一开始培养学生做读书笔记的习惯。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生成读书笔记的模板。比如有的同学习惯于收集文章当中的华美字句、名人名言、经典议论文论据等,就可以将读书笔记整理成几个模块,并按照文章的不同类型进行填充和丰富。
最后,引导和帮助学生生成快速阅读、及时总结的良好习惯与阅读技巧。任何文章都是由核心思想和段落共同组成的,在有限的阅读时间与空间当中,边读边对段落进行总结,有助于让学生不断调整思路,整合线索,去除文章中的无价值信息,留下精华。关于这一点,笔者认为教师可以通过布置课外阅读任务的方式,培养学生对段落提炼、及时归纳的本领,帮助其养成习惯,快速把握文章脉络,提高阅读效率。
二、基于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兴趣激发
要想让初中生真正地走进阅读空间,就必须通过多种手段和方法,激发学生的这种兴趣。
首先,在正式开始阅读前,教师可以利用一则故事、寓言甚至是当下流行的影视剧情节等让学生的思维与文章的情节发生对接,唤起他们对新文章的好奇心和兴趣。比如在学习《皇帝的新装》前,可以预设这样的情境——现在的古装影视剧中会频频出现“皇帝”这样的角色,其不仅住在富丽堂皇的宫殿中,吃的山珍海味,穿的也是金银绫罗。但是这是中国的皇帝,外国的皇帝是否也是如此呢?
其次,利用曾经学习过的篇章引入全新的阅读话题。比如在阅读李白的《渡荆门送别》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重新回忆李白的另一篇作品《赠汪伦》,两首送别诗出自一人之手,心境却又大有不同。教师完全可以让学生带着“比较两次送别”这样的问题,让学生展开阅读。学生接受到教师的引导话题之后,随即会进入到全新的阅读情境当中,他们会怀揣着一种探究、猜测和疑问的情绪,会带着一种跃跃欲试的感觉,进入阅读空间。
三、走进阅读空间的阅读能力提升
当学生进入阅读空间以后,就可以在教师的引导或者自主学习的过程中,不断积累和总结经验,在“实战”中提高自身的阅读能力。
首先,教师要培养学生的阅读主动性,即让学生改变“任务型阅读”的思维习惯,能够独立阅读、主动阅读。教师可以对学生的学习状况、态度以及基础能力进行简单的分析,然后针对个体的差异性,采用不同的方法,为其安排阅读的内容,让所有学生都能体验到阅读的快乐及价值所在,并从短期阅读逐渐累积、过渡到长期阅读,并最终养成长期的阅读习惯,在阅读中提高分析能力。
其次,教师要注重对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和提升。教师可以在学生进入到阅读空间之后,鼓励其大胆地发现文章中的问题,以懷疑的心态去阅读,以解决问题的心态去分析。事实上很多学生阅读兴趣的生成,与其自身的阅读能力有着直接的关联性,提高阅读能力方能让其改变不愿阅读的心态,提高兴趣,化被动为主动。
总而言之,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首先要帮助学生建立“阅读”意识,生成对阅读的正确理解和认知。然后通过有效的措施帮助学生生成正确的阅读习惯,激发阅读兴趣,让其在以后的语文学习和阅读过程中丰富自身的阅读量。
作者单位:广东省中山市黄圃镇中学(528429)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虽不能依托自身的教师身份,来代替学生进行文本阅读与理解,但是却可以通过有效的方法帮助学生走进阅读空间,加深学生对阅读的理解和感悟,不断积累和丰富阅读体验,最终让学生在不同的阅读方法中选择最适于自己的方式,来提高阅读效率和阅读质量。
一、基于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引导
教师应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根据自身的思维习惯、阅读感官,随时对文章内容和关键点进行记录,对段落进行总结,不断积累经验,不断思考,进而提高阅读水平。
首先,引导学生生成良好的阅读观感和思考习惯。从阅读的过程来说,初中生在对某一篇文章进行阅读时,要秉承简单认识内容、重点认知细节、把握整体节奏的原则。所以,当教师对初中生进行阅读训练时,要从限时阅读开始练习,限时的同时还要求其必须将文章读完。很多学生刚开始从事这项练习时会明显觉察到时间不够用,这是因为其还在延续传统的阅读方式,即逐字逐句、担心漏读而导致关键信息的缺失。所以在这个过程中,教师所要做的就是引导学生形成基于感官的思维认知,即在不细读的情况下、知道这篇文章究竟在讲什么。
其次,引导学生阅读的同时对文字进行记录。记录的内容可以是重点的字词、妙用的词句。因为这些内容不仅帮助学生更加有效地理解本文,还能帮助其积累作文素材。所以笔者建议,初中教师要从初一开始培养学生做读书笔记的习惯。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生成读书笔记的模板。比如有的同学习惯于收集文章当中的华美字句、名人名言、经典议论文论据等,就可以将读书笔记整理成几个模块,并按照文章的不同类型进行填充和丰富。
最后,引导和帮助学生生成快速阅读、及时总结的良好习惯与阅读技巧。任何文章都是由核心思想和段落共同组成的,在有限的阅读时间与空间当中,边读边对段落进行总结,有助于让学生不断调整思路,整合线索,去除文章中的无价值信息,留下精华。关于这一点,笔者认为教师可以通过布置课外阅读任务的方式,培养学生对段落提炼、及时归纳的本领,帮助其养成习惯,快速把握文章脉络,提高阅读效率。
二、基于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兴趣激发
要想让初中生真正地走进阅读空间,就必须通过多种手段和方法,激发学生的这种兴趣。
首先,在正式开始阅读前,教师可以利用一则故事、寓言甚至是当下流行的影视剧情节等让学生的思维与文章的情节发生对接,唤起他们对新文章的好奇心和兴趣。比如在学习《皇帝的新装》前,可以预设这样的情境——现在的古装影视剧中会频频出现“皇帝”这样的角色,其不仅住在富丽堂皇的宫殿中,吃的山珍海味,穿的也是金银绫罗。但是这是中国的皇帝,外国的皇帝是否也是如此呢?
其次,利用曾经学习过的篇章引入全新的阅读话题。比如在阅读李白的《渡荆门送别》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重新回忆李白的另一篇作品《赠汪伦》,两首送别诗出自一人之手,心境却又大有不同。教师完全可以让学生带着“比较两次送别”这样的问题,让学生展开阅读。学生接受到教师的引导话题之后,随即会进入到全新的阅读情境当中,他们会怀揣着一种探究、猜测和疑问的情绪,会带着一种跃跃欲试的感觉,进入阅读空间。
三、走进阅读空间的阅读能力提升
当学生进入阅读空间以后,就可以在教师的引导或者自主学习的过程中,不断积累和总结经验,在“实战”中提高自身的阅读能力。
首先,教师要培养学生的阅读主动性,即让学生改变“任务型阅读”的思维习惯,能够独立阅读、主动阅读。教师可以对学生的学习状况、态度以及基础能力进行简单的分析,然后针对个体的差异性,采用不同的方法,为其安排阅读的内容,让所有学生都能体验到阅读的快乐及价值所在,并从短期阅读逐渐累积、过渡到长期阅读,并最终养成长期的阅读习惯,在阅读中提高分析能力。
其次,教师要注重对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和提升。教师可以在学生进入到阅读空间之后,鼓励其大胆地发现文章中的问题,以懷疑的心态去阅读,以解决问题的心态去分析。事实上很多学生阅读兴趣的生成,与其自身的阅读能力有着直接的关联性,提高阅读能力方能让其改变不愿阅读的心态,提高兴趣,化被动为主动。
总而言之,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首先要帮助学生建立“阅读”意识,生成对阅读的正确理解和认知。然后通过有效的措施帮助学生生成正确的阅读习惯,激发阅读兴趣,让其在以后的语文学习和阅读过程中丰富自身的阅读量。
作者单位:广东省中山市黄圃镇中学(5284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