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困扰我十年的问题,终于有了解决的途径。无疑,如果专利价值分析指标体系被社会各界所接受,其意义非常重大。”说起这些年来在知识产权工作方面的心路历程,镇江市知识产权局局长陆介平无比感慨。 困惑的产生 大量的专利什么时候能够实施,如何成为产业发展的动力,无论企业、高校还是科研机构都存在这样的疑惑。据统计,与“十一五”期间相比,全国专利申请呈大幅增长的态势,镇江市年专利申请也突破了一万件。但是,我国高校作为专利申请的中坚力量,其转化率仅为20-30%。与此同时,每天都有大量的投资人和企业家手里拿着数千万的资金,却找不到好的专利项目,或者即使有产业化前景的专利技术或产品,却因为专利和技术本身的专业性而无法做出科学判断,形成巨大的投资风险。 科技评价一直是世界难题,这个“坎”在陆局长心中已有了十年时间,“ 2002年,我当时担任镇江市科技局科技成果与技术处处长一职,主要工作是对项目进行鉴定,评选科技进步奖以及推进产学研合作。然而在评定过程中也存在很多诟病,例如过去评科技进步奖主要依赖专家鉴定,确定水平一般分为国内先进、国内领先、国际先进和国际领先几个级别,通常专家也是事先写好意见,这样就造成很多项目的鉴定结果与实际情况存在出入,造成国内各级科技管理部门所组织的鉴定会成为一个形式,无可信度,但又没有更好、更科学的方法来替代它。那时,为找到一条科学、合理、被认同的评价体系,我便开始研究科技评价,可是以当时的条件很难找到更好的方法。2004年,我开始从事知识产权管理工作,也有机会更多地关注专利的创造,直到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管理司市场管理处王双龙处长提出建立专利价值分析指标体系,这一举措触动了我埋在心里十年的想法。我想,如果专利价值分析被社会各界所接爱,其意义无疑是重大的,这也是世界知识产权组织为什么会对专利价值分析产生浓厚兴趣的原因。” 陆介平对本刊记者说道:“当中国技术交易所专利价值分析指标体系通过国家知识产权局组织的专家评审后,我们认为需要在实践中进一步完善,也需要通过运用实践加以验证。由此,2011年镇江市从专利专项经费中拨款20万元用于专利价值分析的样本研究,目前已完成6份实验样本,另有近10件样本报告即将完成。” 通过研究与实践,陆局长在谈到对“专利价值分析指标体系”的理解时,也让这一项专业程度较高的体系显得更加平易近人,“专利价值分析不同于以往专利资产评估的形式,在方式转变上,通过实践,专利资产评估往往使用于需要确定价值的场合,如以无形资产作为注册资本的一部分、银行的质押融资等,由于评估主要根据无形资评估准则,以实际发生费用(成本法)、已销售情况(市场法)来确定,对于处于刚完成的科技创新成果,尚未产业化的重大发明并不适用,对智力劳动的体现不够,投资人想投资该专利技术是不会依据评估价格来完成转让的,重大发明也不可能依据研发成本来定价。因此,专利资产评估对于具有产业化前景的专利投融资并不适用。高校、科研机构的专利转让或专利许可则很少运用专利资产评估来定价。而专利价值分析指标体系主要是从法律、技术和经济三个方面对专利进行分析,包括对专利的权利覆盖范围、垄断性,实施过程中有没有专利壁垒、技术是否成熟,是否具备实施条件以及市场前景进行科学分析,投资人可根据分析做出判断,由于指标体是透明的,投资人也方便对分析报告这行验证,其科学性明显比以往的成果鉴定要好。如此看来,用权利、技术和市场来概括对专利分析的范围似乎更加贴切。” 职业化方向 “专利价值分析指标体系”从法律的稳定性、保护范围、垄断性、技术成熟度以及市场前景、投资回报等方面对专利进行科学分析,解决了专利转移转化中难以科学判断的难题,为正确评判和专利的价值提供了科学指标和工具,但此套体系的实施和推广也对知识产权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对此,陆局长表示,“专利价值分析指标体系对分析师有较高要求,分析师需对所分析专利的技术领域有一定的背景,需熟悉专利审查或解读。在分析师难以做出判断时,需要寻找该领域的专家进行咨询,同时需要对咨询意见进行判断和评价。同时,由于指标体系在细化过程中难以确定,需要编制操作指南或工作指引对分析师进行指导,帮助分析师正确确定分值。再者,基于市场分析对资料的占有要尽可能全面,而很多资料的采集并非易事。” 为了做好“专利价值分析指标体系”试点工作,陆局长指导江苏省知识产权研究中心组建了专业的专利价值分析研究团队,在中国技术交易所指标体系的基础上进行研究,并开展了对专利价值分析人才以及培训教材等方面的研究。“我们以专利价值分析师培养为目的,培养不同领域、不同专业背景的专利价值分析团队,每个团队通过对1-2件专利进行实践操作,尽快掌握专利价值分析的方法和技巧。目前研究团队已从江苏大学扩大至江苏科技大学、南京理工大学和江苏五星资产评估公司,专利价值分析方向的工程硕士研究生班也纳入了江苏大学工程硕士的招生计划。”陆局长说道。 “基于镇江市已初步建立的城市专利运营体系,包括镇江市知识产权局支持江苏大学成立专利培育与运营中心,引导民营企业开展专利运营服务,建立城市专利运营平台等,使专利价值分析有了更加广阔的应用舞台,更重要的是专利价值分析指标体系为专利运营奠定了重要基础。” 陆局长进一步说道。 尽管镇江市在知识产权工作方面多有建树,但针对此次“专利价值分析”试点,陆局长也提出了长久以来存在的问题和对此次试点工程的信心:“科技评价一直是世界难题,国内学者对科技系统长期实行科技成果鉴定也给予了一些负面的评价,以往的实际操作中专家仅根据研发人提供的情况做出的成功鉴定很难保证客观公正和全面的评价。正是由这方面的原因,专利价值分析理论可以替代科技成果鉴定,只要坚持职业化的方向,专利价值分析一定会越来越完善,也会为各方所认同和接受。” 系统化建设 我国在知识产权领域摸索前进的道路上,“试点先行,整体推进”是其一贯做法。为何镇江市的专利价值分析研究试点能走在全国先列,陆局长说道:“镇江城市虽小,但专利运用工作一直比较扎实,主要是通过运用推进创造,同时专利真正在生产经营中发挥作用。”据陆局长介绍,镇江很早就建立了知识产权研究团队,2004年江苏大学以科技处、工商学院和法学院为背景成立江苏大学知识产权研究所,这是江苏省首个知识产权研究机构。到2006年,江苏大学知识产权研究所升级为江苏省知识产权研究中心,成为全国高校中唯一专职研究机构。同时,研究中心吸纳一批专门从事知识产权研究和应用的博士来到研究中心工作,并承担了很多知识产权政策的制定,如《江苏省知识产权战略纲要》、江苏省地方标准《企业知识产权管理规范》等。同样,江苏科技大学也形成了一批从事知识产权研究的人才,形成了富有特色的知识产权研究团队。 “十年磨一剑”,镇江市知识产权工作已凸显锋芒,然而一套完整的科学体系的诞生并非一蹴而就,目前,大数人尚未对专利价值分析做仔细研究,也没有足够地运用与实践。在国家知识产权近期举办的实务培训班上,即使是来自大企业或研究机构的知识产权管理人员对专利价值分析的理解也还不够深入,这从另一方面也说明专利价值分析专业性很强,推广应用需要花很大的功夫。陆局长表示:“这些年,我和我的团队对专利价值分析倾注了较多的精力,也从样本试点、教材体系、人才培养以及考试大纲等方面开展了一些工作,是基于我们认为这是一项有前途、有价值的研究和实践,特别是对地方知识产权局未来推进专利运用工作会有很大的帮助,能够在专利技术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过程中为企业、为发明人(权利人)以及企业提供所需的支持和帮助,也为地方知识产权工作找到一项更好的服务内容,即使付出更多的精力,我们都觉得是有意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