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世界经济:乐观派与悲观派

来源 :财经国家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eqatm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又是新的一年,西方各派经济学家都拿出“水晶球”,预测2014年的全球经济形势。两派针锋相对,观点“互掐”。乐观派认为,发达国家或在2014年“经历4年来首次同步扩张”,西方正进入再工业化阶段,经济将逐渐复苏;悲观派则指出,世界经济可能增长乏力或长期停滞,需求长期低迷将成为“新常态”。
  大体看来,发达国家重新受到世界关注,美国的经济状况被认为对2014年世界经济的增长尤为关键,而对于曾在危机中充当世界经济发动机的新兴经济体,两派的预测都不甚乐观。
  乐观派:发达国家将同步扩张
  世界银行的经济展望报告指出,2014年全球经济将增长3.2%,从而走出谷底。美、日、欧出现了全球金融危机以来的首次协同性经济增长,而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增速会逐步放缓。
  在以斯坦福大学经济学家约翰·泰勒、英国《金融时报》首席经济评论员马丁·沃尔夫等为代表的乐观派看来,美国将一马当先。欧元区虽说较为艰难,但也会紧随其后。“安倍经济学”将使经历多年通货紧缩的日本经济重现生机。
  “2014年,包括美欧日在内的富裕世界或将经历4年来首次同步扩张,”沃尔夫说。不过新兴经济体则没有这么乐观,印度正陷入危机(增速降至5%),中国增速放缓(保持在7.5%),巴西和俄罗斯的经济则处于停滞状态。
  美国经济是此次全球经济预测中的核心。英国《经济学人》杂志说,美国商业设备出口和投资的激增,暗示其经济增长率在第四季度可能高达3%。如果是这样,那么美国2013年的GDP将增长2.7%,这种增长还可能在2014年持续下去。
  《华盛顿邮报》专栏作家罗伯特·塞缪尔森从经济的基本面出发,提出美国经济向好的四个因素:就业市场有所好转;家庭债务财富增加;房地产复苏仍在进行;公司有条件进行新投资。他引用穆迪分析公司的调查说,美国人的经济信心在增强,企业情绪达到了11年前调查开始以来的最高点。
  悲观派:长期停滞或是世界经济“新常态”
  与乐观派相比,悲观派队伍更强大一些,除美国前财长劳伦斯·萨默斯外,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保罗·克鲁格曼、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教授约瑟夫·斯蒂格利茨、俄罗斯《专家》周刊副主编帕维尔·贝科夫以及世界大型企业研究会等智库也都加入了这一阵营。
  在2013年11月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年度研究会上,萨默斯首次提出“长期停滞”的概念,在2014年1月初的美国经济学会年会上,他再次重申该观点。他认为,如果按照大多数衡量标准,引发“大衰退”的那场金融危机在4年多前就结束了,然而世界经济却依然萧条。美国已经变成这样一种经济体:温和萧条成为常态,而短暂繁荣的出现只是拜泡沫和不可持续的借贷所赐。
  克鲁格曼分析,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之一可能是人口增长放慢。人口增长创造对新房屋、新写字楼等物品的需求,而当人口增长放慢时,这种需求便逐渐减少。克鲁格曼说,未来美国不可能重回债务不断上升的日子,这意味着更加疲软的消费需求,而如果没有消费需求,恢复充分就业就无从谈起。
  贝科夫则认为,乐观派的主要依据是一种模糊的推测,即经济增长没有下降就意味着开始复苏。然而一切并非如此。世界经济中资本主义飞速发展的30年来所积累的结构性失衡并未解决。以美国为例,为了克服高科技股票泡沫破灭的后果,美联储不得不吹大抵押债券(次贷危机)的泡沫,而为了克服次贷危机的泡沫,美联储又不得不吹大国债的泡沫,根本就不存在摆脱这种困境的战略性决定。
  世界大型企业研究所则从生产率的角度,指出全球经济正在遭遇生产力危机。该智库说,2013年多数国家都未能提高综合效率,这种情况几十年来首次出现。数据显示,2013年全球劳动生产率增速由2012年的1.8%降至1.7%,而这个数字在2010年高达3.9%。
  下一步的药方
  针对不同的预测,经济学家们开出的“处方”也各不相同。萨默斯认为,扩张性财政是当前问题的正确应对之策,其提供的潜力比普遍想象的要大。
  但其他经济学家对此持异议。斯坦福大学经济学家约翰·泰勒说,萨默斯的说法“不符合事实”。他认为,政府对经济的干预(如通过政府开支和极低利率提振经济的做法)是经济增长缓慢问题的一部分。泰勒敦促政策制定者回归上世纪八九十年代降低预算赤字和维持低通胀水平的经济措施,警告政府不要推出新的开支项目。
  《经济学人》认为,如果乐观派是对的,随着经济状况改善,美联储主席耶伦也许会提早面临提高利率的压力。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总裁拉加德则从通货紧缩的角度发出警告,呼吁各国避免过早撤销货币支持政策,认为只有积极增长真正确立起来的时候,各国央行才能回归更常规的货币政策。
  拉加德说:“我最大的希望是,2014年能成为关键的一年,在这一年,经济上的‘疲软7年’告终,‘强劲7年’就此开启。”这可能是乐观派和悲观派的共同愿望。
其他文献
酝酿多时后,铁路调价已近临产。这将是铁道政企分开后的第一次调价。  2013年8月,国务院颁布《关于改革铁路投融资体制加快推进铁路建设的意见》时,提出“将铁路货运价格由政府定价改为政府指导价,增加运价弹性”。  2014年1月24日,一位接近国家发改委的人士向《财经国家周刊》记者透露,按照上述文件精神,国家已批准铁路货运价格实行政府指导价,在目前平均每吨公里运价的0.12元基础上,最多累计可以涨3
期刊
当今世界经济体中,虽然市场经济占主导地位,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但由于市场失灵等原因,即使是在社会经济发展程度很高、市场机制十分健全的发达国家,都有必要发展一定程度的开发性金融。开发性金融在促进市场建设、弥补市场失灵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对促进产业结构升级也具有重要效果。  帕特里克在《欠发达国家的金融发展和经济增长》(1966)一文中提出需求带动和供给引导的金融问题。他认为,由于金融体系可
期刊
年关已至,杭州某网络科技公司的老板张先生(化名)回想起2013年里为了一笔60万元贷款的奔走过程,仍唏嘘“钱商”冷暖。  无论是金融机构歧视,还是各种灰色的捆绑交易,在浙江省中小制造企业融资过程中,多数与张先生“同此悲凉”。  浙江省社科院2014年1月中发布的《浙江蓝皮书:2014年浙江发展报告》里,引用了浙江省工商联副主席王振滔的说法:占全省中小企业98%的制造业中小企业,能从银行等正规金融机
期刊
抛售多宗内地及香港资产后,李嘉诚家族再度出手。  1月13日,李嘉诚次子李泽楷旗下的电讯盈科公布,正在就出售北京盈科中心权益一事与独立第三方深入磋商。  几乎与此同时,李嘉诚名下的长和投资继7次减持长园集团(600525.SH)后,再次公告称2014年还将继续减持。  2013年以来,李嘉诚麾下“长和系”已先后有300亿港元拟脱手百佳超市(后宣布放弃出售)、89.56亿港元出售上海陆家嘴东方汇经中
期刊
“中央政策已经明确支持了,但我们更关心后续如何落地。”人保财险江苏分公司的一位农业险负责人对《财经国家周刊》记者说。  近日,有关农业保险的内容在中央一号文件中首次被单独列出。这也使不少保险业内人士认为,农业险有望迎来发展的春天。  但是,《财经国家周刊》记者在调研中获悉,从2004年破题至今,农业保险一“试”就是近十年。政府推力、财政能力、保险机制等问题掣肘农业险,使其举步维艰。在中国这样一个灾
期刊
一场断了20年的梦,还能重圆么?中国原油期货市场,在经历20年曲折后,再次站到了当初梦断的地方。  赶在2014中国农历马年到来之前,上海国际能源交易中心在上海自贸区内挂牌成立,原油期货仿真交易正计划启动中。呼之多年而不出的原油期货,借着自贸区的改革东风,这一次似乎终于要来了,业界最乐观的消息是今年3、4月将正式推出。  1993年,中国曾尝试过石油期货。上海石油交易所上市的第一个原油期货合约,开
期刊
在1月21日闭幕的浙江省“两会”上,舟山成为热门。舟山市人大常委会主任钟达说,省政府工作报告中,5次提到舟山群岛新区,让舟山人备感振奋。  舟山位于浙江省东部,上海南侧,拥有丰富的深水岸线资源。1月8日,在舟山港综合保税区(一期)封关仪式上,浙江省委书记夏宝龙表示,要以综保区为突破口,探索建设舟山自由贸易港区,抓紧完善总体方案,加大申报争取力度,争取早日列入国家试点范围。  1月16日,浙江省省长
期刊
有三十多年中央智囊经历的魏礼群,对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下称《决定》)可谓烂熟于胸,哪些条款是新提法,哪些是老提法,某句话是18年前某次会议上讲过的,某项改革要求是20年前某次会议上最初提出的,他都信手拈来、如数家珍。  魏礼群告诉记者,《决定》有些内容提过很多年,但任务没有完成,这次作为必要的强调;有些内容过去反复讲,但这次没有提及;还有一些决策这次
期刊
如何使进城务工农民顺利转化为市民,推进“人”的城镇化,一直是新型城镇化建设的核心话题。当下,一种主张很有市场:让农民“带地进城”。根据这种主张,农民落户小城镇,既可在城里买房、工作、生活,又享有留在农村的土地及各种收益。这被概括为“增人不增地,减人不减地”、“增人不增股,减人不减股”。如此,农民乐意进城,人口红利持续释放。  从发展城市经济的角度看,这既带动城市消费,又能继续为城市输送廉价劳动力,
期刊
2014年地方两会,成为落实与推进全面深化改革的一个重要观察窗口。  截至本刊发稿前,除湖南、安徽、海南3省之外,1月份已经召开两会的28个省区市,试图绘出具有地方特色的发展改革路线图。  与以往倚重经济发展不同,大多数省份2014年都对目标增速进行微调,更加重视社会发展和生态环境,而“改革”也已成了各省两会的高频词。  资源禀赋不同而实力悬殊的各省区市,将怎样共创改革发展的新时代?  微调增速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