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探究成为高中历史活动课的主旋律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unmi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历史活动课的根本特征是活动性、实践性、自我总结性,其主要功能是使学习气氛相对轻松,让学生有更多的操作体验机会,获得第一手直接经验,从而提高认识能力与认知水平。但高中历史活动课毕竟与小学和初中阶段的一般活动课有所区别,除了要注意活动的兴趣性外,更要注重活动的探究性。
  
  一、使活动具有探究价值
  
  高中历史活动课的内容选择是多样的,但不管怎样选择,都要注重其探究价值,即活动内容具有问题性,具有问题的探究价值。高中历史活动课的探究价值主要是指设计有研讨价值的问题,采用辩论、讨论、座谈等形式,激发、引导学生参与讨论,在分析、探讨中形成竞争交流机制,让学生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倾听、尊重他人的意见,培养学生史论结合、分析推理的能力。高中历史活动课具有探究价值的主题很多,涉及面非常广泛,历史上一些重要人物和重大历史事件、活动、现象等都具有很重要的探究价值。如探究评价谭嗣同之死。对谭嗣同之死,后人有不同的看法。有人认为谭嗣同之死纯属无谓的牺牲,死得冤枉,不值得;有人认为谭嗣同死得光荣,死得其所。你同意哪种观点,请阐述理由?这样的活动课很值得探究。除了需要学生通读有关教材,掌握历史的阶段特征外,还要求学生去查阅相关的历史资料,充实知识,然后用自己的思路去论证所持观点。学生在大量的调查取证中既开阔了视野,又增强了学习历史、探究历史的浓厚兴趣,真可谓是乐在其中。与此同时,通过观点论证,可以培养学生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力地配合历史学科的教学。如有的学生认为谭嗣同死得值,因为他的死唤起了民众,呼唤了辛亥革命的到来;有的认为他死得不值,白白作了无谓的牺牲,如果他不死,他还可以做很多的事情,说不定还会重整旗鼓,领导维新变法运动取得胜利;还有的认为资产阶级改良的道路已证明在中国行不通,即使谭嗣同不死,他还是不能改变中国历史的方向,说不定还会成为辛亥革命或社会主义革命的更大障碍……由于选题本身富有探究价值,学生在讨论探究中有话可说,这样的历史活动课,当然受到学生欢迎的。
  
  二、让探究贯穿活动全过程
  
  高中历史活动课应以探究性的活动贯穿全过程。这种探究活动的形式可以多种多样,可以站在当代人的角度对历史人物、事件进行评头论足式的探究,如讨论秦始皇的功过、洋务运动的成败、人类避免世界大战的可能性、中美关系发展的前景等等。也可以模拟历史情境,让学生置身于古代的场景,对当时的历史现象站在不同的阶层、民族、国家的立场上发表自己的见解,如对商鞅变法措施的评价,可让学生分别从新兴地主、奴隶主贵族、农民、工商业者的角度发表看法,引出商鞅变法的影响。
  高中历史活动课的一个最重要方面,就是引领学生在综合实践活动中探究。历史学习离不开与社会实践的有机结合,历史学习必须同实践联系,否则历史就失去了“以古为鉴”、“古为今用”的社会功能了。历史活动课必须立足于以课堂为阵地,但也可以走出课堂。只有在活动中,学生亲自参与探究、调查、搜索资料和处理信息,才能将所学的历史知识运用于实践,学有所用,对历史问题进行实事求是的阐述,从而提高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活动课:新中国社会生活变化调查。学生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投身于周围的社会生活中,从衣、食、住、行、用等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着手,访问、调查、查阅资料,再利用自己所学的历史知识和其它学科的知识,进行分析、归纳、综合和整理,写出了很多有见解的论文,加深了对党的政策的理解,对一些社会问题,如下岗、腐败等有了更加深入的认识。然后,在课堂上,学生通过讨论、演讲等灵活多样的方式阐明自己的观点,交流调查结果。
  
  三、以探究提升活动质量
  
  高中历史活动课要与学生的“活动”相联系,促进学生生动活泼的发展。高中历史作为一门人文性很强的学科,活动课开展的效果如何,关键在于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历史方法和辩证思维能力方面是否得到生动活泼的发展。一般来说活动课是以学生的兴趣、活动能力、感性与知性相统一为基本原则,以学生各种活动为中心,从学生的需求和兴趣出发,注重学生对各种事件的亲身经历和体验。在小学或初中阶段的活动课往往偏重于游戏性和趣味性,强调在游戏活动中学习知识,提高能力,这是与他们的年龄特征和认知水平相适应的。但高中生的思维能力和认知水平有了很大的发展,他们不再满足于低层次的游戏活动,而是更看重于理趣性强的探究性活动。因此在指导高中学生开展历史活动课学习时,要注重以探究性来提高活动课的质量。
  如评价我国古代的重农抑商政策:重农抑商政策贯穿于我国封建社会的始终。重农抑商政策对中国古代历史发展的作用,史学界有不同的看法:一种观点认为积极作用是主要的,另一种观点认为消极作用是主要的,还有一种观点认为应该一分为二地加以评价。你同意哪种观点,具体阐述你的见解?这样的活动课,给学生提供了更为广阔的思维空间,有利于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评判历史问题,史论结合论证历史现象的能力。同意第一种观点的同学认为,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是古代社会决定性的生产部门。农业生产状况的好坏决定着一个国家的兴衰成败。因此,历代统治者都把农业当作头等大事来抓是完全必要的。重农抑商政策确保了农业的发展,有利于社会稳定和农业经济的持续发展。同意第二种观点的同学认为,重农抑商政策过分夸大农工商之间的矛盾,把农业与工商业对立起来,人为地打击、压制了工商业的发展,违背了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导致我国早已出现的资本主义萌芽迟迟未能出土,最终落后于西方,被动挨打。而同意第三种观点的同学则认为,对重农抑商政策的评价要分阶段,一分为二地来看,在我国封建社会的前半期,由于生产力水平不高,人口数量少,实施该政策有利于确保农业生产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投入,对促进封建经济的发展发挥了积极作用;但到了封建社会后半期,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工商业已成为重要的生产部门,政府仍然对工商业进行压制就有违时代潮流,是一种反动行为,致使近代中国贫穷落后。这是一堂以历史事件的评价为内容的活动课,整个活动学生的自主探究唱了主角。试想,这样的活动课如果以游戏、表演等作为活动的主要形式,能有如此效果吗!
其他文献
课堂教学中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正确关系,已被多数教师所认同。但是,如何体现以问题为主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育教学效果,无论是在理论还是实践中都还显得明显不足。结合自身的实践,笔者对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尝试。    一、创设问题情境    创设问题情境是把学生引入问题解决状态的关键环节。应运用巧妙的设计和组织,让学生感受到问题的存在。“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从教育心理学角度讲,兴趣是一种内在动力
会议
一年一度的初中升学考试来临的时候,如何抓好复习工作,进行最后的冲刺,是所有九年级教师面临的一大难题。笔者从事多年的九年级思想政治教学,积累了一些粗浅的认识,写出来与
新课标赋予高三地理的复习以新的指导思想,在复习过程中力求体现学生的自主探究活动,学生在自主探究过程中体味成功的快乐。教师从地理学科的特点出发,向学生传授一些基本的地理意识;适时进行学法指导,教给学生一些行之有效的分析、解决问题的方法,以重视学生学习的能力培养。    一、脑中有理    根据新课标、新教材的特点,学生以基本的几对地理意识为落脚点,从整体上把握地理事物、现象的分布、成因、规律。  1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好”、“乐”就是愿意,课堂的生命力在于对学生的吸引力,让学生愿意听你的课。如果教师讲得头头是道,学生毫无兴趣则课堂的效果在哪里?思想品德课是枯燥,大道理一套又一套,对学生来讲似乎所少一种天然的吸引力。思品的学习并不能死拼——让学生没头没脑的死记硬背,这种事倍功半的做法只能白白耗费学生宝贵的时间资源,面对这种现状新教材已经做出了方向性的指引,教材的内容开始由
摘要:电磁学中“楞次定律”是高中物理教学的难点,教师在授课时应把握住这个难点分析“阻碍”的确切含义,从“阻碍”的几个行为表现去剖析,以使学生全面理解楞次定律的内涵,突破难点,领会楞次定律的本质内容。  关键词:楞次定律 阻碍 通量的变化    电磁学中“楞次定律”是高中物理教学的难点之一,教师们都感到难教,而学生们也都感到难学。“楞次定律”告诉我们:感应电流具有这样的方向,即感应电流的磁场总要阻碍
从一定的意义上说,教育就是为了激发学生需要,在学生“自我实现”这个最高层次上满足发展需要。离开了学生需要谈教育,无异于舍本求末。那么如何以人为本因材施教、因需施教?思想品德课教学作为一门德育课程,根本在于激发学生德性内需。从现实状况来看,思想品德课教学始终处于低效状态,其中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学生的德性内需不足。学生的心理内需是提高思想品德课教学效率的根本途径。    一、以情激需,让思想品德课充满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