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新课程实施以来,语文教师积极探索新课程理念下的教学改革,以教师和学生的课堂活动为起点,调整教学关系、改革课堂结构和教学方式,改变以教师讲授为主的模式,形成了自主高效的课堂教学效果。
关键词:创新;快乐成长;心德
新课程改革犹如一股清新宜人的风吹入范县,带给我们一个明媚的春天,我和其他教师一样,我对未来的教学生活充满了无限的向往。
一、师生和谐互动的课堂氛围是课堂教学成功的起点
新课程改革开展以来,课堂教学的效益得到了明显提高。新课程改革下课堂教学的效果有没有提高,关键在于教师与学生是否建立了和谐互动的课堂氛围,是否发挥了教师的引导作用以及学生的主体能动性。
新课标确认语文课程是教师和学生共同探讨新知、平等對话的过程。在实践中,语文教师确实是把自己从“传道授业解惑”的权威中转变为与学生拥有平等席位的对话者,他们以“对话人”的身份尊重同样作为“对话人”的学生个体及其对适合自己特点的学习方式的选择,自觉放弃了传统意义上把语文教师作为知识权威的认识。显而易见,新课程改革六年来,对于课堂教学所倡导的起点也就是和谐互动的课堂氛围,真正地发挥了教师的引导作用以及学生的主体能动性,使师生在教与学中进步,在教与学中体验到快乐。
二、感受生活,关爱心灵成长是课堂教学的绚丽细节
传统教学中教师是课堂的中心,教师牵着学生走,学生围绕教师转。长此以往,学生习惯被动地学习,学习的主动性也渐渐丧失。这种以教师“讲”为中心的教学,对学生的学习体验给予了抹杀,甚至忽略了学生内心的真实感受,是不利学生的潜能开发和身心发展的。比如常见的语文阅读教学,教师过多的讲解、分析和说明常使学生感到枯燥乏味,从而丧失了学习的积极性。这种现象产生的原因,从教学观念上来看,教师仍然把自己作为教学的中心。新课程倡导教师在教学中应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学生的能动作用,强调学法与教法在教学过程中的最优结合,它真正关注了学生的生活体验和心灵的需要,从而使教法与学法相得益彰。
为了培养适应新世纪要求的、具有创新精神和实际能力的一代新人,新课程的教学设计要注重充分发挥学习者的主体作用创设合适的教学情景和条件,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动机,引导他们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在自主的活动中理解,掌握和运用所学的知识。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促进学生主动地、富有个性的学习,这充分说明合作学习要以学生的自主学习为主,否则,不利于培养学生的思考和终生学习的能力,势必助长学生的依赖心理。爱因斯坦说过:“学校的目标是如此。合作能力提升的能力,能形成集体的智慧,但应以每个学生的独立思考为前提,才能有针对性地讨论,有目的性的讨论,才能达到自主学习的要求。如何做到这一点呢?语文教师要创设课堂氛围来保护学生作为对话人的主体地位。例如:在教学《怀素写字》这一课时,我先让学生预习生字,要求他们用不同的方法去识记这些生字,然后在上课前通过对话,交谈、讨论知道他们是怎样识记这些生字,原来他们有的是借助拼音自学认识生的,有的是在家长的帮助下认识,有的是在老师的帮助下认识,并鼓励他们自学,掌握正确的认字方法,这种学习散发着互动的气息,涌动着生命的灵性。学生与自己,学生与家长,学生与学生、学生与老师,他们互教互学,融合成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再出现问题后,不要急于组织或要求学生讨论应留给学生一定的独立思考的时间,等学生有了自己的想法后再参与讨论。这样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习惯,才能达到或做学习的最佳效果。
学生的素养是他内在心理的写照,取决于它的心理结构及其质量水平;提高学生的素养就必须化知识为智慧,积文化为品性。新课程的功能定位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因此,新课程的教学设计不仅要重视双基的训练,发展学生的智慧和能力,而且要促进他们积极的情感和态度以及正确价值观的形成。
三、课改让我赢得了机遇
一打开新教材,我和学生总会被它美丽的插图、丰富的情境深深吸引。看着孩子们拿着新书爱不释手的神情,我不由怦然心动,默默地对自己说,一定要倾注所有的智慧和热情,尽自己的最大努力上好每一节课,把孩子们这份宝贵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保持下去。于是教学时我明确新课程的目标,反思过去教学中所忽视的点点滴滴,在反思积累中,找到了新课改的路标;在与专家对话交流听名师精彩的课堂教学中、与同事组成的学习型团队的学习、探索中,理解了新课改的内涵,在博览群书中开阔了视野,教学逐渐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例如:我在设计《地震中的父与子》这一课时,遵循学生的身心特点,采用图片和歌曲等方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从而让学生观看图片来了解父亲和儿子的伟大之处,使学生学会体验情感,与人分担痛苦、分享快乐,使课堂教学在学生的生活中延续。
四、课改让我走进了学生的心田
课堂上,为了激发学生的积极性,我煞费苦心,一会儿让小组进行比赛,一会儿让孩子抢答抛出的问题。课堂由老师唱独角戏变成了孩子们展示的舞臺。学习的热情洋溢在我们周围,孩子们一个个畅游在知识的海洋中,就连平日里大名鼎鼎的“睡觉大王”------刘宗凯也没有了倦意,也积极参与小组的讨论中来,并且竟然也能说出点眉目来。
可是我渐渐发觉,这种教学模式打破了个别学生积极发言的局面,每个学生都有展示的机会,师生关系也非常融洽,我和孩子的心更近了。在这种状态下,作为老师的我很是欣慰,在孩子们的讨论中我也在成长,就这样经过两个月的努力,我们五·三班各项工作走在全校的前列,老师和孩子们心里美滋滋的。
五、课改让我重新认识了自己
新课改让我认识到:教师应该是“首席奏出优美旋律”;教师应该是“配角”,把学生衬托得光彩照人,教师应该是热线,让学生感到鲜活于新颖——面对一个个充满灵性的教育对象,教师应提醒自己与学生平等对话,强调学生的自主学习与实践,在合作中学,在探究质中疑,致力于营造开放、合作探究的教学氛围。
我非常庆幸自己能在新课改的大潮中学习,我真心感谢课改加快了我的成长步伐,让我的教学生涯一次次赢得学生的喝彩。展望未来的课改之路,或许我们还面临许多不可预知的困难,或许我还要付出比别人更多的艰辛与努力,但是我会铭记课改给我带来的这一份惊喜与感动,会更加努力地迎接一次次挑战。
关键词:创新;快乐成长;心德
新课程改革犹如一股清新宜人的风吹入范县,带给我们一个明媚的春天,我和其他教师一样,我对未来的教学生活充满了无限的向往。
一、师生和谐互动的课堂氛围是课堂教学成功的起点
新课程改革开展以来,课堂教学的效益得到了明显提高。新课程改革下课堂教学的效果有没有提高,关键在于教师与学生是否建立了和谐互动的课堂氛围,是否发挥了教师的引导作用以及学生的主体能动性。
新课标确认语文课程是教师和学生共同探讨新知、平等對话的过程。在实践中,语文教师确实是把自己从“传道授业解惑”的权威中转变为与学生拥有平等席位的对话者,他们以“对话人”的身份尊重同样作为“对话人”的学生个体及其对适合自己特点的学习方式的选择,自觉放弃了传统意义上把语文教师作为知识权威的认识。显而易见,新课程改革六年来,对于课堂教学所倡导的起点也就是和谐互动的课堂氛围,真正地发挥了教师的引导作用以及学生的主体能动性,使师生在教与学中进步,在教与学中体验到快乐。
二、感受生活,关爱心灵成长是课堂教学的绚丽细节
传统教学中教师是课堂的中心,教师牵着学生走,学生围绕教师转。长此以往,学生习惯被动地学习,学习的主动性也渐渐丧失。这种以教师“讲”为中心的教学,对学生的学习体验给予了抹杀,甚至忽略了学生内心的真实感受,是不利学生的潜能开发和身心发展的。比如常见的语文阅读教学,教师过多的讲解、分析和说明常使学生感到枯燥乏味,从而丧失了学习的积极性。这种现象产生的原因,从教学观念上来看,教师仍然把自己作为教学的中心。新课程倡导教师在教学中应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学生的能动作用,强调学法与教法在教学过程中的最优结合,它真正关注了学生的生活体验和心灵的需要,从而使教法与学法相得益彰。
为了培养适应新世纪要求的、具有创新精神和实际能力的一代新人,新课程的教学设计要注重充分发挥学习者的主体作用创设合适的教学情景和条件,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动机,引导他们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在自主的活动中理解,掌握和运用所学的知识。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促进学生主动地、富有个性的学习,这充分说明合作学习要以学生的自主学习为主,否则,不利于培养学生的思考和终生学习的能力,势必助长学生的依赖心理。爱因斯坦说过:“学校的目标是如此。合作能力提升的能力,能形成集体的智慧,但应以每个学生的独立思考为前提,才能有针对性地讨论,有目的性的讨论,才能达到自主学习的要求。如何做到这一点呢?语文教师要创设课堂氛围来保护学生作为对话人的主体地位。例如:在教学《怀素写字》这一课时,我先让学生预习生字,要求他们用不同的方法去识记这些生字,然后在上课前通过对话,交谈、讨论知道他们是怎样识记这些生字,原来他们有的是借助拼音自学认识生的,有的是在家长的帮助下认识,有的是在老师的帮助下认识,并鼓励他们自学,掌握正确的认字方法,这种学习散发着互动的气息,涌动着生命的灵性。学生与自己,学生与家长,学生与学生、学生与老师,他们互教互学,融合成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再出现问题后,不要急于组织或要求学生讨论应留给学生一定的独立思考的时间,等学生有了自己的想法后再参与讨论。这样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习惯,才能达到或做学习的最佳效果。
学生的素养是他内在心理的写照,取决于它的心理结构及其质量水平;提高学生的素养就必须化知识为智慧,积文化为品性。新课程的功能定位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因此,新课程的教学设计不仅要重视双基的训练,发展学生的智慧和能力,而且要促进他们积极的情感和态度以及正确价值观的形成。
三、课改让我赢得了机遇
一打开新教材,我和学生总会被它美丽的插图、丰富的情境深深吸引。看着孩子们拿着新书爱不释手的神情,我不由怦然心动,默默地对自己说,一定要倾注所有的智慧和热情,尽自己的最大努力上好每一节课,把孩子们这份宝贵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保持下去。于是教学时我明确新课程的目标,反思过去教学中所忽视的点点滴滴,在反思积累中,找到了新课改的路标;在与专家对话交流听名师精彩的课堂教学中、与同事组成的学习型团队的学习、探索中,理解了新课改的内涵,在博览群书中开阔了视野,教学逐渐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例如:我在设计《地震中的父与子》这一课时,遵循学生的身心特点,采用图片和歌曲等方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从而让学生观看图片来了解父亲和儿子的伟大之处,使学生学会体验情感,与人分担痛苦、分享快乐,使课堂教学在学生的生活中延续。
四、课改让我走进了学生的心田
课堂上,为了激发学生的积极性,我煞费苦心,一会儿让小组进行比赛,一会儿让孩子抢答抛出的问题。课堂由老师唱独角戏变成了孩子们展示的舞臺。学习的热情洋溢在我们周围,孩子们一个个畅游在知识的海洋中,就连平日里大名鼎鼎的“睡觉大王”------刘宗凯也没有了倦意,也积极参与小组的讨论中来,并且竟然也能说出点眉目来。
可是我渐渐发觉,这种教学模式打破了个别学生积极发言的局面,每个学生都有展示的机会,师生关系也非常融洽,我和孩子的心更近了。在这种状态下,作为老师的我很是欣慰,在孩子们的讨论中我也在成长,就这样经过两个月的努力,我们五·三班各项工作走在全校的前列,老师和孩子们心里美滋滋的。
五、课改让我重新认识了自己
新课改让我认识到:教师应该是“首席奏出优美旋律”;教师应该是“配角”,把学生衬托得光彩照人,教师应该是热线,让学生感到鲜活于新颖——面对一个个充满灵性的教育对象,教师应提醒自己与学生平等对话,强调学生的自主学习与实践,在合作中学,在探究质中疑,致力于营造开放、合作探究的教学氛围。
我非常庆幸自己能在新课改的大潮中学习,我真心感谢课改加快了我的成长步伐,让我的教学生涯一次次赢得学生的喝彩。展望未来的课改之路,或许我们还面临许多不可预知的困难,或许我还要付出比别人更多的艰辛与努力,但是我会铭记课改给我带来的这一份惊喜与感动,会更加努力地迎接一次次挑战。